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濤
摘要:初中政治是從精神層面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一門學科,尤其是青少年的是非辨別能力不強,教師通過初中政治的教學,一方面,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另一方面,促進學生對社會及國家時事的認識。
關鍵詞:初中政治;教學目的;教學反思
初中政治的第一章節(jié)就是從學生的自身出發(fā)的,之后的知識點內(nèi)容,也是以提高學生對社會生活和國家時事認識為主線的??偠灾褪菫榱藢W生,那么教師就要時時明確教學目的,及時進行教學反思,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一、反思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
吾日三省吾身,修身養(yǎng)性是如此,對于教授知識的教師更是如此,教師擔當著偉大的教學任務,及時的反思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更好的為學生服務,幫助學生的政治學習。
(一)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相關問題
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是有些地方教師沒有涉及到的,或者教師覺得簡單而一筆帶過的,而這些知識點或許正是學生出現(xiàn)問題的地方。
首先,教師要根據(jù)目前的教學情況,尋找其中的問題。最為明顯的問題是學生的學習方法不當,跟不上教師的教學思路,教師講解的模糊不夠清晰。
針對學生學習方法不當?shù)膯栴},教師要結(jié)合教學的實際情況來考慮,部分學生沒有好的學習方法是因為沒有認真聽講,對教師講解的學習方法沒有印象或根本不知道,雖然這是學生自身的問題,但教師也是有責任的,教師要經(jīng)常性的調(diào)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找出問題,以引導及強迫的方式,讓學生記憶,形成一定的做題方法。而一些學生上課雖然聽取了教師講解的內(nèi)容,但是卻沒有時間進行練習,對于學習方法也是一知半解,無法真正的達到教學目標。那么教師在反思中,就適時調(diào)整教學計劃,在課堂上留有時間讓學生進行練習,對于不懂的地方及時交流,盡可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單純的以記筆記,被強迫式的學習方法學習政治。很多學生在課堂上甚至不會做聯(lián)想與思考,僅僅是教師說那方面重要,用筆畫下來就好了。這種不主動的學習方式,不但不利于學生的記憶,對于實際的知識也沒有什么印象,看過就忘。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不會進行政治相關內(nèi)容的探究,更別提能跟上教師的教學思路,教師根據(jù)自己對于教材的把握,以及教學經(jīng)驗的邏輯進行教學,不會過多的思考。也因此,使得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更遠,教師教自己的,學生學自己的,思維不同步,對知識點也不能完整的掌握。
由于初中政治的教材知識點多為白話文,因此難以理解的地方不多,再加上政治的內(nèi)容多為說理部分,因此教師會憑主觀認識,對政治知識點進行挑選性的講解。這種教學方式?jīng)]有問題,反而會減輕學生的負擔,理清學習思路。但問題在于,教師沒有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一味地按照自己的經(jīng)驗來進行,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一筆帶過的簡單知識點,學生或許會因為相似性,將簡單的知識點搞混,基礎內(nèi)容搞不好,純理論性的知識點也難以學進去。因此,教師要經(jīng)常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需求,為學生答疑,解決學生的困惑,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的問題
教學的對象是兩個主體,一個是教師一個是學生。教師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如果教師自身出了問題,將會影響到學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教師與學生相比,知識面廣,經(jīng)驗足,考慮問題也比較全面。也正因為這樣,教師很少會把學生的意見作為參考,實際上這也正是教師自身的問題之一。社會的迅速發(fā)展,使得信息傳播的十分快,學生致力于通過網(wǎng)絡來接觸社會生活,那么相對于很少使用網(wǎng)絡的教師來說。在一定程度上,學生了解的知識甚至比教師還要多,學生從自己的視角看待問題,也是給教師提供一種思路,幫助教師完善自己的教學計劃,用更簡單直接的方式解決問題。雖然學生的部分思想還很不成熟,但對于教師的教學還是很有借鑒意義的。
教師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思想的僵化,固守經(jīng)驗,不肯創(chuàng)新。教師習慣于遵循過去的成功經(jīng)驗來教導學生,實際上已經(jīng)不能滿足當今學生的學習需求,不能達到良性的互動。教師按照歷史經(jīng)驗的三步走戰(zhàn)略,即講課、督促背書、刷題。每個教師的出題思路都是不同的,試題也十分的多,不是簡單的刷題就可以達到提高成績的目的。因此,教師要學會轉(zhuǎn)變思維,改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政治學習。
二、反思課堂教學
對于學生而言,最為集中的學習時間就在于課堂,在課堂上,教師限制式的強迫學生集中注意力到教材上,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政治的學習。
教師要把握好課堂的幾十分鐘時間,充分地利用,讓學生在這幾十分鐘的時間內(nèi)盡可能的學習更多的知識。但是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總會發(fā)生很多的問題,不但不能完成基本的教學目標,反而會浪費時間、浪費精力。主要的問題在于,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教師的教學較為枯燥,政治學習沒有好的學習方法。
教師要針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一一進行反思與改正,就相關問題制定計劃。學生的興趣總是“三分鐘熱度”,持續(xù)的時間不長,更別提對于學習,教師要根據(jù)政治學科的特性,從實際生活出發(fā),抓住學生的興趣所在,利用生動的語言,典型的政治時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發(fā)現(xiàn)政治學科的有趣之處,將學習興趣持續(xù)的更久。
教師要改變過去的教學方式,采用創(chuàng)新式的教學,一方面,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另一方面,提高教學的效率。其中不可忽視的是,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從學生的學習心理出發(fā),注重鼓勵為主,引導為輔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以良性的政治競賽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讓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對政治進行深入探究,更好的進行政治知識點的學習。另外,就是學習的方法,大部分學生覺得政治學科的知識點,需要背誦的地方多,十分枯燥。實際上是學生沒有好的學習方法,教師要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將總結(jié)的學習方法以引導的方式教授給學生。教師要注意,自行探究的學習方法,更能讓學生利用自己的思維邏輯進行學習,更為高效,因此教師要以引導為主,適時的提供思路。
總之,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在不斷的教學反思中,深入了解學生的具體學習需求,完善教學計劃,以更為高效的方式,幫助學生提高政治的學習成績。教師要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為目的,擴展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學生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