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宇 張曉明
摘 要 “法治中國”的建設路徑必須以依憲治國為核心。而依憲治國的穩(wěn)妥推進,應重視和突出憲法,樹立憲法權威。2018年修憲納入的憲法宣誓制度等可豐富憲法文化而促使民眾產(chǎn)生憲法認同,更利于進一步推動憲法實施。
關鍵詞 “法治中國” 依憲治國 憲法宣誓 憲法認同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招標項目《轉型期政法風氣治理與典型案例研究》(SHXTX1610)的成果。
作者簡介:張思宇,武漢大學外國語學院;張曉明,九江學院研究員,研究方向:憲法。
中圖分類號:D92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4.234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并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建立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還確定了“堅持依法治國和依法執(zhí)政及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和法治政府及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等命題。十八屆四中全會則確定以“依法治國”為定題,討論了如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必將為未來一段時期的法治建設描繪出具體且清晰及比較完整的路線圖。應該說,“法治中國”是一個更加廣袤更為寬泛的概念:它涵蓋了法治國家、法治政府以及法治社會,是與“法治世界”相對應和相銜接的一個大概念,標示著“法治中國”是“法治世界”的重要一員,豍而且,“法治中國”是人類法治文明的“繼承版”,是法治國家建設的“中國版”,是依法治國實踐的“升級版”。豎無疑,“法治中國”戰(zhàn)略的穩(wěn)步推進,更加有利于在世界上確立中國的大國形象
習近平同志曾指出,“我們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際上,習近平同志近年來在關于法治建設的多篇重要講話中提出了關于法治建設的重要的、關鍵的方向性、論斷性、指導性的思想和論述,形成了一個主題和主線集中鮮明、內容和內涵豐富深邃的法治思想體系,構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即專家學者所簡稱的習近平法治思想。
確實,習近平同志先后多次就“為什么要依法治國、要走什么樣的法治之路以及怎樣建設法治中國”等重大問題做出了系統(tǒng)闡述,是對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的嶄新全面發(fā)展,也是對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重大系統(tǒng)創(chuàng)新,為“法治中國”建設的推進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指導,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了根本性的遵循。
2018年的此次修憲,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憲法,將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深度貫徹,標志著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又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有利于完備的法律規(guī)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和嚴密的法治監(jiān)督體系及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的最終形成。豏
所以,新時代國家全面推進法治建設的未來之路,應穩(wěn)妥推進“四個全面”工作,應將法治發(fā)展的當前定位與未來進程的展望緊密結合起來,并把近期的法治工作布局和遠期行動規(guī)劃緊密結合起來。為此,應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所提出的“發(fā)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和體現(xiàn)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要求,為我國法治建設提供更加具體的、更有特色的支撐。
走向新時代的“法治中國”建設該如何推進?我們認為,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要更加強調和突出依憲治國。
毋庸置疑,憲法是重要的。憲法的重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出于政治的重要。憲法在許多領域對政治發(fā)揮著影響,且其中大部分影響都是間接的。
二是民眾的權利保障重要,憲法在更多方面影響著政治,其中大部分影響是直接的。
全面推進法治需要重視和突出憲法,強調依憲治國。改革的推進需要“摸著憲法過河”,憲法會成為全面推進改革的法治指引。毫無疑問,憲法肯定是重要的。憲法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保護著我們的基本權利,或是因為它為我們的政治提供了一種結構。
因為憲法重要,故應強化憲法實施。習近平同志在2012年12月4日在紀念現(xiàn)行憲法公布實施三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還強調:“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長期性。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我們認為,這突顯出憲法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聯(lián)系。
故而,“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憲治國、依憲執(zhí)政要求全面實施憲法”。這突顯了“法治中國”建設的憲法基礎。且正如習近平同志所強調的,要推進“法治中國”建設這個系統(tǒng)性工程,在千頭萬緒中必須做到提綱挈領,首先就要抓住憲法這個“綱”。而現(xiàn)在最為關鍵的問題是我們該如何更好地抓住憲法這個綱,讓好憲法發(fā)揮其效用。
2018年的此次修憲,使得憲法與時俱進,讓憲法更具有整體性,更具系統(tǒng)性;人民更加擁護。修憲讓本來就是一部好憲法趨向于更好,更加利于實施。而按照既定的目標及部署,我們將從過去的“摸著石頭過河”轉化為“摸著憲法過河”,憲法將成為國家政治生活、執(zhí)政黨活動與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堅實基礎和堅強后盾。豐應該說,通過憲法可凝聚共識、進一步深化改革。而作為根本大法的憲法將作為強國之法,更好地回應國家強起來的問題。
依憲治國無疑要從制度建設入手。堅持依憲治國,必須要抓好憲法實施工作、堅持依憲治國,在國家制度建設上的首要要求就是要依照憲法辦事,行使職權和履行職責都要做到“于憲有據(jù)”。依憲治國不僅要重申憲法在國家法治體系以及依法治國宏觀目標中的核心地位,還需要重視和突出憲法宣誓,彰顯憲法權威。
自十八大以后,習近平同志對憲法實施問題進行了多次強調和論述。習近平同志在紀念現(xiàn)行憲法公布實施三十周年大會上還強調:“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于2018年3月11日高票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后,在代表委員及廣大人民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權威媒體為此配發(fā)的通稿標題就是《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推進全面憲法實施,那憲法實施又該如何強化呢?習近平同志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指出:“憲法宣誓制度是世界上大多數(shù)有成文憲法的國家所采取的一種制度。”豑
確實,進行憲法宣誓,有利于更好地彰顯憲法權威,增強國家工作人員的憲法觀念,激勵國家工作人忠誠于憲法及維護憲法,也有利于增強全社會的憲法意識。而讓國家工作人員更好地體認憲法和遵守憲法,這可通過憲法宣誓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予以實現(xiàn)。
實際上,在全球范圍內,憲法宣誓已成為一項普遍化的制度,它昭示著國家公職人員的權力來自于憲法,同時也應當按照憲法的規(guī)定加以行使。2015年7月通過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實行憲法宣誓制度的決定》對我國的憲法宣誓制度以決定的形式進行立法。而2018年修憲時,則將憲法宣誓制度明文寫入憲法,即第27條第3款的規(guī)定。故我國的國家工作人員在就職時應當依法公開進行憲法宣誓。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當選的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栗戰(zhàn)書等分批在全體全國人大代表進行了憲法宣誓。憲法宣誓儀式顯然是經(jīng)過精心設計的,有禮兵護送憲法、樂隊伴奏等環(huán)節(jié)與步驟。而宣誓人的站位和動作,皆強化了宣誓的儀式感。還有,宣誓誓詞適時修改,也是為了配合新時代把憲法宣誓制度進一步加強和提升的需要。
當然,我國的憲法宣誓不僅僅是儀式,也是對人民的神圣承諾,體現(xiàn)了擔當。首次憲法宣誓,充分體現(xiàn)了習近平同志等此次當選的國家領導人尊崇憲法、維護憲法、恪守憲法的高度政治自覺,充分彰顯和深刻體現(xiàn)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zhí)政、維護憲法權威的堅定意志和堅強決心。確實,國家工作人員通過宣誓來表達其對憲法的忠誠,且因忠誠于憲法而忠誠于國家。
而選擇在人民代表大會現(xiàn)場舉行國家機構領導人的憲法宣誓,意義則更為特殊。國家工作人員在就職宣誓時誓言遵守憲法、效忠于憲法,清晰地顯示了其權力來源。憲法宣誓儀式對國家工作人員未來的言和行存在著憲法的約束,凸顯了憲法的尊嚴。憲法宣誓制度還可增強宣誓人的憲法觀念,激勵其忠誠于憲法忠誠于國家。而民眾通過觀看憲法宣誓儀式可加強其對憲法的認同,使得大家更加敬畏憲法豒,強化其國家的認同。
在我國,為何要強調憲法宣誓,而且在全國人大會場上舉行憲法宣誓呢?筆者認為,一個重要原因是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shù)”,有利于“法治中國”建設從法律大國向法治強國邁進。習近平同志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要抓住“關鍵少數(shù)”的論斷,對憲法等的實施意義重大。通過憲法宣誓,更好地讓國家工作人員的頭腦中時刻心中有憲法。通過憲法宣誓制度,樹立執(zhí)法者對憲法的忠誠。因為忠誠于憲法而忠誠于整個國家。只有如此,才能樹立憲法權威。確實,一條基本的路徑是:要突出依憲治國在國家全局部署中的優(yōu)先性。因而,依憲治國,現(xiàn)在應理所當然地成為社會共識,不但使依法治國的地位更加突出,也使依法治國的實現(xiàn)水平提高了層次。故強調依憲治國,有利于“法治中國”建設從法律大國向法治強國邁進。
當然,國家工作人員的憲法宣誓活動還需要大范圍開展,讓民眾感知到憲法的存在且有用,讓民眾因為憲法保障而獲得最大程度的幸福感,實現(xiàn)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注釋:
郭道暉.全面理解“法治中國”.檢察日報.2013-12-04(3).
江必新.法治中國,通往良法善治之路.人民日報.2013-07-12(5).
李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http://politics.gmw.cn/2018-03/15/content_27988718.htm.2018年3月28日最終訪問
韓大元、汪仲啟.法治中國的根本要義在于樹立憲法權威.社會科學報.2014-10-30,第1版.
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0/28/c_1113015372_2.htm.2017年6月28日最終訪問.
張曉明.憲法宣誓利于維護憲法權威.法制日報.2014-11-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