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
摘 要:擬聲是最古老的一種修辭手段,可以加強語言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給人一種親臨其境的感覺。擬聲修辭格的修辭效果主要是通過擬聲詞產(chǎn)生,擬聲詞不僅極大地豐富了語言詞匯,還使語言顯得更加生動逼真,惟妙惟肖,增加對事物敘述的真實感,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如聞其聲。由于語言符號任意性,英漢民族對同一聲音的模擬有時相近,有時相異,本文著重對這一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擬聲;修辭格; 擬聲作用;修辭作用
有人說修辭就像作家給一首歌填詞,也就是要對所使用的詞語加以選擇和錘煉。魯迅的《孔乙己》中有這樣的話:“他不回答,對柜里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本渲羞@個“排”字,生動地刻畫出孔乙己的性格和情態(tài)。如果換成別的字,可能就境界全無了??梢?,有時候“句工只在一字之間”,正如古希臘賀拉斯所言:“如果你安排得巧妙,家喻戶曉的字便會取得新義,表達就能盡善盡美。”
其實每種語言都有自己的修辭格,關于英語的修辭格,李鑫華先生認為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使用語音手段的修辭格,第二類是使用詞匯手段的修辭格,第三類是使用句法手段的修辭格?!癘nomatopoeia”屬于第一類,是語音修辭格的一種,譯為“擬聲”,就是用表示聲音的詞來傳達意義,也就是用擬聲詞修飾語言。英語擬聲(onomatopoeia)與漢語修辭格擬聲完全相同,都是模擬事物自然聲音的一種構詞方法。
早在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斯多葛派(Stoic)哲學家認為原始人類最初就是采用模擬人類自身的聲音和外部世界的各種聲音來給事物命名的,這些形形色色的“名稱”逐漸變?yōu)槿祟愖罨镜脑~匯。我們可以通過對比下面的例子來進行說明:
(1) A. He opened a bottle of beer and drank it down.
B. He opened a bottle of beer and gulped it down.
(2) A. 小溪在巖石間流淌。
B. 小溪在巖石間汩汩流淌。
(3) A. The rain fell on the window.
B. The rain fell pitter-patter on the window.
(4) A. 打字機響了一夜。
B. 打字機咔噠咔噠的響了一夜。
從以上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每組句子所表達的意思基本相同,但是與不用擬聲詞在語言表現(xiàn)力上有很大的不同。B句利用擬聲修辭方式描摹了人或事物的聲響,活現(xiàn)了當時的環(huán)境,突出了事物的特征,使讀者或聽者有耳聞其聲、身臨其境之感。擬聲就是這樣一種頗具表現(xiàn)力的修辭手法。中英擬聲的修辭作用大致相同,主要由以下幾方面:
一、溝通感覺, 渲染氣氛
擬聲詞的使用可以使語言具有立體感和動態(tài)感。擬聲詞來寫人狀物,會使讀者感到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身臨其境,使描寫的人或事物更鮮明、具體、逼真。 比如:
The ice was here, the ice was there,
The ice was all around:
It cracked and growled, and roared and howled,
Like noise in a swound!
柯勒律治一連用了四個擬聲詞來模擬海上冰裂的嘎嘎聲,把環(huán)境和氣氛渲染得極其逼真,把讀者帶到了一個如聞其聲、如觀其色、如見其行的境地,使讀者對冰濤洶涌的壯觀景象產(chǎn)生強烈的真實感。
乒!敵人聽說是紅軍,慌亂地開槍了??墒撬麄円呀?jīng)晚了,一下子四面都是我們的火力,通通通,嘟嘟嘟,我們的火力對準敵人。敵人逃啊,跑啊,頑抗的自己倒霉,活著的都當了我們的俘虜。(楊得志《大渡河畔英雄多》)
幾個擬聲詞“乒、通通通、嘟嘟嘟”就把紅軍威猛無比的戰(zhàn)斗場面刻畫出來, 使人親臨其境,親聞其聲。
二、音韻響亮,加強節(jié)奏感
And bubbling and troubling and doubling,
And rushing and flushing and brushing and grushing,
And flapping- rapping and clapping and slapping
And thumping and pumping and bumping and jumping,
And dashing and flashing and dashing.
(Robert Southey: How Does the Water Come Down at Lodore)
在詩中, 詩人采用了不少擬聲詞,描寫了河水的流動,展示出生動的畫面,使讀者身臨其境,耳目一新,備感真切。
后面大船來的飛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這幾個青年婦女咬緊牙,制止住心跳,搖櫓的手并沒有慌,水在兩旁大聲地嘩,嘩嘩,嘩嘩嘩?。▽O犁《荷花淀》)
敵人的大船飛快的追來,女人們就拼命地往前搖,所以“嘩,嘩嘩,嘩嘩嘩”既模擬水聲之大又反襯人心之急,讀者也隨之緊張。
然而,雖然英漢擬聲在修辭功效上基本一致,但是由于語言符號的任意性, 英語和漢語中的擬聲詞在語音形式方面更多地表現(xiàn)為差異。
擬聲詞是對自然聲音的模仿,詞的發(fā)音即“意義的回聲”。奧格登和理查茲提出著名的語義三角理論時指出,符號與指稱對象之間沒有直接的必然聯(lián)系,但他們又指出,擬聲詞是一個例外。因此對同一種聲音,漢英民族所采用的語音形式可能基本等值或者十分相近。例如:
1.模擬人類自身發(fā)出的聲音:
ha-ha---哈哈 aha---啊哈 gurgle---咯咯
2.模擬動物的鳴叫聲:
牛:moo---哞哞 鴿子:coo---咕咕 貓:meow---喵
3.模擬客觀事物的聲音:
關門聲:bang---砰 鐘表聲:tick tock---滴答 鈴聲:tingling---丁零
但是, 任何自然語言中的擬聲詞都不是自然聲音的錄音和復制, 因此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漢英擬聲詞的讀音差異很大,甚至大相徑庭。如:
1.模擬人類聲音:
boo---呸(表示嫌惡或輕蔑) ouch---哎呦(突然受痛時的叫喊聲)
snore---呼嚕聲(打鼾時)
2.模擬動物聲音:
羊:bleat---咩咩叫 母雞:cluck---咯咯叫 蛙:croak---呱呱叫
3.模擬大千世界的聲音:
雷聲:rumble---隆隆 爆裂聲:crack---噼啪 子彈聲:zip---嗖嗖
除了語音的不同之外,英漢擬聲詞在構詞方式方面也有不同。有學者將英漢擬聲詞的語音結構大致歸納為13種格式: A,AA,AB,ABB,AAB,AAA,AXB,ABCB,ABBB,AABB,ABCD,AXBC,AXAC。有些格式同時存在于兩種語言的擬聲詞中,有的格式只為一種語言所獨有。在上述13種擬聲詞的構成格式中,英語和漢語共有的有A式、AA式、AB式、AAA式、ABB式、ABCB式、ABCD式和AXB式。漢語獨有的有AAB式、AABB式、AXBC式和AXAC式共四種格式。可見在構成格式上,漢語擬聲詞要比英語擬聲詞豐富多彩些。
漢語擬聲詞還有同音雙關的作用,使語言顯得風趣活潑。這種獨特修辭功能在歇后語中表現(xiàn)尤為突出。如青蛙跳下水──“噗咚”(不懂),臭鴿子──窮咕咕。漢語擬聲詞的這種獨特修辭功能在英語擬聲詞中卻沒有。但是在漢語里一般都采用直接描摹聲音的擬聲詞, 如“卜卜卜”“突突”。而在英語里,一些動詞和名詞本身就具備了擬聲的特點, 融音與義為一體,引起音與音之間的聯(lián)想如“clatter”。看下面的例子:
(1)卜卜卜———機關槍的聲音跟著又來。( 茅盾: 《子夜》)
The staccato clatter of a machine- gun was heard again.
(2)敲了兩下門, 心上還突突直跳。( 梁斌: 《紅旗譜》)
He knocked twice at the gat, his heart thudding violently.
(3) A hammering clatter of hoofs beating the hard road.
“得、得、得”, 堅硬的路面上響著接連不斷的馬蹄聲。
總的來說,英漢擬聲修辭格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相同的是在修辭作用方面,可以渲染氣氛,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使之更加生動形象。不同點主要存在于中英擬聲詞的構成方式和語音方面。充分的理解這些相同點和不同點,能使我們靈活的運用擬聲去為我們的語言文字增色添彩,提高我們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呂熙,《實用英語修辭》[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320-325.
[2]胡曙中,《現(xiàn)代英語修辭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305-347.
[3]李鑫華,《英語修辭格詳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8-11.
[4]石云孫,《修辭縱橫》[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5:226-229.
[5]朱晶晶,擬聲詞之淺談(網(wǎng)絡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