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紀通 楊雷
摘 要:隨著國內互聯(lián)網教育模式的興起,現階段高職院校傳統(tǒng)的教學+實習模式受到了挑戰(zhàn),職業(yè)教育信息化的現狀迫切需要改變。2014年-2016年,山東畜牧獸醫(yī)職業(yè)學院信息化試點以分散性教學和彈性學制為主要內容,改進了原有的工作方案,這個工作方案的核心內容是以分散教學的方式,把網絡教學從輔助教學轉向主導教學。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彈性學制;學分制;網絡教學
中圖分類號:TP3-4;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706(2018)02-0128-03
Information Pilot Work Programme on Dispersion of Teaching and Flexible System a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Core Content
HU Jitong,YANG Lei
(Shandong Vocational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College,Weifang 261061,China)
Abstract:With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Education Model in China,at presen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 practice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been challenged,and the statu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needs to be changed urgently.In 2014 -2016,the pilot proje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handong Vocational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College focused on dispersive teaching and flexible educational system,which improved the original work plan.The core of this work plan is to transform network teaching from auxiliary teaching to dominant teaching in a decentralized way.
Keywords: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flexible educational system;credit system;network teaching
1 互聯(lián)網教育模式沖擊高職課堂教學
高職院校課堂教學的現狀根據統(tǒng)計為:高職院校專業(yè)課逃課率在20%左右,基礎課的逃課率在25%以上,而哲學等公共課則高達50%?!疤诱n成了‘必修課,必修課成了選修課,選修課相當于沒課”,在大學校園里流行的這句話成為一些大學生的真實寫照。面對如此普遍的逃課現象,各種各樣的考勤方式應運而生,但卻依然面臨著尷尬的情況。
課堂教學受阻的深層次原因在于過去的幾十年、幾百年,學校和教師占據著主導地位,而信息技術和互聯(lián)網模式的出現徹底打破了這種格局。
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沖擊著各行各業(yè)。在教育界,這種沖擊才剛剛開始,應試教育在中國搞了幾十年,嚴重脫離社會,尤其是高職的有些學科跟不上社會的發(fā)展。在嚴峻的就業(yè)和社會壓力面前,這些學科的教學,在學生看來變得索然無味。
在國內,網易公開課、百度教育、騰訊微課堂、淘寶同學等都想在在線教育領域一試身手?;ヂ?lián)網寡頭的介入更讓網絡教育有了質的飛躍,使公眾網絡教育資源儲備和知識體系不斷地完善。我國目前的公眾網絡幾乎涉及到每一個學科,從基礎知識、演示講解、案例、心得體會到延伸和擴展,可以說是一應俱全。因此,互聯(lián)網的知識體系更適合學生的學習。
當然,互聯(lián)網思維改變的是傳統(tǒng)教育方式,它改變不了教育的本質?;ヂ?lián)網模式的教學,對于文科類教育是顛覆性的。對于技能型的高職教育來說,互聯(lián)網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需要打通線上與線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應該成為高職院校的探索方向。
2 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需面對的幾個問題
2.1 傳統(tǒng)教育方式障礙教育信息化改革
應試教育體制是教育信息化改革的一個重要阻力。如果課程設置不合理,有些學生就純粹是為了考試而去學這門課程。實際上學生并不感興趣,甚至有抵觸的傾向。這些是教育教學方法不能解決的問題。
對課程不感興趣,導致學生對相應的網絡課程也沒有興趣。所以,近年來,有些高職院校從國外引進了翻轉課堂、混合課堂等概念,這些概念的引進對于大多數的課程來說,收效慎微。長期以來,教師一直是教學上的主體,在應試教育的前提下,雖然教學形式上有了變化,但教師仍然是隱形的主體。比較尷尬的情形是:在課堂上,針對老師提出的討論話題,出現了零反應,即一點回應也沒有的情況,這讓教師在心理上很受打擊。這不是網絡課程本身的問題,也不是翻轉課堂概念的問題。
2.2 重建設、輕應用的現象嚴重
高職院校存在觀念陳舊、注重形象工程、教育功利等問題,這制約了網絡教學應用。重建設、輕應用的現象依然非常嚴重。在高職教育地方政府投入差的地區(qū),硬件建設依然是各高職院校的建設重點,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育信息化的效果。
形式主義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依然存在。針對每一個信息化概念,會出現相對應的各類評比和評估。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推動一項工作本是好意,但到了部分高職院校,就成了追求指標和名次的表面工程。
國家精品課程建設中存在形象工程。由于其與高職院校評估和教師職稱掛鉤,在高職院校中,國家對教育信息化的每一次促進都掀起了申報、評估、比賽的高潮,然而主管部門只看量化的結果。表面的東西做的太多,不看實際的效果。在這種形勢下,學校、教師成了主體,而教學應用成了附體,“重申報、重建設、輕應用”這樣的局面,就成了必然。這種負面作用是非常大的,其直接后果是導致職業(yè)院校的教育信息化無法滿足公眾網絡和學生的需求,處于被動的局面。
2.3 輔助教學地位致使網絡課程的應用受限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表現在教師實時授課并由教師完成考核,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是教師來主導課堂。
網絡課程的教學模式是將教師所提供的網絡課程、公眾網絡的網絡教學以及教師面對面或遠程指導教學相結合,這種模式的特點是可以跨時空、非實時,并且是學生自己主導課堂。
這兩種課程模式其實是有沖突的,雖然目前一部分示范高職院校進行的翻轉課堂、混合課堂等對網絡課程系統(tǒng)進行了更進一步應用,但是還沒有改變網絡課程系統(tǒng)的輔助教學地位。在課堂教學模式主導下,學生不能完全自主地選擇網絡課程,有時候要被動接受學校和教師指定的網絡教學內容。實踐證明,輔助教學地位導致了網絡課程應用受限,使其很難發(fā)揮網絡課程的優(yōu)勢。
3 以分散性教學和彈性學制為核心內容的省信息化試點工作方案
2014年7月1日,山東省針對信息技術與各級各類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應用等方面進行了試點工作啟動,我院以分散性教學和彈性學制為核心內容的省信息化試點工作方案獲得首批試點單位資格。
我院信息化試點的主要內容為:畜牧類開放性網絡課程建設、分散性教務管理軟件系統(tǒng)的建設、異地同步教學平臺的建設和公司管理認證的頂崗實習模式。
3.1 開放性網絡課程建設
開放性課程建設是網絡課程建設的主流。學校關起門來自己搞網絡課程是不可能的。最近十多年來,在校內封閉地搞網絡課程是我國高職院校的一大問題。開放性包括社會性和校際間的數據共享及學分互認。
開放性網絡課程成功實現了一種高端的知識交換。它適用于在校學習、在職培訓、網絡大學及其它特別教育的學習模式。我院試點課程的建設將使用全新的平臺,可通過郵件和手機等多種方式注冊,實現與公眾網絡教育平臺的接軌,并為深層次的教學改革做好準備。
3.2 基于學分制的分散型教學管理系統(tǒng)
基于學分制的分散型教學管理系統(tǒng)是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所必需的。分散型教學試點是我校探索教學模式改革的主要途徑,與其配套實行的是彈性學制和導師制。這需要對現有的教務教學管理軟件系統(tǒng)進行個性化設計,主要包括學制和學籍兩個方面。
系統(tǒng)的主要內容:
(1)基于統(tǒng)一認證的核心數據平臺系統(tǒng),如圖1所示。教學管理是學校業(yè)務系統(tǒng)的一部分,基于統(tǒng)一認證、統(tǒng)一數據是基本原則。
(2)基于Web的課程申報和選課系統(tǒng)。選修課程的申報是針對教師的。教師首先在課程系統(tǒng)中創(chuàng)建課程,然后進行選修課申報立項,申報的內容包括:課程分類、課程名稱、選課對象、任課老師介紹、課程內容摘要、課程實施計劃、學分值等。學生選課項目包括:快速選課、本專業(yè)選課、選修課程、跨專業(yè)選課、特殊課程、選體課等。
(3)跨學科、跨學制的教務教學管理網站系統(tǒng)。新版定制的教務教學管理系統(tǒng)突出畜牧教學特色,以多種教學管理模式兼容,師生教學門戶、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個性化和流程化為主要特征。
(4)試行彈性學制和第二學位制。彈性學制以基本學制為參照,允許學生在2-8年內完成學校規(guī)定的學分總數,允許優(yōu)秀學生提前修滿學分及提前畢業(yè),允許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延遲畢業(yè),允許學生根據自身的經濟、家庭、創(chuàng)業(yè)等情況暫停學業(yè),允許學生停學創(chuàng)業(yè),彈性學制功能主要應用在學籍管理環(huán)節(jié)。主要模塊是學籍異動申請,模塊內容包括提交申請和系審核審批、批準等。
第二專業(yè)輔修制允許學有余力的學生在完成主修專業(yè)后,在自愿選擇的基礎上選修其他專業(yè)的課程,以實現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第二專業(yè)輔修制系統(tǒng)模塊使每個學生分主修、輔修兩個字段,輔修字段可以為空。在管理功能上包括:主修專業(yè)確認、輔修報名管理、輔修類別設置、流程設置、報名、審核審批和查詢等。
3.3 企業(yè)參與教學管理和評價和的實習實訓管理系統(tǒng)
這是與分散型教學相配套的管理系統(tǒng)。實習實訓管理是學校、企業(yè)、家長和學生多方參與的管理過程。首先要制定畜牧類基于生產環(huán)境下實習實訓管理系統(tǒng)的建設規(guī)范,并在系統(tǒng)中加入企業(yè)HR元素,與規(guī)?;镜娜肆Y源管理系統(tǒng)對接。
校企合作平臺軟件的核心是自定義業(yè)務審批流程。現有業(yè)務流程包括:“訂單”培養(yǎng)、工學交替、生產見習、頂崗實習、共建實訓教學基地、職工培訓、成立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科研項目、社會服務和其它合作。平臺流程功能實現步驟為:注冊、申報、審核、立項、資金配套、跟蹤評估等內容。另外,企業(yè)還有發(fā)布、征集等功能,如圖2所示。
3.4 異地同步教學方式的實施
實施內容:試點班和同類班級課程安排相同。不同之處是試點班將本學期的其中一門專業(yè)課放在相應專業(yè)的“廠中校”進行,由專業(yè)老師帶隊頂崗生產。其余課程采用異地同步教學平臺遠程教學,任課老師由課堂教學改為指導教學(導師制教學),所涉及的實驗課程采取集中到校面授、遠程演示或采用移動實驗室的方式。
承擔教學試點“廠中?!币邆涞臈l件包括:完善的人力管理、發(fā)放薪酬、具備場地、網絡覆蓋等。學校方面要能夠配合公司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人員調度和物資保障等工作。學生方面則需要終端配備等。
該方案的要求為:校企共同參與崗前教育培訓、校企共同確定指導教師、校企共建聯(lián)合管理機構、校企共管實訓實習教學過程、實行校企雙向評價機制、校企共育學生非專業(yè)素質。內容要涵蓋企業(yè)申報和審核流程、校企雙方的權利義務、學生企業(yè)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校企雙向互聘等方面。
選點和定點的前期工作:(1)確定試點班級和課程安排;(2)選點和定點工作;(3)異地同步教學的保障及準備工作;(4)進駐前的培訓工作;(5)后勤保障工作。
針對試點的考評和考核辦法的主要內容包括:建立企業(yè)和學校共同評價體系,對網絡課程中的科目的考核創(chuàng)新;制訂學生在企業(yè)的行為管理規(guī)范,規(guī)范要高于企業(yè)HR管理標準,并融于企業(yè)管理文化,吸收企業(yè)管理精華;同時增加駐地業(yè)務教師考評獎勵辦法,青年教師經過駐地鍛煉,專業(yè)業(yè)務能力要達到派駐公司的上層水平。
參考文獻:
[1] 李琳莉.試論以開發(fā)內化教學法為主導的課堂中的新型師生關系 [J].武昌理工學院學報,2012(1).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fā)《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的通知 [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7):92.
[3] 辛妍.互聯(lián)網教育風生水起 [J].新經濟導刊,2014(Z1):51-55.
[4] 劉景忠.走進學生心靈改善職教生態(tài) [N].中國教育報,201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