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詩
摘要:一直以來,熟悉目標語言文化、生活習慣、思考方式、禮儀風俗是小語種教學的主流。這導致學習者對本國文化缺乏了解。德語教學強調當?shù)匚幕膶W習,往往忽略了應當如何正確使用德語表達本國傳統(tǒng)文化。重視對方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共同學習,才能培養(yǎng)出高水平人才,并在跨文化交際場合中交流自如。本研究探討了目前我國德語教學中中國文化導入的重要性,提出將文化知識導入教學模式的教學研究方法。
關鍵詞:中國文化;德語教學;知識導入
引言:在文化全球化日益發(fā)展的今天,在德語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培養(yǎng)對當?shù)匚幕牧私?,更要培養(yǎng)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目前我國小語種教學中,忽視了中國文化對外語教學的影響,把精力和時間大多放在了目標文化的學習上,導致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中國文化未能重視,從而不能很好的運用德語來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我們應當及時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在教學中適當導入中國文化知識,為培養(yǎng)高素質德語人才做出貢獻。
一、德語教學中的導入中國文化的重要性
德語學習一般是為了跨文化交際與交流。對中國學習者而言,德語的語言結構是相對嚴謹和復雜的,長期的學習過程更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提高和培養(yǎng)學習者對德語學習的興趣,是德語教學的關鍵。學習者不僅僅學習德語本身,更應當對德國文化背景,禮儀習俗有所了解。而在向德國文化學習的同時,讓對方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是語言學習者的一項重要任務。傳統(tǒng)德語教學模式一般較為乏味,難以激發(fā)學習者的興趣。而使用適當?shù)慕虒W手段和方法導入中國文化知識可以幫助學習者提高對德語學習的興趣,理解和運用德語的能力。通過深入了解兩國文化,不僅可以擴展文化視野,對兩國文化差異的理解也可以促使學習者更加順利地進行跨文化交流。
二、文化背景知識如何導入教學模式
(一)文化滲透
文化滲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好課堂時間,不僅要多講解德國文化背景知識,還應當不斷地滲透中國歷史,風土人情,生活習慣等文化常識。擴大學習者的知識面,例如可以通過舉例來比較中德語言文化的差異,不斷加深對德國和中國文化的了解,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介紹一些中國文化作品的德譯版,加強德語學習過程中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有利于提高學習者的興趣和利用德語表達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能力。因此從這個層面看,使用文化背景知識的導入對提高德語教學的成果是十分重要的。
(二)文化對比
文化對比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當教師遇到德國文化時,可以將中國文化與之進行對比,通過兩國文化正確的德語表達,加深學習者對兩國文化的了解。例如,遇到德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時,教師除教授學生如何運用德語表達該節(jié)日文化背景和特點外,也可以將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背景和特點與其進行對比,如德國的圣誕節(jié)和中國的春節(jié),使得學習者同時學習到兩國節(jié)日方面的文化與表達,也能了解兩國文化的相同和不同之處。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習者開拓視野,也能提高其對相關話題的德語表達能力。
(三)詞匯教學導入文化背景
詞匯是學習一門語言的基礎,任何一種語言都需要詞匯的不斷積累。當然,德語也是一樣。而很多德語詞匯都蘊含著一定的文化背景,無論是德國文化還是中國文化,在教學中可以將該詞匯的不同的文化背景故事傳達給學習者,通過聯(lián)想法等學習方法可以使學習者對該詞匯印象深刻,加深學習者對德語詞匯的理解和舉一反三。
(四)閱讀經典文學作品
一門語言的精通,僅僅從課堂上的學習和詞匯的積累還無法達到。閱讀文章也是提成德語能力的一個重要學習方法。文章的選擇上同樣也是不僅要選擇德國經典讀物,中國經典文學作品的德譯版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學習者,在閱讀德國經典故事時,可能會因為不了解其文化習俗而覺得枯燥乏味。而閱讀中國文學作品,則會使學習者產生濃厚的興趣,讓學習者更容易去接受德語的語言使用特點。對詞匯積累和語法學習也會有很好的效果。初學者可選擇中德雙語的對應版本,從簡單的文學作品開始,經過對照反復理解閱讀后,再閱讀無中文對照的德語原版,仔細閱讀去學習作品中的詞匯表達方式和使用特點。
(五)文化討論
文化討論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教材中的兩國文化元素,在教學內容上進行擴展。讓學生在課前可以自行查詢資料去了解相關文化知識,把查到的內容和即將要學習的文化知識相關聯(lián),并在課上進行小組之間或者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討論,活學活用,使得知識互補,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增強學生對教材中內容的理解。
(六)課余活動
教學以外,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習者參加德語角等交際活動,聯(lián)系在中國的德國留學生開展文化互動的活動。鼓勵學習者與留學生進行兩國文化的交流,不僅可以提高學習者口語表達能力,也可以了解其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開拓學習者的視野,也可以讓其體會到外國文化與中國文化的碰撞,激發(fā)學生對兩國文化學習的興趣,為今后的課堂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總結
文化背景知識的學習對提高學習者的德語交流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而學習德語,最重要的就是學習者的交流能力。通過文化滲透、文化對比、閱讀文學作品、詞匯教學、文化討論和課余活動等方法,導入加強中國背景文化知識,從而提高學習者的德語學習效果,培養(yǎng)學生德語表達能力,加強學生在國際文化交流能力。教師也應該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通過兩國文化知識的導入,才能真正提高德語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長江. 談外語教育中目的語文化和本族語文化的兼容并舉[J]. 外語界, 2003(4):14-18
[2]楊紅英. 注重中國文化導入與滲透 提升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J]. 當代教育論壇, 2008(14):117-119
[3]李清華. 文化導入策略在大學德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甘肅科技, 2011, 27(12):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