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琳 林妍絢
摘要:國畫是我國傳統(tǒng)的藝術文化,其自身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與魅力。隨著教育體系的改革,高校的國畫教學也越來越重視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主要針對高校國畫教學對于學生舍內(nèi)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展開討論,首先從國畫具有的特點入手,然后對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方式展開討論。
關鍵詞:高校教學;國畫;審美能力
國畫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在高校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強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枯燥,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導致學生對于國畫的了解不夠全面透徹。為了能夠在國畫教學中培養(yǎng)起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就要對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改變,為學生營造出一個充滿樂趣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受到國畫學習的樂趣,進而培養(yǎng)起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國畫的特點
(一)注重情感的抒發(fā),具有獨特的氣韻美。
筆墨是國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必備工具。國畫在對于筆墨的運用上具有獨一無二的特點。作家在用筆墨進行繪畫的同時,還利用筆墨再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并且在創(chuàng)作中注重體現(xiàn)自己的創(chuàng)作情感,使得作品更加的生動形象,具有感染力。國畫是創(chuàng)作者情感抒發(fā)的工具,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國畫中所蘊含的情感的挖掘,讓學生體會到國畫的獨特魅力。
(二)國畫注重與詩歌、書法結(jié)合,展現(xiàn)獨特的意境美。
書法是我國古代進行書寫的主要方式。國畫與書法的結(jié)合,能夠為國畫添加更多的色彩元素。而將詩歌與國畫相結(jié)合,則可以為國畫添加更多的生動的元素,使得國畫更加的具有意境。
二、國畫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具體方式
(一)改變教學的方式,營造課堂氛圍,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高校的國畫教學中,教師想要培養(yǎng)起學生的審美能力,首先就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國畫學習的樂趣。只有學生能夠真正的融入到課堂學習的氛圍之中,才能夠?qū)嬘懈玫睦斫馀c認識,進而逐漸的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
情境教學是營造課堂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最有效的方式。情境教學法主要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多媒體等輔助設備,為學生打造出一個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學習到國畫知識,掌握國畫的繪畫技巧,讓學生通過對國畫作品的觀察,逐漸的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學習《清明上河圖》時,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由于學生對清明上河圖并不是十分的了解,所以不能很好的體會到作品的優(yōu)美與獨特之處。而在情境教學的模式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完整的清明上河圖展示給學生。學生在對作品進行觀察的同時,教師要適時的對作品進行講解,讓學生了解到清明上河圖的價值與獨特魅力,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主動的融入到課堂學習之中,進而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
(二)通過對比學習,幫助學生了解到國畫的獨特之美。
對比學習法主要就是將兩件事物或是問題進行對比,讓學生在比較中學習到知識。在高校的國畫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采用對比學習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比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將國畫與西方的油畫進行對比,讓學生了解到國畫與油畫之間的區(qū)別。
例如,教師可以將明代仇英的《漢宮春曉圖》與西方國家的《格爾尼卡》進行比較,讓學生針對兩幅作品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了解國畫與油畫在用色方面的區(qū)別,并分析其各自的優(yōu)勢與劣勢。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可以更加直觀的體會到國畫所特有的意境,感受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從而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在逐漸的對比學習中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將國畫的繪畫技巧與審美培養(yǎng)相結(jié)合。
掌握良好的繪畫技巧能夠使得學生的繪畫過程更加的簡單,讓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對作品進行完善。我國國畫的繪畫技巧主要包括白描法、雙鉤填彩畫法、寫意畫法、沒骨畫法等。在高校的國畫教學中,教師為學生講解以上的繪畫技巧。只有學生掌握了繪畫的技巧才能夠在繪畫的過程中體會到樂趣,并能夠不斷地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完善,使得繪畫作品更加的具有意境。學生對于作品的完善過程,也是學生審美能力提升的過程。
(四)對學生進行分層次管理,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綜合素養(yǎng)。
在高校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收集更多的課外國畫素材,讓學生進行欣賞,擴寬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綜合素養(yǎng)。比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掌握情況,為學生準備不同層次的書籍、畫冊等讓學生進行參考。比如對于基礎知識比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為他們準備一些理論書籍,讓學生學習更多的基礎知識,為學生的繪畫奠定基礎。通過這種分層次的教學模式,能夠確保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之中,激發(fā)起學生學習國畫的興趣,讓學生在教師的啟迪下提高對視覺藝術語言的領悟,促進學生藝術綜合素養(yǎng)的形成。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國畫教學是高校美術專業(yè)所必修的一門科目。國畫是我國傳統(tǒng)的藝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國畫能夠讓學生在感受美的同時放松心情,陶冶學生的情操。所以在高校的國畫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胡夢熊. 分析高校國畫教學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 明日風尚, 2016(19).
[2]王宏偉. 高校國畫教學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 祖國, 2016(11):221-221.
[3]馬星. 國畫教學中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初探[J]. 知識文庫, 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