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梅
【摘要】教師應針對后進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合理的學習計劃,為后進生的學習提供有效意見,通過激發(fā)后進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后進生學習成績的提升。學校也需要定期了解后進生的狀況,站在后進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實現(xiàn)學校學生成績的全面提升,為后進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幫助后進生樹立良好的學習信心。
【關鍵詞】后進生;學習興趣;轉化思考
后進生現(xiàn)象在教學中是個必然現(xiàn)象,只要不是一對一的教學,只要我們的學生是在一個集體中學習,那么勢必有快有慢,有優(yōu)有差,而相當一部分學習較慢的學生因為各種評比,發(fā)現(xiàn)自己的成績次次不如人,于是自尊心受挫,學習失去動力,淪為班級“差生”。新課改要求我們的教育教學一定是為了每個學生的發(fā)展。所以教師首先應該針對不同情況,激勵學生,讓他們消除顧慮,勇往直前。同時,我們自己也要消除我們心中的障礙,不要有意無意地在教學中把后進生給孤立了。后進生作為班級教學主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需要我們教師盡最大努力去幫助他們,讓他們得到應有的教育和發(fā)展。后進生轉化難度大,因素復雜,所以這是項很復雜的工作。但后進生不是“不進生”,只要有合適的促使他們發(fā)展的方式方法,他們的成功也會成為必然。如何找到幫助后進生的方法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情感幫助法——走進其心靈
教學中,教師和學生談話的教育方法很普遍,但常規(guī)談話法對于“差生”起不到任何作用。教師要做的首先是放下身段,傾聽學生,成為學生的朋友。要對他們滿含成功期望,要充分給予關懷。要放下老師的威嚴,和學生互動起來,走到學生中去,了解學生,傾聽他們的心聲和困難,和他們成為朋友,這是幫助學生需要做的基礎工作。
教師還需要深入了解,因勢利導,做到對癥下藥。教師要了解學生,必須深入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去了解其問題所在,了解其生活背景,了解其優(yōu)缺點等,從而做到有的放矢。
教師也要熱愛學生,走進學生心靈,達成思想共鳴。對后進生教師需要做到不討厭,不歧視,不簡單地認為那都是思想品德問題,不粗暴地譴責和訓斥,也不要一有錯就處罰,否則極易引起學生的自卑心理,造成其精神和思想上的壓力,產生情緒波動,引起對抗心理。教師要做到愛學生,這是任何時代對每個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最基本要求。
二、激勵幫助法——讓鼓勵成為永遠的主題
在對后進生的教育工作中,教師不要吝嗇對他們的表揚,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進步,及時進行表揚,不能小看了表揚的力量。教師應該用充滿善意和關切的語言、誠懇的態(tài)度對后進生進行循循善誘的教導。設置較低可行的目標,讓他們踩著成功一步步往前走,只要他們不放棄,在鼓勵中使他們漸漸對英語產生濃厚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
著名教育家王金戰(zhàn)老師說過:“當一個學生反復遭遇失敗的打擊后,便成了‘差生。而讓一個‘差生變好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讓他不斷地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就能變成一個優(yōu)秀生。”威廉·詹姆士也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币寣W生體驗到成功,體驗被肯定,我們需要創(chuàng)造參與機會給學生,包括各種參與的機會。創(chuàng)造參與機會不但表示教師不僅不放棄“差生”,還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受到老師的重視。機會可以是多方面的,包括學習、生活、運動、公益等各方面。在參與中讓“差生”體驗自己在群體中的價值,體會到自己也是集體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進而積極起來,在活動中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適時表揚。教師根據(jù)對后進生的了解,發(fā)現(xiàn)其長處,有目的地組織活動來激勵他們參與,讓其充分發(fā)揮特長,增強自信心,增強他們被他人肯定的自我感覺,給他們創(chuàng)造表現(xiàn)的機會,找到表揚的理由。
三、任務分配幫助法——實現(xiàn)階段進步
輔導后進生需要有耐心,但只有耐心還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根據(jù)后進生的特點和知識基礎布置階段性任務,并明確提出完成任務的要求。在布置任務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水平,可以適當降低難度和調整任務的量,目的是保證學生能較順利地完成。同時要安排好檢查的時間,并根據(jù)大部分后進生沒有養(yǎng)成自覺學習習慣的特點,需要重視知識的鞏固,可安排不同形式的復習鞏固任務,讓知識達到重現(xiàn),讓學生一步步打好基礎。
有人說:“教育是一種‘做的哲學,管理是一種‘細節(jié)的文化?!焙筮M生的轉變也需要“管理”起來,輔導后進生需要就學生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目標進行規(guī)劃,并制定細則。如此,將后進生的方方面面的進步都記錄在冊,和他們一起,商討出可行的進步方案,對其明確提出階段進步的要求,不但方便教師的督促,循序漸進,同時也讓學生自己時時警醒,不敢懈怠。學生在教師如此肯為他花心思的教育過程中,感受到積極的教育力量,更容易堅定他們學習的決心。
四、強迫幫助法——習慣的養(yǎng)成
“差生”的抑制力相對較差,不能嚴格要求自己,或惰性十足,“差生”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反復的工作,即要抓反復,反復抓。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有耐心、信心、決心和恒心。這一過程切忌沒有耐心,不能長期堅持。對于“差生”需要提出要求,適時根據(jù)需要采取合適的強迫措施,如此堅持下去,可幫助學生逐漸養(yǎng)成學習習慣,并且對學習產生一定的責任心,使學生能把完成學習任務真正當成自己每日必須做的事,強迫一段時間后,當學生的學習習慣得到改善,達到目標以后,對于一些常規(guī)的學習任務學生就會自覺完成。因此對學生進行一段時期的強迫過程是很有必要的。
洛克說:“兒童不是用規(guī)則可以教得好的,規(guī)則總是會被他們忘掉的……”習慣一旦培養(yǎng)成功之后,便用不著借助記憶,自然地就能發(fā)生作用了。
五、同伴幫助法——實現(xiàn)有效學習的另一個途徑
在對學生的教育中,教師要實現(xiàn)教育力量最大化,需要巧妙地利用周圍的教育力量和教育環(huán)境。在我國當前的教育環(huán)境中,班級單科教學的教師和學生比例懸殊,學生數(shù)量往往是教師的五十倍左右,教育大集體中的學生個體是由來已久的教育難題。每個教師往往感覺到時不時會顧此失彼。教育中的忽略現(xiàn)象在所難免,但如何把教育忽略降到最低,需要教師的精心策劃和巧妙安排。對于“差生”,教師可采用“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方法,將后進生的幫扶任務交出去一部分給學生集體或個人。這樣既減輕了教師的巨大壓力和工作任務,也讓學生之間形成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共同促進的良好氛圍,促進學生在集體中形成不歧視、無偏見的良好品質。學生教學生能使學習更加輕松愉快,因為在同齡人中,學生沒有壓力,不會總是緊張,同伴之間的語言表達信息更容易被接收。學生同齡人之間相處時間更多,更容易隨時隨地相互學習,從而使得小組互助學習、學生兩兩結對學習等方法都能更有效地發(fā)揮作用。
【參考文獻】
[1]Keith Johnson.外語學習與教學導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 2002.
[2]阿諾德, 程曉堂.情感與語言學習[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3]陳香愛.轉變差生要講究教育藝術[J].內蒙古教育,1995(03):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