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影視廣告設計課程為例,介紹了藝術設計類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實踐過程,總結了藝術類專業(yè)課堂中信息化教學手段開發(fā)和使用的類型,歸納了使用效果,并分析總結了信息化教學手段在藝術類課堂中使用時需要避免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設計;教學手段;藝術設計類課程
當今時代是信息技術高速傳播的時代,任何領域都需要與時俱進。在國家大力宣傳推廣改革傳統(tǒng)課堂教學手段,在課堂中推進信息化教學手段的今天,藝術設計類課程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也提上了日程。時代要求一個優(yōu)秀的高職藝術設計畢業(yè)生不僅要有高超的專業(yè)技能,還要掌握科學的、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方式,要熟知先進的設計工藝,又要具備深厚的藝術素養(yǎng)。[1]把這幾方面歸結在一起,我們可以把藝術設計類課程課堂上要解決的教學問題歸納總結為教會學生使用軟件A、遵循設計理論B、獲取并使用素材C、完成設計類型D、具備崗位核心能力E。本論文中,筆者通過確定課程設計整體思路,得出最有效的藝術設計類課程的教學設計方法,并探討信息化教學手段促進教學設計有效實施的方法。
1 有效的藝術類課程的課程設計模式
1.1 整體思路
影視廣告設計課程是數(shù)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yè)的專業(yè)核心課程,根據對崗位核心能力要求的分析,本課程需要對學生的軟件技能、設計理論、設計素材獲取以及素材整合等多項技能進行提升,所以課程采用項目教學法。項目式教學,重點在前期的設計、中期的教學實施、后期的成果考核3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一個系統(tǒng)的項目全過程的設計與實施。[2]同時,項目式教學把多項技能融合到一個項目制作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完成一項典型作品,能學習到多個理論體系中的部分內容。
1.2 教學單元設置
一般來說,教學單元按從易到難的設計類型來設置。比如影視廣告設計課程,前半部分設置了二維影視廣告、三維影視廣告、數(shù)碼攝影影視廣告、特效合成影視廣告、MG動畫影視廣告五個從易到難分類的影視廣告表現(xiàn)形式的教學單元,每個單元中又設置了欣賞學習(學生觀察特點)、引入項目(分析總結特點)、項目分析(分析技能點)、案例示范(教授技能點)、項目制作(實踐技能點)和拓展學習(掌握技能點)6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課程后半部分設置了商業(yè)影視廣告、公益影視廣告、信息資訊影視廣告和形象影視廣告4個按影視廣告內容分類的教學單元,在這4個單元中又設置了欣賞學習、設計引導、準備素材、作品制作和拓展學習5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1.3 軟件教學
在影視廣告設計課程中,需要使用Adobe Illustrator和Adobe Photoshop等平面設計軟件制作或處理視覺素材,使用Adobe Audition等軟件處理聲音素材,最后還要使用Adobe Premiere和Adobe Aftereffect等軟件進行剪輯和合成,制作出影視廣告。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總結,筆者發(fā)現(xiàn)將項目教學與軟件教學相結合,更能促進學生對軟件學習的記憶程度,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所以,課程教學單元的設置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基本上是根據單元中案例制作所需軟件技法從易到難來設置的。但是,學生學習完9個單元,也不可能完成所有軟件的全部功能操作的學習,所以,需要學生根據單元的教學內容,以點帶面地在課后進行拓展練習和學習。
1.4 設計理論教學
影視廣告設計課程中涉及的設計理論主要包括廣告創(chuàng)作和視聽語言兩部分理論體系。兩部分理論在每種類型的影視廣告中都要使用,所以這兩部分理論應該由淺入深地嵌入到每個單元的項目制作中。比如二維影視廣告單元中,主要講述廣告創(chuàng)意方法和創(chuàng)意簡報兩方面的設計理論知識。
1.5 獲取設計素材
影視廣告設計項目創(chuàng)作時所使用的素材,比如圖形、文字、圖像、視頻、動畫等等,這些素材本身就是一種設計形式,所以素材還需要設計。其中圖形、文字、圖像和動畫已經在前續(xù)課程平面設計以及Flash動畫設計等課程中學習過,但視頻素材的獲取,在本課程中需要教師進行專門的講解。知識點包括攝影攝像技法等,主要集中在數(shù)碼攝影、商業(yè)影視廣告、公益影視廣告這3個教學單元中講解。
1.6 完成設計項目
學生每完成一個章節(jié)的學習,就完成了一個真實項目的制作,即通過軟件制作出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影視廣告作品。在解決真實設計問題、完成真實案例的過程中,學生獲得了解決問題的相關軟件技能、理論知識、設計素材整合和攝影攝像工具操作的能力。
2 信息化教學給教學設計實現(xiàn)提供有力支撐
大學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具體表現(xiàn)為3種能力,即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信息化教學操作能力和信息化教學監(jiān)控能力。[3]課程教學目標的達成除了通過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之外,還需要使用信息化教學工具實現(xiàn)教學設計,并通過信息化監(jiān)控手段獲得教學反饋,以幫助學生按照教學設計完成知識和技能的提升。深化藝術設計類課程信息化改革必須結合具體學情、課情、校情,從學生、教師以及課程等方面入手,更具針對性地制定改革方針。[4]筆者也嘗試在影視廣告設計課程中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改革,信息化教學在課程中的主要作用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為學生課后自主學習創(chuàng)建海量微課資源庫
教師創(chuàng)建影視廣告設計課程的智慧職教國家級教學資源庫,并通過資源庫的SPOC組課平臺,在課堂中引用資源庫的教學資源。教學資源包括教師原創(chuàng)的或經過教師挑選的體系化的優(yōu)秀軟件教學視頻,學生可以在課前和課后根據教師通過教學平臺手機端推送的預習和復習鏈接查看各種教學資源。學生使用線上教學資源,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使用暫停、快進和快退等操作來完成軟件的自主學習,很好地彌補了課堂內教師無法系統(tǒng)化地、單純地教授學生軟件操作知識的缺陷。
2.2 虛擬仿真等信息化手段著力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
在設計理論和攝影攝像實操教學中,有些概念比較抽象,學生較難理解,同時,攝影攝像器材等教學設備也比較昂貴,無法實現(xiàn)人手一臺攝像機。這時虛擬仿真、VR等新型信息化教學手段就能提供很好的幫助。比如,在不能做到人手一臺攝像機的情況下,我們引進了虛擬仿真實驗,在實驗中,虛擬演播廳環(huán)境,通過鼠標操作代替現(xiàn)場攝像機操作,以此熟悉演播廳的攝像機操作;又比如場景布光,由于我們燈光設備的數(shù)量比較有限,全班同學不能人手一套,所以,在課堂上引進了布光軟件,讓學生在軟件中體會布光對于拍攝對象立體效果的重要影響。最后,由于課程的教學對象是數(shù)字媒體藝術專業(yè)的同學,他們前期大部分接觸的是平面圖形的設計和制作,所以在第一次接觸視頻后期合成軟件After Effect時,同學們普遍反映攝像機動畫很難理解。所以,針對軟件中要通過三視圖模式觀察攝像機在三維空間中的推拉搖移,引起攝像機取景畫面的變化,教師開發(fā)了三維空間中的攝像機移動的三維動畫,來輔助解釋這個知識點,讓教學難點得以解決。
2.3 信息化企業(yè)真實教學案例現(xiàn)場呈現(xiàn)與項目作品呈現(xiàn)方式多樣化
網絡市場上以“豬八戒網”為代表的設計項目服務平臺展現(xiàn)了企業(yè)的真實案例和行業(yè)設計作品風格要求的風向標。教師從中選取富有代表性的設計需求作為教學單元項目,讓學生通過完成企業(yè)的真實項目,并將作品以投標的方式發(fā)布到“豬八戒”網站上,獲得投標競標的生動體驗。同時,學生還能從網站上獲取來自企業(yè)負責人、職業(yè)設計師的評價,讓師生企三方有更多的聯(lián)系空間。
2.4 信息化平臺提供多維評價體系,方便學生及時修正創(chuàng)意思路,完善設計項目
設計類的作品是一種主觀性的作品,雖然有設計規(guī)律,但由于其中包含創(chuàng)意構思等難以量化的設計屬性和指標,造成設計作品一般無法在教學平臺上使用客觀評分和機器評分來完成。但是隨著機器人深度學習技術的提升,終將迎來機器人能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并評價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天。筆者在進行信息化教學的時候,也嘗試在虛擬仿真平臺構建能完成簡單客觀評價的系統(tǒng),方便學生能進行課后的自主學習,并在沒有老師在場的情況下得到客觀的評價。另外,教學管理平臺和“豬八戒”設計服務網站,分別提供了教師、學生和企業(yè)的三方評價分,結合一個客觀評價和三個主觀評價,學生就能更好并全面地了解和評價自己的設計作品。
3 影視廣告設計課程信息化教學嘗試的效果
影視廣告設計課程的課程建設,從完善課程的整體架構體系開始,一直到每堂課的教學設計,要求教學設計中必須充分體現(xiàn)信息化教學手段對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支撐,同時,智慧職教數(shù)字媒體專業(yè)群國家教學資源庫的課程子庫已完成建設。學生在上課期間使用的智慧職教云和手機App,全程記錄了學生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學習情況,并全面評價了學生的學習過程。上課時的信息化教學手段、資源庫中海量的教學資源以及線下教學時豐富的課堂互動方式,給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該課程的信息化教學情況總結參加了2017年廣東省職業(yè)院校信息化教學設計大賽,獲得了一等獎的成績。
4 藝術類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需要注意的事項
在完成了影視廣告設計課程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和實踐之后,筆者也總結了兩點在藝術類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4.1 舍棄教學設計的根基,盲目追求信息化手段的使用
信息化手段能幫助教師更有效地按照教學設計完成課堂教學,但沒有經過教學設計就盲目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就像打不到靶子上的箭,沒有目的就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只有把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過程結合起來,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教育教學的過程才是信息化教學。[5]
4.2 過分偏重軟件的教學,忽視設計理論的融入
藝術設計類作品的創(chuàng)作都需要使用多種軟件相互配合來制作完成,很多時候學生只知道制作的過程,對于前期使用設計理論進行創(chuàng)意構思、設計調整的過程卻知之甚少,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學會了這一個案例卻無法舉一反三,在下次面對同類設計案例時并不能順利完成。所以在項目教學中,一定要按照教學設計中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步驟走,并在一個項目制作中,充分融合軟件知識和設計理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韓曉莉.高職藝術設計理論課程“工學結合”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13(36):130-131.
[2] 陳才煌,張永輝.以項目為導向的藝術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大眾文藝,2017(23):195-196.
[3] 胡曉玲.大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結構分析[J].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2012(6):67-72.
[4] 張瑩瑩,羅潤來.高職藝術設計類課程信息化教學改革探討——以展示設計專業(yè)《透視與手繪》課程為例[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3): 82-84.
[5] 姜麗萍.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tǒng)教學——由全國職業(yè)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引發(fā)的思考[J].工業(yè)和信息化教育,2015(8):26-31.
作者簡介:李湘皖(1981—),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從事影視廣告、信息可視化專業(yè)方向的教學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