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宸宇
一、理論的提出與爭議
“天生犯罪人”理論是意大利犯罪學家龍布羅梭提出的關(guān)于探究犯罪原因的理論。通過對意大利著名的土匪維萊拉的頭顱的解剖,龍布羅梭發(fā)現(xiàn)維萊拉的枕骨上有一處凹陷,這與正常人類的枕骨不同,反而與低等的動物較為相似。這一發(fā)現(xiàn)給了龍布羅梭很大的啟發(fā),他開始從進化與遺傳的角度思考這個問題,他認為:犯罪的原因在于發(fā)生在罪犯身上的“返祖”現(xiàn)象。這些罪犯的身上出現(xiàn)了類人猿、野蠻人的特征,因此他們的身上有動物的本能,缺少同情心、道德觀念,犯罪行為極為殘忍、極端缺少性別特征和痛覺。這些“返祖”的人不僅在心理和性格上與常人不同,在生理上也呈現(xiàn)了不同于常人的特征,例如扁平的額頭,頭腦突出,眉骨隆起,眼窩深陷,巨大的頜骨,頰骨同聳等。
這些特征是他通過對監(jiān)獄中的犯人的研究總結(jié)得出的。這一以生物學為基礎(chǔ)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達爾文的進化論的影響。這一理論提出后,受到了學界諸多學者的批評,有一位名叫查爾斯·巴克曼·格林的學者更是同樣從實證研究的角度,采用了更多的樣本進行了測量,得出了與龍布羅梭相反的結(jié)論。在此影響下,龍布羅梭在后期逐步修改了自己的結(jié)論,從早期認為天生犯罪人在罪犯中占大部分改為了后期在《犯罪與救治》一書中提出的“天生犯罪人的比例只占犯罪人中的三分之一左右”。
因此,龍布羅梭的“天生犯罪人”理論概括起來可以解釋為:一部分犯罪者的犯罪原因是他們的基因?qū)е滤麄兂霈F(xiàn)了“返祖”現(xiàn)象,體現(xiàn)出了明顯的接近于原始人甚至是低等動物的特征,因此他們在心理上、生理上與常人不同,是天生的犯罪者。
二、“天生犯罪人”理論的評價
站在當代人的角度,回溯犯罪原因研究的多種理論,我們必須承認,犯罪不可能是由單一因素導致的,犯罪必然是由多種因素共同導致的,其中包含必然因素,也包含偶然因素。甚至其中偶然的因素占到相當大的比重,以我國近期發(fā)生的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案件為例。在“張扣扣為母報仇”一案中,假設(shè)張扣扣之母不曾遇害,那么張扣扣很可能不會成為一個犯故意殺人罪的罪犯,在“于歡案”中,假設(shè)于歡的母親沒有因為融資困難而借用高利貸,那么于歡也未必會成為一個殺人的罪犯。而經(jīng)濟、政治、社會、文化、宗教等等大環(huán)境也是犯罪原因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無論如何,我們必須承認認為,站在后世的角度分析可能導致犯罪的多種原因,從而批判龍布羅梭將犯罪原因歸結(jié)于基因與遺傳的理論的片面性,除了“苛求古人”之外是沒有什么意義的。
時至今日,即便是龍布羅梭理論的重要依據(jù)——達爾文的進化論,仍然還存在很多爭議和質(zhì)疑,被指出了很多重大的缺陷(例如“用進廢退”并不成立)。因此對于龍布羅梭的“返祖理論”,我們很難從生物學和人類學的理論研究上驗證或是推翻這一理論,我們無法斷定部分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向原始人退化是否是可能的。而通過實證研究來檢驗罪犯是否有原始人的體貌特征雖然是有可操作性的,但是卻沒有必要。即便我們真的證明了在犯罪者中存在一部分“返祖”的人,或者是發(fā)現(xiàn)在罪犯中具有“返祖”特征的人的比重要高于在一般人中具有“返祖”特征的人的比重,這都不會產(chǎn)生太大的意義。因為無論是將具有“返祖”特征的人提前與社會隔離,還是不允許這類犯罪者在刑滿之后出獄,都是不現(xiàn)實的。
至于從個別極為兇殘的犯罪人的體貌特征來驗證龍布羅梭的理論是否合理,我們會發(fā)現(xiàn)結(jié)果不盡相同,有的罪犯的長相確實很像是龍布羅梭所說的犯罪人,但是也有一些即為兇殘的罪犯的長相與龍布羅梭描繪的犯罪人并不一致。除了比較兩名轟動一時的故意殺人罪的罪犯林森浩、馬加爵之外,還有一個非常典型的罪犯朱海洋,他是一名博士生,在向一名女同學求愛失敗之后在咖啡廳中割下了女同學的頭顱。朱海洋長相比較溫和,看上去只是一個普通的男生,他成績優(yōu)異,英語成績更是非常突出,他的老師和同學也都認為他非常友善。但是這樣的一個人卻采用了一般兇殺案件中很少采用的斬首的方式殺害一名女同學,并提著女同學的頭顱站在咖啡廳中。這顯然是龍布羅梭的體貌特征的理論不能解釋的。
因此,由于犯罪原因的復雜性,我們無從驗證龍布羅梭的從犯罪生物學角度得出的結(jié)論的究竟是不是符合實際的情況,也沒有必要探究罪犯中是否存在一部分因“返祖”而犯罪的人。也許這樣的罪犯確實是存在的,但是由于社會的迅速發(fā)展,犯罪的種類和原因越來越復雜多樣,我們很難判斷這樣的罪犯在所有的罪犯中還占有多大的比重。
三、“天生犯罪人”理論對于后世犯罪研究的意義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天生犯罪人”理論本身的合理性和它對于預防犯罪的作用是有限的。但是龍布羅梭的研究方法對于后世的犯罪理論研究有深刻的意義。
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開辟了犯罪理論的實證研究的先河。龍布羅梭將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結(jié)合起來,通過解剖等方式分析犯罪的原因,在犯罪學理論研究的歷史上是有開拓的意義的。而龍布羅梭本人也是非??茖W精神的學者,他在研究的過程中一直保持著嚴謹?shù)膶W術(shù)態(tài)度,在去世之后也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用于解剖研究。引起他無疑是一位值得尊敬的犯罪學家。
2.其犯罪人類學的研究角度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借鑒。犯罪人類學并不能說是一個科學的研究方向,但是這一研究的思路為后世提供了一種新的研究方向,后世的犯罪生物學即在一定的程度上批判繼承了犯罪人類學的理論,從犯罪人是人類變種的角度研究犯罪者。
3.在“報應主義”與“一般功利主義”之外進行了理論創(chuàng)新,強調(diào)刑罰“預防再犯之可能、剝奪再犯之能力”的作用]。在此之前,占據(jù)主流地位的學說主要是刑罰報應主義和一般功利主義,前者強調(diào)讓犯罪的人承擔責任,后者強調(diào)通過威懾控制犯罪。而龍布羅梭認為天生犯罪人注定要犯罪,監(jiān)獄對他們沒有用處,因此設(shè)置監(jiān)獄的目的在于矯正偶然的犯罪人。他在提出通過分級制度讓囚犯們逐漸從與社會隔離到逐步融入社會進行過渡。這一理論在犯罪理論研究上有著重要的意義。當代的監(jiān)獄也注重矯正犯罪嫌疑人,讓罪犯能夠發(fā)展一定的生存的能力。
綜上所述,對于龍布羅梭的天生犯罪人理論,我們要既要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不合理之處,也要看到這一理論在刑罰理論研究史上的重要意義,給予其客觀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