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青青
【摘要】每位英語教師都會遇到這樣的弱勢群體——學困生,每節(jié)課下來,單詞記不住、作業(yè)不會做,遺留一大堆問題。教師要分析原因“對癥下藥”,課內外結合,家校結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幫助弱勢群體及時“消化”課堂遺留的問題,引導他們回到正確的學習軌道上來。
【關鍵詞】小學英語 弱勢群體 對策
小學英語教學中,每位教師都會遇到這樣的弱勢群體——學困生。學困生對英語課不感興趣,上課不專心聽講,交頭接耳、小動作不斷,不但自己學不好,還影響其他人正常上課,每節(jié)課下來,單詞記不住、作業(yè)不會做,遺留一大堆問題。如何引導這些英語弱勢群體回到正確的學習軌道上是廣大小學英語教師亟須解決的問題。
一、小學英語“弱勢群體”產(chǎn)生的原因
1.智力因素的差異性
人的智力因素(觀察力、記憶力、理解力、邏輯思維能力等)是有差異的,同一個班級的學生智力發(fā)展是參差不齊的。智商高的學生悟性比較高,應用能力強,所以英語學得比較好;智力差的學生對新知識的領悟比較慢,不容易開竅,應用能力也比較差,所以英語成績的進步比較遲緩。
2.非智力因素的差異性
除了智力因素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很多非智力因素(個人性格、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也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效。
許多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前不預習英語單詞、不朗讀課文;上課不注意聽講,錯過了教師講解的重要知識點;課后沒有及時復習鞏固當天所學的新知識……這種不良習慣使他們的學習效果非常差。
有的學生學習方法死板,不懂得靈活運用和融會貫通。他們學習英語的方法就是死記硬背,對英語知識運用就是“照葫蘆畫瓢”,不懂得舉一反三,不懂得觸類旁通,容易產(chǎn)生語法錯誤和知識結構混亂……一系列死板的學習方法日積月累,使他們變成了英語課堂的弱勢群體——學困生。
3.學生家庭環(huán)境的差異性
生活在完整、和諧家庭里的學生無憂無慮,家長對學生的學習很重視,教育監(jiān)督做得比較好,學生的個性和智力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而生活在單親家庭、離異家庭的學生,不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對他們的身心發(fā)展極為不利,不僅學習成績受到影響,還會形成各種心理障礙;很多農(nóng)村小學的留守兒童,父母迫于生計常年在外打工,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把孩子交給年邁的祖父母照顧,這些家庭通常屬于經(jīng)濟弱勢、文化弱勢的家庭,這些留守兒童自然在學習環(huán)境上處于弱勢狀態(tài)。
以上幾點是小學英語弱勢群體的主要成因,這些學生在英語學習上越來越吃力,漸漸變成了英語學困生。
既然找到了小學英語弱勢群體的成因,我們就一定要對癥下藥、因材施教,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能得到均衡的發(fā)展和全面的提升。
二、多種舉措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陶行知先生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學生只有對英語產(chǎn)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會從“要我學”變?yōu)橹鲃拥摹拔乙獙W”,才會愛學、樂學、善學。
1.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習興趣
對英語教師來說,消除學困生對英語課的畏懼情緒,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至關重要?;谛W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的心理特征,筆者在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運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臨其境,不僅能規(guī)范他們的口語發(fā)音,還讓學生有一種置身動畫片的感覺;筆者有時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導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很多上課時容易走神的學生也開始專心聽講了,慢慢改掉了注意力不集中的壞毛??;筆者會設計一些新穎、活潑的實踐活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學中用、在用中學,在活動中輕松掌握新知識。
2.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調動學習積極性
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筆者改變了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代之以學生喜歡的綜合實踐活動方式。例如,筆者把故事性的課文設計成role play的形式,讓學生分角色表演,通過表演培養(yǎng)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加深了他們對單詞和課文的理解和記憶。又如,英語單詞、短語、句子和課文需要反復地朗讀和背誦才能形成記憶,這對于那些貪玩懶惰的學生來說是一件“苦差事”,筆者就采用做游戲、猜謎語、分組比賽等方法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或者要求他們利用新學的單詞和句型編兒歌和小故事,讓他們的口、腦、手都動起來,加深記憶。再如,針對學生的英語口語發(fā)音不準等問題,筆者常常組織朗誦、演講等活動,引導他們大聲、準確、流暢地說英語、用英語……
在英語課堂上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有利于學生的語言、視聽、思維有效聯(lián)動,和諧發(fā)展。
三、引導弱勢群體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俗話說:“笨鳥先飛早入林”。指導英語弱勢群體學會課前預習,可以讓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和自身不足,從而在上課過程中專心聽講,有的放矢地解決問題;還可以使他們從整體上把握要學習的新內容,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2.養(yǎng)成良好的聽課習慣
課堂是學習英語的主陣地,學生聽課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習效率的高低。許多學困生成績不佳的主要原因是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錯過了教師講解的重要知識點。筆者常常利用各種新奇有趣的教學手段,吸引聽課習慣不好的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鼓勵他們積極發(fā)言、認真思考,使他們真正融入教學活動中。
3.養(yǎng)成良好的復習習慣
英語課的知識點零碎繁雜,如果不及時復習鞏固,即使已經(jīng)記住的英語知識也會很快遺忘。因此,筆者耐心幫助學生把所學的單詞、短語、句型,語法句式等進行有效復習鞏固,指導他們建立錯題記錄本,把寫錯的單詞、短語等及時糾正,并歸類總結,勤加復習,從而抵消或者延長遺忘周期。
四、弱勢群體課堂遺留問題的解決策略
1.分層施教,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學困生對新知識的接受和運用能力較差,如果要求他們與學優(yōu)生達到同樣的成績和優(yōu)秀標準,既不現(xiàn)實也不可能,反而加深了他們的挫折感,打擊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筆者把學生在學習風格上歸成類別,在學習能力上分出層次,根據(jù)各層次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進行教學設計。在設定教學目標時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對學困生的要求適當降低;區(qū)別對待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設計多層次的練習題,讓學困生“吃小灶”:學困生只需做基礎題,難度較大的題目可以不做,作業(yè)量可減半,只求準確度,不求數(shù)量多;抓住學困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和鼓勵,創(chuàng)設機會讓他們體驗學習的成功感。
2.實施“三個優(yōu)先”策略,注重賞識教育
“三個優(yōu)先”是指:優(yōu)先提問、優(yōu)先輔導、優(yōu)先批改作業(yè)。對學困生優(yōu)先提問、優(yōu)先批改作業(yè),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學習上的問題加以輔導糾正,發(fā)現(xiàn)閃光點加以表揚和鼓勵。學困生平時受慣了同學的不屑一顧和教師的冷遇,內心更加渴望得到肯定和鼓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給他們幾個good、wonderful、excellent,會讓他們感到如沐春風,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嘗到學習的甜頭,從而使他們對學好英語充滿信心。
3.成立幫扶小組,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筆者在班級成立了六個“英語學習小組”。組長由責任心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學優(yōu)生擔任,讓他們檢查、督促、輔導組員的英語學習,布置練習題并收集批改,并且定期對各位組長的工作情況進行評比、總結和獎勵。筆者還鼓勵學優(yōu)生與學困生結成“一幫一”互助學習小組,讓一名學優(yōu)生輔導一至二名學困生,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這些幫扶措施也使班級里形成了團結協(xié)作、積極向上的班風、學風,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4.與家長密切聯(lián)系,家校合作共促進步
英語學習需要大量的聽說讀寫訓練,沒有家長的積極配合,舍棄家庭教育這塊陣地,學生要學好英語這門課程是非常困難的。筆者通過家長會、家訪等途徑及時與家長溝通,保持密切聯(lián)系,建立家?;訖C制,爭取家長的協(xié)作和幫助,讓他們督促孩子完成課外作業(yè),監(jiān)督孩子默寫單詞、背誦課文、聽英語磁帶等,對學困生的轉化和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英語課堂的弱勢群體就像一群暫時“迷路”的孩子,只有在教師的悉心引導下、同學們的熱心幫助下、家長的積極配合下,他們才能端正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時“消化”掉在課堂上遺留下來的問題,找到正確的學習方向,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筻
【參考文獻】
[1]潘云霞.關注弱勢群體,提高英語課堂效率[J].吉林教育,2012(12).
[2]梁麗亞.如何創(chuàng)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3(04).
[3]張牧蓉.小學英語學困生的成因[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