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芳
實錄說明:此實錄為南菁高中第二屆全國審美課堂語文課實錄。
師(導入):元曲是傳承千年的文化臍帶,字字珠璣,氣象萬千。她載著先輩們的智慧結(jié)晶,沿著楚辭漢賦的琴弦,經(jīng)唐詩宋詞的簫鼓,唱遍了中華大地。今天,我們來學習元雜劇《西廂記》中最精彩的一折——長亭送別。(PPT展示標題和作者)。
(一)賓白的鑒賞
師:大家請看《長亭送別》講了什么事件?
生(齊答):送別。
師:長亭是?
生(齊答):送別的地點。
師:在長亭主要是誰送誰?
生(齊答):崔鶯鶯送張生。
師:送他去做什么?
生(齊答):上朝取應。
師:目的何在?
生(齊答):考取功名。
師:(PPT展示)法國戲劇評論家狄德羅說過一句話:戲劇情境要有張力,就要使情境和人物性格發(fā)生矛盾沖突。讓劇中所有人物都同時關心一件事,但每個人各有他的利害打算。
師:現(xiàn)在劇中所有人物都同時關心的一件事就出現(xiàn)了:張生考取功名。對這件事,每個人心中的利害打算(態(tài)度)一樣嗎?
生(齊答):不一樣。
師:非常好,我們的矛盾沖突自然而然就出現(xiàn)了:對張生考取功名的態(tài)度。
師:元雜劇以唱還是以說為主?
生(齊答):唱。
師:對,以唱的“曲詞”為主,主賓對應,所以說的話叫賓白(生跟著說)。一般賓白前面都有“某某云”,這樣的提示。同學們課前已經(jīng)認真看過文章了,現(xiàn)在請速讀全文,先看一下老夫人對張生考取功名是什么態(tài)度?
請先找出老夫人的賓白,并把它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生:有關老夫人的賓白是《叨叨令》曲詞下面的一段:“俺今日將鶯鶯與你,到京師休辱沒了俺孩兒,掙揣一個狀元回來者?!?/p>
師:老夫人說這句話時感情應該是?
生:感情強硬,命令。
師:很好,再讀一遍。
生:“俺今日將鶯鶯與你,到京師休辱沒了俺孩兒,掙揣一個狀元回來者?!?/p>
師:西廂記共五本二十折,《長亭送別》選自第四本第三折。老夫人是個封建家長,前面講了她嫌棄張生沒功名,違約賴婚了,但崔鶯鶯和張生兩情相悅,私下結(jié)為夫妻,老夫人發(fā)現(xiàn)后還不死心,又給兩人設置障礙,就是課下“注釋1”所說“但要求張生應試得官才準許成親”。想娶我家鶯鶯?明天就去考公務員,考不上全國第一,休來找我!
師:老夫人性格如何?
生(齊答):霸道、強勢。
師:哪字讀重、讀長才能把老夫人這種霸道強勢讀出來呢?
生(齊答):“休”。
師:再自己讀一遍。
生(自己讀)(都很投入)
師:好,老夫人,請你來讀一下。(老師直接叫某同學為“老夫人”,大家笑)
生:讀。(很有氣勢)
師:面對老夫人的強勢,張生是怎么回應的?
生:(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蔭,憑著胸中之才,視官如拾芥耳。”
師:前面有求于人,態(tài)度應該是?
生1:謙卑。
師:后面說到滿腹才學的自己,瞬間就自信滿滿;一自信,人就從容了。所以哪句緩,哪句急,才能讀出張生自信的味道呢?
生1:讀。(“如拾芥耳”拉長,讀出了感情)
師:體現(xiàn)張生考取功名態(tài)度的賓白,還有一句,在宴席散了,杯盤狼藉之后。
生2:“小生這一去白奪一個狀元,正是‘青霄有路終須到,金榜無名誓不歸?!?/p>
師:對于滿腹才華但壯志難酬的張生來說,此次應考可謂?
生2:自信滿滿、胸有成竹、志在必得。
師:所以哪些字重讀?
生2:“白”“誓不歸”。
師:重讀一下。
生(進步明顯,讀出了感情)
師:看這里的“末”,指代誰?
生(齊答):張生。
師:在元雜劇中,張生這男主角叫什么末?
生(齊答):正末。
師:正末張生說這句話之前,正旦崔鶯鶯賓白是怎么說的?
生1:崔鶯鶯的賓白:(旦云)“張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
師:她關心張生得官?不得官?回來?
生1:回來。表面看:鶯鶯不愿與張生長久分離,趕緊回來。但是,實際上,她言下之意是擔憂、害怕。
師:擔憂害怕什么?
生1:怕張生不回來。
師:越害怕?lián)鷳n,越是低到塵埃里。應該怎樣讀出“擔憂害怕”來呢?
生:小心地,輕聲地。
師:再讀一遍。
生1:讀。(讀得很有感情)
師(板書):擔憂。
師:張生考中狀元極有可能不回來,為什么?
生:中的話,可能被擇為達官貴人的東床快婿。
師:(PPT展示)唐代記載科舉學子軼事的重要典籍《唐摭zhí言》記載:新及第進士可能被公卿家選作東床快婿的。所以張生極有可能“見了那異鄉(xiāng)花草,棲遲”“停妻再娶妻”。王實甫的《西廂記》是前人基礎上改編而來的。而“停妻再娶妻”始亂終棄,這就是原本唐代元稹《鶯鶯傳》的結(jié)局。
看來大家猜測的不無道理。但是張生考不中也極有可能不回來了,為什么?
生1:不中的話,張生說過“金榜無名誓不歸”。
生2:而且老夫人有正當理由反對。“休辱沒了俺孩兒”。
師:他倆如果非要在一起只能是?
生(齊答):私奔。
師:這是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的結(jié)局。(順便將《西廂記》的三個版本來源說明)
師:剛剛我們通過分析老夫人、張生、崔鶯鶯的賓白,體會了三個人的心理。尤其是崔鶯鶯,她雖然內(nèi)心極不情愿送張生離開,但是又迫于老夫人的壓力不得不送張生進京趕考,這矛盾心理大家要好好把握。接下來我們鑒賞由鶯鶯一人主唱的19首曲詞,重點體會崔鶯鶯的復雜情感,體悟崔鶯鶯的獨特形象。
(二)曲詞和崔鶯鶯情感的鑒賞
師:元雜劇,在我們蘇教版里只有王實甫這一篇,人教版也只有關漢卿的《竇娥冤》一篇。這兩人恰巧是本色、文采兩派代表。大家感覺王實甫是哪一派的?
生(齊答):文采派。
師:在正宮調(diào)下,隨著矛盾沖突的展開,19首曲詞,同壓著i韻,如同19顆飽滿璀璨的珍珠,被王實甫用離情別緒這條線,串成了一條華美異常的珠鏈。
師:(PPT展示)清代梁廷ting楠曾說:“世傳實甫作《西廂記》,至‘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構(gòu)思甚苦,思竭撲地,遂死?!彼杂腥苏J為后面的內(nèi)容是關漢卿續(xù)作的,不管真假與否,至少說明這首曲詞是讓王實甫嘔心瀝血的。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端正好》??搭}目“長亭送別”,《端正好》這首曲詞是鶯鶯在哪個時間段唱的?
生(齊答):來長亭時。
師:懷著鶯鶯“早是離人傷感”的心情來讀一下這首曲詞。
生(齊讀):《端正好》,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師:“碧云天,黃花地”這兩句化用于范仲淹《蘇幕遮》中的“碧云天,黃葉地”。(PPT展示)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師:為什么作者不直接用范仲淹的“黃葉”,改用“黃花”有何好處?
生:用“黃花”,更有美感,更有詩情畫意。
師:你記得寫“黃花”的詩句嗎?
生1:李清照《聲聲慢》“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生2:李清照《醉花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p>
師:可見“黃花”這個意象用來點明?
生(齊答):季節(jié)。
師:那“黃花”這個意象有什么深層含義呢?
生:“黃花”經(jīng)常用來表現(xiàn)女子因為一些愁情而銷魂憔悴。而“黃葉”飄零的樹葉卻沒有這個內(nèi)涵。
師:范仲淹的《蘇幕遮》為什么不用“黃花”而用“黃葉”呢?
生:“黯鄉(xiāng)魂,追旅思”,羈旅思鄉(xiāng)的詞,“黃葉”適合表現(xiàn)游子漂泊的孤苦和葉落歸家的渴望。
師:由此看來,景物的選擇要以什么為依據(jù)?
生:抒情主人公要表達的情感。
師:王實甫改了一個字就成就了一首秋思之祖,我也想試著改改??吹健皶詠碚l染霜林醉”,就想到了那句“霜葉紅于二月花”,于是,我把原文改成了:原來誰使霜林紅,總是離人淚。同學們看看好不好?
生(齊答):不好。
師:原因是?
生1:不押韻。讀起來效果不好。
生2:“曉”點明來長亭的時間是早上,照應《收尾》的“一鞭殘照里”。
師:這次送別持續(xù)了多久?
生:一天。非常符合西方戲劇所說的三一律的要求。
生3:醉,把霜林擬人化了。不僅體現(xiàn)了紅,霜林也被這離情感染了。雙關,人也醉了,迷迷糊糊,感覺離別似真非真。
生4:染,動詞。表現(xiàn)了顏色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
師:另外,從造字法上看,染是個會意字,從草木中提取到顏色,和水調(diào)和到一起,對物體多次反復浸泡,讓它牢固地著色。“染”字有反復浸泡、牢固著色的含義。所以這漫山遍野的楓樹林反反復復是被什么浸泡染紅的?
生(齊答):離人的眼淚。
師:是普通的眼淚嗎?看《耍孩兒》“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nèi)成灰?!边@個淚,是離人的?
生(齊答):血淚。
師:清淚化為血淚,這也使鶯鶯的情感由普通的“悲傷”,更進一步,變成“悲痛!”愛極!痛極?。ò鍟巴础保┧砸粋€淚就溝通了景和情的關系。
師:那么誰來總結(jié)一下,我們以上的對這首曲詞的分析?
生:《端正好》這首曲詞,王實甫運用“化用、擬人、夸張、比喻”等修辭手法,完美地把鶯鶯內(nèi)心主觀的、悲痛的離情,和來長亭時眼中所見的客觀的景聯(lián)系了起來,筆法精妙!難怪后人傳說,他寫到這里就“思竭撲地,遂死”了。
師:總結(jié)全面到位?,F(xiàn)在我們知道了崔鶯鶯來長亭時的情感是悲痛的,接下來看看除了悲痛、擔憂,還有哪些不同的情感?語言又有什么表達特色?現(xiàn)在,我們分組討論,要求大家仔細研讀曲詞,說一下你的感受和評價。
(分組討論5分鐘。)
師:誰作組內(nèi)代表,向我們展示你們組的探究成果呢?
生1:表現(xiàn)鶯鶯的情感之痛的曲詞有:《滾繡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笨鋸埖貙懗隽塌L鶯因離別而消瘦,突出了離別的悲痛。
生2:《叨叨令》,運用排比。一唱三嘆,情深意長地寫出了鶯鶯離別時的悲痛。
師:我想起另一位雜劇大家馬致遠的《漢宮秋》,當漢元帝和昭君分別時,一樣的秋天,一樣的分別。漢元帝唱了這么一段:(PPT展示)“他、他、他,傷心辭漢主;我、我、我,攜手上河梁。他部從入窮荒;我鑾輿返咸陽。返咸陽,過宮墻;過宮墻,繞回廊;繞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螀jiāng;泣寒螀,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
師:雖然手法上,一個排比兒化疊音,一個頂針,不太一樣,但是表達的離情是一樣的悲痛不已。愛極!痛極!
師:還有誰來講一講哪一首曲詞表達了類似的情感?有什么表達特色?
生3:《脫布衫》情景交融。悲傷。
生4:《小梁州》白描。悲傷。
生5:《幺篇》比喻、夸張。悲傷。
生6:《耍孩兒》用典、化用。悲痛、傷感。
生7:《三煞》來、回對比;昨、今對比。
生8:《一煞》情景交融、以動襯靜。悲傷寂寞。
生9:《收尾》化用、夸張。孤獨,悲傷。
師:化用了什么?
生9:修辭上,化用李清照的《武陵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師:這樣寫愁好在哪里?
生9:化虛為實。
師:就像李煜的那句詩詞?
生9:“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師:還有賀鑄的?
生9(生齊答):“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p>
師:同學們答的非常好。除了上面類似悲痛的情感外,還有什么情感呢?
生1:第11首《朝天子》這里運用了比喻:端正好的美景是淚,這里的美酒也是淚。表達離情之重。還引用了蘇軾的《滿庭芳》:“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干忙?!蔽⑿〉奶撁±惺裁粗档妹β档哪??
師:那么“崔鶯鶯”,你認為真正的愛情是什么?(聽到“崔鶯鶯”,大家笑)
生1: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師:我明白了,此時鶯鶯的想法是“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得成比目何辭死,只羨鴛鴦不羨仙”,她的愛沒有摻雜進世俗的考慮和利害打算,所以這里鶯鶯的感情不是痛、不是怕,而是?
生(齊答):恨。
師(板書)。恨。
師:表面上是怨恨功名;實際上,功名本無罪,再往深,她還怨恨什么?
生1:怨恨母親:讓張生“掙揣一個狀元回來”,第11首《朝天子》“拆鴛鴦在兩下里,一個這壁,一個那壁,一遞一聲長吁氣?!钡?首《滿庭芳》用兩個典故,說老夫人讓兩人不能“舉案齊眉、共桌而食、險化作望夫石?!?/p>
生2:怨恨張生:第8篇《幺篇》“全不想腿兒相挨,臉兒相偎,手兒相攜……夫貴妻榮,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p>
師:除了痛,恨,還有什么不同的情感?
生1:還有怕。比如《二煞》,直接抒情、引用。體現(xiàn)了崔鶯鶯的擔憂。
師(板書):怕
生2:還有念。比如第12首《四邊靜》“霎時間杯盤狼籍,車兒投東,馬兒向西,兩意徘徊,落日山橫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在夢也難尋覓。”用對比,拉長了離情;融情于景,落日黃昏點點愁;直抒胸臆,抒發(fā)掛念不舍。
師(板書):念。
生:還有第14首《五煞》“到京師服水土,趁程途節(jié)飲食,順時自保揣身體。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風霜要起遲!鞍馬秋風里,最難調(diào)護,最要扶持?!敝笔阈匾?,早遲對比,事無巨細地掛念著。
師:讓我想起《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里面的一個女子(PPT展示):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反。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師:崔鶯鶯的情感就像這首詩中的女子,掛念著遠人的衣食住行吧。
生:第15首《四煞》“這憂愁訴與誰?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岳低。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边\用夸張。
師:“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虛寫張生離別后,自己倚著西樓做什么?
生1:看張生有沒有回來。
師:“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p>
生2:看書信有沒有。
師:“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敝匾氖翘搶憚e后的思念、掛念。
師:現(xiàn)在我們總結(jié)一下,鶯鶯圍繞著“離情別緒”唱了19首曲子,我們卻不感覺膩味,就是因為這離情特別豐富。由來長亭時的“悲痛”,逐漸過渡到長亭宴席上的“怨恨”,再到長亭宴席后的“擔憂”甚至“掛念”,思路是非常清晰的。這次長亭送別有一般送別詩那種悲痛和掛念,更有崔鶯鶯獨特的怨恨和擔憂。這才是她情感的閃光點,造就了凄美、獨立的崔鶯鶯形象。
師:郭沫若說過一句話,老師深以為然。(PPT展示)《西廂記》這種生命力,絕不僅僅表現(xiàn)在王實甫提出“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理想,更重要的是它的賓白、曲詞塑造的人物有永恒的生命力。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后代的杜麗娘、林黛玉等文學形象無不受崔鶯鶯的影響。元雜劇既受唐詩宋詞的影響,又有自己的特點,希望大家課后進一步熟悉元雜劇,能喜歡上《西廂記》。
作業(yè):運用今天學習到的元曲鑒賞方法,試著選一首曲詞詳細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