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光
摘 要:2018年浙江高考語文卷第20題,既有導向之功,又和教學脫節(jié)嚴重。命題時脫離學情是其弊端,解決之道是先下定義再作考查。相較而言,要發(fā)揮高考試題的教學糾偏作用,2018年浙江高考語文卷的第16題作了很好的示范。
關(guān)鍵詞:高考語文浙江卷;命題;詩歌鑒賞;點染
2018年高考語文浙江卷,除作文引起熱議外,還有一道題目,即第20題也引人關(guān)注。試題如下:
這首詩(注:李頎的《送王昌齡》)與柳永《雨霖鈴》詞都運用了點染手法,試賞析本詩的點染手法。
對于該題,據(jù)高考語文學科組的命題思路分析:防套路式答題,重視知識在文中的運用,如詩歌鑒賞第20題,考查“點染”手法的運用,既回歸了教材,又極好地規(guī)避了學生用詩歌鑒賞術(shù)語簡單答題的現(xiàn)象。另外,特級教師徐樺君、童洪星在《引導教學,穩(wěn)中求新》的評析中則認為該題“最見命題者的用心”。
對此,筆者的評價是該題可見命題者的用心,但未必“最用心”。換言之,該題是一道值得商榷的好題,在命題方式上可以繼續(xù)完善。確實,該題在引導教學回歸文本、尊重文本及編者意圖、回歸語文知識、尊重語文知識等方面,會起到一定的糾偏作用??梢韵胂?,在今后的高三語文教學中,教師勢必會對文本涉及的知識點,尤其是課后練習里出現(xiàn)過的學法、技法、說法高度重視。從這個角度講,該題功不可沒。確實,語文學科由于自身的特殊性,除了字音、字形、默寫和虛詞等題可能出自課內(nèi),絕大多數(shù)內(nèi)容似乎是和教材“絕緣”的,以至于讓學生甚至不少教師感覺,學不學語文教材對高考影響不大,甚至根本沒影響。
這樣的認識自然有失偏頗,但也不無道理。浙江卷姑且不談,縱觀今年的三套全國卷,你能發(fā)現(xiàn)多少直接和教材相關(guān)的知識點?既然教材教的考試不考,或基本不考,那教師還教什么?學生還學什么?況且,語文的能力也絕非幾本教材能“教”的出來的。對此,我們自然可以用“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加以規(guī)勸:要重視平常的閱讀教學,除了激發(fā)學生的語文興趣外,還要注意給學生以“法”,能舉一反三,能觸類旁通。這樣的大道理誰都會講,但最關(guān)鍵的是高考試卷擱那兒啊?!翱际裁唇淌裁础?,但它要考的內(nèi)容教材幾乎找不到直接的對應點,如果有的話,也是“專家”的獨到發(fā)現(xiàn),這嚴重打擊了廣大師生“尊重”文本乃至“以文為本”的學習興趣。甚至有教師望書長嘆:“煌煌150分,居然讓教材無容身之所!”因此,浙江卷關(guān)于“點染”的命題彌足珍貴,它不僅貌似規(guī)避了學生的答題套路,而且起到了高屋建瓴地引導師生重視教材的功效。
但在一線教師的眼里,該題出得怎么樣?
筆者曾向周邊多所學校的教師求證,他們均說在復習階段基本沒涉及“點染”,即使點到也是一句帶過,學生能否掌握“點染”,全靠高二教學時的“造化”。也有教師直接評價為:“搬弄術(shù)語,差評!”其實,這問題得一分為二看待:一方面說明命題者直擊教學弊端,有極好的“糾偏”之效;另一方面,由于學生對概念的陌生,即使命題者已作過提醒,即“與柳永《雨霖鈴》詞都運用了點染手法”,學生的答案依然五花八門,甚至,絕大部分答非所問,于是,該題的得分一定會低到“塵?!崩铮窃u卷時放低評分標準或采取其他拯救措施,但這樣一來,該題的選拔功能就會大大削弱,甚至淪為“廢題”。究其原因,筆者覺得當是不了解學情或了解學情但強而為之所致:命題者試圖以“雷霆”手段推進教學導向。
這樣的動機當然可以理解,甚至要鼓掌,但理想和現(xiàn)實總有距離,走得太快會影響沿途風景的欣賞。其實,該題完全可以在正視學情的基礎上,出得更人性化點,效果也可能會更好。如果筆者是命題者,筆者可能會以2017年浙江高考語文卷第5題的命題方式命題,先給“點染”下一定義,再由學生結(jié)合詩歌進行說明。同樣是考查“點染”,但不糾結(jié)于概念,也沒有割裂教材,能讓語文能力強的學生根據(jù)定義進行詩歌分析,能力較弱的則得低分,甚至不得分。筆者相信這樣一定會有較好的區(qū)分度。另外,對于有教師所說的“搬弄術(shù)語”,筆者也基本贊同。“點染”的核心即在“點破”后如何進行意象渲染,借景抒情。概念陌生到讓學生無從入手,當然沒有套路一說,但了解這一概念的考生,回答的恐怕還是“情景”關(guān)系的套路吧?
其實,如何把握度,如何有效地進行教學糾偏,2018年浙江高考語文卷也作出過極好地示范,如第16題的第二選項。該選項考查古代文化常識:顏太初考中進士后,擔任過臨晉主簿和應天府戶曹。主簿是縣令的屬官,戶曹是知府的屬官,縣令的上級是州牧。該題透露的信息,一是向全國卷靠攏,二是引導學生積極關(guān)注古代文化常識。確實,相比比較個性化的內(nèi)容分析,類似的文化常識對讀懂文言文更為重要。今年浙江卷第一次涉及類似內(nèi)容,所以出得相對淺顯,考生可以立足文本輕易“得手”。那么,明年、后年呢?筆者的看法是可能會在今年的基礎上推進一步,雖然不至于像全國卷單一命制一道選擇題,但難度和廣度上均可能更上一層樓??傊@道題難度不是很大,意義卻很深遠。
以上兩題均是對教材教學的引導,但后一題的處理無疑充滿溫情,不偏不倚,得之考題,用之教學,有極好的導學價值。反觀“點染”的處理,難免給人“偷襲”之感。不過,無論題目如何命制,利用教材復習,以本為本,再依綱而行,可能是最笨也最有效的復習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