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芳
摘 要:本文以“電能的遠距離傳輸”為例,基于我國能源分布提出問題、模擬電能傳輸進行實驗觀察、構建電路模型落實能量觀念、引導學生科學推理論證、形成電能遠距離交流高壓傳輸方法等角度,談物理核心素養(yǎng)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慢慢引導學生構建電能傳輸?shù)奈锢韴D景,讓學生在行動上參與、思維上參與學習,從而使物理核心素養(yǎng)落地。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實驗觀察;物理模型
物理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在接受物理教育的過程中逐步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fā)展的正確價值觀、適應社會需求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主要由“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四個方面構成[ 1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物理學科作為自然科學,旨在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凝練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促進科學事業(yè)的傳承與社會與時俱進。物理學應該基于物理問題,進行實驗與觀察,構建物理模型,應用數(shù)學等工具,通過科學推理和論證,形成系統(tǒng)的研究方法和理論體系。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幫助學生從物理學視角認識世界,構建物理圖景,引導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會科學探究方法,養(yǎng)成科學探究習慣,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引領學生認識學科本質以及STSE的關系,形成科學態(tài)度、世界觀、價值觀。
1 教學背景
“電能的遠距離傳輸”是學生綜合運用電路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課例。高二學生對電路的基本知識有足夠的積淀,學生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以及綜合分析能力,而電能的遠距離傳輸,是在變壓器的基礎上進行知識的重組以及再構建,將理論分析與模擬實驗相結合,使學生理解高壓交流輸電的原理。以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綜合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2 教學設計
2.1 基于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
2.1.1 物理觀念
(1)通過輸電過程的了解,構建低壓輸電與高壓輸電兩個電路模型;
(2)通過電路分析,理解輸電損耗,培養(yǎng)學生的物質觀念、能量觀念。
2.1.2 科學思維
(1)經歷電路模型構建,區(qū)別輸電電壓與線損電壓;
(2)經歷減少輸電損失的實驗論證過程,促進科學思維發(fā)展;
(3)經歷理論論證,體會高壓輸電的優(yōu)勢。
2.1.3 科學探究
經歷交流高壓輸電過程電路設計與驗證過程,通過對比獲得結論,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2.1.4 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
(1)通過對我國高壓輸電背景的了解,體會國家驕傲,與投身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責任感;
(2)通過輸電損耗的綜合分析,培養(yǎng)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科學態(tài)度。
2.2 教學過程
2.2.1 明了引入,提出問題
視頻播放:我國特高壓輸電技術新聞簡介,介紹兩個方面內容:其一,我國特高壓技術形成行業(yè)標準,如火箭技術、高特技術一樣是無數(shù)科學家共同努力形成的國家驕傲;其二,我國各種能源主要集中在西部,要將這些能源轉化成電能輸往東部。電能的輸送少則幾十公里,多則大幾千公里。這么遠距離的電能是如何輸送到東部用戶家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電能的遠距離傳輸問題。
2.2.2 實驗觀察,探索新知
實驗器材:小燈泡(3.8V、2.5A)及燈座各2個、電阻絲1m2條、學生電源1個、導線(帶鱷魚夾)若干。
分組實驗:對比實驗如圖1所示,將小燈泡用鱷魚夾夾在電阻絲上,從L1位置逐漸向L2位置移動的過程中,觀察燈泡亮度變化。
思考:為什么小燈泡亮度會逐漸變暗?
2.2.3 模型構建,科學思維
基于學生的知識儲備,小組交流討論,構建如圖2完善電路模型。從電阻定律出發(fā)明確輸電線電阻,從而落實輸電線電阻造成功率損失P線=I線2R線和電壓損失U線=I線R線。
問題1:如何減少功率損失和電壓損失?
針對以上問題,小組討論可行性方案。
問題2:減小電阻,如何減小電阻?該方案是否可行?
引導學生從電阻定律的角度分析,減小長度、減小電阻率、增大導線截面??隙▽W生的回答,可行,但是基于實際條件限制,減小長度,兩地之間具有最短距離,在遠距離線路設計要考慮的具體問題,涉及到測量部門的工作;減小電阻率,對比金銀銅鐵等材料電阻率顯然銅線是最佳方案,目前使用最多的也是銅線,而超導同樣可行但是造價高;增大截面積,可行,但涉及到耗材以及工程造價等問題。此過程滲透科技前沿等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教育。
問題3:減小輸電電流,輸電電流怎么求?如何減小輸電電流?
自主學習,課本內容,交流討論進行匯報。
問題4:為了減少輸電線上的電熱功率損失,應該提高輸電電壓和減小輸電導線的電阻。但有同學從下列推證中得出相反的結論:“設輸送電壓為U,輸電電流為I,則功率損失P=U2/R。因此,要降低P值,就應該降低送電電壓和增加輸電線的電阻?!闭垎柲阍趺纯??
引導學生明確輸電電壓、線電壓、用戶得到的電壓之間的關系。
2.2.4 科學推理與論證
例題 一發(fā)電站,輸電功率為2000kW,輸電線的總電阻為20Ω。輸電電壓是10kV,輸電線上損耗的電壓是多少?輸電線上消耗的功率是多少?用戶得到的功率是多少?輸電效率是多少?
變化1 如果用100kV的電壓輸電,輸電線上消耗的功率又是多少?用戶得到的功率又是多少?輸電效率又是多少?
變化2 若輸電功率為2000kW,輸電線的總電阻為200Ω。如果用100kV的電壓輸電,輸電線上消耗的功率又是多少?用戶得到的功率又是多少?輸電效率又是多少?
通過計算總結數(shù)據(jù)如表1。
通過上述數(shù)據(jù)交流論證,綜合考慮:高壓輸電的優(yōu)勢以及減小線電阻的局限。
2.2.5 形成方法與驗證——實現(xiàn)交流高壓輸電
問題1 怎么樣實現(xiàn)高壓輸電?
問題2 升壓后的電壓用戶能直接用嗎?還需怎么辦?
圖片展示輸電過程,要求學生設計輸電電路圖。并展示評價:學生設計的電路圖是否規(guī)范,做出合理評價。
實驗驗證:指導學生連接電路,升壓變壓器采用1:8,降壓變壓器采用8:1,進行實驗如圖3所示。
理論驗證:一小型發(fā)電機的輸出功率為50kW,輸出電壓為250V?,F(xiàn)用一臺1:16升壓變壓器使其升壓,輸送至用戶處再用一臺16:1降壓變壓器降壓。輸電線總電阻為40Ω,則用戶得到的電壓是多少?并畫出輸電電路簡圖。
這一環(huán)節(jié),基于問題,設計實驗,進行實驗獲取信息,基于實驗與理論證據(jù)進行合理的解釋,交流討論,交流高壓輸電,實現(xiàn)電壓減少損失的可行性。
3 結束語
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慢慢落實[2]。核心素養(yǎng)的落地生根不應急功近利,追求高效高容量。應該慢慢的從物理學視角引導學生認識電能的輸送,讓學生經歷實現(xiàn)電能遠距離傳輸?shù)倪^程,構建電能遠距離傳輸?shù)奈锢韴D景。讓學生行動上參與、思維上參與,從而獲得學習物理的興趣與幸福感。
參考文獻:
[1]黎穗梅.引入原始物理問題 發(fā)展學科核心素養(yǎng)[ J ] .中學物理,2018(3):13-15.
[2]林明華.高中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與培養(yǎng)途徑 [ J ].福建教育研究,2016(2)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