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小明
摘要:留守兒童作為我國當前特別龐大的一個群體,面臨著不少的問題,比如教育問題,身心健康問題等。體育干預是留守兒童干預中的有效手段,對留守兒童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有著突出的作用。文章基于此,以留守兒童體育干預為研究對象,對當前的研究成果,從體育干預、留守兒童體育干預意義、留守兒童體育干預方式三個角度做了綜述。
關鍵詞:留守兒童;體育干預;研究進展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戶籍制度的放松,大量農村剩余勞動人口前往城市謀生,極大地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社會問題,最為典型的便是留守兒童數量的激增。相比于一般兒童而言,留守兒童多為隔代教養(yǎng),平時所受到的關愛較少,易產生各種生理心理問題,由此引發(fā)安全事件的為數不少[1]。體育具有運動性、交往性、娛樂性等多種特征,在留守兒童娛樂生活中有著突出的價值,是留守兒童干預的有效手段[2],因此,關于留守兒童體育干預的研究同樣為數不少。文章以此為基礎,對相關研究做了綜述。
一、體育干預研究進展
體育干預指借助體育運動的方式來輔助相關問題的解決,尤其是身心問題的解決,在當前的教育領域應用得較為普遍。就目前體育干預的應用范圍而言,主要集中于以下三個領域:第一為心理疾病的干預。心理疾病指主客觀環(huán)境綜合導致而產生的嚴重心理問題,對兒童而言比較常見的為自閉癥。自閉癥兒童多存在溝通障礙,交流以手勢為主,嚴重會伴有情緒失控、自殘行為。研究表明動作模仿、感覺統(tǒng)合訓練、遠足旅行以及專項練習等體育干預對幼兒自閉癥有著很好的矯正效果[3]。第二為不良嗜好的干預。網絡時代的到來,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生活,網絡依賴者的數量急劇提升,特別是青少年群體,伴有嚴重網癮的不在少數,相關研究表明體育運動對網癮有著很好的診療作用。因為體育運動與上網在動機上有著很大的相似性,比如娛樂與享受參與;學習新技巧、練習新技巧;享受和朋友在一起的氛圍等[4]。第三為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干預,人在遭受巨大的生理、心理重創(chuàng)后,會產生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包括個體反復體驗創(chuàng)傷時情境、情感麻木、高度警覺等。蔡興林[5]等在研究中以汶川地震患有創(chuàng)傷應激障礙的居民為研究對象,借助體育游戲、放松訓練、拓展訓練等干預方式來對受災人群進行干預實驗,實驗結果表明,干預后SCL-90癥狀的各項因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
二、留守兒童體育干預意義研究進展
我國留守兒童數量廣泛,且普遍面臨著較多的生理、心理問題,體育干預是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有效手段。相關研究為數不少。首先,體育干預能夠有效提升留守兒童的體質。一般來說,留守兒童,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身高、體重、胸圍等基本資料要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體質也較全國平均低。體育干預是提升留守兒童體質,保證留守兒童健康水平的有效保障[6]。其次,體育干預能夠有效提升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熊曦在研究中選擇了湘西地區(qū)的農村留守兒童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顯示,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低于非留守兒童,女性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性兒童,同時,隨著年級的不斷增長,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呈現出惡化的態(tài)勢。體育鍛煉作為體育干預的有效手段,對此一情形有著很好的糾正作用,它不僅能夠培養(yǎng)人的品質意志,對人際關系的協調同樣有著非常突出的作用。研究結果顯示,體育干預后,不同年級、不同性別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均大為改善[7]。最后,它能提升留守兒童的整體健康水平。健康水平是衡量兒童成長狀態(tài)的主要指標,當前,留守兒童的健康水平并不容樂觀,既缺乏體育健身意識,又存在比較嚴重的心理隱疾。對此,體育干預有著不錯的作用,是全方面提升留守兒童身心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8]。
三、留守兒童體育干預方式研究進展
體育干預是留守兒童成長發(fā)展的有效手段,至于干預的具體方式,則多種多樣。比如,體育課外活動。課外活動具有參與性、娛樂性、競爭性、合作性等特質,非常受到小學生的喜愛,對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矯正以及身體機能的發(fā)展都有著不錯的作用,是體育干預的重要方式,劉潔在研究中,以菏澤市農村留守兒童為研究對象,借助文獻資料法、實驗法,對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問題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探討。楊經倫等在研究中著眼于親子體育游戲在留守兒童不安全依戀行為中的干預作用,研究結果表明,父母一方或雙方參與到留守兒童的親子游戲中,可以密切父母子女關系,對幼兒不安全依戀行為的消除有著很好的作用。
四、結語
留守兒童受主客觀環(huán)境的影響與制約,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通常存在著嚴重的身心健康問題,這極大地影響與制約了留守兒童的成長與發(fā)展。對此,體育干預有著不錯的應用價值,是全面提升留守兒童身心健康水平的有效方式,因此,在留守兒童教育中,要善于采用體育游戲、體育活動等干預措施。
參考文獻:
[1]王金華.中國農村社會治理不能忽視留守兒童問題[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55(3):6-8.
[2]崔海晗,潘書波.體育鍛煉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fā)展的促進作用[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29(24):79-80.
[3]丹豫晉,蘇連勇,劉映海.自閉癥幼兒溝通行為的體育干預個案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6,21(02):120-122.
[4]呂冬,付玉,楊勤.淺談體育運動對青少年網癮干預[J].現代企業(yè)教育,2010 (18):189-189.
[5]蔡興林,楊遠波.汶川地震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TSD)的發(fā)生調查及體育干預方式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9,45(5):107-110.
(作者單位:玉溪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