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師理念的提升才能真正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得思維的快樂和經歷最美的事物,讓童心、童趣在課堂中擁有一定的空間,理論研修讓所有教師自覺陶養(yǎng)個人的文化素養(yǎng),提高理論水平。理論學習,加上必要、適當的反思,有助于培植我們發(fā)現教育問題細膩而敏感的心靈,引導我們對教育工作及其規(guī)律更多的思考。
關鍵詞 強化合作 教師專業(yè) 專業(yè)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1研究工作
1.1加強研究力度,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
1.1.1教研組活動精細化,讓校本教研更有效
要在全員參與的基礎上,充分展現每一位教師的閃光點,釋放他們的智慧,挖掘他們的潛能。要創(chuàng)建積極向上的教研文化,使教師們積極發(fā)言,不恥下問,平等交流,樂于爭辯;讓心靈碰撞,讓智慧閃光,讓每一位教師虛心汲取,在碰撞中領悟,在互補中成長,在互助合作中共同發(fā)展。通過智慧的碰撞,生成集體的研究成果,使大家分享研究的果實,這樣精細化的教研組活動,讓我們的校本教研更有效。
1.1.2集體備課活動常規(guī)化,讓校本教研更有實效
積極開展“集體備課活動”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有利于教師本身的專業(yè)化成長。備課組活動就是在校本研究的框架內,重視同伴互助的作用,在不斷的合作反思的促進下,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水平與教師專業(yè)的成長。教研組堅持合作學習活動,通過組內研究,不斷的自我反思和合作反思,來改進和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逐漸形成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有效機制。
1.2網絡合作教研
1.2.1網上聽評課
受現實條件的限制,學校不可能派很多老師外出學習,只有王小燕老師參加過兩次學習,分別是2016年9月27日參加焦作市實驗小學“教育家焦作行”學術研討會,2016年10月15日與17日參加“中國教育夢---全國小學數學名師本真課堂教學觀摩活動”,所以,借網絡視頻聽課,解決了這一難題。通過視頻,教師可以觀摩名師大家的課堂教學,這種視頻案例交流研討活動,沒有固定的時間限制、下載的案例還可以反復播放,教師或學生的每一句話、每一個細微動作及教學中凸顯的問題都可以作為研討的內容。接著討論確定一個相對集中的主題,并在論壇上發(fā)布這一主題貼,老師們則根據課堂實際進行課后跟貼評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2.2“e時代”備課
它是指利用焦作市網絡教研人人通,這一網絡工具,實現教師的群體備課。我們學校建有自己學校的工作坊,老師將自己的教學預設上傳,在網上即時進行再線交流研討、評議、修改的一種互動的教研方式,備課的老師,哪位有問題提出,其他在線老師就會立即進行解答,和傳統教研有相似之處。但交流的范圍跨越了交流的限制,使我們的交流范圍擴大;同時我們也建立自己的數學交流微信群,以便及時共同解決教學中“疑難雜癥”。
2成果
通過不斷的學習與實踐,我們從理論上對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研究目的有了一個清楚地認識,增強了課題研究的意識,提高了課題研究的自覺性,初步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找到了適合促進教師專業(yè)化提高和發(fā)展的途徑,取得了一定的課題研究成果。
我們以原班人馬打造校本課程《魅力數學》為實踐,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實現學校內涵的發(fā)展。為此,我們組確立了在校本課程《魅力數學》中“讓每一個人在合作的氛圍中自主發(fā)展”的教研理念,廓清了以“學會合作、自主發(fā)展”為核心,以“有效提高、持續(xù)發(fā)展”為目標,以“實行開放、促進發(fā)展”為方式的教研思路。最后,我們的校本課程《魅力數學》在學校中得到高度好評,推廣時受到廣大師生的青睞。并榮獲《馬村區(qū)中小學優(yōu)秀校本評選方案》一等獎,王芳和趙慶齡老師分別在六年級畢業(yè)考試中榮獲區(qū)級第4名和第5名;王小燕在五校聯考中榮獲第一名;王小燕老師《植樹問題》榮獲市級三等獎;王小燕老師輔導的小學生數學技能大賽榮獲區(qū)級二等獎;王小燕和陳海生老師的論文分別在《智力開發(fā)報》上發(fā)表。
教科研促進了教師的轉變,學校現擁有一支敬業(yè)愛崗、業(yè)務精湛的師資隊伍,教科研成果被廣泛運用于教育教學實踐之中,成為了學校品質提升和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助推器。
3主要創(chuàng)新點
(1)校本課程的研究將作為我校的特色,它確實能夠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拓寬學生的知識,并能進相應學科的發(fā)展。我們以原班人馬打造校本課程《魅力數學》為實踐,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實現學校內涵的發(fā)展。為此,我們組確立了在校本課程《魅力數學》中“讓每一個人在合作的氛圍中自主發(fā)展”的教研理念,廓清了以“學會合作、自主發(fā)展”為核心,以“有效提高、持續(xù)發(fā)展”為目標,以“實行開放、促進發(fā)展”為方式的教研思路。最后,我們的校本課程《魅力數學》在學校中得到高度好評,推廣時受到廣大師生的青睞。
(2)課堂實踐,同課異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年組的老師學情的掌握可能沒有該年組的老師熟悉,但往往會另辟蹊徑,有著不同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所以我們安排了六年級的王小燕老師和趙慶齡老師上實踐探討課《植樹問題》。兩位老師的上課風格迥異,語言訓練的側重點也完全不同,從不同角度帶給大家新的思考。課后,大家針對這兩堂課進行了討論,爭議比較大?!吧鐣倪M步來自于不同的聲音”,有思維火花的碰撞才會創(chuàng)新的欲望。
4下一步計劃
我們深深感到我校的“有效學校的校本研究”工作還只處于的初級階段,今后工作任重道遠。我們在實施過程中清楚地認識到以下幾方面迫切加強:
(1)加強課題的組織管理,確定研究目標,落實到每位課題組成員,定期開展活動,積累課題資料,著手制定成果集。
(2)將研究目標細化,根據研究重點探索素材的收集與整理,加強日常教學研究監(jiān)督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