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夏
【摘要】多媒體技術是當前信息技術領域中,被應用到教學層面概率最高的技術手段。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作用除了能夠將課本立體化以外,還能夠配合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聯(lián)系生活。同時對于小學生而言,多媒體技術即代表著豐富多彩的畫面、關系分明的教學結構。因此對基于多媒體技術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進行研究,對于提升小學生課堂主動性,加強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具有實際性的作用。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小學數學 情境教學模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照顧到小學生在自主學習方面的弱項思維,許多數學教師都會直接采用講授法的方式為學生夯實基礎。但實際上這種講授法的形式比較缺乏趣味性和活動性特征,因此多數小學生在參與數學課堂時,就會呈現出注意力不集中、不與教師互動、課堂知識記不熟等現象。而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應用自由度較高的技術種類,小學數學教師若能將其融入到教學模式中,就能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話題引導等教學手段,完善小學數學課堂的切實性和趣味性。
一、如何在調整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進程中有效利用多媒體技術
1.以觀念改良為先,注重多媒體輔助作用
教學觀念的實際內容,是影響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實質性作用的重要干預因素。而目前多數小學數學教師都未能意識到多媒體教學在課堂中應用的正面作用。時常有教師反應,類似于多媒體技術的教學輔助,應該多應用于語文課堂和英語課堂等語言課堂中,不適應以抽象教學為主的數學學科。而實際上,多媒體技術能夠充分帶動數學課堂的教學氣氛,并將書面上的數字和運算公式加以立體化、生活化。因此創(chuàng)設有效教學模式的第一步,就需要教師改良既有觀念,在完全自主的條件下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
2.以探尋優(yōu)勢為主,充分配合情境教學
若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將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發(fā)揮,首先就需要教學人員對其優(yōu)勢內容進行充分的了解,了解才能善用。首先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是多樣化和直觀化,其能夠充分結合圖像、文字、語音、視頻等多媒體資源,只要教師能夠具有基本的多媒體編輯能力,就能夠充分的聯(lián)系小學生在課堂需求方面的主要特征,為學生呈現出一個更加具有活動形態(tài)的小學數學課堂。尤其在教學于低年級的學生時,教師便可以將課本中的數字加以立體化和人物模擬化,讓學生能夠通過圖形和圖案,對數字及其運算結構產生一種直觀的印象感。例如在教學數字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物品模擬后的數字教學內容:1是一根鉛筆,2是一只天鵝,3是一對耳朵,等等。類似于這種形式的多媒體技術引導就能有效減緩學生在課堂中對抽象內容理解不到位、無法建立記憶點等問題。
3.以聯(lián)系生活為例,提升學生對數學的應用能力
一般而言,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的第一本意是為了夯實學生在數學能力上的基礎運用能力,因此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也非常重要。傳統(tǒng)的課堂中,數學教師若要聯(lián)系實際生活,就必然要講述極長的故事,來為學生營造一個比較直觀和多維度的生活環(huán)境。而一般在課堂中,教師可用的講授時間有限,因此多數教師都不能完全保證使用生活教學的概率。但應用多媒體技術后,教師可以直接將生活環(huán)境以圖片的形式呈現,直接減少了為學生口頭創(chuàng)設情境的時間,也就能更加有效的提升課堂時間的使用率。同時也能夠充分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高效鍛煉小學生在理解數學運算意義層面上的深度。
二、基于多媒體技術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研究
1.基于多媒體技術的情境教學模式研究
情境教學模式是小學數學課堂中提升課堂活動性的重要手段,而情景教學模式中最主要的就是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一定要具有真實性和全面性特征,一定不能令學生認為課堂情境是唐突的、有頭無尾的。因此教師可以使用PPT的多媒體形式,在編輯PPT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邏輯思維,爭取減少學生在接受多媒體技術過程中的時間。例如在學習“圓、角、分”的數學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畫面為學生提供一個類似于商店或超市的圖片,而后邀請學生來到講臺前,一方模擬店員展開售貨模擬,另一方學生扮演顧客負責挑選商品和詢問價格。而多媒體畫面中就可以對商品的內容進行集中和清晰的顯示,減少教師做教具和寫板書的時間。同時這種多媒體呈現的方式也能夠在學生對商品沒有固定印象時,作為提醒用途應用。而教師只需要在整個模擬過程中,對學生運算過程和加減正確度進行觀察和及時引導即可。
2.基于多媒體技術的生活化教學模式研究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入多媒體技術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通過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從而帶動課堂的實際教學效果。而多數小學生對于數學課堂的印象就多停留在“聽不懂”“沒興趣”等負面狀態(tài)中。因此數學教師就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不斷將數學課堂的講解內容加以“生活化”,也就是要在數學固有的抽象層面上加以感性化的包裝,通過聯(lián)系生活和實際為學生構建一條通往理解數學的切實道路。例如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將常用的三位數減法作為例子,首先可以在課堂中播放多媒體視頻,視頻當中以商店購物錄像為內容,對話要求清晰有字幕。當教師能力范圍內可選的內容有限時,教師也可通過制作簡單動畫,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逐漸將課堂的主體地位交付于學生,具體可以在視頻或動畫的播放過程中加入一些問句,例如,“襯衫的價格是120元,媽媽總共帶了296元錢,那么買完襯衫后,媽媽還剩多少錢?”這時小學生就會在生活思維的邏輯引導下自發(fā)進行運算,如此便達成了教師應用多媒體教學和建立生活化教學的最根本目標。
3.基于多媒體技術的游戲教學模式研究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若要使用游戲教學的方式,就必然要在課下或課堂準備環(huán)節(jié)中制作大量的教具,而使用多媒體技術后,教師可以直接將這類繁雜的環(huán)節(jié)省略,直接利用多媒體技術的環(huán)節(jié)引導模塊即可以實現游戲準備。但游戲環(huán)節(jié)中,多媒體的輔助作用應比較全面,首先在介紹游戲規(guī)則時,教師要利用動畫或組合圖片等形式為學生講解游戲規(guī)則。例如在“抱團游戲”中,教師可以將多媒體內容編輯為成動畫視頻,由一只大老虎作為講解游戲規(guī)則的主體者。而后學生就能在集中精力聽“老虎”講話的過程中,得到比教師講解規(guī)則更加有效的記憶印象。當學生統(tǒng)一講出“老虎老虎別吃我”后,視頻中的老虎說出“如果你們是三個人,我就不吃你!”的即興規(guī)則,學生抱團為三個人后,老虎可以說出一個數學運算公式,回答的最慢的組別將會被“吃掉”。如此便能充分鍛煉學生的聽講能力、反應能力、運算速率。
三、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構建過程中若要有效應用多媒體技術,就需要教師從建立正確的應用觀念入手,逐步在探尋多媒體技術優(yōu)勢的過程中,將數學運算、數學表達等固定教學內容融合到多媒體技術中來,從而利用將數學課堂加以興趣化的方式,真正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趣味性、實用性特征。
參考文獻:
[1]胡麗紅.基于多媒體技術的小學數學教學實例分析[J].教師博覽,2017,(5).
[2]譚言秀.小學數學教學應用多媒體技術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7,(15):215.
[3]蔣誠鵬.多媒體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研究[J].新課程學習,2015,(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