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麗麗
【摘 要】藝術教育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內容之一,而意象繪畫教學又是培養(yǎng)中班幼兒富有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藝術表現(xiàn)活動的方式之一。意象繪畫主要是指“寫意,想象,創(chuàng)造”繪畫教學,它融入到幼兒繪畫教學中的實踐并不多,本文嘗試以中班幼兒作為實踐研究對象,尋找意象繪畫創(chuàng)作動機、興趣、審美能力、創(chuàng)作能力對幼兒想象力、個性發(fā)展的獨特作用,促使幼兒“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感情、理解和想象”。
【關鍵詞】意象繪畫;思考;實踐;體會
一、我的思考
在傳統(tǒng)美術教學中,大部分老師都是沿著反兒童繪畫發(fā)展規(guī)律之道而行的,就是從孩子一入園就把他們置入“依樣畫葫蘆”的寫實誤區(qū)。我們認為這樣的臨摹教學是讓孩子為畫而畫,結果它代替了幼兒的感覺、思考與想象,使他們失去了對周圍事物的敏感性,失去了繪畫中天真的喜悅,失去了幼兒自己的繪畫語言和個性,最重要的是扼殺了幼兒潛在的創(chuàng)造力。其實,孩子能畫出他所認知過的任何東西,只不過他用的是自己的方式,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做的是讀懂、引領,而不是給予范樣?!毒V要》中也指出:教師在幼兒美術教育中應視幼兒為創(chuàng)造的主體,給幼兒創(chuàng)造自由表現(xiàn)的機會和足夠大的想象空間,鼓勵幼兒用不同的美術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那么,如何走出傳統(tǒng)美術教學的誤區(qū)呢?如何在技能掌握與創(chuàng)造想象兩者之間尋求一個結合點,讓孩子生動描繪出想象的世界呢?意象繪畫就是打開這個難結的鑰匙。意象繪畫主要是指“寫意,想象,創(chuàng)造”繪畫教學,從物象到心象、從心象再到意象,是一個創(chuàng)作主體知覺整合的復雜過程。能使幼兒拋開以往的范畫框框,讓幼兒在繪畫時真實自然地表現(xiàn)自己的認知,把想說的故事、想表達的情感大膽地用畫筆“說”出來,盡情享受繪畫的樂趣,讓繪畫回歸生活、回歸本真。
二、具體實踐
(一)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體現(xiàn)循序漸進
結合中班幼兒原有繪畫水平和意象繪畫獨有的教學特點,在實踐教學工作中,我進行了一些嘗試,我們注重從幼兒意象繪畫創(chuàng)作的動機、興趣、審美能力、創(chuàng)作能力等方面,對實踐研究過程進行分析,現(xiàn)于大家分享。
1.分析中班幼兒的繪畫特點。中班幼兒處于——象征期。孩子通??偸钱嬎麄冎赖哪切┦挛铮瑢κ挛锏睦斫馔耆莾和?,如這時期畫出的人都是一個圓圈下畫兩根線,即一個頭連著兩條腿形式表達一個人的形象。此外,兒童畫中出現(xiàn)的其他物品如花、樹、房屋,都是孩子最喜歡、最熟悉的東西。無論是人還是物,都是一個個單獨的實體。孩子還會把自己認為重要的部分夸張地表示出來,如右圖:為了表達自己跳舞的姿態(tài),會把手臂、手指畫得特別長。孩子不是按視覺比例,而是按“情感比例”來作畫的。每一張兒童畫都是孩子自己思想、情感的寫照。
2.制定中班幼兒的意象繪畫要求。意象繪畫主要是指“寫意,想象,創(chuàng)造”繪畫教學。繪畫教學內容的選擇必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包括認知、情感以及知識和技能水平。還必須根據幼兒自身已有的生活經驗。阿恩海姆認為“兒童所畫就是他們所見、所想的”,也就是說,兒童表現(xiàn)的就是他們以往所經歷過的,有深刻內心體驗的事物,是幼兒樂于接受、樂于想象,樂于表現(xiàn)的。
(1)意向繪畫教學目標體系。
中班幼兒意象繪畫目標:能細致觀察物象特征,大膽描繪物象的主要特征及局部特征,追求“神似”,并能添畫想象作畫。
(2)注重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
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不只是敢想,天馬行空的亂想,“想”更側重于培養(yǎng)幼兒大膽想象、大膽表現(xiàn)創(chuàng)造的能力。幼兒具有不受常規(guī)約束的豐富的想象力,經過引導就能表現(xiàn)出來。意象繪畫教學中對中班幼兒創(chuàng)造思維要求:能根據寫意物象“形象”相似性的特點,進行大膽的想象。
(3)注重幼兒觀察力的培養(yǎng)。
幼兒好動觀察事物持續(xù)時間短,易受事物突出的外部特征及個人興趣、情緒的支配、系統(tǒng)性差、概括性差。因此,要通過一定的有目的的培訓、訓練兒童的觀察能力,通過引導,幫助兒童學會仔細觀察、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以此為中心環(huán)節(jié)帶動他們的感知覺,有意記憶、有意注意、讓幼兒的想象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得到全面發(fā)展。意象繪畫教學中對中班幼兒觀察的要求:要求觀察物象的局部特征,在教師的引導下,觀察細節(jié)特征,并能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推理。
(4)鼓勵幼兒大膽“說畫”。
在意象繪畫活動前,我們鼓勵幼兒大膽地“說畫”表述自己想表現(xiàn)的內容,畫后能解說自己的畫,讓幼兒逐步了解到一幅好的畫是與畫畫前的想象與畫畫后的“說畫”是分不開的,這也為他們從無意識的涂鴉階段過渡到有意識的創(chuàng)作階段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幼兒在“說畫”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大膽構圖的能力?;顒雍蟮摹罢f畫”還包括了對幼兒作品的評價。意象繪畫教學中對中班幼兒語言的要求:樂于表達,能用比較完整的語言進行表達。
(二)創(chuàng)設多種情境,打開想象大門
1.以“故事”引導——幼兒的思維是形象的、具體的、“情節(jié)式”的。如果幼兒所作的畫是真正來自于孩子心靈的,那么一定是一副有故事的畫。如《太陽兄弟》,教師引出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太陽媽媽有很多寶寶,可是他們都很淘氣,總是天天想著出去玩……瞧!他們有去哪里玩了?后來又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孩子被故事中的太陽兄弟深深吸引了。此時,孩子心靈的奇妙故事便會“噴薄而出”,奇妙而充滿想象。
2.以“音樂”引導——音樂是流動的時間藝術,繪畫是凝固的空間藝術。音樂與美術結合,為幼兒的創(chuàng)造想象開辟了新的天地。繪畫與音樂相結合,通過聽、看、想、畫、說,引導幼兒多感官的參與活動,調動多通道表現(xiàn)對藝術的理解,能使幼兒畫出一幅幅生動的圖畫來。如中班奧爾夫音樂《雨中的小花傘》,幼兒通過欣賞樂曲,感受時而歡快時而沉悶的高低音,從而想象下雨時的情景,并且用繪畫的方式表達自己在欣賞樂曲中的所感所想。
3.以“游戲”引導——游戲是幼兒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了。把游戲融入到意象繪畫教學當中容易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如:開展的玩“色”意象繪畫教學中,我們?yōu)橛變禾峁└鞣N顏色的水粉顏料、蠟筆、水彩筆等。而繪畫的工具就是孩子們的朋友了,要和顏色寶寶做游戲,孩子們可開心了。只見班上的丫丫小朋友先用手掌心蘸了綠顏色,接著只聽見“啪啪啪”,白色的畫紙上出現(xiàn)了許多的“小手印草地”,丫丫將小手擦干凈后又選擇水粉顏料用小手指在天空中點了很多彩色的小點,開心的跑來和我說:“柴老師,你看,春天來了,小草都綠了,彩虹姐姐正在給小草發(fā)彩虹糖呢!可甜了……”呵呵,光看這幅圖畫,我足以感覺出孩子內心的想象世界是多么的無窮無盡啊……
(三)巧妙運用方法,搭建創(chuàng)造階梯
1.“借形想象法”在意象繪畫中的運用,通過選取幼兒周圍生活或自然物象,實實在在的呈現(xiàn)在幼兒面前,再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如:以中班《靴子》為例,教師提問:靴子有什么用處?有的說靴子穿著漂亮、美觀,有的說靴子穿在腳上走路不會疼,其實這是根據原有經驗來說的,有的說靴子可以當帽子,靴子可以給螞蟻當房子,給青蛙當船,這就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思路發(fā)生了變通,思維不受局限,變得自由起來。
2.“極限變形法”在意象繪畫中的運用,先讓幼兒觀察物體的表面現(xiàn)象,然后教師通過相同物體不同角度的多張圖片進行展示,引導幼兒發(fā)揮想象夸大某一物象,從而讓幼兒充分想象并用繪畫的形式表達出來。如:以中班《梳子》為例,教師提問:這是一把什么樣的梳子?幼兒通過對梳子表面的觀察,有的說這是把紅色的梳子,有一根根尖尖的牙齒,繼續(xù)提問:那我把梳子豎著、橫著擺,它又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有的說梳子豎著變成了高高的樓房,橫著變成了輪船、小汽車等等。并引導幼兒從某一點出發(fā),有意識地進行極限變形,充分發(fā)揮了幼兒的想象力。
3.“借物置換法”在意象繪畫中的運用,先讓幼兒進行對兩個物體的置換想象,使正常的物象出現(xiàn)反常但又是合理的變化,位置的交換打破了常規(guī)的視覺方法,形成一個奇特的藝術形象。如我和恐龍進行置換,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呢?鳥和我置換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呢?等等,讓幼兒進行講述,再把說的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4.“多物同構法”在意象繪畫中的運用,把不同的東西重新組合在一起會發(fā)生什么樣有趣的變化呢?讓孩子在想象的世界中開心的繪畫。
(四)有效指導策略,優(yōu)化繪畫教學
1.選擇題材源于生活,激發(fā)幼兒作畫興趣。興趣是促進幼兒繪畫活動,發(fā)展幼兒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前提,它可以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可以使整個繪畫教學過程積極化,而繪畫教學正需要幼兒在整個活動中保持這種積極性。為了激發(fā)兒童學習的興趣,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情景,給幼兒帶來新異,新奇的感覺。環(huán)境會使幼兒以積極的心態(tài)進入新知識的探索中,嘗試不同的教學形式在幼兒美術教學中給幼兒新奇,刺激的情感體驗。如:故事、兒歌、謎語、游戲、欣賞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讓幼兒“走進大自然”等,喚起幼兒創(chuàng)作畫的興趣。如《美麗的春天》、《我想……》,由于沒有固定的造型,幼兒不受“像不像”的困擾,使他們放開手大膽表現(xiàn),從而更好的調動起幼兒繪畫的興趣。
2.營造啟發(fā)性的空間,發(fā)揮幼兒想象潛能。世界有多大,幼兒想象的翅膀就有多大,世界有多寬,幼兒創(chuàng)造的天地就有多寬。關鍵在于教師的引導與啟發(fā)。
①題目設計要具有開放性、超前性,激活幼兒的思維。例如“未來世界”、“神奇的靴子”等內容能激活幼兒想象的思維,繪畫的重點也就一目了然地放在創(chuàng)新形象上。
②指導幼兒繪畫的語言,要具有啟發(fā)性??蓢L試提出疑問讓幼兒改變思路并肯定幼兒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種僵化、固定不變的思維模式。例如:中班《太陽的心情》意象繪畫活動中,可帶幼兒去戶外開展。教師可提出疑問“太陽都是紅色的嗎?”讓幼兒知道太陽光有七種顏色用不同的墨鏡看可以看到不同顏色的太陽。當幼兒嘗試了、了解了,教師要及時的加以肯定,就會發(fā)現(xiàn)幼兒選用了不同的顏色畫出了不同的太陽。隨即教師還可以提出疑問“太陽一直是圓圓的臉嗎?”“當它生氣時?開心時?傷心難過時?它又會怎么變?”此時,通過教師的引導幼兒發(fā)散性思維得到了拓展,接著就會出現(xiàn)長臉、三角臉、花型臉、長頭發(fā)、短頭發(fā)、卷頭發(fā)、開心的、憤怒的等等不同太陽的造型。通過教師對幼兒一些提問,幼兒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并畫出了夸張、與眾不同的物象。教師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孩子就一定會更加夸張,想象會隨之出現(xiàn)更加擴張。
③材料的提供要具有豐富性。例如紙盤、紙盒、箱子、螃蟹殼、樹葉、瓶子、扇子、石頭等等,為幼兒提供不同的繪畫材料,讓他們能在不同材質的“畫紙”上描繪出風格迥異的繪畫作品,有利于幼兒實現(xiàn)自己的想法,把他們帶入藝術創(chuàng)造的王國。
3.利用全方位的展臺,滿足幼兒的成就感。在每次繪畫活動結束后,我們都會將幼兒的作品,利用園內戶外空間如走廊、樓梯、游戲廳等,將幼兒的作品以懸掛或粘貼的形式,呈現(xiàn)在大家的面前。家長則可以利用早晚接送的時間,去欣賞孩子的作品,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對于幼兒來說,自己的繪畫作品能展出是件多么快樂的事情,大大的滿足了幼兒的成就感,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
(五)欣賞個性表達,解讀“童心”世界
幼兒的繪畫作品其實就是幼兒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這個世界是具體的、鮮活的,而他用繪畫表達出來后,我們成人可以用“寫實的”、“創(chuàng)造的”、“審美的”等字眼去分析它,但幼兒并不管這些,他在美術中只關注自己的欲望。所以,要想理解、讀懂兒童繪畫作品,這就需要我們深入地對兒童繪畫過程進行認真觀察和分析,了解兒童繪畫過程的心理機制以及兒童形成作品的規(guī)律,并以此為依據確定教師應該為兒童的繪畫過程搭出怎樣的支架,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兒童在繪畫過程中得到真正的快樂和成就感,也才能真正走進兒童的精神世界。我們該如何正確的評價幼兒的作品呢?我們還應注意些什么呢?筆者認為:
1.要理解童心。從兒童的角度去欣賞,不追求完美,贊賞幼兒點點滴滴的創(chuàng)造,并提供機會與幼兒進行分享、交流,使他們有更多溝通。教師要接納幼兒的差異、獨特性和創(chuàng)造性。
2.要有每個孩子都是“畫家”的意識。允許幼兒按自己的方式表達,無拘無束地發(fā)揮、表達他們的所見所感。教師要做最具童心的欣賞者。
3.善于尋找幼兒繪畫作品中獨特的魅力。每一幅兒童畫都有作者自己的魅力即“想象力”存在,這其中有內容想象、形象想象、色彩想象,而且小作者想象時的聯(lián)想方法也有很多種,我們要多一顆敏感的心,洞察兒童繪畫作品點滴的個性表達。
(六)家園和諧共育,創(chuàng)設良好氛圍
1.成人合理的評價標準——愿畫,敢畫,愛畫,刺激創(chuàng)作熱情?!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我們應該尊重幼兒的想法和創(chuàng)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和表現(xiàn)方式。”所以,教師在評價幼兒作品時首先要肯定和鼓勵,站在幼兒的角度去欣賞它,贊賞其點點滴滴的創(chuàng)造。在意象畫教學中,教師、家長是孩子作品的主要欣賞者,教師的言行對孩子的繪畫想象成長起到直接作用,父母的評價更可以更是一種催化劑。在工作中,筆者就經常聽到家長這么說,“你畫的是什么???亂七八糟的!”“你看看別人畫的……”殊不知,這些話語會讓孩子迷失自我,感到不知所措,會傷害孩子幼小的童心,會讓孩子對畫畫失去興趣與信心。所以,我們家園要共同合作,保護好孩子那顆富于想象的童心,共同挖掘其繪畫中的獨特魅力,抓住點滴不同,給予特別的鼓勵和表揚!也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在現(xiàn)實中保持一份童心,保持一種浪漫超脫的審美態(tài)度。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才能真正享受藝術世界絢麗的想象帶給我們大家的快樂。
2.孩子解讀自己的作品——愿說,敢說,會說,展示創(chuàng)造成果。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則中認為“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去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該讓他自己想。兒童自己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自己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自己所發(fā)現(xiàn)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弊尯⒆訉W會解讀自己的作品,讓他們愿意述說自己繪畫的內容,勇敢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可以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作的熱情。
三、我的體會
放手讓孩子走向自然走向生活,從生活體驗中汲取創(chuàng)作的靈感,挖掘創(chuàng)作的源泉,讓幼兒的思路更開闊,聯(lián)想、想像、創(chuàng)造更有深度。營造自由、愉快的心理環(huán)境,讓幼兒輕松愉快地學習。聆聽孩子的解說,給予孩子講的機會。
四、結束語
意象繪畫教學活動是幼兒喜愛的活動,只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能夠從幼兒的實際出發(fā),不斷地總結經驗,吸取經驗,繪畫教學活動一定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作用,成為幼兒園課程中的閃光點,并被應用于其他課程,帶動其他課程的不斷深入,成為貫穿和聯(lián)系其他課程的中介。作為初次嘗試“意象繪畫”教學的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還需不斷學習,不斷積累教學經驗。希望各位專家和同行的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地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陳碧霄.幼兒園“意象”繪畫教學[M].西安:陜西旅游出版社,2008.11
[3]王悅娟.回歸童心的美術教育[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1
[4]浙江省《幼兒園課程指導》編寫委員會編.教師資料手冊.美術[M].北京:新時代出版社,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