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漫俊 成碩
摘要作為高考綜合改革第二批試點省市,海南省建成并不斷完善覆蓋全省各市縣、學校以及所有高中生的省級高考綜合改革信息化平臺。平臺的主要功能是:進行全省教育資源評估,引導學生科學選科,開辟權威的新高考政策發(fā)布和解讀渠道,輔助學校在新高考下實現管理升級,配合全省各個層級的新高考系列培訓。平臺共分為四個層級、九大模塊。平臺的建成與使用,為區(qū)域整體推進高考綜合改革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
關鍵詞新高考改革;信息化平臺;資源評估;選科走班;生涯指導;成績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2384(2018)08-0026-04
《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2014年8月發(fā)布以來,已有六個省市相繼啟動了高考改革試點工作。作為第二批試點省市,海南省針對首批試點中存在的問題,考慮本省的地域特點,借助省內外專家以及專業(yè)機構的力量,歷經兩年的努力(2016年6月開始設計),建成并不斷完善覆蓋全省各市縣、學校以及所有高中生的海南省高考綜合改革信息化平臺(以下簡稱“省平臺”),在區(qū)域整體推進高考綜合改革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嘗試。
1. 首輪新高考試點省市的問題反饋與反思
總結試點省市,特別是已經歷完整一輪新高考的浙江、上海的經驗教訓,我們看到各地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各省市未充分評估其教育資源狀況,不同地區(qū)的學校均出現資源短缺問題?!吧虾D承O蛏鐣嘤枡C構臨時聘請地理教師”“浙江某地技術教師大量短缺,要求物理教師緊急轉崗”“浙江某校教室不夠,學生在食堂上課”等新聞屢見媒體。這與缺乏區(qū)域統籌、教育行政部門難以提前準確預測資源短缺情況直接相關。
二是全省選科情況與高校在本?。ㄊ校┑恼猩枨蟛黄ヅ?。2017年,浙、滬學生參加了新高考制度下的首考。由于缺乏區(qū)域統籌,所以,兩地教育行政部門在學生高考報名時才發(fā)現,學生選科情況與高校在本?。ㄊ校┑恼猩枨髧乐夭黄ヅ?。例如:有報道稱,浙江選考物理的考生僅占全省考生的不到20%,這與高校招生對物理的要求(91%的高校專業(yè)要求學生選考物理)差距甚大;上海選考人數最多的科目是地理,而在高校對上海的招生需求中,地理學科需求排名第五。以上問題導致高校在該省(市)招不到適合的學生,而學生又報不了合適的專業(yè)。
三是宣傳不到位,民眾對改革的理解不充分。很多學生、家長沒有了解掌握新高考的政策和信息的正規(guī)渠道,難以理解改革帶來的紅利,加之網絡信息混亂,導致很多家長對新高考的誤解越來越多,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上訪事件。
四是學校分頭應對共性化的管理難題,在增加教育總投入的同時,也加劇了教育的不公平。據調研,浙、滬各高中學校為實施新高考而投入的資金,從10萬元到500萬元不等。顯然,在新高考這條“新跑道”上,資金投入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教育的不公平。同時,從區(qū)域層面看,學校各自為戰(zhàn),造成大量的重復采購和重復建設問題。
2. 海南省級信息化平臺的功能與定位
海南省所建設的省平臺主要包括以下五項功能。
一是進行全省教育資源評估。由此輔助各個學校在資源不充分的條件下,最大限度地優(yōu)化選科走班管理。
二是引導學生科學選科。省平臺可以實時掌握、監(jiān)控全省相關學生“六選三”的選擇情況,通過適度引導與調控,使其與高校在海南省的招生需求實現更合理的匹配。
三是開辟權威的新高考政策發(fā)布和解讀渠道。省平臺可以輔助家長和社會正面了解改革政策,理解改革紅利,以獲得民眾支持。
四是輔助學校在新高考下實現管理升級。省平臺可以輔助學校應對新的管理難題。如合理分班與科學排課、學生生涯指導、新高考成績分析、走班教師管理、新高考大數據分析等。
五是配合全省各個層級的新高考系列培訓。改革必須做到培訓先行。省平臺在有效配合各個層級的新高考培訓方面可以發(fā)揮重要作用。這些培訓主要包括廳局級培訓、校長培訓、教師培訓、學生培訓、家長培訓等。
省平臺共分為四個層級,分別服務于教育廳、18個市縣教育局、100余所高中學校、近18萬名高中生及其家長。
例如:就新高考選科這項工作而言,以上四個層級的用戶均會涉及。學校會根據校情,設置選科組合數量與其他條件;學生會通過平臺的指導進行科學選科;平臺會將學生的選科結果告知家長;市縣教育局會統計本地區(qū)的選科結果;省廳會獲取全省選科結果,并與高校招生需求進行對比,以提早發(fā)現問題。在此過程中,數據都是互聯互通的,真正實現了“互聯網+新高考”。
省平臺共分為九大模塊(見圖1),不同的模塊覆蓋不同的用戶。第一期建設包括四大模塊,這四個模塊在新高一的第一學期即開始使用,主要集中在省級統籌層面。第二期建設五大模塊,主要是輔助學校進行管理升級,一般在新高一的第二學期開始使用。
具體來看,第一期建設的四個模塊包括資源評估、選科管理、政策宣傳(政策發(fā)布與解讀)、選考科目要求查詢。這些模塊是省廳、市縣教育局、學校和學生都需要使用的,是省級統籌中最有價值、最具必要性的部分。第二期建設的五個模塊主要是輔助高中學校進行管理,這對于改革的整體實施也具有重要意義。如分班、排課等工作,雖然也可以交由市縣或學校自行解決,但海南因為只有100余所高中學校,而且部分學校經費不足、資源缺乏,很難設計好適合本校的系統,所以通過區(qū)域統籌,將所有學校集成在省級平臺,會更有利于改革的整體推進。省平臺的后臺設計非常靈活,例如:僅分班的方式就有十幾種可供選擇,完全可以滿足全省100余所學校的基本使用要求。
1. 全省九成高中學校實施了師資與教室的資源評估
資源評估是一項基礎性工作,學校需要提前一年或者至少提前幾個月的時間,分幾次模擬開放不同數量的選科組合,分析不同的選科結果和資源需求,提前決定最適合本校實際情況的選科方式。這些方式會影響本校學生選科組合的多寡;省廳和市縣教育局需要統一掌握所有數據,統計整體缺口,并與財政、編制等部門協調逐年需要投入的資源。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九成高中學校使用省平臺完成了資源評估。這些學校模擬了在開放不同組合數量的情況下,師資和教室的盈缺情況,對不同的走班模式(大、中、小走班)進行了評估。每個高中都在平臺上獲得了 30多頁的資源評估報告。平臺輔助學校基于數據作決策,而非僅靠直覺與經驗。大部分學校通過模擬,已經選擇了較為合理的走班模式。
隨著各個學校資源評估的完成,省級層面即可方便地統計出全省每一科目的教師盈缺情況。比如:圖2為海南省18個市縣歷史教師的盈缺情況。我們可以看到,有三四個市縣存在較大的缺口,省廳需要輔助當地教育局和學校加強歷史師資的力量。雖然每年學生的選科結果會有所不同,上下十幾個百分點的需求波動不要緊,但對于某些科目、某些地區(qū)師資過度缺乏的情況,我們還是應該提早做好準備。
同樣,對教室數量在各個地區(qū)、各個學校的缺口狀況,省廳也可以通過平臺做到一目了然。我們看到,大部分學校的教室缺口在10%左右,小部分超過了20%。這部分教室過于短缺的學校,在資源配套完成之前,已根據資源評估的結果,提前通過調整部分學生的選科,減少了對教室的需求。總之,資源評估是在新高考到來之前,進行各方面模擬、基于數據作出決策的重要準備工作,無論對省廳、市縣教育局,還是對學校,幫助都非常大,需要提前進行。
2. 全省高中生都進行了模擬選科,總體分布較為合理
選科是新高考的一個核心的初心和起點。省平臺在選科模塊上實現了以下幾個目標:高中學??梢酝ㄟ^平臺設定選科組合,管理選科進度;高??梢酝ㄟ^平臺發(fā)布“專業(yè)-科目”對應信息;省廳可以通過平臺統計和監(jiān)控全省選科數據;學生可以通過平臺科學選科;家長可以被知會選科結果。如此,即可實現全省各方的互聯互通,使選科工作有層次、有步驟、有掌控地穩(wěn)步實施。
截至目前,全省2017級六萬余名新高一學生,已經在省平臺上進行了模擬選科。從初步的結果看,選科數量的排序為:生物、物理、地理、化學、歷史和政治。改革之前,全省理科生占比約為65%,文科生占比約為35%。從當前選科情況看,與改革前相比,物理和化學兩科的比例略降20%;地理上升比較多;生物、歷史和政治變化不大。總體情況比較平穩(wěn),說明系統平臺的設計、教師培訓和學生選科指導等起到了比較好的作用。
在系統設計方面,平臺引導學生基于學科能力、學科興趣、大學專業(yè)匹配三大要素,作“六選三”的決定,有效避免了博弈心理、投機心理、短視行為、受外界影響等不良因素的干擾。
為配合學生科學選科,全省舉行了十余場次教師生涯規(guī)劃與選科指導培訓,培養(yǎng)了一批種子生涯教師。各學校搭建了學生生涯規(guī)劃課程體系,結合平臺提供的上機模擬選科等服務,進行科學的選科指導。在實踐中大家越來越認識到,只有學生選科合理了,高考改革的初衷才能實現;同時,教師、教室資源的結構性短缺等矛盾才能得到緩解。
3. 平臺提供的專業(yè)服務有效助推高中學校教學管理升級
平臺提供的專業(yè)服務,有助于推動高中學校實現教學管理升級。
一是智能分班。學校可根據資源、學生選科、教學方式等因素,進行合理分班。
二是智能排課。學??筛鶕职嘟Y果和數以百條的規(guī)則,智能排出走班課表。
三是生涯規(guī)劃系統??奢o助學生探索自我,探索職業(yè)和專業(yè),樹立升學目標。
四是成績分析??奢o助學校和教師進行新高考下的成績分析與評價。
五是新高考大數據。可輔助省廳把控全省新高考實施情況,提供決策參考。平臺利用互聯網技術,結合教育教學理念和新高考精神,輔助省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和學生,基于數據和分析作出科學合理的判斷和決策,并實現對結果的實時把控,及時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4. 平臺支持全省進行多個層面的新高考培訓和研究
省級層面,借助平臺的支持,進行了多次新高考政策分析與系統培訓;市縣層面,全部分管領導接受了平臺的使用培訓;學校層面,結合第一批試點省市學校的經驗,組織了多次針對學校行政干部的新高考管理培訓;學生層面,進行了使用選科平臺的培訓,收集了學生對于選科的認識和感想等,這對于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有很大幫助。
需要說明的是,省平臺的建設過程也是不斷深化新高考研究的過程。2016年4月,省教育廳即啟動了高考綜合改革八大重點課題的研究。這八大課題分別是“課程建設與課程編排”“學生生涯規(guī)劃教育”“教學班和行政班并存情況下的學校管理制度建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建構與應用”“學校教育教學資源建設”“教師配置、提高和合理流轉”“考試招生及經費保障”“宣傳與社會理解”,下設16個子課題,分別由39所“海南省普通高考綜合改革重點課題實驗樣本?!迸c省有關部門一起牽頭研究。這些研究成果為省平臺建設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5. 政策平臺的“權威發(fā)布”與微課服務廣受好評
省平臺用易懂、平實的語言介紹新高考,及時發(fā)布政策信息,全省學生、家長可以在手機終端上收聽;據統計,全省新高考微課堂點擊播放次數已達12萬次,獲得家長和學生的一致好評。
各地應對新高考的方式各有不同,海南省從省級層面建設高考綜合改革信息化平臺是一種全新的嘗試,其優(yōu)勢很多,特別是對于省廳來說,可以做到全面把控全省的新高考實施情況。當然,要建立省平臺,前期有很多準備工作要做,困難和挑戰(zhàn)也不少。特別是平臺必須具備科學的設計、經過實踐的打磨,才可以有效支持領導決策、準確評估資源、引導學生選科,適合不同學校的需求。目前,省平臺建設仍然在不斷完善中。我們希望海南的這一嘗試能為陸續(xù)進入新高考的省市提供一些借鑒與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