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華山廟碑》,全稱《西岳華山廟碑》,東漢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鐫立。碑高254厘米,寬119厘米。碑額篆書“西岳華山廟碑”6字,分兩行,每行3字,豎寫,文字寫得非常精彩(圖1)。碑額左右兩側(cè)及其下面有宋人題名。碑文隸書,22行,每行37字。此碑原在陜西省華陰縣(今華陰市)西岳廟中,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關(guān)中大地震石毀,碑石碎散無存。
《華山廟碑》現(xiàn)存宋拓本四種:
第一種是“長垣本”,因明代長垣王文蓀所藏得名;后又為商丘宋犖所藏,故又名“商丘本”,此本最全,只缺10余字,現(xiàn)存日本東京書道博物館。第二種是“四明本”,曾由寧波天一閣范氏所藏,寧波古稱四明,由此得名,現(xiàn)存北京故宮博物院。第三種是“華陰本”,因明代華陰東肇商云駒兄弟所藏得名,后又為華陰王宏撰所得,王號“山史”,所以“華陰本”又稱“山史本”,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第四種是“順德本”,也稱“李文田本”,此本因由清末順德李文田所存而得名,現(xiàn)藏香港中文大學(xué)文物館。
《華山廟碑》碑文,主要敘述安國亭侯袁逢重修華岳廟,祭祀華山,以求消除饑荒瘟疫,聚斂吉祥之事。碑文還考察前代典籍,把歷代祭祀華山的制度和變遷情況刻于該石,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碑文書法法度嚴(yán)謹(jǐn),極盡華飾之美;筆法嫻熟,用筆扎實穩(wěn)??;方圓兼?zhèn)?,主筆突出,線條沉凝,筆畫勁健。結(jié)字端莊工穩(wěn),字體方正,平穩(wěn)中又富于變化,是漢代成熟期隸書的代表作之一。它與《乙瑛碑》《禮器碑》《孔宙碑》《衡方碑》《史晨碑》《張遷碑》被清人列為漢隸七大名碑。
對于《華山廟碑》的書法藝術(shù),清人朱彝尊評道:“漢隸凡三種:一種方整,一種流麗,一種奇古。惟延熹《華岳碑》,正變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長,當(dāng)為漢第一品?!鼻宸剿吩凇墩斫?jīng)堂金石書畫題跋》中說:“字字起棱,筆筆如鑄,意包千古,勢壓三峰。竹老人謂為漢隸第一,不自禁其驚心動魄也,良無欺哉。”劉熙載《藝概》云:“磅礴郁積,瀏漓頓挫,意味尤不可窮極?!蔽艺J(rèn)為,《華山廟碑》展露著成熟期隸書精嚴(yán)的法度,而因其法度過于嚴(yán)密,使之落入刻板之累,稍乏自然靈動的情趣。所以,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認(rèn)為《華山廟碑》是漢碑的下乘之作,“淳古之氣已滅,姿致之妙無多”。此說雖然過于嚴(yán)苛,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因此,臨習(xí)此碑不要為其過嚴(yán)的法度所囿,避免陷于僵化。
說明:□,表示殘缺字;( ),表示殘缺字據(jù)文意補(bǔ)之;〔 〕,表示異體字以現(xiàn)代規(guī)范寫法改之。
《周禮·職方氏》:“河南山鎮(zhèn)曰華?!敝^之西岳?!洞呵飩鳌吩唬骸吧皆绖t配天?!鼻怖ぁ扯ㄎ唬綕赏?,云行雨施,既成萬物,《易》之義也?!鹅氲洹吩唬骸叭赵滦浅剿选惭觥骋?,地理山川所生殖也,功加于民,祀以報之。”《禮記》曰:“天子祭天地及山川,歲遍焉?!弊匀宓d,其奉山川,或在天子,或在諸侯。是以唐虞疇咨四岳,五歲壹巡狩,皆以四時之中月,各省其方,親至其山,柴祭燔燎。夏商則未聞所損益。周鑒于二代,十有二歲,王巡狩殷國,亦有事于方岳,祀以圭璧,樂奏《六歌》。
圖2
高祖初興,改秦淫祀。
大宗承循,各詔有司,其山川在諸侯者,以時祠之。
仲宗之世,重使使者持節(jié)祀焉,歲一禱而三祠。
后不承前,至于亡新。浸用丘虛,訖今垣址營兆猶存。
建武之元,事舉其中,禮從其省,但使二千石以歲時往祠。其有風(fēng)旱,禱請祈求,靡不報應(yīng)。自是以來,百有余年,有事西巡,輒過亨祭。然其所立碑石,刻紀(jì)時事,文字摩滅,莫能存識。
延熹四年七月甲子,弘農(nóng)大守,安國亭侯,汝南袁逢,掌華岳之主,位應(yīng)古制,修廢起頓,閔其若茲,深達(dá)和民事神之義,精通誠至祭之福,乃案經(jīng)傳所載,原本所由,銘勒斯石,垂之于后。
其辭曰:
巖巖西岳,峻極穹蒼。奄有河朔,遂荒華陽。觸石興云,雨我農(nóng)桑。資糧品物,亦相瑤光。崇冠二州,古曰雍梁。馮于豳岐,文武克昌。天子展義,巡狩省方。玉帛之贄,禮與岱亢?!读鶚贰分?,舞以致康。在漢中葉,建設(shè)宇堂。山岳之守,是秩是望。侯惟安國,兼命斯章。尊修靈基,肅共壇場。明德惟馨,神歆其芳。遏禳兇札,〔揪〕斂吉祥,歲其有年,民說無疆。
袁府君肅恭明神,易碑飾闕。會遷京兆尹。孫府君到,欽若嘉業(yè),遵而成之。延熹八年四月廿九日甲子就。
京兆尹〔敕〕監(jiān)都水掾霸陵杜遷市石。遣書佐新豐郭香察書??陶叻f川邯鄲公修、蘇張,工郭君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