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清
摘 要 在每個班級當中,學困生這一群體都是存在的,這一群體在學習活動中有著非常明顯的表現,那就是學習基礎不夠扎實、學習興趣缺乏、學習自信不足等,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非常頭疼的一個問題。因此,在數學教學當中,教師也應秉持著不放棄、不拋棄的原則,將興趣培養(yǎng)作為出發(fā)點,實現對學困生這一群體的轉化,使得面向于學生全體得到真正的實現?;诖?,本文將以此為話題進行研究,希望對相關工作的展開發(fā)揮出借鑒價值。
關鍵詞 小學數學;學困生;興趣培養(yǎng);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2-0254-01
針對于學困生這一群體來說,大部分的都是在后天形成的,通??梢詣澐殖蓛蓚€類型,一種是智力方面的學困生,另一種則是非智力方面的學困生,在非智力方面包含著毅力、興趣、性格、習慣等要素等,受很多方面的影響。因此,在數學教學的實際開展中,要想真正的實現面向于學生全體,使得班級的整體成績得到增強,教師就一定要在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中投入精力,注重興趣培養(yǎng)等,使得轉化效果達到預期。
一、學困生的類型及心理特點分析
(一)學困生的類型。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是不同的,導致學困生的類型也是各種各樣的,主要可以劃分為四種類型:(1)情感中斷型。由于學科特點和學生思維特點間存在著較大的矛盾,導致部分學生在學習中很難獲取到愉悅體驗,使得其在學習中常常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者,繼而成為學困生;(2)貪玩型。這一類的學生智力正常,但是好動、貪玩的心理非常重,嚴重的缺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很難進行自我控制等,久而久之就很難跟隨住教師的思路,成為學困生;(3)不得法型。這一類的學困生在學習方法是比較缺乏,所以很難達到理想中的學習效果,使得學困生得到形成;(4)知識斷層型。數學知識前后的鏈接都是比較緊密的,部分學生在學習中存在著較大的知識漏洞,就導致學習出現不連貫的情況,在學習中難度較大,逐漸的發(fā)展成為學困生。
(二)學困生的心理特點。針對于學困生這一群體而言,從心理這一層面上看,主要可以劃分成四點,分別是學習品質的缺乏、學習情緒的缺乏、遷移水平較低、學習目的的不明確等。因此,小學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在開展學困生轉化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明確好上述的要點,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等,達到理想中的轉化成效,使得學困生得到真正的轉化。
二、小學數學學困生興趣培養(yǎng)的路徑
(一)強化心靈溝通,找尋突破要點。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認知和情感間是互相聯系的,每一個過程都有著情感的陪伴,學生的學習和情感也是緊密相關的[2]。因此,在開展轉化工作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做到真正地走進學生,善于利用學生的情感,挖掘學生的潛能和閃光點等,使得學生的學習自信得到逐漸的樹立,促使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等,使得學生對數學學習真正的產生興趣,這是教師在轉化工作中的一個關鍵點。
例如,針對于學困生這一群體,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好課下時間,找尋到適當的時機和地點來和學生談心,進行心靈上的交流和溝通等。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站在朋友的角度上扮演好一個傾聽者的角色和身份,對學生現階段的煩惱和愛好進行了解等,并在課上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和關懷,給予學生更好的獎勵和鼓勵等,促使學生學習興趣的增強,使得學生在學習中獲取到成功體驗。
(二)注重興趣激發(fā),深化學習體驗。針對于小學生這一群體而言,該群體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非常重的,而學困生這一群體也有著這一特點。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也應發(fā)揮好在此方面的效用,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使得轉化工作得到持續(xù)開展。
例如,在講解“長方體表面積”這一知識點的過程中,在探究計算公式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置一個動手操作的活動,讓學生嘗試著以自己動手制作的方式,對計算公式進行推導,使得學生感知到知識的形成過程。在這其中,由于學困生的能力有限,教師就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將學困生劃分到各個小組中,實現以優(yōu)帶差,借助這樣的方式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得學困生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和愉悅感。
(三)開展學法指導,增強轉化效果。大部分的學困生,在學習方法這一方面都是比較缺乏的。因此,在實踐教學當中,教師也應開展好相應的學法指導,促使轉化工作得到有效地開展下去。
例如,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預習,降低其的學習難度,使其在預習當中明確后續(xù)的學習方向;其次,善用數學思想和現代工具,這些都是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非常有效的手段;最后,查缺補漏,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對之前的一些知識進行回顧,使得學生形成連貫的知識網絡,在教學中跟隨住教師的思路,使得轉化效果得到增強。
(四)實現家校結合,營造良好環(huán)境
要想使得學困生得到真正的轉化,家校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如果單單依賴于教師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在家庭和學校間形成合力,才能使得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增強,使得學困生得到真正的轉化。
例如,在這一方面,學校應通過多種路徑和家長進行合作,使得家長對教育工作引起重視等,教師也可以傳授給家長一些教育方法,便于在家庭教育中的引入,以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使得轉化效果達到最佳。
三、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以興趣培養(yǎng)為導向開展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這樣不僅能深化學生的參與程度,使其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也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等,使其在學習中突破障礙和困境,使得學習效果達到提升。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一定要將學困生放置在心目當中,開展好相關的轉化工作,將自身的教育引導效用發(fā)揮到最大。
參考文獻:
[1]聶四梅.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J].科技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