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lcon
U-2是一款高空偵察機,由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研制,主要有A、B、C、D、R、S等型別,可在21 000米高度飛行。該機于1955年試飛,1956年開始在美國空軍服役。1960年,一架U-2在蘇聯(lián)境內(nèi)被擊落。1962年9月至1967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地空導彈部隊共擊落了5架飛入大陸偵察的臺灣U-2偵察機。其中有4架殘骸在北京軍事博物館展出。
U-2這個題材在模型界算是冷門。多年前,韓國一個不知名的公司出品過1/72比例U-2早期型套件,其座艙蓋內(nèi)部的“推出樁”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素以題材偏門吸引眼球的Special Hobby則推出了1:72的U-2R/TR-1A偵察機套件,碰巧友人收藏了一盒,委托我代為制作。
開盒察看,板件還是該廠的一貫風格,塑料件為簡易拼裝,刻線比較細膩。座艙內(nèi)部細節(jié)采用樹脂表現(xiàn)(僅僅解決有無問題,無法與專業(yè)樹脂品牌相媲美),艙蓋為真空吸塑。整套產(chǎn)品散發(fā)著簡易的粗獷美……
剪下零件開始制作。首先切掉機翼內(nèi)部礙事的“推出柱”,將幾片機翼零件分別合攏,同時通過邊緣“溢膠”的辦法彌補上下片機翼間的粘接縫隙。待膠水完全干透后打磨平整,并將漏網(wǎng)的縫隙用502膠填補。吸塑艙蓋有兩套,也許是廠家怕制作者切割失誤,多給了一個做備份。遮蓋透明部分建議在切割之前進行,這樣比較容易拿捏。切割時最好用PE鋸片沿外圍將艙蓋鋸下,并留出余量,再用砂條和砂紙打磨掉多余部分。這種方法可大大提高切割吸塑透明件的成功率。接下來,沿著風擋和座艙蓋的分割線將二者分開,以便做成座艙蓋打開的狀態(tài)。另外一套留著做艙蓋閉合狀態(tài)。
樹脂零件包括前后起落架艙、座艙“澡盆”、儀表板、遮光罩、彈射座椅、航行燈及尾噴管。樹脂座艙上色較容易,噴涂水補土后即可遮蓋分色。顏色參考了美軍現(xiàn)代飛機涂色。座艙基礎色為郡仕C317中灰色;控制面板、儀表板遮光罩、儀表板以及彈射座椅為亞光黑色;坐墊為卡其綠色;安全帶為橄欖綠色;頭枕為紅色。儀表板上的儀表用淺灰色干掃,以突出細節(jié)。因為樹脂起落架艙與機身的連接處僅有機腹的粘接面,所以在輪艙上部和機身間采用了流道框加強。機身內(nèi)部的零件安裝完畢后,將左右機身粘合。因沒有定位點,故對其進行了仔細調(diào)整配位,用夾子夾持固定,并在接縫處使用大量502膠填補,干透后磨平補刻細節(jié)。
假組機翼和機身,因縫隙在可接受范圍內(nèi),比較容易處理,但有個嚴重的問題——粘接面積太??!由于U-2機翼細長,翼根處所需的支撐強度較大,因此使用了支撐桿加強。此外,翼根是空心的,最寬處可塞入一根流道,而機身兩側(cè)粘接面的寬度,也能容納下一個流道。于是用鉆頭鉆孔,插入一根長流道來支撐兩翼。接下來,裝好機翼、填補縫隙、磨平落差、重新刻線、粘接吸塑艙蓋。整機組合完成后,即可進行下一步的涂裝。
參照同型號實機照片,模型以亞光黑色作為主色,且使用了比較符合實機視覺的淺灰色滲線。為了在滲線操作時,機體表面能擦拭得更干凈、全機更整潔,模型表面用加白調(diào)淺的亮光黑色漆噴涂,最后再用消光透明漆統(tǒng)一,達到預期的亞光效果。而為了表現(xiàn)體積感,在主色中加入不同比例的白色后調(diào)淺噴涂偏差色。
水貼的品質(zhì)不錯,故這一作業(yè)完成得十分順利。水貼干透,噴涂罩光漆保護,然后做滲線處理,再噴消光漆。最后進行總裝,完成模型的制作。
雖然制作簡易拼裝套材沒有做注塑套件時的那種順暢感,但多花一些時間和耐心完成一件題材相對冷門的模型,能夠品出更多的苦后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