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朋麗
摘要:親子閱讀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教育方式,不僅可以有效促進幼兒閱讀能力的發(fā)展,還能增進親子關系,促進家庭和諧。當前家庭教育中偏重于通過親子閱讀促進能力的提升,忽視了對親子關系的建構,人為地將親子閱讀的作用廢除其一,而親子關系是幼兒最早建立的人際關系,直接影響著家庭教育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家庭教育 親子閱讀 親子關系 促進策略
親子閱讀是指家庭內(nèi)父母與孩子一起圍繞圖書展開的分享、交流的互動式閱讀活動。它是家庭教育常見的一種方式,可以讓孩子在與父母的互動中享受快樂,在快樂中學習閱讀,在閱讀中悄悄成長。親子閱讀其實質(zhì)涉及了兩個概念,一是閱讀,二是親子關系。對于幼兒來說,閱讀更多地指向早期親子閱讀。由于幼兒年齡較小,還不認識字,對兒童讀物中的圖書雖然有一定的視覺感知,能理解某些圖片的含義,但要獨立地讀懂仍然十分困難,這就需要成人將兒童讀物中的內(nèi)容讀給兒童聽,一般認為幼兒一歲半左右就可以在家庭中開展親子閱讀,親子閱讀對兒童的積極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和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上。對親子閱讀的跟蹤調(diào)查都指出,早期良好的親子閱讀習慣為后面語文或其他科目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兒童的自信心和學習的積極性都會加強。而親子關系具體指父母或養(yǎng)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這是兒童最早建立的人際關系,不僅會深刻地影響兒童的情緒、認知等心理和社會行為的發(fā)展,而且也是此后家庭教育得以順利開展的首要前提。目前,人們對親子閱讀關注的側(cè)重點大都放在閱讀上,大多研究如何指導親子閱讀促進兒童閱讀能力的發(fā)展。但本文更傾向于將重心放在親子關系上,強調(diào)發(fā)揮親子閱讀對親子關系的有效建構作用,在閱讀中實現(xiàn)閱讀能力和親子關系的發(fā)展。
(一)親子閱讀搭建親子交流的橋梁
從600份來自家長咨詢的熱線記錄中可以歸納出,當前家庭問題行為主要表現(xiàn)為:孩子厭學、自我管理差、親子關系不良。家庭是教育的溫床,親子關系是家庭教育得以順利開展的前提,親子關系不良最為家長痛切。親子閱讀作為家庭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不僅可以開闊幼兒的生活視野,積累閱讀知識,發(fā)展語言能力,還可以搭建親子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梁,引導兒童的心理和行為發(fā)展。親密和諧的親子關系是每一個孩子身心健康快樂成長的前提,在親子閱讀中,父母與孩子一起投入到書中美好奇妙的故事情節(jié)中,分享故事中的情感內(nèi)容,更容易讓孩子感受到和諧的家庭關系,加深對父母的感情。閱讀的過程中,父母與孩子親密地坐在一起,時而講述時而交流,情感自然交融,這本身就是一種真誠的溝通,是一種美妙和諧的親子互動。
(二)親子閱讀實現(xiàn)雙方價值觀的共同建構
親子閱讀中,父母不僅可以教給孩子閱讀的方法和知識,更是父母在以往生活經(jīng)驗基礎上形成的世界觀、價值觀的傳遞,這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家庭內(nèi)部的閱讀風格和不同的親子互動模式。親子閱讀是一種共讀的方式,閱讀過程中親子雙方互相提問,共同探討問題的答案,無論是價值觀還是習慣能力的培養(yǎng)都是雙方的。一方面家長通過閱讀將自己的價值觀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另一方面孩子也通過自己的純粹教育著家長,家長總能在孩子的身上發(fā)現(xiàn)不同的一面,審視自我。兒童是哲學家,是快樂的發(fā)現(xiàn)者,在親子閱讀中家長逐漸加深了對孩子的了解,掌握更多的教育基本知識,無形中也提升了家長自身的素養(yǎng)。
(三)親子閱讀建立溫馨的家庭氛圍,凝聚家庭力量
親子閱讀時,父母都會用盡量溫柔的語言和溫和的語氣與孩子一起分享故事內(nèi)容,雙方的興趣和想象被故事內(nèi)容深深吸引,思想和情感在互動中交匯理解融合,在閱讀中所營造的溫馨的親子環(huán)境,美好的閱讀體驗,能夠讓兒童感到快樂與愛。在閱讀中兒童的心理情感得到滿足,最早的安全感也由此而生。通過早期閱讀所建立的父母與幼兒的親子關系,將成為孩子今后人際關系的基礎。父母和孩子在家庭輕松愉快的親密氛圍中,共同閱讀圖書,通過視線、語言等方式進行交流。而這種親情的交流與互動,能傳遞給孩子積極正面的情感態(tài)度,使其與父母之間形成一種安全感和歸屬感,積蓄家庭力量。親子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分享活動,孩子傾聽父母講述的故事,表達自己的感受;父母通過語言、動作和表情對幼兒的表現(xiàn)傳達鼓勵、贊賞的態(tài)度,這種溫馨的閱讀氛圍和游戲化的閱讀方式能使幼兒獲得成功的喜悅,體驗到尊重與關愛,增強幼兒的信任感和自信心。孩子對家庭的依賴和信任也能加深家長對家庭氛圍的注重,這是一種良性的循環(huán)。
(一)對閱讀能力的重視造成了對親子關系的習慣性忽視
關鍵期理論認為,人的語言發(fā)展關鍵期是在學前教育階段,即0—6歲這一時期。2—3歲是幼兒口頭語言發(fā)展快速的一個時期。3歲后,幼兒已基本掌握了母語的語法規(guī)則系統(tǒng),從這個時期開始,幼兒所掌握的詞匯開始迅速增加,基本可以掌握800左右詞匯,而且這些詞匯與幼兒熟悉的日常生活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4到5歲是幼兒書面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這一時期需要借助外界的刺激來幫助大腦建立穩(wěn)定的結(jié)構,加速語言發(fā)展,該時期幼兒早期閱讀能力快速發(fā)展,一旦錯過這個關鍵期,就會造成一些無法補救的后果。由此,在親子閱讀中,人們開始將重心放在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上,更多的在意孩子能不能復述故事,是否學會了新詞語,而忽視了對親子關系的建構,而親子關系作為兒童最早建立的人際關系,關系到今后兒童各層次的人際交往關系,社會化行為以及個人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兒童心理健康的關鍵就在于早期健康的親子關系,這決定了兒童成人以后與其他個體建立關系的內(nèi)部模式和特質(zhì)?!昂愫雍锷鐣儕Z實驗”揭示了被模擬媽媽撫養(yǎng)長大的猴子與在正常環(huán)境下長大的猴子相比,顯示出更多異常的行為表現(xiàn)。這些猴子有的行為性格怪癖,不善于交際,有的甚至在成年之后無法找到配偶繁衍,有的即便有了孩子也不懂得怎么撫養(yǎng),對自己的孩子冷漠無情。1951年,鮑爾比對在非正常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的兒童和流浪兒進行了大量調(diào)查,指出在孤兒院長大的兒童,表現(xiàn)出更多的情緒障礙,很難與他人建立親密的人際關系。精神分析學派創(chuàng)始人弗洛伊德直接指出,幼兒童年的生活經(jīng)歷會對其后一生的行為產(chǎn)生影響,許多偏執(zhí)甚至變態(tài)的性格都來自于童年的不幸遭遇。因此,早期親子關系的質(zhì)量不僅對日后家庭關系具有重要影響,而且對孩子的成長具有基礎性作用。親子關系直接決定著孩子童年生活的質(zhì)量,影響成年以后的人格、社會性行為和家庭生活等的發(fā)展,所以親子閱讀在注重提升閱讀能力方面的同時,也應該注重對親子關系的建構,不能顧此失彼。
(二)緘默性的親子表達方式阻礙了情感的交流
親子之間進行交往也需要一定的媒介和方式,充當親子交流的媒介通常是語言和行為,但無論是語言還是行為都需要雙方在一定的理解基礎上才能開展。父母與子女在建立統(tǒng)一的編碼譯碼體系中,互動雙方是一個積極的意義互動主體,通過雙方的不斷反饋,良好的親子溝通才能形成。3歲之前幼兒還未真正理解語言的意義,幼兒更多是通過父母的行為來了解父母的真實意圖,幼兒會自然而然地親近喜愛他們的人,疏遠不喜愛他們的人。當幼兒逐漸掌握語言并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后,幼兒會傾向于言語的表達,這時候也需要家長進行積極的反饋。不善表達,默默付出一直是中國傳統(tǒng)親子之間的相處模式,緘默性的表達方式將語言的作用放到極低的位置,父母不習慣用語言表達,孩子漸漸地也不知從何說起,親子之間陷入了一種“沉默的螺旋”?,F(xiàn)代家庭獨生子女逐漸增多,很多父母由于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孩子,有些父親甚至淡出了家庭,缺少了父母的關愛和同伴的陪伴,孤獨逐漸成為當下孩子的真實寫照。而這種緘默性的表達方式更加劇了親子間的隔閡,體會不到父母的關愛,有些孩子為了引起關注,可能會采取一些危險的方式。比如破壞物品、打罵他人等等,長此以往孩子會出現(xiàn)更多讓家長頭疼的行為,甚至造成人格障礙。當孩子習慣了用打游戲、看電視等來消解孤獨時家長再想溝通,就比較困難了,因孩子也習慣了不交流。由于親子之間沒有建立溝通的方式,家庭教育便很難順利開展。
(一)樹立科學的閱讀觀,重視情感的體驗和表達
大部分家長并沒有科學理解家庭早期閱讀的基本涵義,對早期閱讀的認識還停留在自己的主觀意識下,憑借自己的主觀意識來給早期閱讀的目的下定義,過分強調(diào)將早期閱讀作為幼兒獲得知識和信息的工具,忽略了親子閱讀對孩子人格等心理方面的影響作用。早期閱讀并不等同于識字,早期閱讀主要是通過閱讀經(jīng)驗來培養(yǎng)幼兒閱讀能力、興趣和習慣的過程,強調(diào)對前閱讀、前書寫經(jīng)驗的學習。美國旨在培養(yǎng)“成功的閱讀者”的早期閱讀研究項目提出了“早期兒童閱讀教育目標”,具體規(guī)定了對各年齡段兒童閱讀能力的要求。其中,要求O一3歲兒童要學習怎么拿書,怎么翻書,開始與父母一起建立共讀的習慣;3—4歲幼兒能在自己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中分辨一些基本的文字,明白文字是一種視覺感官圖像,不同的文字有其不同的命名等;5—6歲兒童能力要達到能夠復述故事情節(jié),并能夠做到傾聽他人講故事。家庭中親子閱讀對兒童閱讀能力的發(fā)展是循序漸進,有所側(cè)重的;再者親子閱讀也應該是愛的傳遞和情感體驗交流的一種方式。在閱讀中,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分享一本好書,在充滿愛與理解的濃厚氛圍中,教會孩子如何熱愛和享受生活,如何感受與表達愛,閱讀過程中所建立起來的信任和理解,恰恰是孩子最需要的。
(二)注重閱讀的指導策略,在閱讀中促進親子交流
有的家長把讓孩子回答、復述等一些閱讀知識作為親子的首要方向,一部分家長喜歡在講故事之前,就提前準備了許多問題來提高孩子的注意力,為了能讓孩子記住講述的內(nèi)容,在閱讀過程中采用大量的提問讓孩子回憶閱讀的內(nèi)容,“剛剛書里提了哪些小動物啊”等等。殊不知,在孩子聽得興致盎然的時候,突然急剎車,拋出一大堆的問題讓孩子回答,會讓孩子覺得閱讀就是為了回答問題而進行,這就直接減弱了孩子的閱讀興趣,無法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有些家長完全不考慮孩子的心理發(fā)展特點,機械灌輸,不能針對性地指導。親子閱讀時,家長可以通過朗讀法,聲情并茂的誦讀吸引孩子閱讀的興趣,在閱讀中讓孩子感受作品形象;可以通過游戲表演的方法,豐富孩子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讓孩子的表演潛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發(fā)揮;也可以通過共同討論、創(chuàng)編故事發(fā)展孩子的發(fā)散性思維,即使天馬行空,不合理的想象也應該鼓勵和贊賞。更重要的是,雙方能充分享受閱讀的快樂,獲得親子間快樂的情緒情感體驗,加強親子交流。
(三)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氛圍,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早期閱讀活動并非一種隨機的教育活動,家長需要制訂計劃,科學持續(xù)地開展。良好閱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對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不要把早期閱讀活動僅僅局限于家庭,也要充分利用圖書館和各種讀書會活動等對孩子早期閱讀能力進行培養(yǎng)。其中父母良好的閱讀行為會產(chǎn)生榜樣的作用,直接影響孩子的閱讀習慣,尤其要注意父親的作用,且不可忽視。在與孩子的共同閱讀活動中,家長要努力成為孩子學習和閱讀的好伙伴,與孩子一起共同進入圖書的世界,相互交流感受,獲得共通的體驗,并鼓勵孩子自主閱讀,培養(yǎng)孩子自主閱讀的自信和成就感,使孩子在寬松、民主、和諧的閱讀氛圍中愉快、主動地進行閱讀,使其心理得到滿足,閱讀興趣、習慣、能力獲得全面發(fā)展。在溫隋的家庭氛圍中,通過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讓孩子耳濡目染,漸漸養(yǎng)成愛閱讀的好習慣的同時,又能敞開心扉做彼此的忠實伙伴。
(責任編輯: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