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英俊 張瑛
摘 要:中職學生普遍學習成績落后,學習習慣也不好,他們沉迷于游戲,容易盲目跟風等。通過觀察,文章作者發(fā)現他們不僅對學習沒有興趣,甚至拒絕學習。對此,作者希望培養(yǎng)學生一點質疑的精神,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改變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最終有利于他們將來的就業(yè)。
關鍵詞:中職學生;質疑;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2017年9月19日下午,我和我的中職學生們一起觀看了柴靜的《穹頂之下》的視頻。
在觀看之前,我向學生介紹了柴靜的前央視主持人和記者的身份,還介紹了柴靜拍這個視頻的相關信息。在視頻中,她以調查記者的身份,更以一個母親的身份,在多個污染現場尋找霧霾根源,多國實地拍攝治污經驗,向公眾展示其對霧霾這一關乎生命健康、涉及公共治理議題的思考和行動。這個視頻讓數億中國人認識了霧霾這個新生事物,我覺得很有必要也讓學生了解一下。我問我的學生“有多少人看過?”結果,舉手的學生寥寥無幾。所以我決定專門花兩節(jié)課的時間和學生一起認認真真地看一遍。
看完了視頻,我和學生在課上展開了自由的討論,讓每個學生各抒己見,不設任何要求和限制。學生眾說紛紜,聲音此起彼伏,基本上都是表達對柴靜的贊譽,還有一些是對霾的認識以及如何預防方面的言語。我暗示他們:“你們再想一想,有沒有發(fā)現什么不合理或前后矛盾的地方?”學生一聽,頓時傻眼了,沉默了一會兒,終于有個男生小心翼翼地問:“老師,您是讓我們找出這個視頻中不合理的地方嗎?”我認真地回答道:“是的,不知道有沒有同學察覺到了呢?”有個學生大聲地說:“老師,我發(fā)現有一處很不對勁,柴靜的女兒好像長得太快了。”還有一個女生說:“聽說柴靜是去美國生的女兒,那么,這場北京的大霧霾,她應該是沒有親身經歷的,她撒謊了?!蔽尹c頭贊許:“是的,不要盲目地迷信他人,柴靜又不是圣人,這只是她拍的一個視頻,也不是真正的科教片,沒有經過反復的審查,其中摻雜了她太多的個人情感,難免會有一些煽情的、夸張的成分,所以對權威也好,對影視新聞也好,我們都應該抱有一種懷疑的精神,尤其是在學習上,我們必須有質疑探究的精神?!睂W生都信服地點點頭。
以此為契機,我讓學生討論莫言的《賣白菜》一文,“你們認為這篇文章真實嗎?”有些學生弄不清楚。我繼續(xù)提示:“前一課我們學習的是老舍先生寫的回憶母親的散文,這是真實的回憶性的文章。與它相比,你認為《賣白菜》一文真實嗎?請同學們找一找證據吧!”學生又把課文認真地讀了一遍,有學生舉手發(fā)言:“老師,莫言先去賣白菜,再去上學,不是真的吧?”比起現在學生的舒適生活,莫言的學生生涯的確讓他們難以理解,但是這是20世紀60年代大多數貧寒子弟的真實的學習生活。我向學生描述了那個年代窮人家的孩子是怎樣一邊勞動一邊堅持學習的。學生瞪大了眼睛,聽得全神貫注。有學生說:“我覺得有一處很不真實,課文中寫買白菜的老太太十分瘦弱,風一吹似乎就會倒,那她是怎樣走那么遠的路把三棵白菜退回莫言家的?她又是怎么找到莫言家的?”我為他鼓掌:“這位同學觀察很仔細,很多讀者認為這一情節(jié)是虛構的,因為根據前文的描述,老太太很難一個人做到。所以很多評論家認為本文應該算是一篇小說。學會質疑,能讓我們挖掘出真相?!睂W生都很興奮,繼續(xù)埋頭去研究課文了。
其實,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產生疑問并解除疑問的過程?,F在很多的中職學生不愛學習,甚至厭惡學習,這一屆學生的厭學態(tài)度尤其突出。第一次全班齊讀課文的時候,學生不僅聲音特別小,坐姿歪歪斜斜,而且還只有一個學生是拿著書本在讀的。為了改變這一現象,我先從他們的坐姿開始訓練。朗讀的時候要求每個學生必須雙手捧著書,寫字的時候要求他們昂首挺胸,不許歪著腦袋。接著,我想改變無人提問、無人應答的局面,我選擇從培養(yǎng)他們的質疑精神開始。所以我決定利用網絡新聞或視頻給學生提供一些新的信息,讓學生學會質疑,同時也找出職教語文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處,并帶頭“吹毛求疵”,讓學生明白懷疑與學問的內在聯(lián)系。學生一旦對學習有了質疑的精神,他們就會不斷地思考,不斷地釋疑,自然就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參與學習的熱情,從而讓他們發(fā)現學習的魅力。
[1]張 群.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5(16).
[2]陳 娟.中職語文教學質疑法淺談[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