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能輝
由于高中生的語文基礎和學習能力有所不同,如果教師不因材施教,會使學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課堂效率下降。因此,教師要針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法,滿足所有學生的需要,讓語文課堂流淌“個性”。
一、一視同仁,師生平等
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一視同仁,學困生也有閃光點,教師不能戴有色眼鏡。其次是師生平等,即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師不能整天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這樣會拉大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不利于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也不利于教師和學生的交流。
如《荊軻刺秦王》一課,教師不應認為只有優(yōu)秀的學生才能夠回答課堂的問題,更不能把問題只留給優(yōu)秀的學生。有些語文成績不好的學生歷史很好,教師可以讓他們來講講荊軻刺秦王的歷史背景,給他們和學優(yōu)生同等的機會,一視同仁。在學習《阿房宮賦》時,學生對“阿”字的讀音發(fā)生爭執(zhí),教師不應該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而應引導學生,打開思維,發(fā)揮想象,再去查閱資料來驗證。作為教師,要耐心不能心急,切忌揠苗助長。這樣的教學方法尊重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感覺到了教師的親切,而不是獨斷專行。平等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也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讓學生有學習的理由和進步的動力。
尊重學生,是教師必須堅持的基本準則,是教師教學的基礎。只有如此,教師才能與學生建立感情,才能因材施教。
二、目標個性,分層教學
不同學生的基礎是不同的,教師也應該對應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水平,分層教學,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依靠自己的能力達到屬于自己的那個學習目標。
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時,教師就要在課堂上為學生布置“個性”的任務。首先,教師可以請學生唱流行歌曲——《荷塘月色》來引入課文,通過歌曲中優(yōu)美的月色風景來領悟課文中不一樣的月景。這時,班級里的活躍分子就可以敞開歌喉,一展風采了。接著,提問步入正軌,請學生介紹一下朱自清,并列舉出他的其他作品。這個問題很容易回答,可以留給一些語文成績不太好的學生,提升他們的自信心。然后,教師請學生閱讀完課文之后將文章分段,并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內容。這個問題適合語文成績中等的學生,他們可以這樣概括:“第一部分講了作者獨自來到荷塘的原因。第二部分抒發(fā)月下獨處的感受。第三部分著重描寫荷塘月色美景。最后一部分表達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苯處熆梢宰尪鄠€學生回答,之后再總結答案,多給學生一些鍛煉的機會。最后,教師可以再設置一些難度大的問題來開發(fā)優(yōu)等生的思維。比如:“賞析文章的一處通感手法?!边@樣的問題設置,幾乎囊括了所有層次的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提升。
分層教學避免了學優(yōu)生吃不飽,學困生不消化的不良現象。個性化目標的設置使得教學更加科學化、合理化,學生的學習也更加積極主動。教師要注意隱藏個性化的目標,不能讓不同的目標傷害到學生自尊心。
三、內容多樣,激活課堂
如果教師只使用一種教學手段,不但不利于學困生的學習,還會讓一些學優(yōu)生產生厭學情緒。而在課堂中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能夠豐富課堂內容,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激活語文課堂,同時也能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例如,課文《林黛玉進賈府》選自曹雪芹的《紅樓夢》。由于《紅樓夢》人物多,人物之間的關系復雜,賈府的環(huán)境雖然有詳細的描述,但有的學生很難想象其場景。因此,教師不妨給學生放幾集電視劇,讓學生直觀、清晰地了解情節(jié)脈絡和人物關系。這樣一來,既方便了學生學習課文,又能夠激起學生對于《紅樓夢》的興趣。教師不要不舍得課堂的時間,其實用電影、電視劇的方式來展開課文,會讓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有利于激起學生對課文進一步探究的欲望。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選一個合適的時間開展讀書討論會。
在學完莫泊桑的小說《項鏈》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兩個星期的時間去閱讀莫泊桑其他的小說,然后在討論會上交流。每一位學生都要在讀書會上做報告,說出自己讀過的小說和自己最喜歡的小說。對語文底子厚實的學生來說,這是一次提高自己文化底蘊的好機會,他們會有很多深刻的看法和理解。底子薄一點的學生也會有進步,他們可以通過閱讀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與學優(yōu)生的交流也可以促進他們語文思想的成熟。
可見,課堂上多樣化的教學內容有利于激發(fā)不同層次學生的潛力,讓他們融入到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中,享受學習的快樂。同時,不同層次的學生相互交流,還可以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總而言之,孔子主張的“因材施教”是有道理的。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每一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基礎水平,以及智力差異等確定個性化的教學目標,尊重和關注每一位學生,采用新鮮活潑的教學手段。這樣,才能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讓語文課堂流淌“個性”,進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