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曉樂 祁曉敏
【摘要】目的 探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心臟介入手術治療的手術配合與護理方法。方法 對在我院接受心臟介入術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6例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術前準備、術中配合工作以及相關的臨床護理方法。結果 26例患者在接受良好的手術配合、臨床護理后均順利完成手術治療,手術成功率為100.00%。結論 術前完善手術準備工作,術中密切配合醫(yī)生完成手術,術后注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癥狀,加強基礎護理,是確保手術順利完成,提高手術療效的關鍵。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手術配合;心臟介入手術;臨床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4..01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病變基礎上引發(fā)的冠狀動脈供血中斷或急劇減少,導致心肌嚴重、持久的急性缺血,該疾病病死率較高,近幾年該疾病發(fā)生率顯著升高,且趨于年輕化。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是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與生活質量。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在我院經(jīng)心臟介入手術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資料,總結手術配合與臨床護理,詳細情況如下文所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將2016年2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心臟介入術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有女性6例,男性20例,年齡在39~76歲之間,平均(58.15±6.17)歲?;颊呔?jīng)心肌酶學、心電圖以及臨床癥狀確診,2個支架患者5例,1個支架患者21例。
1.2 方法
1.2.1 術前準備
術前護理人員應簡單向患者、家屬進行疾病、手術相關知識介紹,告知手術配合及相關注意事項,消除患者恐懼心理,增強患者治療信心。術前做好皮膚準備,實施碘過敏試驗,做好心電監(jiān)護、超聲檢查。準備好導管類物品,包含支架、球囊、導絲、導管能,做好手術器械準備與檢查;做好藥品準備,包含利多卡因、地塞米松、阿托品、多巴胺、阿拉明、硝酸甘油、造影劑等,配置肝素鹽水。準備好中心吸氧、心電監(jiān)護、導管壓力檢測儀、除顫儀、吸痰器、臨時起搏電極及臨時起搏器、氣管插管等搶救器材。
1.2.2 術中配合
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應迅速建立靜脈通路,連接吸氧壓力監(jiān)測裝置和中心吸氧設備,做好心電監(jiān)護工作,調(diào)試臨時起搏器。手術期間,護理人員應密切關注患者血壓、心率、心律變化情況,若患者心率低于50次/min,可靜脈推注0.5~1 mg的阿托品[1],嚴重心動過緩患者可在造影前安置臨時起搏器,若患者發(fā)生室顫,立即采取除顫處理。
1.2.3 術后護理
術后護理人員應根據(jù)流程完成交接班工作,注意觀察患者心律、呼吸、體溫、血壓、心率等指標,注意觀察患者溫度、肢體感覺與顏色變化情況,觀察術后是否存在室顫、房室傳導阻滯,早搏、室速不良等情況。術后護理人員給予患者靜脈滴注抗凝劑鹽酸替羅非班,確保注射泵正常運轉,注意患者是否存在鼻出血、血尿、牙齦出血、血便、傷口滲血等出血征兆。橈動脈穿刺者術后每2 h放松橈動脈壓迫器一次,6~8 h撤去壓迫器,股動脈穿刺患者,確保患者絕對臥床24 h,鼓勵患者多飲水,加快造影劑排泄。
2 結 果
26例患者經(jīng)良好的手術配合與護理后均順利完成手術治療,手術成功率為100.00%,其中有25(96.15%)例患者心功能恢復良好,術中有2(7.69)例患者出現(xiàn)并發(fā)癥,經(jīng)對癥治療后癥狀緩解。
3 討 論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心血管疾病,該疾病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冠狀動脈介入水平的提升讓冠狀動脈介入術成為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2]。手術配合與臨床護理科學、有效性將直接影響手術實施效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心臟介入手術治療時,為了確保手術順利完成,保證手術治療效果,應加強手術配合,完善護理工作。這要求護理人員不僅要有嫻熟的專業(yè)技術、扎實的理論功底,還應具有高度的責任心與良好的觀察能力。
手術實施前完善術前相關檢查,做好患者心理護理,大部分患者對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與臨床治療方法缺乏了解,易出現(xiàn)恐懼、緊張等不良情緒,此時護理人員應簡單向患者、家屬進行疾病知識、手術情況講解,同時告知手術相關注意事項,例舉成功手術案例,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確保手術工作順利開展。此外手術前護理人員應做好患者皮膚準備,手術器械、藥品,檢查手術需使用的儀器、設備,連接好相應的導管?;颊哌M入手術室后,應與患者溝通,調(diào)節(jié)好介入導管室內(nèi)溫度,進行靜脈通道建立,配合醫(yī)生手術操作,并注意觀察患者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術后按照流程完成交接工作,注意觀察患者各生命體征與癥狀,叮囑患者保持絕對臥床24h,多飲水,促進手術期間應用造影劑排泄,對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盡量滿足,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本次納入的26例患者在經(jīng)過密切的手術配合與良好的護理干預后,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治療,心功能恢復良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
綜上所述,為了確保手術順利完成和手術效果,護理人員應具備過硬的技術水平、高度責任心,密切配合醫(yī)生開展手術,做好護理干預工作,對術中、術后出現(xiàn)的一系列狀況,可及時、準確的做出反應。
參考文獻
[1] 譚燕青,劉秀蘭.基于時機理論的家庭護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應用觀察[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6):2814-2818.
[2] 管志敏,王昭昭,張 婧,等.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療圍術期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8,(5):15-17.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