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微笑+方法+成功”的教學實踐與探究

      2018-08-15 10:50秦健
      廣西教育·A版 2018年5期
      關鍵詞:愛學會學樂學

      編者按:為促進特級教師不斷發(fā)展,充分發(fā)揮特級教師示范、輻射和引領作用,建設以特級教師為核心的名師隊伍,帶動基礎教育教師隊伍的整體發(fā)展,擴大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南寧市教科所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陸續(xù)組織開展特級教師宣講活動。第一個宣講活動是2017年11月28日在南寧市第三中學舉行的以“追隨名師”為主題的“南寧·東盟人才活動月”基礎教育高端論壇。此次論壇上,南寧市天桃實驗學校秦健老師和南寧市第三中學梁惠紅老師分別作了講座,兩位教師的徒弟也給與會代表展示了精彩的課堂教學,得到與會代表的廣泛好評。鑒于此,本欄目將分期編發(fā)這些名師的專題文章以及相關的課例評析,以饗讀者。

      【摘要】本文闡述了微笑教學、方法教學、成功教學的內(nèi)涵及其價值:課堂上,面帶微笑的教師總能營造出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讓學生愛學;方法指導是學生“會學”的能力保證,教師可在預習、審題、解題思路分析及方法歸類等環(huán)節(jié)給予學生有效的指導,讓學生掌握學習數(shù)學的方法和規(guī)律;成功體驗是樂學的動力,學生只有不斷地體驗成功,才能真正地喜歡學習,樂于學習。

      【關鍵詞】微笑教學 方法教學 成功教學 愛學 會學 樂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5A-0018-05

      長期以來,學生怕數(shù)學、討厭數(shù)學已經(jīng)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是到中學以后,數(shù)學難度加大,更是讓很多學生產(chǎn)生畏難心理。因此,如何讓學生喜歡上數(shù)學,是筆者踏上教師崗位的第一天就思考的問題。經(jīng)過20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要讓學生喜歡數(shù)學、愛學數(shù)學,可以從兩個層面入手,一個是心理層面,一個是方法層面。心理層面恰恰是很多教師忽略的,如有些教師可以為了一節(jié)課多方查閱資料、請教名師,教案也設計得非常完美,但是課堂上卻遭遇冷場。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太少,課堂氛圍不和諧。相反的,有些教師跟學生的關系很好,學生是喜歡上他的課的,但是學法指導不得法,學生學不會,初始的喜歡也會難以為繼。鑒于此,筆者從兩個層面入手,開展了微笑教學、方法教學、成功教學的嘗試,通過微笑教學營造學生“愛學”的心理環(huán)境,通過方法指導確保學生“會學”的能力,通過成功教學促使學生有“樂學”的動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下是筆者的一些實踐體會。

      一、微笑教學,讓學生愛學

      親其師,信其道。學生會因為喜歡一位教師而喜歡一門功課,同樣也可能因為討厭一位教師而討厭學習。一位被學生喜歡的教師,其教育效果總是超出一般教師。當學生喜歡一位教師,喜歡上這位教師的課,喜歡聽這位教師的話,那么這位教師的教學也就成功了一半;但如果學生對一位教師反感,即使這位教師把課設計得再漂亮,學生也不屑一顧。要讓學生喜歡上我們的課,首先就得讓學生喜歡上我們。

      教師常微笑,是讓學生喜歡上教師的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教師微笑著面對學生,能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理解、關心、寬容和激勵。對于靦腆的學生,教師的微笑猶如一劑興奮劑,使他們得到大膽的鼓勵,敢于去表達自己;教師的微笑是外向、好動學生的鎮(zhèn)靜劑,使他們得到及時的提醒,意識到自己的言行需要控制和自律。

      二、方法教學,讓學生會學

      數(shù)學是一門培養(yǎng)人的思維、發(fā)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即數(shù)學老師不僅要教知識,更要教方法,讓學生會學。

      會學與不會學的差別在于學生有無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方法主要包括:怎樣聽、怎樣講(發(fā)言)、怎樣問、怎樣審題、怎樣思考、怎樣預習、怎樣復習、怎樣獨立學習、怎樣合作學習等,教師應把數(shù)學的學習方法滲透在日常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shù)臄?shù)學學習方法,從而會學。

      (一)有效預習,讓學生合理“搶跑”

      數(shù)學學習的四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預習—聽課—復習—作業(yè)”中,最容易被忽視的是預習環(huán)節(jié)。有的學生認為,反正老師要講,沒有必要預習;有的學生認為,有些內(nèi)容看不懂,預習也沒用;學習吃力的學生常說:“哎呀!我的時間很緊張,作業(yè)都做不完,哪有時間去預習呀?!边@些學生由于基礎差,又疏于預習,聽課效果往往不好,從而課外復習和作業(yè)花費的時間很多,久而久之,便形成惡性循環(huán)。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預習就是“磨刀”的過程,學生一旦掌握了預習方法,一開始就“搶跑”領先,有助于掃清學習障礙,搭建新舊知識的橋梁,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和探索能力,防止學生在學習數(shù)學時因跟不上隊而失去信心。

      筆者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去預習:一是把書本看兩遍,第一遍大概了解所學內(nèi)容,第二遍用筆把自己感興趣的、認為重要的、有疑惑的內(nèi)容標注出來;二是看微課視頻,微課視頻一般是針對重難點而制作,學生從中可以對重難點有大概的了解和掌握;三是把相關的習題和教輔資料的基礎題做一做。

      (二)指導學生讀題審題,激活學生思維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閱讀是學生通往知識世界的一個最重要的窗口?!薄巴ㄟ^閱讀而激發(fā)起來的思維,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識的種子撒上去,就會發(fā)芽成長,取得收成?!睂W生讀題審題的過程其實就是閱讀理解文本的過程,教師要給予學生方法指導。因此,筆者指導學生用“一粗二精三串聯(lián)”的方法進行讀題審題。

      “一粗”即粗(初)讀題目看問題。學生第一遍粗略瀏覽一遍題目,明確題目將要解決什么類型的問題。

      “二精”即精讀題目畫關鍵詞。學生第二遍閱讀時找出已知條件有哪些,隱含條件有哪些,從圖形上還可以看出哪些條件或關系,在草圖上添加輔助線后會出現(xiàn)什么結果,見到什么條件該添加什么輔助線……

      “三串聯(lián)”即串聯(lián)條件與問題找思路。學生第三遍閱讀時要聯(lián)系條件與問題,回想過去是否遇到過類似問題,原來是怎么考慮的,如何從已知條件推出結果,應該用哪些學過的計算公式,中間該突破哪些環(huán)節(jié)等。

      例題:當三角形中一個內(nèi)角α是另一個內(nèi)角β的2倍時,我們稱此三角形為“特征三角形”,其中α稱為“特征角”。如果一個“特征三角形”的“特征角”為100°,那么這個“特征三角形”的最小內(nèi)角的度數(shù)為__________。

      對于這道題目,教師可根據(jù)上述方法設置如下問題串,引導學生審題和思考:①本題的關鍵詞句有哪些?②閱讀材料中的新知識點是什么?③新知識的定義是建立在哪些舊知識基礎上的?④你還能聯(lián)想到已學過的哪些知識點?⑤你能結合新舊知識解決上述問題嗎?

      提高學生的讀題審題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師持之以恒,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一點一滴地耐心培養(yǎng)。學生一旦養(yǎng)成了良好的讀題審題習慣,也就逐步學會了數(shù)學閱讀,教師也就做到了“教是為了不教”。

      (三)比較分析,讓知識脈絡更清晰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初中數(shù)學有許多內(nèi)容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如同類項和同類二次根式、開平方和開立方、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與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等。教師在教學中教會學生比較分析的方法,有助于學生接受新知識,防止混淆,提高辨別能力,發(fā)展邏輯思維。

      幾乎教材中的每個新知識點都可以找到一個與之聯(lián)系緊密的舊知識來進行比較,采用比較法學習數(shù)學,不僅可以鞏固原有的知識,而且使新知識在比較中納入學生已掌握的知識結構中,把舊知識可能引起的負向遷移轉化為正向遷移。這樣,教師既順利完成新知識教學,又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認知結構。

      例如,在教學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時先復習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然后說明一元一次不等式與一元一次方程在解法上基本相同,不同點是不等式兩邊同時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數(shù),不等號方向改變。

      又如對比配方法在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數(shù)中的應用:

      解題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比較兩道題目的解題過程,同樣是運用配方法,解題步驟上有何異同?是什么原因導致這樣的異同的出現(xiàn)?

      面對千變?nèi)f化的數(shù)學題,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適時、恰當?shù)剡\用比較分析法,能讓知識脈絡更清晰,學生也學得輕松、學得扎實,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提高解題能力。

      (四)設計有梯度的問題,讓不同學生獲得不同發(fā)展

      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名學生都能發(fā)展和提高,這是現(xiàn)代課堂教學的一大要求。因此,在課堂的問題設計中,要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有層次、有梯度的課堂問題,使每名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逐步提高。

      一般來說,設計課堂問題要注意三個梯度:

      第一梯度是設計基本的、簡單的問題,面向全體學生,特別是程度比較差的學生,使他們內(nèi)化和熟化基礎知識;

      第二梯度是設計一些具有綜合性、靈活性的問題,面向大多數(shù)學生,使學生把知識轉變?yōu)榧寄?,以達到同化知識的目的;

      第三梯度是設計一些思考性、創(chuàng)造性強的問題,供給那些學有余力的優(yōu)秀學生,使他們把所學的知識進一步地優(yōu)化,為以后的創(chuàng)造奠定基礎;這類問題主要讓優(yōu)秀學生在課后思考,以發(fā)展他們的科學方法、研究興趣、創(chuàng)造能力、幻想能力。

      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制作一個五角星》一課為例,筆者設計了以下問題:

      ①你能把五角星剪下來嗎?

      ②你能用很少的刀數(shù)把五角星剪下來嗎?

      ③你能一刀把五角星剪下來嗎?

      這樣的問題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尊重學生的差異,為每一層次的學生設計可選擇的空間,人人都能參與、人人都有收獲。每名學生都能體驗和享受成功的愉悅,不同的學生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五)方法總結,提升學生學習力

      數(shù)學教材中蘊含著與之相對應的數(shù)學思維規(guī)律,找到并熟練掌握這些規(guī)律后,學習數(shù)學就會事半功倍。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不要認為對照著課本完成教學任務就可以了,還應該幫助學生進行方法總結,發(fā)現(xiàn)并掌握規(guī)律,使學生領悟到其中的思想方法。

      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積的乘方》一課教學為例:

      筆者設計如下教學過程,引導學生探究乘方的性質(zhì):

      ①速算:2×3×2×3×2×3= 。

      ②觀察下圖,你能列出怎樣的等式?

      ③觀察由①、②問題中得到的等式,你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2×3)3=23×33;(3a)2=32×a2;(2a)3=23×a3

      ④猜想:(ab)n=an·bn(n為正整數(shù)),給出證明;

      ⑤猜想并證明:(abc)n=an·bn·cn;(abcd)n=an·bn·cn·dn;…

      ⑥你能用一句話概括上述所有的等式嗎?(積的乘方,等于把積的每一個因式分別乘方,再把所得的冪相乘)

      經(jīng)過上述過程,學生探索出了積的乘方性質(zhì)。最后,筆者讓學生回顧剛才經(jīng)歷的學習過程(如圖1)。

      在筆者的指導下,學生掌握了通過“觀察—歸納—猜想—證明—推廣”探究數(shù)學規(guī)律的方法,并在今后的學習中運用已掌握的方法探究其他數(shù)學規(guī)律。

      除此之外,筆者還通過巧妙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學會通過類比、遷移等方法,探究數(shù)學規(guī)律或性質(zhì)。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多邊形的內(nèi)角和》一課時,筆者教學過程如下:

      ①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是多少?與它的形狀有關嗎?正方形、長方形的內(nèi)角和是多少?由此你能猜想任意四邊形的內(nèi)角和嗎?

      ②請同學們畫出一個任意的四邊形,動手量一量,四個內(nèi)角的和是多少?

      (測量存在誤差,而且測量有限個四邊形還不足以說明所有的四邊形都有同樣的性質(zhì),即所得的結論不具有一般性,還需要進行嚴格的推理論證)

      ③如何求四邊形的內(nèi)角和?你能想出幾種方法?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來嗎?比一比,哪個學習小組想出的方法多。

      學生展示了以下幾種求和方法:

      學生通過類比、猜想、測量、推理、合作探究等數(shù)學活動,探究四邊形的內(nèi)角和,感受數(shù)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體會從特殊到一般認識問題的方法。同時,學生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求方法解決問題,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得到培養(yǎng),最終實現(xiàn)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目的。

      活動結束后,教師以提問的方式進行小結,把知識提升到思想方法:

      1.幾種推導四邊形內(nèi)角和的方法有什么共性?

      (把求四邊形的內(nèi)角和轉化為求熟悉的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運用了把未知轉化為已知的思想方法)

      2.幾種推導四邊形內(nèi)角和的方法中,你認為哪種方法最好?為什么?

      (體現(xiàn)了最優(yōu)化的思想)

      3.你能用這樣的方法繼續(xù)探究五邊形、六邊形、七邊形等多邊形的內(nèi)角和嗎?

      至此,學生完整經(jīng)歷了如下學習過程。

      這一系列的數(shù)學活動,教會學生用數(shù)學的思維方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實現(xiàn)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目的。

      三、成功教學,讓學生樂學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W生“愛上學習”只是端正了態(tài)度,“學會學習”則是掌握了方法技巧,而快樂學習才是達到學習的最高境界。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學生學習效果與其自身的情緒有很大關系——學生情緒高漲時,腦神經(jīng)處于興奮狀態(tài),對信息的加工處理就敏捷,理解和掌握知識就快;如果學生心情煩躁,情緒低落,大腦處于半抑制狀態(tài),對外來的刺激反應遲緩,接收知識被動,學習效果就差。

      成功是樂學的動力。常言道:“失敗是成功之母?!钡@不是絕對的,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屢屢失敗,從未體驗過成功的甜頭,他還會有必勝的自信嗎?實踐證明,“成功是成功之母”更符合成長中的青少年。當學生取得成績后,因成功而產(chǎn)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形成追求新目標、新成績的新動力,他們追求卓越繼而走向更大的成功,從而形成發(fā)展進步的良性循環(huán)。

      (一)在“做數(shù)學”中體驗成功

      教師應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一些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事例進行探究,如市場銷售問題、辦廠贏虧測算、股票風險投資、貸款利息計算、道路交通狀況、環(huán)境資源調(diào)查、有獎銷售討論、體育比賽研究等,讓學生從自然、社會文化和自身生活中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課題進行自主探究,最后交流評比。

      例如,在學習了相似三角形和三角函數(shù)等知識后,筆者設計“測量樹的高度”數(shù)學活動:怎樣測量一棵樹的高度?試針對各種不同的實際情況,設計不同的測量方法。小組合作,請在校內(nèi)選一棵樹并測量它的高度。

      學生積極性很高,提出了不少觀點:樹不高用竹竿可直接測量;樹很高可利用相似性質(zhì)計算;天氣好可利用影子長與樹高的關系進行測算;部分影子被房屋擋住時如何測量,陰天地面沒有樹的影子時如何測量……學生運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質(zhì)及三角函數(shù)等進行探索。

      學生通過親自參加探究性實踐活動,在“考察”“做”“思考”中體驗、經(jīng)歷、感受,形成積極的、生動的、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克服眾多的實際困難,按照自己的思考設計方案解決問題,“做數(shù)學”使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能力得到大大提高,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在挑戰(zhàn)中體驗成功

      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既能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的熱情,又能讓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樂趣。這需要教師把握好問題的難度和深度:問題太難,會使學生望而生畏,思維受到抑制;問題太簡單,會使學生興味索然,思維產(chǎn)生不了波瀾。恰當?shù)膯栴}應是學生“跳一跳可以摘到的桃子”。

      以教學“三角形的內(nèi)角”為例,“你能證明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嗎?”這樣的提問,只能讓學生不知所措。因此,筆者將問題設計為:我們都知道,三角形內(nèi)角和等于180°,前面學過的幾何知識里,與180°有關的結論有哪些?(①平角定義;②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如何將三角形三個內(nèi)角轉化成平角或兩平行直線間的同旁內(nèi)角?你有幾種方法?

      這樣的問題設計,不僅讓學生體會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把新知識轉化為舊知識,還讓學生感覺解決問題并不困難,從而積極參與,接受挑戰(zhàn)。

      (三)在智慧評價中體驗成功

      初一入學的新生,經(jīng)過6年“長跑”,已經(jīng)明白“領先”與“落后”,此時,如果教師用同一尺度對所有學生進行評價,必將造成部分學生自尊受挫,產(chǎn)生自卑心理,久而久之變得厭學甚至逃學。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魯姆斯曾說:“人類本性的企圖之一是期望被贊美、欽佩和尊重。”因此,學生在學習上,哪怕是一點點微小的進步,教師都應該熱情地予以肯定和贊揚,讓學生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tài),從而對學習充滿興趣,對未來充滿信心。

      教學中如何維護學生的自尊,讓每一名學生都有體驗成功的機會,激勵其奮進?這需要教師有智慧的評價藝術。

      教師在課堂上利用激勵性評價語言,能讓每一名學生得到鼓勵與激發(fā),如當學生比較緊張時可以說:“別急,再想想,你一定能行!”當學生出現(xiàn)了與教師不同的觀點時可以說:“你的發(fā)言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真謝謝你!”當學生想出不同的解題方法時可以說:“你的思維很獨特,能具體說說你的想法嗎?”當學生遇到難題沒有能夠完整解答時可以說:“如此高深的題目你也能解出三分之一,真了不起!”……這些飽含激勵性的評價語言,學生聽了充滿激情,充滿求知欲,從而積極地參與到探索知識的活動中來。

      每一個孩子都是祖國未來的希望,他們的成長需要教師的真愛和智慧的引導。教師充分運用“微笑+方法+成功”教學法,發(fā)掘每一個孩子的潛能,催發(fā)他們的真情,喚醒他們的智慧,讓他們愛上學習、學會學習、快樂學習,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助力,讓學生走得更遠。

      秦健,中共黨員,天桃實驗學校教師。工作25年,擔任23年班主任,被評為“廣西特級教師”、“自治區(qū)優(yōu)秀班主任”、南寧市“學科帶頭人”、“先鋒示范崗”、“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等。廣西“園丁工程”、“名師深藍工程”學員,“國培”、“區(qū)培”導師。已有16篇論文發(fā)表于各類刊物,曾50多次在全區(qū)各市、縣上公開課或進行專題講座。三尺講臺是秦老師最鐘愛的舞臺,她堅持用“微笑+方法+成功”的教學法,讓學生愛學、會學、樂學,力求讓“樂教”和“樂學”和諧共振。

      (責編 劉小瑗)

      猜你喜歡
      愛學會學樂學
      樂學電阻 明辨是非
      學會與會學的辯證
      種下求知樂學的種子
      解決留守兒童從厭學到愛學的操作方法
      《樂學選集》閱讀札記
      小學英語學生的“愛學”和老師的“樂教”
      『淋漓盡致』樂學機器人
      探究
      教育就是愛的傳播
      保育員課程教學方法初探
      卫辉市| 广平县| 营口市| 沙雅县| 永安市| 海南省| 磴口县| 海伦市| 监利县| 大余县| 剑川县| 闽清县| 遂宁市| 临朐县| 新化县| 永春县| 新民市| 柯坪县| 乐都县| 乡宁县| 古浪县| 通榆县| 马龙县| 平山县| 梅州市| 德兴市| 壤塘县| 中宁县| 浙江省| 平遥县| 海淀区| 泽库县| 霍邱县| 安顺市| 教育| 大丰市| 宁国市| 咸阳市| 萨嘎县| 荃湾区| 汝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