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穆斯林的葬禮》講述了一個凄美感人的愛情故事。在作品中,著重描述了主人公韓子奇一生的大起大落、跌宕起伏。一個玉成就了他事業(yè)的輝煌,也成就了他的悲劇人生。對韓子奇而言,玉就是他的生命。為了玉,他離妻別遠離故鄉(xiāng),為了玉,他放棄他所愛的人。玉,是他生活中的全部,是他的最愛,他愛玉超過了一切,對于玉他傾其一生。他愛玉、護玉、守玉,最終因玉而死。
關鍵詞:《穆斯林的葬禮》;韓子奇;悲劇人生
《穆斯林的葬禮》是回族女作家霍達的經(jīng)典之作,小說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60年代的興衰歷程和三代人命運的沉浮,以及發(fā)生在不同時代卻又交錯糾結的愛情悲??;再現(xiàn)了當時動蕩的社會背景,描寫了在此背景下主人公凄美的愛情和催人淚下的悲劇故事。作品中的主人公韓子奇富于理想,對未來充滿著美麗的憧憬, 為此他在事業(yè)上不懈追求、披荊斬棘、樂不思蜀。同時又在事業(yè)的陶醉中承受著命運的無情作弄,最終造就了他的悲劇人生。
一、韓子奇人生悲劇的原因
韓子奇,這個以玉為畢生追求的人,因玉而生,最終也因玉而死。韓子奇被稱為“玉王”,為了玉,他放棄了作為穆斯林的最高信仰,為了玉,他寧可被認為是“不孝的徒弟”,為了玉,他拋棄妻子和兒子遠離故鄉(xiāng),為了玉,他放棄他所愛的人。玉,是他生活中的全部,是他的最愛,他愛玉超過了一切,對于玉他傾其一生。
韓子奇他從小失去了父母,跟隨著吐羅耶定巴巴云游四方,跨過千山萬水,走過千難萬難,目的地便是圣城麥加。可是他沒有跟著老人家繼續(xù)跋涉,而讓玉牽絆住了他的腳步,他在梁亦清的家中迷失在玉的世界里,為玉留在京城。奇珍齋主梁亦清正式收韓子奇為徒,這是他一生當中第一個也是最后一個徒弟。三年的學徒,梁亦清傾囊而授和韓子奇的不懈努力,終學得一身手藝。師傅的“無?!?,讓他在一夜之間成為了這個家的頂梁柱。為了抵債他忍辱負重,寄人籬下,承受著“不孝徒弟”的罵名到“匯遠齋”當了學徒,苦熬三年終成行家,完成師傅的遺愿,也成為一代琢玉高手,成為一代“玉王”的美譽。面對投懷送抱的師妹梁璧君他無法拒絕,開始了一段沒有愛情的婚姻,真正的悲劇也就此開始。
當戰(zhàn)爭的來臨,為了護玉,他不惜離妻別子遠赴英倫,攜玉出走異國十年。在英國的十余年了,他每天多在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但是他舍不得他的“玉”,舍不得他熱愛的“玉器事業(yè)”。在朋友幫助下,他再辦玉展,再創(chuàng)“玉王”的輝煌。在外漂泊的日子里,那種孤獨感和戰(zhàn)亂中相依為命的經(jīng)歷,讓他對師妹梁冰玉產(chǎn)生了戀情??墒?,當戰(zhàn)爭結束的時候,為了“玉”,為了他的事業(yè),他又親手埋葬了他辛辛苦苦的愛情。冰玉走了,應他的屈膝之求,留下女兒新月。從此,女兒和美玉成為了他全部的精神支柱。然而,不管他怎樣地忍耐,不管他怎樣委曲求全,女兒和“玉”都離開他。女兒的早逝,讓他的肉體垮掉,“頃刻間,他的神情枯槁身形憔悴”。他視如生命的奇石美玉被紅衛(wèi)兵洗劫一空,“他頓時感覺透心涼,從沙發(fā)上跌落下來,聲嘶力竭地叫喊”?!坝裢酢睆氐椎瓜铝耍チ伺畠?,失去了“玉”,韓子奇的生命沒有繼續(xù)下去的意義。直到生命彌留之際,他才頓悟那些“玉”不屬于任何人,他同其他的愛玉者一樣,都是“玉”的守護者,“玉”最終從他們手中流失。此時,韓子奇才明白這個道理。他把自己的一生中都寄托“美玉”,成就他的輝煌,也摧毀了他的人生。
二、韓子奇的愛情和婚姻悲劇的原因
情感上的悲劇,則是他的愛情與婚姻,他的一生中的兩個女人是同胞姐妹,他與結發(fā)妻子梁君璧的結合缺乏愛情的基礎,是他對梁家的感恩報德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在赴英期間,他與相依為命的師妹產(chǎn)生戀情,并且有了愛情的結晶韓新月。當他在戰(zhàn)爭結束后,他們帶著思念,帶著不安,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博雅”宅 。面對梁君璧的斥責和怒罵,冰玉感到心寒;韓子奇緊緊地抱著女兒,把滿是淚水的臉貼在女兒的小臉上。他后悔了,他說:但是,他不愿意再走了,不愿意再邁出這個家門了。因為他舍不下他的“玉”,舍不下他愛的事業(yè),也丟不掉這個他想了十年的家。他掙扎,在事業(yè)與愛情的抉擇中,感情與理智的把握中,本能與道德的操守中,現(xiàn)代倫理道德觀與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矛盾中。他迷茫,他搏斗,他流淚,他嘆息,但最終選擇留下。韓子奇呀韓子奇,你懦弱嗎?為何你一直守護在妻子的身邊,卻一直念念不忘遠在天際近在心理的梁冰玉”。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一邊順從妻子,一邊悼念他的愛情,并且一直沿襲和秉承了這樣的軟弱和堅韌。
韓子奇,正是梁冰玉悲劇命運的另一個原因。面對梁冰玉“離開北平,離開中國,回倫敦去”的要求,韓子奇讓他失望了,這里也體現(xiàn)出韓子奇性格的兩面性,他在事業(yè)上市堅強的,但在感情上卻是懦弱的,他做不到舍棄梁君璧和那個看似完整的家,做不到丟下他深愛的家中的玉,他不能像梁冰玉一樣不顧一切追求愛情,他也不敢突破禮教的束縛,他害怕道德的譴責和社會輿論。他的退縮,最終讓梁冰玉的愛情真正成為一個愛情悲劇。
三、韓子奇人物形象的意義
韓子奇的一生癡迷于“玉”,他甚至取得了比師父、“玉魔”都輝煌成就。他精明冷靜,忍辱負重,有著極度的張力和忍耐,敏銳的商業(yè)頭腦和極強的求知欲。在重振“奇珍齋”的時候,他忍氣吞聲在“匯遠齋”甘為奴隸,甘為學徒達三年之久,其縝密的思維,極強的忍耐度,都在表現(xiàn)著他對人的尊嚴和價值的考量;在師傅梁亦清本分地做“手藝人”的時候,他大膽提出“我們問什么不能像蒲老板那樣直接對洋人做大買賣”,進入玉器界做學徒不過三年之久的已經(jīng)開始展現(xiàn)相當敏銳的商業(yè)頭腦:在“匯遠齋”看到洋人和店里的伙計用簡單的交流、買賣,有心的他悄悄的學簡單的英語,偷偷地總結買賣經(jīng)驗,強烈的求知欲望,讓他在事業(yè)的征程上,闊步向前。
韓子奇由一個“能言善辯、頂天立地、有膽有識的男子漢,變成吞吞吐吐、優(yōu)柔寡斷、萎萎縮縮的侏儒”。原因在于他對道德倫理傳統(tǒng)意識的根深蒂固,韓子奇接受過新文化的熏染,同時也甩不掉舊道德的包袱。他渴望新生活,卻無法和過去一刀兩斷。他猶猶豫豫,唯唯諾諾,任憑悲劇發(fā)生而無力改變。這是愛情的悲劇,這是命運的悲劇,這是時代的悲劇在其身上的映射。
韓子奇作為穆斯林的玉器傳人,更多的經(jīng)受著親情與愛情,理智與情感的折磨。他追求感情,但是無法忘卻理智;他渴望愛情,但是割舍不掉親情;他希望生活幸福自由,卻擺脫不了傳統(tǒng)思想的枷鎖。他不敢勇敢地做出果斷的選擇,最終還是因為玉,讓他自己走上了一條充滿無限悲涼的道路,埋葬了自己的愛情、自己的人生,也造成兩代人的悲劇。
參考文獻:
[1]霍達.穆斯林的葬禮[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2]姚友賢.《穆斯林的葬禮》中的人物形象分析[J].時代文學(上半月),2012,8。
[3]林琳.《穆斯林的葬禮》中韓子奇的悲劇人生[J].新聞愛好者(下半月).2010,5。
[4]李瑞卿.深讀《穆斯林的葬禮》發(fā)掘韓子奇矛盾性格[J].理論園地.2013,8。
作者簡介:
蒲蘇英,女,1963年10月—,漢,四川巴中,副研究館員,期刊資源建設、讀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