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蘭
摘要:小學階段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如何引導小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成為班主任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探究小學班主任應如何順利的開展工作,則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際意義。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工作;健康發(fā)展
新課程改革對學生教育內容有了新的要求,即改變傳統(tǒng)以學習為主的學習與考核方式,要求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這一改革不僅對學校提出了新要求,也對班主任工作提出新的目標,即班主任不僅要教授學生知識,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小學階段是三觀形成的重要階段,關乎學生身心健康以及對人生未來的規(guī)劃,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健康心態(tài)的這項重任任落在了家長、老師身上,尤其是班主任身上。
一、全面了解學生
烏申斯基曾說“如果教育家希望從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須首先從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由此可見,了解學生是班主任進行一切活動的基石。了解學生、研究學生、熟悉學生,班主任才能因材施教,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不足與長處,更好的服務于學生。班主任要了解學生的個人情況,即學生家庭主要成員以及成員職業(yè)、文化程度,學生在家庭中的地位,學生的思想品德等。通過對學生充分了解,班主任才能對學生總體情況全面了解并綜合分析,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優(yōu)劣勢,進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幫助學生不斷完善自己。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記憶最深刻的是這樣一件事:筆者曾經帶的一個三年級的學生,他曾經上課積極發(fā)言、助人為樂,是班里的開心果。但有一段時間,該學生悶悶不樂,上課不說話、下課作業(yè)完成情況比差,早上遲到、下課不回家,連曾經最喜歡的音樂課也表現(xiàn)平平。各科老師將情況反映給筆者,筆者觀察一陣后,就跟這個同學談心,結果無功而返,這個學生不愿意說話。最后筆者和這個學生的家長聯(lián)系,家長告訴筆者學生在家里也不愿意說話,以為是學校老師批評或者學業(yè)壓力大的緣故,沒放在心上。后來筆者與家長數次交流,和班上其他同學交流,都無果。終于在某一天,筆者所帶班的語文任課教師告訴筆者該學生這些行為的根源在于家里迎來了二胎后父母只愛弟弟不愛自己。由此可知,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學生,隨時掌握學生各個時期的心態(tài),全面了解并綜合分析,因材施教,讓學生度過愉快的小學階段。
二、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在小學階段,學生由于年齡小,認知能力不足等因素,對世界的認識基本來自于周圍的成年人,因而很容易對周圍的成人產生一種盲目的崇拜,尤其是班主任。此外,小學生還具有極強的模仿能力,常見的有:模仿任課教師的字體、說話方式等。班主任是小學班級的主要管理者,因而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學生是非觀念的培養(yǎng)以及價值取向。
在筆者教學生涯中,筆者發(fā)現(xiàn)以下情況:班主任處事急躁,則學生急躁的傾向非常明顯;班主任遵守紀律,則學生也遵守紀律。比如,筆者以前帶班過程中,筆者板書相對潦草,筆者最先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直到有一次班級舉行活動,班里同學都要上講臺講一個自己曾經去過的地方。當學生在黑板上板書時,筆者才清晰的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因此在后來的教學中,筆者努力改正,幫助學生糾正板書錯誤之處,學生還在學校板報評比中獲得優(yōu)秀獎。所以,作為一名班主任,應該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好的標桿。
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
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就是家長,其成長與家長密不可分。在筆者教學過程中,常遇見兩種家長:一種是積極型,即一周之類會主動打電話或發(fā)微信詢問學生的情況;另一種是消極型,即老師不主動打電話告知家長學生情況,家長從來不詢問,有些甚至連家長會都不參加。積極型家長則與班主任構建了兩性的互動方式,便于雙方掌握學生最近的動態(tài),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消極型家長則由于與班主任溝通不到位,則出現(xiàn)學生騙完老師騙家長的現(xiàn)象。因此,班主任應當積極的與家長進行溝通,共同幫助小學生健康成長,自信的迎接未來。
首先,班主任可定期的組織家長會,搭建家長—老師—家長溝通的平臺。班主任要定期組織一次家長會,譬如一學期一次。在家長會前,班主任可積極的向家長了解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以及學生在家中的表現(xiàn),認真總結,對于學生表現(xiàn)良好或者學生表現(xiàn)進步較大的家長,可在會上向學生家長分享他們優(yōu)秀的教育理念,相互交流。此外,班主任可請家長針對班主任的工作積極建言獻策,針對有效的意見,班主任可采納;針對無效的建議,班主任應該反思,自己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沒有運用,如何進行規(guī)避。其次,班主任定期開展家訪工作。班主任可到學生家中實地了解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觀察學生在家的表現(xiàn)。
四、培育良好的班風
洛克曾說:“孩子是一張白紙?!币簿褪钦f他最終的樣子是有周圍的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結果。一般來說,小學生周邊的環(huán)境除了家也就是班級,即班級是小學生的另外一個家,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小學生行為的養(yǎng)成。因而培育良好健康的班風則是班主任的責任之一。
首先,定期組織班級活動。小學生處于一個愛玩的階段。理解能流利并不強,是非觀念沒有完全形成,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引導。引導過程中強制性灌輸尊老愛幼、相互幫助的理念是行不通的,因而班主任可組織小學生多參與一些活動,在活動中引導他們團結互助、關心同學等,讓他們深切的體會到助人為樂的可貴之處,由此來形成良好的班風。
其次,設置各種獎項,激勵學生。小學生很容易羨慕別人,也很容易滿足。因而可通過設置簡單具體的獎勵等措施激勵他們,爭做優(yōu)秀的班級標兵。筆者帶班過程中曾聽取一個家長的建議,在班上設置小紅花獎。小紅花獎是老師根據學生的優(yōu)秀表現(xiàn)而獎勵小紅花,小紅花獎涉及:學習進步最快、幫助同學、幫家里人干活等項目,每學期針對班上各個項目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同學獎勵小紅花,到學期結束時,該項目得到小紅花最多的同學則是該項目的優(yōu)秀標兵,并號召其他同學向該同學學習。此做法實施一段時間后班上班風明顯好轉,同學們團結友愛、積極向上,爭做標兵。
學習是人終生的事業(yè),小學階段則是學習習慣、興趣培養(yǎng)的初級階段,所以小學班主任只有全面了解學生,才能對學生有一個相對綜合的認識,了解學生的優(yōu)劣勢,幫助他們不斷的完善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也要以身作則,給小學生樹立一個好的學習榜樣。此外,也要積極的和家長聯(lián)系,隨時掌握小學生的心里狀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最后,幫助人也要培育積極健康的良好班風,潛移默化的影響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積極健康向上的生活學習,自信的迎接未來。
參考文獻:
[1]任路偉.小學班主任學生觀的教育學分析:基于小學課堂“排座位現(xiàn)象”的思考[J]與管理(小學版).2014(1):1-3.
[2]許秀聰.淺析小學班主任工作[J].中國校外教育.2001(11).
[3]任麗.新形勢下小學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