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博 鄧靖 匡政宇 劉幼文 魏向龍
患者 女,71歲。因“間斷性胸悶3年,再發(fā)加重7 h”入院?;颊哂?年前開始,常于勞累時出現胸悶,并伴有胸部壓迫感,癥狀持續(xù)5~10 min,經休息后可自行緩解,未系統(tǒng)診治。入院前7 h無明顯誘因突發(fā)胸悶、胸痛,持續(xù)數分鐘后自行消失,間斷性發(fā)作數次。約發(fā)病1 h后癥狀呈持續(xù)性發(fā)作,且不能緩解,并伴有四肢發(fā)麻、惡心,遂呼叫“120”入南方醫(yī)科大學深圳醫(yī)院急診科治療。既往高脂血癥12年,服用他汀類藥物治療后3個月即自行停藥,未復查;高血壓病史1年,最高血壓165/85 mmHg(1 mmHg=0.133 kPa),未規(guī)律監(jiān)測及服藥治療。入院查體:體溫36.7 ℃,脈搏3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壓89/56 mmHg。神志清醒,頸靜脈無怒張,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明顯干、濕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30次/min,律齊,心音正常,各瓣膜聽診區(qū)未聞及病理性雜音及額外心音,未聞及心包摩擦音,腹軟,無壓痛及反跳痛,雙下肢無水腫。心電圖示:竇性心律,Ⅲ度房室傳導阻滯(AVB),Ⅱ、Ⅲ、aVF、V7~V9導聯 ST 段抬高 0.2~0.3 mV(圖 1 A 和 B)。實驗室檢查示:超敏肌鈣蛋白T 0.014 ng/ml、D-二聚體0.58 μg/ml、鉀3.30 mmol/L;心肌酶、凝血四項、腦鈉肽、腎功能均正常。入院診斷: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給予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頓服。在等待綠色通道介入治療時發(fā)生心室顫動(室顫),反復給予4次電除顫后,室顫消失,代之以Ⅲ度AVB,心率20~30次/min,植入臨時起搏器。急診經右側橈動脈入徑行冠狀動脈造影示:左主干(LM)未見狹窄;左前降支(LAD)近中端90%~95%彌漫性狹窄,長約30 mm,遠端及各分支均未見狹窄,TIMI血流Ⅲ級;左回旋支(LCX)近端閉塞,各分支均未見顯影,遠端TIMI血流0級(圖2);右冠狀動脈(RCA)細小,近中遠端通暢,未見狹窄。LCX血栓負荷較重,為罪犯血管,立即予以冠狀動脈內注射替羅非班15 ml,抽吸導管反復抽吸后,置入Resolute 3.0 mm×18.0 mm支架1枚,以16 atm(1 atm=101.325 kPa)壓力釋放,再次造影見遠端有血栓影,TIMI血流Ⅱ級,第2次予以冠狀動脈內注射替羅非班5 ml,造影見遠端TIMI血流Ⅲ級(圖3),術畢。
術后持續(xù)靜脈注射替羅非班至液體總量達到100 ml(含量5 mg),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替格瑞洛90 mg、每日2次,在6 h后開始皮下注射肝素4100 U、每日2次。術后第1天床旁X線胸片示:右肺中上野及左肺上野見不規(guī)則斑片狀影,以右肺為著,考慮滲出性病變(圖4)。實驗室檢查結果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發(fā)展過程,血紅蛋白(Hb)正常。第3天患者氣促明顯,右側胸部疼痛不適。心電監(jiān)護示:竇性心律,心率110次/min,血壓90/50 mmHg,指脈氧飽和度96%。聽診:右肺呼吸音減弱,可聞及濕性啰音。床旁X線胸片示:與第1次相比較,右肺野滲出性病變明顯增多,右側胸腔少量積液(圖5)。第4天患者平臥位時氣促明顯較前加重,心電監(jiān)護示:竇性心律,心率98次/min,血壓95/55 mmHg,指脈氧飽和度96%。胸部CT結果示:右肺野片狀稍高密度影,考慮局部出血灶并包裹;雙肺滲出性病變,雙側胸腔積液(圖6)。治療方案調整:停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及肝素治療,應用哌拉西林抗感染治療。實驗室檢查示Hb進行性降低,提示有活動性出血。輸紅細胞共4 U后,復查Hb升高至正常范圍。第5天患者病情未見明顯改善。行胸腔閉式引流術,共引流出血性液體1100 ml。胸部增強CT示:右側胸腔見積液影,內見團塊狀高密度影,大小約85 mm×60 mm,邊界尚清晰,密度不均,CT值約65 HU,與右肺上葉后段、右肺下葉背段近斜裂區(qū)關系密切;右肺葉受壓,高密度灶未見明顯強化,右肺體積明顯減小,右肺團塊狀高密度影,周圍未見明顯異常增粗的血管(圖7);右側腋動脈及周圍未見明顯異常密度影。胸外科會診:建議開胸清除血凝塊和積血,并探查出血點。第6天開胸手術過程:于第4肋間做長約10 cm切口,探查見右上肺、下肺、中肺肺裂間及右后縱隔有大量凝固性血塊,胸腔血性積液。予以清除血凝塊約400 ml,胸腔積液200 ml。沖洗胸腔,探查鎖骨下動脈及靜脈、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奇靜脈、肺動脈及靜脈、肺門、胸壁等部位,未見明顯出血點,術中輸血200 ml。術后12 h開始持續(xù)泵入普通肝素1000 U/h,至術后48 h停藥;術后第2天恢復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療。第19天于出院前復查心電圖,Ⅱ、Ⅲ、aVF導聯Q波形成并呈T波倒置;Ⅱ、Ⅲ、aVF導聯ST段已恢復至基線(圖8)。X線胸片示:雙肺滲出性病變較前明顯吸收,右側胸腔少量氣體已吸收(圖9)。準許出院,院外常規(guī)雙聯抗血小板、調脂治療,美托洛爾控制心率至靶目標,2周后復診并行LAD介入治療。
圖1 A 入院時心電圖示Ⅲ度房室傳導阻滯,Ⅱ、Ⅲ、aVF導聯ST段抬高0.2~0.3 mV
圖1 B 入院時心電圖示Ⅲ度房室傳導阻滯,Ⅱ、Ⅲ、aVF、V7~V9導聯ST段抬高0.2~0.3 mV
圖2 急診造影圖示回旋支閉塞
圖3 回旋支支架置入術后
圖4 術后第1天床旁X線胸片示右肺中上野及左肺上野見不規(guī)則斑片狀影,以右肺為著
圖5 術后第3天床旁X線胸片示右肺野滲出性病變較前明顯增多,右側胸腔少量積液
圖6 胸部CT示右肺野片狀稍高密度影,考慮局部出血灶并包裹;雙肺滲出性病變,雙側胸腔積液
圖7 增強胸部CT示右側胸腔積液,內有團塊狀高密度影,周圍未見明顯異常增粗的血管
自發(fā)性血胸定義為:在沒有胸腔和肺部外傷的情況下,自發(fā)性的胸腔積液中血細胞比容大于外周血細胞比容的50%。導致自發(fā)性血胸的最主要原因是抗凝藥物的使用,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后自發(fā)性血胸的發(fā)生較罕見[1-2]??寡“逅幬锏氖褂每梢詫е伦园l(fā)性血胸發(fā)生,但也非常罕見,迄今為止僅有一篇報道,而且發(fā)生在抗血小板藥物使用兩周后[3]。而本例患者是在應用后第3天發(fā)生自發(fā)性血胸,且不能明確區(qū)分究竟是抗血小板藥物還是肝素的作用,因為需要同時進行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療。
如果自發(fā)性血胸沒有找到任何疾病相關的證據,稱為特發(fā)性自發(fā)性血胸,這種情況多發(fā)生在青年人,和氣胸并存[4]。本例患者在檢查過程中,周圍未發(fā)現其它出血相關性疾病,胸部增強CT掃描在高密度灶也未發(fā)現明顯的增強部位或者增粗的血管,開胸檢查過程中也未發(fā)現明顯出血灶和滲血部位。在開胸清除胸腔積血12 h后重新使用肝素,患者血胸也未再次發(fā)生。本例患者未排除細小血管出血的可能,因為患者在行支架置入術前經歷過4次電除顫,未能排除患者劇烈的身體抖動導致胸腔小血管或者肺部血管損傷,但并未發(fā)現出血相關的血管。
對本例患者的救治經驗提示:如果有胸腔積液的影像學證據和進行性Hb降低的化驗證據,一定要考慮自發(fā)性血胸的存在,及時的胸腔引流是確診和減輕胸腔壓力的關鍵;如果積血已經發(fā)生包裹,那么胸腔閉式引流已經不能有效地清除血凝塊,必須開胸清除。開胸探查的時機也非常重要,開胸時間過晚,纖維層與肺組織之間可能已產生緊密粘連,剝除時出血較多,損傷肺組織;而開胸時間過早,則因纖維層尚未形成,難于整個清除。
圖8 出院前復查心電圖示Ⅱ、Ⅲ、aVF導聯Q波形成并呈T波倒置;Ⅱ、Ⅲ、aVF導聯ST段已恢復至基線
圖9 出院前X線胸片示雙肺滲出性病變較前明顯吸收,右側胸腔少量氣體已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