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廣
摘 要:小學二年級學生尚未具備深入的理解能力,因此在難度較大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更加注重教學方法的有效實施,提高課堂效果,提高課堂效率。針對小學二年級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能的策略進行分析,旨在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水平,并為相關人士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二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效能;提升措施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關鍵階段,二年級的學生進行了一年的基礎學習之后,抽象思維能力、理解與應用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鍛煉。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提高課堂教學的效能,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中充分理解并掌握知識,教師需要對課堂教學手段進行調整,不斷地進行改善。
一、培養(yǎng)觀察能力
學習數學需要學生對問題有更加細致的觀察,在審題、答題的每一個步驟都需要認真對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細致觀察能力,讓學生從多角度去看待問題,發(fā)現不同的側重點,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之后,就能夠快速發(fā)現問題,并且通過觀察,從多方面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便于構建更加高效的課堂。
二、合理有效分組
小學二年的學生并未形成良好的合作探究能力,而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學生在小組互動中開拓思維能力,掌握交流與溝通技巧,并在討論中總結成果,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豐富了課堂形式,也能夠讓學生學會合作探究學習。因而老師要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合理有效的分組,注意每組的人數不宜過多、過少,組內成員的距離應該相隔較近,每組間成員的水平應該相差不多,在討論的問題類型、討論的時間、總結與點評方式上,都應該加以約束,讓學生在制度中進行高效的小組學習,組內探究并總結成果,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教學效能。
三、進行有效互動
有效的互動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地能夠在互動中讓老師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針對性地進行教學,也能夠增進師生、生生之間的感情,讓學生在融洽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學習。如在學習“認識方向”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上展示北京天安門景區(qū)圖,并向學生提問“同學們去過天安門么”“我要去故宮要往哪里走”“我要去天安門要往哪個方向走”,學生通過回答自己的親身經歷,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從而學會很好地辨別方向。又如可以向學生提問其“老家”在哪里,而現在住的地方在老家的什么方位,學生通過和小組成員進行交流、回答老師問題等方式,不僅讓其他人對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夠讓學生在有趣的互動中學到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深入自主學習
新課標要求以人為本,即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學習,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與技巧,只有自主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探究得出成果,才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識,全面理解知識。如在學習“有余數的除法”這部分內容時,今天老師帶了17塊糖果,想要分給上課回答問題最多的三個學生,應該如何分呢?學生通過思考后,有的說可以一粒一粒地分給這三個學生,其中兩個學生分6個、一個學生分5個;有的學生說,這三個學生每個人分4個,剩下5個留給老師,因為老師很辛苦;還有的學生說,三個學生每個人分5個,剩下兩個留給我,因為我愛吃糖。通過學生各種各樣的回答,有的學生提出疑問,“到底如何分才是正確的呢?”并以此為切入點,讓學生自主探究有余數除法的算法,得出結果,余下的糖果數應該比3這個數字小,才能充分分配糖果,從而得出“余數比除數小”的結論。這樣一來既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也能夠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從而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五、在實踐中探究
生活即教學的理念應充分應用于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問題,并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夠有效地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在這個過程中進行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如,設定情境:游樂場中的摩天輪可以乘坐30個人,一天一共運行了6次,每次都滿員,那么今天游樂場一共有多少人進行了游玩?通過引入生活情境,激發(fā)起積極性,由此再進行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并對計算方法進行總結,最后由老師對其進行點評。在實踐中探究的方式,在提高學生積極性的同時,也將數學學習生活化的理念貫穿于教學之中,從而提高學生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能。
綜上所述,教師要重視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啟蒙階段,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合理進行分組從而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進行有效的生生互動與師生互動、深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聯系實踐進行學習等方式,充分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能,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以此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武友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
[2]董斐.我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32(3):184-186.
[3]鄭佳.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有效性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5.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