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衛(wèi)
[摘要]信息時代的來臨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樣的,初中地理教學模式也要跟得上時代的腳步。改變單一枯燥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讓學生愉快地、主動地學習,前置性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前置性學習已經成為當今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種教育模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使其夯實所學知識。
[關鍵詞]前置性學習;初中地理;優(yōu)化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8)24-0068-02
調查研究顯示,傳統(tǒng)初中地理教學模式存在諸多問題,如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學生對教材內容不感興趣、教師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導致學生學習水平差異較大等。究其原因,筆者分析有以下幾點: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導致學生依賴教師的授課;學生學習往往只局限于課堂,以至于課外缺少學習氛圍;部分教師在教學前沒有深入挖掘教育資源,授課方式不夠靈活,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與動力。長此以往,這樣的學習模式勢必導致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下降,嚴重影響教育工作。因此必須轉變教師教學的模式,除此之外,還存在一些其他因素影響初中地理課堂環(huán)境,例如班級整體學習水平偏高等。學生的性別也是一個影響課堂環(huán)境的因素,例如女生的課堂筆記以及課后完成作業(yè)質量普遍優(yōu)于男生,而男生的探索精神較女生強。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很多學生沒有認識到地理的重要性,有的地區(qū)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存在部分教師為了提高升學率占用地理課進行其他主科的教學,學生利用地理課完成其他學科作業(yè)的現象。要重視地理課程的教學環(huán)境,才能讓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fā)展。
一、前置性學習的定義
前置性學習是升本教育理念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又稱為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作業(yè)。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的課前預習,前置性學習是指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進行嘗試性學習后,教師再向學生講授新課內容。前置性學習是將學生的學習前置,在學生學習的基礎上確定課堂的教學活動,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生本教育課堂主張先做后學、先學后教、少教多學和以學定教,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信息,讓學生處于主導地位,與同學進行討論,通過討論實現對知識點的掌握。教師要轉變角色,把握課堂討論方向,研究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才能做好前置性學習。此外,前置性學習比預習更加有深度與廣度。前置性學習內容多元化,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
二、前置性學習的特征
前置性學習有三大特征:傳統(tǒng)的預習只是學生對教師所教授的內容進行簡單的復制粘貼,雖然從時間上看與前置性學習比較相像,但實際上用傳統(tǒng)的預習方法,學生缺乏獨立構建知識的框架,不能透徹理解所學知識,只是對知識死記硬背,不能熟練運用。前置性學習模式改變了這種現象,這就是前置性學習的第一個超前性特征。獨立性是它的第二個特征,教師在前置性學習中只起輔助作用,因為學生所學的知識提前于教師的教授,相比具有附屬性的傳統(tǒng)預習模式,前置性學習絕不僅是服務于教師的講授。不同性是它的第三個特征,前置性學習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學習,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由于學生的學習水平不同,教師只能照顧大多數學生。前置性學習強調學生通過前置性學習新知識,知識的內化通過討論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不強調學習新知識必須通過視頻來完成,而是采用任何學生都適用的方式。
前置性作業(yè)的基本原則有低人性、指導性、趣味性、開放性、監(jiān)督和激勵評價。前置性學習與學案不同,學案主要突出學生學習方案的設計,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局限性。前置性作業(yè)更像小課題研究,它們的共性是引領學生學習的方案,前置性學習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研究。前置性學習內容應該給學生留下思考空間,為學生減輕學習負擔??梢哉n上提出自學問題,讓學生討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學生已掌握的知識不用進行不必要的重復訓練,精簡傳統(tǒng)的課后練習。前置性學習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為課堂學習打下基礎,讓學生初步了解學習內容,便于從整體上把握新的知識,讓學生學習更多的課外知識,拓展視野,讓課堂內容更豐富,課內學習更深入,給予學生更多學習空間,課內交流更廣泛,讓學生更有成就感,增加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事半功倍。設計布置前置性作業(yè)要注意內容多元化,形式多樣,操作簡便。
三、前置性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初中地理是高中文科地理的基礎,要充分認識它的重要性,發(fā)揮好前置性學習在初中地理中的積極作用。地球地圖等基礎知識與區(qū)域地理是初中地理內容主要包括的兩部分,因此初中地理的最大缺點就是抽象與枯燥。學生運用前置性學習便于將抽象的基礎知識轉化為立體的相互聯系的知識。
1.教師在前置性學習中扮演的角色
事實上,教師的作用并沒有因為前置性要求學生自管理·新論視窗主獨立進行資料搜索而逐漸弱化。在前置性學習中,教師在課前、課中、課后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前置性學習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要求。課前,教師要制定相關學習任務,必須細致深入地分析教材,認真挖掘教材中的核心要點,更好地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方向。制定學習任務可以讓學生快速找到學習的突破口,在限定范圍內查找資料,避免學生陷入紛繁復雜的資料里。為了適應前置性學習,教師要在課中帶領學生進行討論,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把握好課堂討論的尺度,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課后,教師還要準備測試,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
2.改變學習程序
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程序太過枯燥,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倡導先學后教的前置性學習就是學生結合教師發(fā)放的教材及資料,課堂上通過小組討論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自主學習教師教授的內容。解答學生的疑惑,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就是教師的任務。
3.小組競爭學習
傳統(tǒng)的教學小組討論往往是以座位距離近的學生為組別,沒有考慮到學習能力的差異,正確的劃分應該科學、合理。這樣才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在競爭中的合作意識,增強學生的責任心,競爭與合作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學生獲取新知識。
4.轉變教學態(tài)度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有很多需要轉變的地方。學校方面應該完善學習資料和教學設備,保證前置性教育的順利開展;教師方面應該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水平,轉變主導角色;學生方面應該重視地理課程,積極運用前置性學習的教學模式,配合教師提高地理學習水平。
總之,面對迅猛發(fā)展的社會,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育不可或缺,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前置性學習是教育模式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重要突破,需要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水平,有效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就必須積極運用前置性學習的教學模式。相信這種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能夠發(fā)揮巨大作用,引領地理教學進入新時代。
(責任編輯 斯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