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傳禮
語文教學是詩意的,充滿靈性的。優(yōu)化語文課堂,以生為本,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深處含英咀華,讓語文教學充滿生命活力,應該重視啟迪學生的心智,促進學生靈性的生發(fā),同時還要能導引學生走出文本,還原到生活中去。這樣,語文課堂才能充滿思想的張力和生命的活力。
一、更新教法,激活學生的好奇心
心理學研究表明:對內(nèi)容豐富、復雜多變的活動對象,人的注意相對穩(wěn)定;而對千篇一律、單調(diào)靜止的活動,人的注意就不穩(wěn)定。好奇心是人充滿活力的表現(xiàn),人生因好奇而得以觸摸生命的意義。在語文教學中,對于一些傳統(tǒng)的篇目,教師可以嘗試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刺激學生的好奇心,增強學生學習的欲望,保持高漲的學習情緒。教學《〈論語〉八則》時,我改變以往串講的教學方式:課前布置學生查找相關(guān)資料,初步了解《論語》;利用初中生好勝心強的特點,分組開展趣味背誦競賽,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再組織學生觀看《百家講壇》,傾聽專家學者對《論語》的解讀,從更深刻的層次拓寬學生思維空間和文化視野;最后組織學生將《論語》中某個有趣的故事改編成短劇或小品,并進行表演。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每一節(jié)課都有新的感覺,始終處于思維的興奮狀態(tài),語文課堂自然充滿活力。
二、深度解讀,體驗文字魅力
葉圣陶先生說:“在基本的訓練中,最重要的還是思維的訓練,各門功課都和思維訓練有關(guān)。特別是語文課是著重訓練思維的,所以教語文的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訓練思維?!闭Z文課要充分發(fā)揮教育的喚醒功能,必須植根于思維的土壤,激活學生在閱讀文本時沉睡的生命意識,引導學生向文本深處挖掘,豐富學生的心靈,獲得有益于身心和人格健全與發(fā)展的生命體驗。教學《臺階》時,我引導學生賞析小說的細節(jié)描寫,透過文字表面去探究文字背后的深刻含義,充分與文本對話。一位同學在分析“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的頭上“飄來飄去”的細節(jié)時說:“這里的‘旱煙霧不僅飄在‘父親頭上,更是盼望‘高臺階的愁思籠罩著‘父親揮之不去?!边@里,學生已由表面感知走向深層體驗,產(chǎn)生了屬于個體生命獨特體驗的情懷。
于漪老師認為:“語文課應該是學生在老師的鼓勵下進入文本深處,在理解品味語言的過程中,領(lǐng)略祖國語言的精妙,進而建構(gòu)文本的意義,獲得知識和審美的愉悅?!闭Z文老師輕輕叩擊,能讓潛藏在學生心靈深處的情緒和感悟細膩地流淌,從而觸摸到字里行間跳動的生命脈搏。學生的心靈在思維碰撞、情感互動中獲得一種震顫,課堂上便有了花開般美妙的聲音。
三、留點空間,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古希臘普魯塔戈在3000年前就指出:“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斷臂的維納斯是一種殘缺的美,語文學習適當留點空間、留點“遺憾”也是一種美,更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教學《阿里山紀行》時,我打破了按部就班的模式,在品味語言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用“阿里山美,美在 ,你看 ”句式自由揣摩語言,不苛求大而全,只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同學們很快有了收獲:森林、青苔、林?!蠹裔溽嘤谌缭娙绠嫷囊饩持?,思維活躍起來,課堂上不時迸發(fā)出思想的火花。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指導學生將視線轉(zhuǎn)到身邊,仿照作者的筆法,禮贊自己的家鄉(xiāng):望淮塔、橋頭公園、淮河文化廣場……這些珠城的標志性景點,又一次走進了學生的視野,變成了鮮活的文字。課堂上留點空間,有利于學生發(fā)展個性。
讓語文課“活起來”的關(guān)鍵在于建立互助的平等的師生關(guān)系,教師的角色應是“幫助”學生學習。我常常覺得,“幫助”二字很重要,“幫助”學習,就不是強迫、命令學生學習,這些年我在教學中,特別是輔導后進同學中,曾有過不少失敗,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忘了是在給學生當助手,而是站在學生的對面,強制、逼迫學生去學習,結(jié)果和學生搞得很僵,師生心里都很不舒服。認識到這一點后,在輔導學生學習時,我總是叮囑自己:“我是在幫助學生學習?!睅椭?,就意味著必須耐心地到學生心靈世界中去尋找他們那些好學上進的腦細胞,使之興奮起來,然后我再幫助他們學習。對學生點滴進步及時予以鼓勵和表揚,這樣往往會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移情移趣于學習?!坝H其師,信其道”,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有助于學生學習知識及個性培養(yǎng),也能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