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寧 陶群
[摘 要]文章闡述了網絡教育校外學習中心的涵義、功能,分析了當前面臨的問題,根據新時代網絡教育的任務,提出了加強校外學習中心建設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在問題導向下的建設改革思路和相應措施。
[關鍵詞]網絡教育;學習中心 ;建設改革
[中圖分類號]G7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7656(2018)02-0025-04
1999年,為適應我國現代遠程教育的開展而建立的校外學習中心,是網絡教育的基層組織機構,也是高校網絡教育學院與學生聯系的橋梁與紐帶。加強校外學習中心的改革和建設,是辦好網絡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校外學習中心的涵義和功能
關于校外學習中心的涵義,在學術界中較有代表性的是遠程教育研究的著名學者丁興富教授的定義:學習中心是遠程教育學院在各地社區(qū)建設的學生學習支持服務體系的基層組織機構(單位),是遠程教學和遠程學習的活動基地,是遠程教學信息的雙向交互通道和教學資源的集散地,是遠程教育信息技術設施向社區(qū)輻射延伸的節(jié)點和終端[1]。
校外學習中心的主要功能有:⑴加快了網絡教育教學內容的傳送速度,使教學過程得以有效實施和落實;⑵增強網絡教育的管理效率,提高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水平;⑶為網絡教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聯系溝通發(fā)揮著“橋梁”和“紐帶”的重要作用;⑷作為提高網絡教育質量,建設學習型社會的基礎??傊?,校外學習中心對網絡教育構建終身學習體系起著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網絡教育教學支持服務機構。
二、校外學習中心的現狀和面臨的問題
自1999年教育部批準普通高校開展現代遠程教育以來,網絡教育得到迅速發(fā)展,各高校網絡學院在全國各辦學地自建或共建的校外學習中心應運而生,為網絡教育的開展承擔了多方面的辦學職能,具體如下:配合辦學高校網絡學院進行招生宣傳、生源組織;為學生提供教育咨詢、教學信息、學習資料;組織學生上網學習、面授輔導、組織實驗和實習指導等多種學習支持服務;進行學籍管理和考試管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校外學習中心對網絡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為地方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做出了積極貢獻。
校外學習中心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還存在著以下四方面較突出的問題。
1.設置不規(guī)范,數量偏多,監(jiān)管不力。在2003年教育部辦公廳《關于現代運程教育校外學習中心(點)建設和管理的原則意見》(試行)的通知中,雖然規(guī)定了學習中心的基本構成和建設條件以及職責等,但是,具體設點基本上是由辦學高校網絡學院自主決定,為了擴大生源、追求經濟利益,時有設置隨意的現象。因此,數量偏多,按2012年秋統(tǒng)計,高校在全國各地的校外學習中心達12315個[2]。
校外學習中心多設在學校(中職校、縣黨校)、私人辦學機構,基本上不在專業(yè)對口的行業(yè)、企業(yè)(包括行業(yè)院校)里設置。由于數量偏多、分布分散,遠離辦學主體高校,監(jiān)管不力,雖然有依托單位合作,但平時管理、檢查不到位。
2.教學設施有待完善。由于辦學經費投入不足等原因,一些校外學習中心的教學設施設備等達不到網絡教育的要求,有的地方(尤其是偏遠地區(qū))網絡不通或網絡帶寬不足,學生不能及時上網學習課程教學內容,查閱和瀏覽相關課件;有的在沒有加大辦學設施建設的前提下,盲目擴大招生規(guī)模;或與多所高校合作,導致網絡設備、教學場所的短缺,硬件條件與學生數量不匹配;有的個人辦學機構的學習中心缺乏教學設施和辦學場地,以掛靠或租借方式維持教學的運行。教學設施不完善與欠缺,影響了教學過程的落實,挫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網絡教育教學的正常開展。
3.學習支持服務有待加強。目前,校外學習中心學習支持服務存在的問題有:支持服務隊伍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管理人員配備不足,對學生學習支持服務的能力有限;多數面授輔導教師對網絡教育的特點和網絡課程的要求了解不深,輔導課的針對性不強,缺乏吸引力,教學效果較差;教師在線答疑、輔導甚少,學生學習遇到的問題得不到及時解答,導致繼續(xù)無法學習;網上學習資源較少,一些高校的教學平臺上的課件陳舊,更新緩慢,影響了學生學習的情緒;組織學生線下教學活動不多,缺少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支持服務;學習中心服務人員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督促、檢查的主動性不高;對學生的管理不嚴,面授輔導的到課率、作業(yè)完成率較低。此類問題影響了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行。
4.實驗和實習等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薄弱。由于大多數學習中心重網上理論知識教學,輕實際能力培養(yǎng),所以實驗、實習等實踐環(huán)節(jié)普遍薄弱。許多學習中心沒有建立實驗場所和實踐教學基地,或其實驗、實習條件不能滿足專業(yè)教學需要,必要的實踐環(huán)節(jié)無法完成,學生缺少實訓、實習機會,實際操作能力(尤其是理工類學生)難以提高。
三、加強網絡教育校外學習中心建設的必要性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辦好網絡教育”“辦好繼續(xù)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這是黨中央對遠程網絡教育提出的新任務,也充分體現了網絡教育在建設學習型社會中的重要地位。最近,2017年(第十六屆)中國國際遠程教育大會對遠程教育的使命、目標、任務進行了深度的闡釋,極大地增強了廣大遠程教育工作者的信心,明確了方向,更感到網絡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和機遇。
校外學習中心是網絡教育的基層辦學單位,其辦學質量、管理水平、服務能力以及辦學設施等,對網絡教育質量影響極大。加強校外學習中心建設改革,解決目前面臨的問題,才能充分發(fā)揮其作用。辦好網絡教育,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保障,對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提高國民素質具有重大的意義。
時代呼喚,任務要求,責任擔當,加強改革,建設合格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校外學習中心,適應新時代網絡教育的發(fā)展勢在必行。
四、加強校外學習中心建設改革的思路與措施
校外學習中心的設置與建設已成為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成敗的關鍵,也是提高教育質量,維護良好教育秩序的關鍵[3]。在新的歷史時期,要按照時代賦予網絡教育的使命、任務、目標,正視校外學習中心目前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改革建設。
(一)統(tǒng)一校外學習中心設置標準,嚴格準入制度
教育部網絡教育主管部門,應制定統(tǒng)一的校外學習中心設置標準。省、市相應的網絡教育管理機構和辦學高校,要根據統(tǒng)一設置標準,通過嚴格審核或評價,及時清理、取消不符合辦學條件的現有校外學習中心;對申請新設置的站點,按統(tǒng)一標準評審,嚴格準入條件;鼓勵采取共建方式,積極面向行業(yè)、行業(yè)培訓中心以及企業(yè)設置學習中心。
(二)按統(tǒng)一標準要求,加大校外學習中心改革建設力度
1.堅持辦學宗旨,更新教育理念
校外學習中心是網絡教育的重要辦學基地,必須堅持育人為本、立德樹人,堅持規(guī)范辦學、質量第一,為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培養(yǎng)應用型高等人才。樹立新時代教育理念,以積極創(chuàng)新的精神,加強校外學習中心的改革和建設,從機構設置、教學設施、人員配備,以及教學支持服務能力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使之有效地“為成人教育、繼續(xù)教育和終身教育提供服務,為構建終身學習體系奠定基礎”[4]。
2.完善和提升網絡教育的設施和設備
完善的基礎設施和教學設備是開展網絡教育的基本前提條件,是落實網絡教學過程的關鍵要素之一。因此,校外學習中心要按統(tǒng)一標準要求,配備固定的授課場所、實驗室、實習和實踐教學基地,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網絡教室,建設以衛(wèi)星、電視和互聯網等為載體的遠程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和各種形式的網絡教育資源等軟、硬件設施和設備。應在加大財力、人力投入的前提下擴大辦學規(guī)模,以適應辦學的需要。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要與時俱進做好教學設施的更新換代,積極開展翻轉課堂、在線學習、移動學習、虛擬實驗等創(chuàng)新性教學活動[5]。
3.構建完善的學習支持服務體系
學習支持服務是遠程教育院校及其授課數等為遠程學生提供以師生、或學生之間的人際面授和基于技術媒體的雙向通信交流為主的各種信息的、資源的、人員的和設施的支持服務的總和[1]。
學習支持服務是網絡教育教學的主要過程,是保障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條件。因此,構建一個完善、高效的學習支持服務體系至關重要。一是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提高服務功能和服務水平,從學生入學至畢業(yè)提供全程的學習支持服務;二是組建一支高素質的、有高度責任感的、適應網絡教育需求的服務隊伍。專兼職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管理人員應熟悉網絡教育管理,樂于為學生服務,技術人員應精通現代信息技術,保證教學設備高效運轉;三是建設豐富的學習資源,高校要不斷地提高網絡課件的質量,制作多種形式的優(yōu)質網絡資源,如建立案例、文獻、試題、作業(yè)等網上資源庫和數字圖書館,滿足學生自主學習和知識面拓寬的需求[6]。四是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支持服務。通過教學平臺監(jiān)管學生學習過程,掌握其學習進度,根據不同情況,給予個別學生學習支持服務。如利用網絡電話、視頻、QQ和微信等實現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個別交流溝通,開展“一對一”的網上答疑、輔導、作業(yè)指導和批改,以及學生之間的學習經驗交流互動。在“互聯網+”時代,要注重研究利用更先進的移動網絡服務,如大數據、云教室和云服務支撐下的各種科學化、人性化的支持服務,以更好地服務“互聯網+”時代的各種學習者[7]。
4.加強教學質量管理制度的建設
教學質量是網絡教育的生命線,是學習中心建設改革和發(fā)展的主題。加強教學質量管理制度建設是保證網絡教育質量、促進網絡教育健康和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措施。首先,要建立健全各種監(jiān)查制度,包括教學實施、學習支持服務、學習資源與應用、教學設施設備與運行、人員配備等層面的管理制度,并嚴格執(zhí)行和落實。其次,重點對教學過程、學習過程、教學資源運用過程[9]、考試過程等環(huán)節(jié)的管理與監(jiān)控,保證各種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落到實處。再次,實行定期檢查和考核制度,監(jiān)督教師的教學和輔導效果,檢查管理人員的服務績效;對學生完成課程作業(yè)的質量和知識掌握的程度進行考核。結合學習中心年報年檢工作,聘請專家和主管網絡教育機構的領導實地考察與評價,并給出具體的改進意見和方案。
5.建立實踐教學基地,落實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
實驗、實習是網絡教育實踐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不可缺少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關系著網絡教學質量的提高。校外學習中心要高度重視,加大投入創(chuàng)造條件建立基礎課程實驗室,同時與專業(yè)相關的行業(yè),行業(yè)院校和企業(yè)共建教學實踐、實習基地,按教學要求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安排和組織學生實習,完成相關的實驗,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精心設計和組織線下的必要實踐教學活動,聘請當地相關行業(yè)的專家” [4],或組織能工巧匠進行學術講座,安排學生參與教學實踐,發(fā)揮專家和“工匠”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中的獨特作用。
(三)辦學高校和依托單位共同加強校外學習中心的建設改革
辦學高校是網絡教育的主體單位,應當承擔起辦學和管理的雙重主體責任[4]。高校要認真貫徹執(zhí)行教育部關于網絡教育“積極發(fā)展,強化服務,提高質量,改革創(chuàng)新”的方針。提高認識,更新觀念,明確辦學職能,嚴格管理督促,規(guī)范辦學;堅持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服務經濟社會,提高全民素質的辦學目的;正確處理辦學規(guī)模與教育質量關系,理清結構與效益的關系,規(guī)范校外學習中心的設置。在加強學習中心的監(jiān)督和建設的同時,增強自身的服務意識,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為國民終身學習提供有效服務。
在新時期,辦學高校要積極探索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的“雙師課堂”“翻轉課堂”等教學;依靠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提升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為網絡教育學習者,提供優(yōu)質、多樣化和便捷的學習支持服務,并進行有效地管理。
辦學高校對異地學習中心的監(jiān)管,由于受時空、地域和人力限制,通常是鞭長莫及,力不從心。學習中心要積極聯系和對接當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主動加強管理和監(jiān)督。
五、結束語
校外學習中心是網絡教育具體實施的基層單位,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中的學習中心建設改革,關系著網絡教育的質量和持續(xù)發(fā)展。辦學高校和依托單位(機構),要凝聚共識,針對學習中心目前存在的問題,加大整改的力度,促進學習中心的建設改革,為建設“人人想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9]的學習型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 丁興富.遠程教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花永春等.如何打造一支高效的現代遠程教育助學團隊[J].科技教育,2015(5).
[3]廣東省教育廳.關于印發(fā)《廣東省現代遠程教育校外學習中心(點)建設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Z].粵教規(guī)[2002]49號.
[4] 嚴繼昌.新形勢下網絡學歷繼續(xù)教育發(fā)展的思考[R].2017(第十六屆)中國國際遠程教育大會報告,2017.
[5] 福建省教育廳印發(fā)《福建省教育廳關于完善繼續(xù)教育體系提升繼續(xù)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J].中國遠程教育雜志,2017(11).
[6]盧奕,郭小琪.基于網絡的高校遠程教育學習支持服務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33).
[7]董兆偉等.“互聯網+”時代的新型學習支持服務體系構建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5(7).
[8]黃同華.中心城市電大學習中心建設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4(2).
[9]葛維威.辦好繼續(xù)教育:新時代的責任擔當[J].中國遠程教育雜志,2017(11).
[作者簡介]黃海寧(1968—),女,廣東湛江人,廣西廣播電視大學網絡教育學院學生服務科科長,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遠程高等教育;陶群(1963—),男,廣西武鳴人,廣西廣播電視大學網絡教育學院院長,工程師,研究方向:遠程高等教育、信息技術教育。
[責任編輯 韋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