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家校合作的目的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讓孩子充分享受來自老師和家長的關懷,以及使教育給孩子帶來的歡樂。由于家庭的千差萬別,家長對教育子女的目標、成才的觀念各不相同,因此家長對子女的教育理念也不相同,所以家庭教育必須在學校教育的配合下,具體分析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正確引導孩子成才,讓孩子健康成長,成為有用之才。因此,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之間的一致配合,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關鍵詞:學校;家長;合作關系;家長會
一、當前家校合作的現(xiàn)狀
在教育過程中,學校和教師應加強與家長的合作,以人為本,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諧的發(fā)展,達到“教師用心、家長關心、學生開心”的三贏局面。但是,在當今社會,家校合作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從當前情況看,教師了解的是學生校內情況多一點,家長了解的是學生較多的校外情況。但是,教師和家長不能進行正確的溝通,以致家長不能及時了解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參加活動情況,以及與同學們的交往情況;教師不能及時了解學生近期在家里的學習環(huán)境,學習、看書、看電視的時間安排以及家務勞動情況。
教師與家長溝通欠缺。一個班的學生人數(shù)有幾十個,這種情況下就是學生多,教師相對較少。一個教師很難十分透徹、清楚地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各種情況,因此就對教師對個別學生進行教育帶來一定的困難。這就需要教師和家長進行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一些情況,以便于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教育。
從目前情況看,學校和家長在溝通方面還有一定的欠缺。因為從學校方面看,當今社會是一味追求升學率,教學方法及目的主要集中在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校的升學率上,學校很難采取或接納家長的一些意見,造成了學校與家長合作比較單一的現(xiàn)狀。
二、家校合作的基礎
總的來說家校之間坦率而真誠的交流是良好的家校合作的基礎,學校和家庭之間都想把自己所想和所做的事情告訴對方,因此交流勢在必行,沒有家長參與的學校教育是沒有針對性,沒有個性的教育;沒有學校指導下的家庭教育更是盲目自發(fā)的教育,只有家校合作的教育才是完備健康的教育。
(一)從家長的角度來看
1.家長有權利和義務參與學校教育。家長是孩子的監(jiān)護人,有權利和義務讓子女接受義務教育,他們希望知道學校是怎樣教育他們的子女,希望了解學校的政策和計劃,子女受教育的權利是否受到侵犯,是否被體罰了等等。
2.家長有自己的優(yōu)勢和能力參與學校教育。家庭是孩子學習的重要場所,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一切教育的第一場所,并在這方面負責情感和認識之間的聯(lián)系及價值觀和準則的傳授。在此階段,人的創(chuàng)造性思想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漸漸熄滅;接觸知識可能成為現(xiàn)實,也可能無法實現(xiàn)。所以,家長在家校合作中擔負著很重要的作用。
(二)從學校的角度來看
學校是孩子學習的一個重要場所。如何處理好家庭和學校的關系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現(xiàn)在的學習和將來的發(fā)展。
學校教育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學校教育不僅要讓孩子讀好書,更要讓孩子做好人。做好人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形成合力,學生缺一節(jié)課可以補回來,但思想上有一個盲區(qū),恐怕要糾正過來不容易。學校的課程和活動都需要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如果做家長的不合作,限制孩子參加學校的活動,這就影響到學校對課程的實施,從而影響了孩子學習的機會。
三、家校合作的途徑和方法
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都無法單獨承擔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學校是專門的教育場所,但是學生不是完全生活在學校這個環(huán)境中,只靠學校進行教育是不能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的,也不能單靠家長的力量,只有家校合作,實現(xiàn)真正的溝通與互動,家校合作才能有效展開,實現(xiàn)共贏。下面我來介紹幾種我認為比較合理的家校合作的途徑和方法。
(一)每學期期中考試后,進行家訪活動
家訪可以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高度統(tǒng)一起來,可以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了解,協(xié)調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以便全面細致地進行教育工作。
我認為每學期期中考試后,應該進行一次全校性的家訪活動。在家訪前,每個教師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準備好和家長交流的內容,包括被訪學生在校的情況,到校學習、參加活動與學生交往的情況,盡量做到事無巨細。講究家訪的藝術,針對學生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采取“多報喜,少報憂,先報喜,后報憂”的方法,以提高家長教育學生的信心。
(二)召開家長會,請家長參與學校管理
家長會是家長協(xié)助學校教育學生的普遍形式,它可以有效的引導家長參與學校的教育工作,征求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使家長進一步關心和支持學校的教育工作,密切家長與學校、與子女的關系。每學期,要召開一次家長會,先在全校開,然后分到各班開,請家長一起討論問題,多聽聽家長的意見,讓家長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中來。
(三)開展“家校一日活動”,教育孩子要尊重老師
學校每學期開展“家校一日活動”,家長們從參觀升旗儀式開始,接著家長可以進入孩子所在的班級觀摩課堂教學,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家長在教師的指導下,幫助孩子在家里學習,家長在授課過程中協(xié)助教師觀察子女的課上表現(xiàn),觀察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課后家長評論,互動交流,談談心得體會。
對于在“家校一日活動”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時與老師、孩子溝通。教育孩子要尊重老師,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孩子對老師的尊重,就不會有理想的教育。在對孩子談到尊重的時候,首先應該是對學校老師的尊重。
參考文獻
[1]譚軍華譯.家庭與學校的聯(lián)系——如何成功地與家長合作[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3:113.
[2]丁新萌,尚燕杉,朱苑玲主編.青少年家庭教育方法與新概念(下)[M].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369.
[3]李鎮(zhèn)西.做最好的家長[M].漓江出版社,200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