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近現(xiàn)代女性文學批評初論
      ——基于《婦女雜志》的考察

      2018-07-28 06:35:08
      關鍵詞:白話文學批評文學

      陳 靜

      本文所言“女性文學批評”,指女性所寫的文學批評作品。中國女性比較活躍的文學批評活動始自19世紀中葉,20世紀上半葉逐步走向成熟。*陳靜、王蓓:《中國近代女性文學批評芻議》,《中國社會科學評價》,2017年第2期。這一階段,在中國歷史分期中,一般被稱作“近現(xiàn)代”。對此階段女性文學批評的研究,學界尚處于起步階段。要了解中國近現(xiàn)代女性文學批評,近現(xiàn)代期刊是很好的切入點。本文選取《婦女雜志》即著眼于此。

      《婦女雜志》是近現(xiàn)代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刊物,該雜志1915年1月在上海創(chuàng)刊,商務印書館出版發(fā)行,月刊,1931年12月???1932年初,日軍對商務印書館進行了毀滅性轟炸,《婦女雜志》被迫???其編輯部位于上海寶山路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內,據(jù)1924年《婦女雜志》十卷十二號末“本社投稿簡章”所記)。關于轟炸之事: “第二天上午(1932年1月29日),日本飛機……針對商務印書館的印刷廠投下六枚燃燒彈,炸毀印刷廠、棧房、東方圖書館、商務印書館附設的尚公小學,……東方圖書館雖然中彈,尚未起火。2月1日凌晨,日本人又放火燒毀東方圖書館與編譯所。” 王學哲、 方鵬程:《商務印書館百年經營史》(1897-2007),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58-59頁。,連續(xù)出版了17年,共17卷,204期(號)*《婦女雜志》封面和內文均以卷號標示,有時會在封底出現(xiàn)“期”之字樣,如(1920年)六卷二號封底發(fā)行信息中有“三期以上九折 六期以上八五折 全年十二期八折”字樣?!秼D女雜志》每月出一號,一號相當于一期,一年發(fā)行一卷,每卷十二號。1915—1921年,大致每月5日發(fā)行,自1921年7月起,改為每月1日發(fā)行。此據(jù)1921年七卷六號“本社特別啟事二”:“現(xiàn)擬自第七號起,將出版期特加提早,改于每月一日發(fā)行,并冀可于同日寄外埠各地?!?,是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上發(fā)行量最大、發(fā)行時間最久、覆蓋面最廣的女性期刊。

      近十數(shù)年來,《婦女雜志》一直是學界的研究熱點,研究成果頗豐:“在中國大陸學界,對《婦女雜志》的研究始于2002年,……2008年以后,研究熱度明顯升高。已有研究涉及到了十個學科,以歷史學和社會學的研究占比重最大……研究熱點集中于辦刊宗旨、婦女教育、女性職業(yè)、女性形象、婚戀觀等問題上,近幾年來,陋俗問題、服飾文化、女性身體、上海女性休閑空間、文學等領域亦開始進入研究視野?!?陳靜、姜彥臣:《〈婦女雜志〉研究述評》,《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4期,第9頁。但在女性文學批評層面,筆者僅見到一篇文章,即胡曉真撰寫的《文苑、多羅與華鬘——王蘊章主編時期(1915—1920)〈婦女雜志〉中“女性文學”的觀念與實踐》*胡曉真:《文苑、多羅與華鬘—王蘊章主編時期(1915—1920)〈婦女雜志〉中“女性文學”的觀念與實踐》,《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2004年第12期,第169-193頁。,作者以“女性文學”觀念為切入點,著意分析了《婦女雜志》前六年“文苑”“雜俎”“余興”三個欄目中的作品,描述了這一時期社會對于女性文學寫作的復雜心態(tài),并以林德育和施淑儀為重點,分析了她們在銜接新舊女性文學方面的變化。此文寫得十分扎實,對新舊女性文學轉型過程的思考頗具啟發(fā)性,可惜作者的分析只限于兩位女性作者(施淑儀和林德育),時間也只有六年。此文可視作《婦女雜志》女性文學批評研究的開端。

      筆者對《婦女雜志》全部204期內容進行了查考,共篩選整理出46位女性撰寫的53篇文學批評作品,這些作品中蘊含著大量豐富而獨特的女性文學批評信息,完全可視作中國近現(xiàn)代女性文學批評的樣本。遺憾的是,這些作者和作品,在以往的女性文學研究、文學批評史、文學史研究中,大都未見提及,故本文將首先提供這些資料的基本信息,在此基礎上,簡要歸納女性作者的一些群體性特征;進而分析53篇女性文學批評作品的基本狀貌及特征,希望能夠借此透視中國近現(xiàn)代女性文學批評的發(fā)展歷程與批評走向,為女性文學、文學批評、《婦女雜志》研究等領域增添新角度和新內容。

      一、46位女性作者與53篇文學批評作品

      下表為《婦女雜志》中53篇*連載的文章以一篇計算?!P者按女性文學批評作品的刊發(fā)年份、發(fā)表卷號、題目、作者、欄目及語體情況。

      表中所列53篇文章,45篇為完整獨立的文學批評作品,其余8篇有部分內容為文學批評,如李素筠《論女子宜通小學》、警予《中等以上女學生的讀書問題》、邱桂英《希望可以實踐》等。

      對于46位女性作者,筆者進行了多方查考,現(xiàn)能推斷出:絕大多數(shù)作者生于1890—1910年間,但比較詳細的生平情況,所知還相當有限。目前,僅有孫景謝、易瑜(玉俞)、周鐘玉(歸周鐘玉)、程嘉秀、林德育、警予(向警予)、余哲貞、王春翠、王荷卿、濮舜卿、輝群、雪林女士(蘇雪林)、陳漱琴、潤馀(楊潤馀)等14位作者,筆者能從不同渠道獲知相對多一些的生平信息。其他32位作者,有27人能獲知身份(女學生、女教師)和籍貫方面的零星信息。另外5人,如音奇、逸紋等,僅能從其文章的字里行間,判斷其為女性,此外再無信息。這種生平不詳?shù)臓顩r,不僅是女性文學批評作者的常態(tài),在從事文學寫作的近現(xiàn)代女性中,同樣是常態(tài)。這一現(xiàn)象,與學界對近現(xiàn)代女性文學的關注度低、研究不充分直接相關。今后,隨著近現(xiàn)代文學文獻的持續(xù)發(fā)掘與整理,研究的不斷擴展與深入,女性作者的生平信息當能得到補充與完善。

      《婦女雜志》中女性文學批評篇目一覽表

      刊發(fā)年份發(fā)表卷號題目作者①欄目語體四卷九號讀蘭亭集序書后安徽明光胡氏家塾女學生年十五 胡棣華國文范作文言四卷十號讀蘭亭集序書后安徽明光女塾學生 李秋霞國文范作文言瓶笙花影(續(xù)四卷七號)易瑜雜俎文言四卷十一號鏡臺螺屑(續(xù))虞山程嘉秀髫男記雜俎文言四卷十二號鏡臺螺屑(續(xù))虞山程嘉秀髫男記雜俎文言1919年五卷八號小南強室筆記(續(xù))江寧歸周鐘玉琴徽雜俎文言1920年六卷一號新文體之一夕談繆程淑儀學術白話1924年十卷三號中等以上女學生的讀書問題警予無白話十卷六號這樣的過去了小學教師 楊竹冰征文當選白話1925年十一卷六號(女學生號)女學生的課外讀物余哲貞無白話女學生的課外讀物音奇無白話女學生的過去現(xiàn)在及將來王春翠女士無白話1926年十二卷六號期望女文學家的崛起宋淑貞無白話十二卷七號(愛之專號)歌謠中流露的愛王荷卿女士無白話1927年十三卷七號十三卷九號希望可以實踐邱桂英甲種征文當選②白話使精神有所寄托逸紋甲種征文當選白話易卜生與史德林堡之婦女觀濮舜卿女士無白話1929年十五卷四號十五卷八號十五卷十一號十六卷二號十六卷三號瑤臺玉韻潭華仙子無文言哥德的著作及其愛人輝羣女士無白話瑤臺玉韻(續(xù)前四月號)潭華仙子無文言有備無患秋水女史③乙種征文當選白話瑤臺玉韻(續(xù)八號)潭花仙子④無文言瑤臺玉韻(續(xù)十五卷十一號)潭華仙子無文言瑤臺玉韻(續(xù)前號)潭華仙子無文言1931年十七卷二號十七卷七號(婦女與文學專號)自述讀書經過書寤寐女士征文當選白話我的良伴酴釄征文當選白話課余的伴侶景芳女士征文當選白話清代女詞人顧太清雪林女士無白話華爾摩夫人白蒲無白話中國婦女文學譚片王春翠無白話朱淑真生查子詞辯誣陳漱琴無白話賽維宜夫人及其尺牘潤馀無白話喬治桑之《我的生活史》(節(jié)譯)潤馀無白話羅靄伊夫人白蒲無白話從愛倫凱到柯倫泰李君毅無白話葛來德白蒲無白話①②③④ 作者信息均據(jù)內文。有內文與目錄不合處,另行注出。 甲種、乙種征文,是《婦女雜志》自己擬定的征文類別。 本號目錄中,作者為“秋水女士”。 本號目錄中,作者為“潭華仙子”?!冬幣_玉韻》的連載中,僅此一號中內文作者為“潭花仙子”,其他內文均為“潭華仙子”。

      在這46位作者中,能找到31位作者的地域信息。其中,江蘇12人,安徽6人,浙江4人,湖南4人,河南2人,福建1人,廣東1人,上海1人。蘇、皖、浙三省占了多半。明清以來,江浙一帶,女性文學最為興盛,新式女學在近代亦得風氣之先,女性批評作者多出于此,當是歷史文化環(huán)境使然。

      考察46位作者的生平與身份,目的是要回答:為什么是這些女性在談詩論文?從所得材料看,首先,近代新式教育培養(yǎng)起來的女性,是文學批評作者的主力。在作者中,校長、教師、學生占了最大比重,至少有26人*朱周國真、易瑜、貝李素筠為女學校長;張芳蕓、孫景謝、張朱翰芬、陳定文、楊竹冰、宋淑貞、蘇雪林為學校教師(主要為女學和小學,僅蘇雪林一人在大學執(zhí)教);女學學生有華慧緯、葉雪梅、蔡秀寶、湯潕筠、倪徵玙、殷同薇、金蘅、朱啓華、楊寶瑜、錢瑞媝、袁明先、胡棣華、李秋霞、余哲貞、酴釄、景芳女士等。,這些作者絕大部分接受過近代以來的新式教育。還有6位作者有留洋經歷:程嘉秀、寤寐女士曾留學日本;蘇雪林、楊潤馀、向警予留學法國;白蒲留學歐洲。其次,文化程度較高的家庭環(huán)境也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文學批評作者,例如:易瑜的父親是清蘇州布政使易佩紳,兄長為著名詩人易順鼎;林德育的祖母劉墭是黑龍江省第一位女教育家,父親林傳甲也是著名教育家,著有首部《中國文學史》;楊潤馀之兄楊端六為著名經濟學家;程嘉秀、王春翠、輝群、陳漱琴等人的丈夫均為文化界學術界的知名人士。*程嘉秀、王春翠、輝群、陳漱琴的丈夫分別為:龐樹柏(同盟會會員、南社發(fā)起人之一)、曹聚仁(著名記者、作家)、劉大杰(著名文史學家、作家、翻譯家)、儲皖峰(知名教授)。此類家庭環(huán)境,一方面培育了女作者極佳的文學文化修養(yǎng);另一方面,因親屬的名聲和地位,極易接觸到最新的文化信息和人物,批評者的視野較為寬廣。第三,還有一些作者的身份值得一提:王荷卿是中國早期婦女刊物《女報》的主要撰稿人*徐楚影、焦立芝:《中國近代婦女期刊簡介》,載丁守和主編:《辛亥革命時期期刊介紹》(第四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83頁。,濮舜卿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女編劇*舒平:《第一個電影女編劇——濮舜卿》,《電影新作》,1994年第5期,第62頁。, 向警予是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始人及早期領導人之一。上述考察表明:1915-1931年間,在《婦女雜志》上談詩論文的女性,大多為得風氣之先的精英。正因如此,她們的評論中時時躍動著時代的脈搏,也代表著近現(xiàn)代知識女性的文學品味。

      二、近現(xiàn)代女性文學批評的基本特征

      討論《婦女雜志》中的女性文學批評問題,立刻會發(fā)現(xiàn)一個十分特別的年份——1920年。大致以這一年為分界,女性文學批評的形態(tài)與內容都產生了較大變化。站在今天文學批評研究的平臺上回望,至少在以下四個層面上,《婦女雜志》中這53篇作品,為我們大致勾勒出了中國近現(xiàn)代女性文學批評的基本特征。

      (一)批評語體:由文言走向白話

      1915—1919年之間,《婦女雜志》發(fā)表的女性文學批評作品均為文言。1920年初,六卷一號刊載了繆程淑儀《新文體之一夕談》一文,這是《婦女雜志》上第一篇白話女性文學批評作品。自此而后,該雜志刊載的女性文學批評作品,除《瑤臺玉韻》*《瑤臺玉韻》連載于《婦女雜志》1929年十五卷四號、八號、十一號,1930年十六卷二號、三號。外,全部為白話??梢哉f,1920年,是《婦女雜志》女性文學批評作品的語體分水嶺。

      在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史上,文言與白話的對立與過渡是文章寫作中最為重要的語體現(xiàn)象?!秼D女雜志》中的女性文學批評亦是這一現(xiàn)象的組成部分??傮w來看,《婦女雜志》由文言到白話的轉型是在1920—1921年兩年間完成的*有學者稱《婦女雜志》“1920 年內文全部改用白話文”(劉莉:《短暫的相遇:葉圣陶與〈婦女雜志〉》,《中國編輯》,2014年第6期,第18頁),并不準確。據(jù)筆者統(tǒng)計,1920和1921年,《婦女雜志》在兩年24期中,每期均刊有文言文章,最少1篇,多至12篇。直到1922年4月(八卷四號),才全部采用白話。當然,此后仍有文言作品的零星存在,如《瑤臺玉韻》,但已屬特例。。這種語體變革,與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以及雜志主編的更換均有關系。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學生領袖羅家倫對商務印書館所辦雜志進行了激烈批評*“1919年4月商務印書館的大部分期刊(包括《婦女雜志》)被當時北京大學的學生領袖羅家倫點名攻擊。商務當局開始恐慌,對各個雜志的編輯進行撤換”。劉慧英:《從〈新青年〉到〈婦女雜志〉》,《中國文化研究》,2008年“春之卷”,第118-119頁。,再加各雜志本身經濟效益下滑,引發(fā)商務領導層對館辦雜志的總體改革?!秼D女雜志》也更換了主編,章錫琛自1920年起開始參與雜志事務,到1921年完全接替王蘊章任主編,隨即進行了大面積的改革,白話代替文言亦為改革之重要體現(xiàn)?!秼D女雜志》中的女性文學批評在1920年初已完成了由文言到白話的轉變,顯然走在了整個雜志語體轉變的前列。

      (二)批評形態(tài):由詩文評走向現(xiàn)代學術評論

      以1920年為界,除語體由文言到白話的轉變外,《婦女雜志》中的女性文學批評形態(tài)也有了較大變化,由傳統(tǒng)的詩文評模式走向現(xiàn)代學術評論。

      1.由詩文評到學術論文

      1915-1919年間,《婦女雜志》共刊登了28篇女性文學批評作品,主要由傳統(tǒng)詩話和學生習作組成。傳統(tǒng)詩話共3種(均為連載):歸周鐘玉《小南強室筆記》、程嘉秀《鏡臺螺屑》、易瑜《瓶笙花影錄》。*《小南強室筆記》連載于1915年一卷九號、十一號,1919年五卷八號;《鏡臺螺屑》連載于1916年二卷五號、1918年四卷十一號、十二號; 《瓶笙花影錄》連載于(1918年)四卷七號、十號。學生習作15篇,均來自“國文范作”欄目,多為女校學生的習作,屬命題作文。另有4篇序文,1篇書評,5篇雜論。如僅以篇幅計算,三種詩話所占比重最大。

      在這28篇文章中,女性作者的批評方法大致不出傳統(tǒng)詩文評模式。詩話均以“知人論世”為旨向,多關注明清女詩人的生平與詩作,以札記、筆記等方式,基本采用“摘句批評”和“本事批評”等傳統(tǒng)批評方法。其他學生習作、序文、書評、雜論文章,或評論作品,或品評人物,或討論古代文體,大都就作品立意、構思、文句進行品評,或追溯文體之源流??傮w來看,1920年前,《婦女雜志》上的女性文學批評形態(tài)不脫傳統(tǒng)詩文評的論說模式。

      1920-1931年,共有25篇批評作品。以學術論文與征文為主體。較之1920年前,批評形態(tài)上最大的變化是現(xiàn)代學術論文的出現(xiàn)。這一時期的《婦女雜志》共刊登了8篇現(xiàn)代學術色彩鮮明的論文,在篇幅上占最大比重:宋淑貞《期望女文學家的崛起》(1926)、濮舜卿《易卜生與史德林堡之婦女觀》(1927)、輝群《哥德的著作及其愛人》(1929)、蘇雪林《清代女詞人顧太清》(1931)、王春翠《中國婦女文學譚片》(1931)、陳漱琴《朱淑真生查子詞辯誣》(1931)、楊潤馀《賽維宜夫人及其尺牘》(1931)、 李君毅《從愛倫凱與柯倫泰》(1931)。這些論作篇幅普遍較長,“學術論文”體例明顯,均針對女性與文學問題進行論述,文章結構嚴整,系統(tǒng)性、邏輯性較強,理論色彩鮮明??傮w看,1920年后,研究性加強和學術論文的出現(xiàn)是《婦女雜志》女性文學批評形態(tài)的顯著特點。

      2.批評術語的更新

      文學批評在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專業(yè)術語,這些術語,古、今、中、外均有不同,也因此,形成了特征顯著的批評話語體系,如中國傳統(tǒng)詩文評話語體系,西方批評話語體系等。近代以來,隨著外來文化的強勢傳入,文學批評領域中,中國傳統(tǒng)批評話語體系受到了很大沖擊,西方現(xiàn)代文學批評話語中的一些術語逐漸滲透進來,這在《婦女雜志》中的女性文學批評作品中也有明顯體現(xiàn)。大致也以1920年為界,呈現(xiàn)出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區(qū)分。

      1920年之前,批評作品中常見“怨而不怒、溫柔敦厚、逸趣、清機、遠勢”等傳統(tǒng)批評用語,偶有來自西方批評界的新術語出現(xiàn),如“美感、審美、女權、專制時代、進化、美的觀念、通俗教育”,僅見于四篇文章*貝李素筠《教授國文作法之狀況》(二卷一號)、 倪徽玙《書季芳樹刺血詩后》(二卷九號)、朱啓華《問古人器物必銘后之好事者或效為之而文質殊尚意者微意所寄會有不同歟試申其說》(三卷四號)、 林德育《泰西女小說家論略》(三卷十二號)。中。1920年后,新術語明顯增多,且使用十分普遍,如:“文藝、美的、美感、階級、宗法、精神、沙龍、現(xiàn)實、典型、制度、具象、矛盾、女權、時代、自由、性欲、人生觀、自然主義、寫實主義、浪漫主義、象征主義、神秘主義、享樂主義、新理想主義、未來派、表現(xiàn)主義、個人主義、經濟基礎”等等。這些術語在今天的文學批評活動中已十分常見,從近現(xiàn)代女性文學批評歷程看,1920年代此類術語的更新,昭示著一個新的批評語境正徐徐展開。

      (三)批評對象:由中國古代詩文拓展至古今中外文學

      以1920年為界,《婦女雜志》中女性文學批評的對象也有變化,由中國古代詩文的評析拓展至古今中外文學作品與現(xiàn)象。

      1915-1919年的28篇文章中,女性文學批評者基本以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和作者為批評對象。只有兩篇文章談及外國文學:朱周國真《女學生自修用書之研究》(1915)、林德育《泰西女小說家論略》(1917)。《女學生自修用書之研究》對林紓翻譯的小說《孝女耐兒傳》《塊肉余生述》《不如歸》《拊掌錄》等進行推介;《泰西女小說家論略》評述了包括勃朗特姐妹在內的部分西方女小說家。

      1920-1931年的25篇文章中,文學批評對象的拓展十分明顯,古今中外均有論及。中國古代文學層面,周秦諸子、班昭、陶淵明、王維、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魚玄機、蘇軾、朱淑真、李清照、袁枚、賀雙卿、顧太清以及《水滸》《桃花扇》《紅樓夢》等均有評析。古代女性作者如班昭、魚玄機、朱淑真、李清照、賀雙卿、顧太清等比較集中地出現(xiàn)在了女性批評者筆下,這在1920年前的文章中是不可能見到的;同時代的文學也進入了女性批評者的視野,郭沫若、蘇曼殊、魯迅、茅盾、許欽文、張資平、冰心、廬隱、丁玲等均被論及。對外國文學作家作品的研究和介紹明顯增多,易卜生、史德林堡、歌德、柯倫泰、賽維宜夫人、陀思妥也夫斯基、莫泊桑、華爾摩夫人、羅靄伊夫人、葛萊德等,都成為了女性批評者們的討論對象。此外,還有文章研究民間歌謠、比較新舊文體、總結文學創(chuàng)作方法等。

      (四)批評主體意識:為女性寫作正名

      所謂女性批評主體意識,指女性批評者對女性寫作的自覺體認,至少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女性對自身寫作正當性的認識;一是女性批評視角的確立。在中國近現(xiàn)代時期,女性對自身寫作正當性的認識(為女性寫作正名)最為關鍵。在中國歷史上,女性為從事寫作正名的歷程十分漫長。筆者認為,這一正名歷程的起點大致在清中葉,最終完成當在1920年代。關于完成時間的確定,《婦女雜志》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資料。

      女性從事寫作,在中國古代,并不為社會認同。宋代朱淑真所言“女子弄文誠可罪,那堪弄月更吟風?磨穿鐵硯非吾事,銹折金針卻有功”(《斷腸集·自責》)可為代表。這種情況到晚明開始松動,晚明的個性解放思潮、重性情之詩學思潮、商業(yè)出版之繁榮等,共同推動了女性的詩文創(chuàng)作。清中葉以來,袁枚的“隨園女弟子”現(xiàn)象,陳文述的“碧城仙館女弟子”現(xiàn)象,開始將女性創(chuàng)作變成一種男女兩性群體均認可且欣賞的行為。盡管清代女性教育的主流依然以傳統(tǒng)婦學之“德容言工”為旨歸,章學誠亦曾專門撰《婦學》(約撰于1797-1798年)一文抨擊女性寫作,認為不合婦學之旨,但男性推崇才女之風顯然未受阻礙,且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女性自我證明、尋求創(chuàng)作意義的行動,只不過這種證明一直是在傳統(tǒng)婦學框架中的騰挪。1829年,貴族女性惲珠在其編纂的《國朝閨秀正始集》序言中,著力證明女性創(chuàng)作詩文屬“婦言”之范疇:“昔孔子刪詩,不廢閨房之作。后世鄉(xiāng)先生每謂婦人女子職司酒漿縫絍而已,不知周禮九嬪掌婦學之法,婦德之下,繼以婦言,言固非辭章之謂,要不離乎辭章者近是,則女子學詩,庸何傷乎?”*胡文楷編著,張宏生等增訂:《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書店,2008年版,第631頁。惲珠抬出孔子,指其肯定女性創(chuàng)作,又將“婦言”引申為辭章之學,都是要借傳統(tǒng)之勢,為女性創(chuàng)作正名。

      這種正名的努力在近代(1840-1919)有了更多的女性呼應者。筆者曾對這一時期的女性文學批評做過宏觀層面上的考察*詳見陳靜、王蓓:《中國近代女性文學批評芻議》,《中國社會科學評價》,2017年第2期。,發(fā)現(xiàn)近代的女性批評者對女性寫作充滿了毫不掩飾的贊賞與同情。1846年,沈善寶在《名媛詩話》中,基于自身的女性立場,充分剖析了女性寫作之不易,肯定女性寫作之價值*“竊思閨秀之學與文士不同,而閨秀之傳又較文士不易。蓋文士自幼即肄習經史,旁及詩賦。有父兄教誨,師友討論。閨秀則既無文士之師承,又不能專習詩文,故非聰慧絕倫者萬不能詩。生于名門巨族,遇父兄詩友知詩者,傳揚尚易;倘生于蓬蓽,嫁于村俗,則湮沒無聞者,不知凡幾。余有深感焉,故不辭摭拾搜輯而為是編” (沈善寶:《名媛詩話》卷一)。王英志主編:《清代閨秀詩話叢刊》,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年版,第349頁。;1904年,葉女士認為,王妙如的小說《女獄花》完全可以不朽* 葉女士《女獄花》序:“無一事不驚心怵目,無一語不可泣可歌……是書其不朽矣,女士其不死矣。”思綺齋、問漁女史、王妙如:《中國近代小說大系·女子權 俠義佳人 女獄花》,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第704頁。。1911年,陳蕓稱:“若婦德、婦言,舍詩文詞外未由見?!?陳蕓:《小黛軒論詩詩》“敘”,王英志主編:《清代閨秀詩話叢刊》,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年版,第1519頁。1916年,施淑儀高調宣示,女性寫作“與夫無關”* 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征略》“凡例”, 載王英志主編:《清代閨秀詩話叢刊》,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年版,第1698—1699頁?!肚宕|閣詩人征略》完稿于1916年,1922年出版。。1917年,林德育贊賞歐洲女小說家:“余愛泰西女小說家,以著述顯于世界?!?林德育:《泰西女小說家論略》,《婦女雜志》,1917年三卷十二號。上述觀念,已逐漸脫離婦學框架。另外,近代女性還通過建構女性文學史的努力為女性寫作正名。施淑儀著意指出,其所著《清代閨閣詩人征略》屬于文學史:“是編本屬于文學史。”* 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征略》“凡例”:“惲氏《正始集》,以黃忠端、祁忠敏殉節(jié)前朝,不錄蔡、商兩夫人詩。不知著述乃個人之事,與夫無關?!?王英志主編:《清代閨秀詩話叢刊》,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年版,第1698頁。單士厘于1910年起,著手寫作《清閨秀藝文略》,歷經30余年,數(shù)易其稿,直到去世前一年還在修訂。* 黃湘金:《南國女子皆能詩——〈清閨秀藝文略〉評介》,《文學遺產》,2008年第1期,第95-97頁。從傳統(tǒng)史學立場看,“藝文略”是某一時代全部作品之著錄,代表著文章寫作之歷史,為史志類著作所獨有。單士厘立意寫作《清閨秀藝文略》,顯然是想將有清一代女性之創(chuàng)作納入正史,如施淑儀所言:“為憐彤史多遺漏,喚起嬋娟一代魂?!?施淑儀:《四十自述》(第十首),《婦女雜志》,1919年五卷八號。施、單二人將女性寫作記入歷史的表述與實踐,是女性確認自身寫作正當性的重要表現(xiàn)。

      在女性為寫作正名歷程之背景下,看《婦女雜志》中的女性文學批評,會發(fā)現(xiàn),在近代這一時間段內,《婦女雜志》中女性批評主體意識的構建尚不明晰,除林德育體現(xiàn)出明確的為女性寫作正名之思想外,其他文章傳遞出的觀念還無法與沈善寶、施淑儀、王妙如等近代女性批評者相比。但1920年后,在《婦女雜志》上發(fā)聲的女性文學批評者們卻紛紛傳遞出了十分明確的信息,為女性寫作正當性的確認提供了清晰的坐標。

      1931年,《婦女雜志》十七卷七號,開設“婦女與文學專號”,共發(fā)表了6位女性撰寫的9篇文學批評文章,其中5篇為長篇研究論文,主題集中于女性與文學,論述可圈可點,可視作五四以來女性文學批評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現(xiàn),更是女性批評主體意識構建的一次成功展示。以此為代表,可看出,1930年代初,女性對寫作一事已有充分自信,并能站在研究者的立場上游刃有余地開展討論,這表明,女性寫作之正當性的確認已基本完成。而1920年代《婦女雜志》上的批評文章,恰可為此結論提供論據(jù)。在這十年中,女性已完全掙脫了傳統(tǒng)婦學之藩籬,從不同角度論證了女性寫作的正當性,在理論層面上掃清了女性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的障礙。

      首先,她們認定,女性氣質天然地與文學相符。宋淑貞在《期望女文學家的崛起》中提出:“文學是以情感為主的,而女子心思幽靜,富于感情,自然與文學最為相宜。況且就文學而論,女子與男子比較,男子束發(fā)受書,稍有所得,便充滿了一肚子升官發(fā)財?shù)乃枷耄蝗肷鐣?,奔走于權勢門下,馳驟于名利場中,講什么拍馬吹牛,在學問上可有成就的,千不得一二,女子是多數(shù)賦性純潔,不易沾染社會的惡習,發(fā)露其天賦之靈思美感,研究文學,比較很易成功?!?宋淑貞:《期望女文學家的崛起》,《婦女雜志》,1926年十二卷六號。她們從情感角度對比男性與女性,認為女性富于情感,賦性純潔,不易沾染社會惡習,在研究文學方面獨具性別優(yōu)勢。

      其次,她們認為,女性能夠影響文學創(chuàng)作,是創(chuàng)作靈感之來源。輝群女士指出,女性是文學的主要描寫對象,也是詩人創(chuàng)作的有力助推者:“女性能離開詩人,詩人是離不開女性的。就是從古至今的世界上的文學,若把描寫女性的一部割去,恐怕就會變得枯燥無味,只剩得一些渣滓。詩人往往在戀愛的狂熱中,能唱出世人共賞的詩歌來。假使沒有女性來使詩人顛倒,使世人狂熱的時候,詩人的情感,永遠是靜止的,是冷淡的。他就勉強執(zhí)筆,也一定寫不出什么動人的作品來?!?輝群女士:《哥德的著作及其愛人》,《婦女雜志》,(1929年)十五卷八號。

      以上述兩位女性批評者為代表,1920年代的中國知識女性,從生理和情感層面論證了女性與文學創(chuàng)作的密切關系,較之近代女性批評者單純贊賞女性、同情女性創(chuàng)作的觀點邁進了一大步,體現(xiàn)出女性從事文學寫作的充分自信。更為重要的是,這一階段的論證,最終從女性自身層面完成了為女性創(chuàng)作正名的歷史任務,為1930年代后女性文學的新天地奠定了基礎。

      閱讀《婦女雜志》中這53篇文學批評作品,回顧中國女性文學批評的歷程,筆者總有一種感覺,似乎看到一條涓涓細流,隨著河岸的加寬,水勢越來越寬廣和從容,最后以日益活躍和更具生氣的流動匯入大海。就當前女性文學批評的研究現(xiàn)狀看,本文的資料意義或大于研究意義。隨著研究的不斷拓展,筆者相信,一定會有更多新的研究成果出現(xiàn),來補充、修正本文之論述。

      猜你喜歡
      白話文學批評文學
      文學批評新生代
      我們需要文學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白話寄生蟲
      當代水產(2021年5期)2021-07-21 07:33:10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南方周末(2021-07-15)2021-07-15 19:49:39
      倡導一種生命理想——論謝有順的文學批評及其文學批評觀
      Kiss and Ride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紅樓夢學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56
      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自成體系的文學批評
      華中學術(2017年1期)2018-01-03 07:24:05
      回族文學批評的審視與反思——以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文學批評為例
      我與文學三十年
      小說林(2014年5期)2014-02-28 19:51:51
      沁源县| 黄浦区| 滨州市| 富平县| 巍山| 开阳县| 深圳市| 邵武市| 江都市| 尖扎县| 资源县| 本溪| 枣庄市| 桂平市| 大竹县| 兴国县| 新绛县| 清远市| 加查县| 嵊泗县| 毕节市| 西乌珠穆沁旗| 吴堡县| 饶河县| 固原市| 林周县| 双辽市| 遂平县| 垦利县| 西城区| 茌平县| 长汀县| 徐水县| 曲松县| 横峰县| 开鲁县| 大丰市| 奉贤区| 南郑县| 河北区| 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