李艷麗
摘要:清河崔氏是北方第一高門,曾在魏為官的就多達九十余人。其中,有為北魏建國勵精圖治的崔宏,有推動北魏實現(xiàn)漢化的崔浩,還有在北魏后期打破門閥,為庶族寒門勢力崛起提供契機的崔亮。相比之下,崔光一生政治建樹不多,影響微弱,但他卻仍然官高爵顯,在北魏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關(guān)鍵詞:三朝;北魏;崔光
中圖分類號:K2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8-0072-01
崔光,生于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清河人,本名孝伯,后孝文帝賜名光,是劉宋樂陵太守崔曠之孫、長廣太守崔靈延之子。崔光歷仕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官至侍中,被封為“博平開國公”。
一、人稱“小宰相”
《魏書》中記載,崔光“少有大度,喜怒不見于色,有毀惡之者,必善言以報之,雖見誣謗,終不自申曲直。”他在宮中,從不留心公文案卷,特別是對機要性質(zhì)的“內(nèi)文案”從不過問,只是從容論議,參贊大政。此外,崔光為人寬和慈善,學(xué)業(yè)淵長,深受孝文帝賞識。所以,孝文帝曾對群臣說:“以崔光之高才大量,若無意外咎譴,二十年后當作司空?!?/p>
孝文帝五歲即位,當時實權(quán)仍然掌握在太上皇拓跋弘手中。在孝文帝十歲時,祖母馮太后毒死了拓跋弘,馮太后成為實際掌權(quán)者。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年滿二十三歲,開始正式親政。孝文帝在當時異常嚴峻的民族矛盾尖銳的形勢下,仍然堅持遷都,銳意改革,力求實現(xiàn)漢化。終于,在太和十八年(494年),在反對派的強烈反對下,孝文帝強行遷都洛陽,崔光是參與遷都的謀臣,積極支持遷都,因此,孝文帝賜爵朝陽子,拜散騎常侍,黃門、著作如故,兼太子少傅。孝文帝常說:“孝伯之才,浩浩如黃河?xùn)|注,固今日之文宗也?!?/p>
崔光是孝文帝的心腹大臣之一,他讓光兼任侍中,侍從皇帝左右,出入宮廷,人稱“小宰相”。崔光同時還兼陜西大使,孝文帝派遣崔光赴陜西考察政事,他便將所經(jīng)過地方的古事,賦詩三十八篇,還都稟報孝文帝。崔光仍兼任侍中,為國事貢獻計策,并以計謀策略之功,進爵為伯。
崔光在孝文帝身邊舉足輕重的地位,使得宣武帝也非常器重崔光,讓其擔任太子元詡的老師,崔光便又擔當起了師訓(xùn)少主的重任。宣武帝駕崩以后,崔光因為全力奉迎新帝登基有功,并全力扶持少主,被封為博平縣開國公,食邑二千戶,遂遷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二、直言納諫
宣武皇帝在位期間,為哥哥元愉娶了武順皇后于氏的妹妹作為妃子,但是元愉很不喜歡她。元愉在徐州時,因為忽然在夜間聽到李氏(原名楊奧妃)的歌聲,便納她為妾,受盡寵愛。武順皇后為了給自己的妹妹打抱不平,便將楊奧妃召入宮中,強迫她削發(fā)為尼,受盡誹謗侮辱,元愉因此心生憤恨。加之,元愉年長,但是權(quán)勢地位遠不及弟弟,心中更加不滿。終于,在永平元年八月(508年),元愉起兵謀反,兵敗后,宣武帝本想留其性命,卻被高肇秘密殺害。這時,身懷六甲的愛妾李氏按律當誅,并且還要先對她進行剜胎,再進行屠戮,殘忍至極,但是文武百官都不敢替她求情。
這時只有崔光大膽上奏:“臣聽說要給元愉的妾室李氏行刑了,還要對她進行剜胎。臣認為,也是謠言四起,才造成了這樣的罪名。臣查閱典籍,發(fā)現(xiàn)剜胎這種做法,實為虐刑,只有桀、紂才做過這樣殘忍的事情。自古以來,皇帝的舉動一定會寫在史書中,按照大義,是要沒有隱晦的,那這樣殘酷的刑法,將怎樣示以后人?皇上您現(xiàn)在年齡也不小了,但是還沒有立儲,皇子還都在襁褓中。臣愚以為,應(yīng)該知無不言,所以,真誠地希望您能夠先暫停李獄,等待她孕育之后,再行刑。”宣武帝采納了他的建議,等李氏誕下遺腹女兒元明月以后,才被處死,元愉的其他子女都被宣武帝赦免。
元愉作為逆賊,李氏作為逆賊妾室,唯有崔光敢于站出來,對宣武帝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崔光不是諫臣,卻敢于直言納諫。這既是源于崔光作為史官的歷史使命,也是源于崔光善良和正直的本性。
三、嚴格循禮
崔光作為當時士人的典型代表,自然也是禮法的虔誠守護者和忠實捍衛(wèi)者。
為了防止外戚專權(quán),北魏實行“子貴母死”制度,也就是兒子被立為太子,母親就要被處死。當時,宮中妃嬪們都祈禱能生諸王、公主,而不要生太子。但是,只有胡太后經(jīng)常說:“皇上怎么能沒有兒子呢?怎么能畏懼自己死去,就不給皇家養(yǎng)育嫡長子呢?”所以,當胡太后懷孝明帝時,不擔心自己被處死,只祈禱自己的孩子能夠按照次序成為太子。天遂人愿,孝明帝元詡按例被立為太子,而胡太后,不僅沒有按照舊制被處死,反而還被立為貴嬪。延昌四年(515年),宣武帝駕崩,年僅六歲的孝明帝登上皇位。由于孝明帝年幼,所以,胡太后臨朝聽政,獨攬大權(quán)。靈太后喜歡在園林射箭,崔光便給胡太后上表古代的婦人文章,并且說:“孔子曰,‘士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藝是指禮、樂、書、數(shù)、射、御。前四藝是夫、婦都可以修習(xí)的,而射、御二藝,是只有男子可以修習(xí),女子卻不可的。而且,占代賢妃,要想母儀家國,就必須秉懷道德,遵循仁禮?!?/p>
同年秋天,胡太后又頻繁地臨幸王公宅第,在這時,崔光又及時上表納諫:“《禮記》云‘諸侯非問疾吊喪,入諸臣之家,謂之君臣為謔。不言王后夫人,明無適臣家之義。夫人父母在,有時歸寧;親沒,使卿大夫聘?!洞呵铩分杏涊d‘陳、宋、齊之女并為周王后,無適本國之事。是制深于士大夫。許嫁唁兄,又義不得,衛(wèi)女思歸,以禮自抑。所以,太后您也應(yīng)該遵循仁禮,用禮來克制約束自己?!?/p>
群臣皆知胡太后當時淫亂后宮,踐踏禮制,但是,鑒于胡太后當時大權(quán)獨攬,大家都敢怒不敢言。崔光作為當時士人的代表,牢記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及時指出胡太后違背禮制之舉,力求其能夠嚴格遵循禮制。
四、崇信佛法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興盛,信徒眾多,上至皇帝宗室,下到平民百姓。此時,佛教宗派更加多樣,佛教經(jīng)典的流傳亦更加廣泛,寺廟和僧侶數(shù)量劇增。毫不夸張地說,魏晉南北朝時期時期是個“全民信佛”的時期,山西大同云崗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等都是當時佛教興盛的體現(xiàn)。
崔光也不例外。他和當時的眾多佛教信徒一樣,崇信佛法,每天都禮拜誦讀,到老了以后,變得更加虔誠。有一次,他白天在門下省坐著誦讀經(jīng)書,曾有鴿子都飛到他的膝前,甚至飛入他的懷中,還有的鴿子順著他的手臂爬到肩上,它們在他的身上待很久以后,才會離去。這樣的場景猶如崔光置身于佛家所說的極樂世界,所以,在當時作詩吟誦此場景的就達數(shù)十人。
不止日日虔誠誦讀,有時,沙門還會請他去講《維摩》、《十地經(jīng)》等經(jīng)書,傳播佛教教義,聽他講經(jīng)的總是有數(shù)百人。此外,他還傾心寫作,撰寫、解釋經(jīng)書三十余卷。
崔光對于佛法的崇信,除了受當時社會大背景影響外,同時也是無心政治之外的一種精神寄托。在后期出現(xiàn)胡太后亂政之事,他雖曾直言指出其違背禮制之處,但并未采取措施改變這樣的政治局面,而是潛心于佛法和寫作。正如《魏書》中對他的評價:“光寬和慈善,不逆于物,進退沉浮,自得而已?!?/p>
五、結(jié)語
崔光作為歷侍三朝還能夠全身而退的大臣,在歷史上為數(shù)不多。他正是憑借自己作為士人代表的責任使命,以及敢于納諫的精神、善良正直的品性,才能夠得到孝文帝、宣武帝和孝明帝的信任和尊敬,才能夠使他在七十三歲高齡時得以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