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
摘 要: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授課中,教師常采用單一的知識傳輸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較為缺乏。在新課改大環(huán)境下,教師應對自己舊有的教學方式進行革新,從而使其授課有效性增加。在小學語文授課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起到引導作用,把課堂還給學生,給予學生課堂話語權,提升自身教務水平和能力,實現(xiàn)合作探究型學習,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人翁作用。
關鍵詞:領路人;學生為主體;尊重;激趣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24-009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4.059
我國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乃至初高中教學都是念經(jīng)式的死板教學,學生在學習當中,變成了被動的一方。隨著時代的不斷往前發(fā)展和進步,人們對教育持續(xù)探索,教育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新時代的小學教師要從舊式教學思想中解放出來,研究出符合我國現(xiàn)代小學生特點的新式教學模式,將學生真正擺在課堂主人翁的位置,使得小學語文課堂“動起來”。為此,我就以下幾點提出我的意見和建議。
一、 要有“還”的意識
大家都知道,如果人一旦形成了思維定式,那么就很難去改變。同樣的,有些教師習慣于“一言堂”的傳統(tǒng)課堂模式,猛然遇到新課改、新教學模式的沖擊,必定不能快速地接受。而且,課堂新改革的理論內(nèi)容需要教師在實際課堂講解中驗證、充實。因此,新型教育教學改革的推行,肯定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作為工作在一線的教師,應該順應改革趨勢,把課堂還給學生,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然了,教師也應該明白,把課堂還給學生,并不是剝奪自己的教育教學權利,而是利用一種全新的、科學的方式方法更好地去實施教學。教師要做好“領路人”這個角色,成為知識的授予者,而非知識的灌輸者。廣大教師也要注意:還,不意味著撒手不管。教師要做到還而不松,隨時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具有掌控課堂,收回來的能力。
二、 “還”的有技巧
我們總說:“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把課堂還給學生?!痹谡n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力求做到“潤物細無聲”,不動聲色地煥發(fā)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當中。三年級上冊有一篇課文叫做《矛和盾的集合》,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發(fā)明家通過實際比賽,將矛的進攻和盾的防守相結合,從而發(fā)明了既能進攻,又能防守的坦克。在這篇課文的講解中,教師應著力于引導學生自己讀課文,體會坦克發(fā)明的奇妙過程,然后從中明白道理。教師選擇恰當?shù)臅r機設置問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例如,“咱們一起看文章中的配圖。圖中的發(fā)明家正手持著盾保護著自己,但是你們看小小的盾能把發(fā)明家的身體完全擋住嗎?(不能)發(fā)明家也想到了這個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又想到了什么呢?(鐵屋子)”從文章配圖入手,提問題讓學生作答,而非一言帶過:“發(fā)明家認為盾太小了,不能完全保護自己,所以他想到了鐵屋子?!北苊鈾C械的教學,用問題和學生互動,讓學生盡可能多的參與到課堂中。
三、 學生“運球”,教師“接球”
小學生的思維活躍,教師在授課時提出的一個問題,學生的思維可能會跳躍很大。同一個問題,不同的學生可能會有很多種答案。小學語文教學中經(jīng)常遇到類似的問題,例如,你對主人公的行為認同嗎?如果是你,你會怎么辦?再如,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提問:你認為西沙群島美嗎?你喜歡它什么地方呢?學生A:“我認為西沙群島很美。我喜歡它五光十色、瑰麗無比的海水。”學生B:“我認為它美。我喜歡它那海灘上揀不完的貝殼?!睂W生C:“我也認為它美。我喜歡它海底各種各樣的魚群,好看極了!”等等。當這類問題被提出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行討論,再挑幾個學生回答,讓球在學生間傳遞,最后傳到教師手中,教師總結,或者調(diào)整強調(diào)。一個精心的問題設置,會讓學生心里有滿滿的表達欲,使得許多學生能夠因這個問題而主動參與其中。
四、 尊重、鼓勵學生,使學生敢于處于主體地位
教師和學生都是學校的重要成員,在學校里不只是學生要尊重教師,教師也要尊重每一位學生。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做出的回答,不能一句話否定,也要避免敷衍,讓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從此變得放棄課堂,再也不想回答問題。
現(xiàn)在無論在社會上,還是在學校教育中,我們都在強調(diào)給予學生鼓勵和肯定,讓學生從小就做一個自信心強的人。教師作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更是理應如此。我曾經(jīng)聽說過一個事例:一個教師在課堂上問學生愛因斯坦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1回答說他是一個愚笨的人。因為該生的回答不符合教師心里的正確答案,教師直接給了他否定,甚至口出惡言,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從此以后,學生1在語文課上表現(xiàn)越來越消極了,在以后的活動中,也總是退縮。
本來小學生和教師的身高差距就比較大,而且小學生的內(nèi)心相對比較脆弱,所以教師在對學生教育或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思想上一定要平視學生,不能在高地俯視學生。特級教師魏書生說:“我們就是為學生服務的?!苯處熞鹬貙W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奇思妙想,尊重學生不同的氣質(zhì)特點,幫助學生成長和進步,讓學生敢于在課堂上回答、表現(xiàn)。另外,教師在課堂上要關注班內(nèi)的每個學生,盡量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被教師重視的,也能夠在40分鐘的課堂中展現(xiàn)風采。
五、激趣方式多樣化
有一些學生消極應對課堂,是因為他們對該課程失去興趣。例如,語文學習中枯燥的課文讓學生反感,想要逃避。這就需要教師另辟新徑,采取方法讓學生對本門課程有興趣,想要去深入學習。要說現(xiàn)代社會什么最發(fā)達,我想,網(wǎng)絡絕對是榜上有名的。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血液,尤其像語文這樣重人文和情感陶冶的學科,多媒體的使用讓學生能夠通過屏幕感受祖國河山的壯美,通過音響感受作家情感的變化和跳躍。教師還可以根據(jù)自己學科的特點和要求,組織活動,吸引學生。
參考文獻:
[1] 傅道春.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葉瀾.“新基礎教育”論:關于當代中國學校變革的探究與認識[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