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紫萱 丁華萍
【摘 要】 15世紀是一個變革的實際,在文藝復興的大背景下,孕育出了莎士比亞這樣的文學巨匠。他的創(chuàng)作早期大多以喜劇創(chuàng)作為主,后人們將《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夢》,《皆大歡喜》和《第十二夜》統(tǒng)稱為四大喜劇。其中《威尼斯商人》塑造了諸多具有特色的人物形象。正義善良的安東尼奧,貪財吝嗇的夏洛克,并且,其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是具有鮮明的特色的,女主角鮑西亞德才兼?zhèn)?,美麗動人,顯示出了在新的時代下女性形象的升華。本文將通過對鮑西亞的情節(jié)描寫具體分析來看看這位女性形象與她在時代背景下的特殊意義。
【關(guān)鍵詞】 鮑西亞美麗聰慧善良新女性
一:外貌美麗,主動追求愛情
鮑西亞可以說是這個作品中第一位出場的女性。她的形象首先是由巴薩尼奧說出來的:“在貝爾蒙特有一位富家的嗣女,長得非常美貌,尤其值得稱道的,她有非常卓越的德性,從她的眼睛里,我有時接到她的脈脈含情地流盼。”還說到了她光亮的長發(fā)就像是傳說中的金羊毛。此時鮑西亞的形象已經(jīng)可以初步描繪出來了:才貌雙全。整部作品中鮑西亞主要出場了三次。
在巴薩尼奧引出這位角色后,作者立馬在下一場中讓鮑西亞隆重出場了,從她的語言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對外面世界的向往,不贊同已經(jīng)去世的父親用一個盒子來決定自己的人生。與侍女尼莉莎站在一旁對來求婚的一眾貴族進行了一番點評,每一個她都覺得不喜歡,鮑西亞的語言很是有趣,充滿了嘲諷之意,直戳幾個人的缺陷。但她對巴薩尼奧念念不忘,可見她向往自由的愛情。但這樣的語言沒有令人覺得刻薄,反感,反而增添了一絲俏皮可愛的形象。她渴望追求自己的愛情,但不同于《羅密歐與朱麗葉》中朱麗葉那樣,用自己的生命去追求愛情,面對父親留下的遺囑,即便心中拒絕,但仍然遵守了遺囑。筆者認為這是作者有意為之,是為后來巴薩尼奧能夠正確選擇盒子,兩人成功的結(jié)合的喜劇情節(jié)做鋪墊。不得不說,作者對三個盒子的設(shè)計非常的巧妙。金色的盒子說:“誰選擇了我,將要得到眾人所希求的東西?!钡珜嶋H打開之后,是一個死人的骷髏,在眼眶中藏有一張有字的紙卷。意在嘲諷社會主流的榮華都是虛假的。銀盒子意在比喻自以為是的品質(zhì)。只有鉛盒子道出了為愛情能夠犧牲自己的高貴品質(zhì)。這樣的設(shè)計也就注定了只有大方善良的巴薩尼奧才會不顧一切犧牲自己來求得佳人。而當巴薩尼奧在選擇盒子的時候,作為旁觀者的鮑西亞以旁白的方式道出了內(nèi)心的狂喜,刻畫出了一個懷春少女心想事成時的激動與滿足。在這里,鮑西亞渴望自己的愛情的突出形象與中世紀所提倡的禁欲的思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是一個時代女性蛻變的體現(xiàn)。
二:德才兼?zhèn)?,法庭機智對辯
如果說渴望追尋自己的愛情是新的突破。那么她發(fā)自內(nèi)心的想要幫助丈夫的朋友,與反面角色斗智斗勇,就是大膽的升華了。在巴薩尼奧向她訴說安東尼奧遭受的困境后,主動地提出用幾倍的錢來彌補違約的后果。從這里就已經(jīng)可以看出她善良,可愛的形象了。當她能夠與尼莉莎打扮成律師的樣子,在法庭上與夏洛克辯駁時,更是充滿了智慧與魅力。在筆者看來,整部作品中,最有魅力的角色應(yīng)該就是鮑西亞了,雖然故事的主人公一般來說都認為是安東尼奧,但鮑西亞絕對是最令人驚喜的女性形象。面對老奸巨猾,死咬住法律不放的夏洛克,她將計就計,同意了夏洛克割下安東尼奧一磅肉的要求,但也是從法律的嚴密性出發(fā),多一滴血也是犯法,反而要將所有的財產(chǎn)充公。實際上根本就不可能做到不多流一滴血,而根據(jù)夏洛克的性格,他把錢財看得比自己的女兒更為重要,不會為了一個人而放棄掉自己財產(chǎn)。鮑西亞僅僅用了一句話,就使場面得到了反轉(zhuǎn),將悲劇轉(zhuǎn)化為了喜劇。這樣的重要人物作者安排了一位女性角色來擔任,在觀眾拍手稱快叫好的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女性已經(jīng)不僅僅是男人的附庸品,也不再僅僅是苦苦等待愛情而手足無措。通過自己的智慧,敢于去扶持正義,幫助朋友。鮑西亞是那個時代較為杰出的女性的代表,她家庭的條件優(yōu)渥,也一定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否則也不會有這樣的膽識。換做一個村婦,連基本的文字和法律都不懂,又怎么會想到如此巧妙地切入口去贏得官司呢?女性的才華能夠在此時得到充分的展現(xiàn),也是時代背景下思想文化的產(chǎn)物。
三:不拘婚姻,追求忠貞
整個故事到這里,已經(jīng)可以看到皆大歡喜,有一個圓滿的結(jié)局了。安東尼奧沒有被割下一磅肉,保住了性命,夏洛克沒能得逞,反而不再跟安東尼奧及他的伙伴們爭斗。但是,作者在法庭的對峙時埋下了一個伏筆,故事最后的一次波瀾再一次體現(xiàn)了鮑西亞的自主,獨特的觀念。
扮作男性律師的鮑西亞要求巴薩尼奧索要其實是自己與他結(jié)婚戒指的手環(huán)作為打贏官司的報酬,而到現(xiàn)在為止巴薩尼奧都沒認出鮑西亞的真實身份(筆者認為這是為了喜劇效果故意設(shè)定的,怎么會連自己的妻子都認不出來?),在面臨與妻子的承諾與做人的真誠與感恩中選擇時,安東尼奧的建議使巴薩尼奧還是將戒指給了扮成律師的鮑西亞,從本質(zhì)上來說就是違背了與妻子的約定,送給了別人。在這里,或許有人會想:“明明都已經(jīng)是皆大歡喜的結(jié)局了,為什么還要弄出這樣一出戲碼?鮑西亞是不是有些矯情?這樣對丈夫的考驗意義是在哪里呢?”故事的結(jié)尾,巴薩尼奧帶著好友返回鮑西亞居住的地方,沒有了戒指必要遭到鮑西亞的質(zhì)詢,并最終還是講明了真相。筆者認為,這是鮑西亞女性意識的再一次展現(xiàn),她不僅僅是熱情大方,開朗活潑,渾身洋溢的青春活力的女性,還是在結(jié)婚之后并沒有喪失自己的思想,追求丈夫?qū)ψ约褐邑懙男屡?。想必在?jīng)歷過這樣的事件之后,巴薩尼奧既記住了作為法官聰明伶俐,深明大義的妻子,也記住了深愛著自己,渴望自己也對其忠貞的妻子。
但我們還是要看到這部作品里仍存在的局限性,鮑西亞還是要扮成男人上法庭,要隱藏起女性的身份。面對父親留下的遺囑,她無法掙脫這一枷鎖獲得真正的自由,而巴薩尼奧一開始去求婚大部分上是為了鮑西亞的美貌和她所繼承的財產(chǎn)。兩人所付出的情感并非平衡的。歸根結(jié)底,還是因為社會上存在著的男女地位差異導致的,即使新女性在崛起,但此時仍然撼動不了男性主權(quán)的社會模式,只能說女性的地位有一定的提升,這也算是進步了。鮑西亞作為這一部作品中最為重要的女性角色,既才貌雙全,也正義果敢,有著極好的家世,是一位令人艷羨,使人敬佩的新女性。
【參考文獻】
[1] 《莎士比亞悲喜劇集》【英】威廉·莎士比亞朱豪生譯本譯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