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晉霞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1-0296-02
近來細讀新的《課程標準》,反省自己的教學,力求更進一步。本文為自己的探究過程。
離開了具體的課本和課文,離開了課堂教學實踐,課標都是些條條框框,一個老師,離開了具體的操作層面,哪怕能夠把課標背誦得滾瓜爛熟,也是毫無意義的事情。因此,我在研讀干巴巴的條文的同時,研究搜集到的一些全國各地的優(yōu)秀語文老師的課堂教學實例,探究他們運用和落實課標精神的一些做法。
課標這樣表述語文的性質: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的基本特點。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由此可以想到作為語文老師的責任和使命。新版的《課程標準》和部編版教材,兼顧了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提出語文教學中應灌輸?shù)暮诵乃仞B(yǎng),這應該說是一個進步?;诮裉爝@樣一個日益國際化和全球化的背景,我們應該怎樣重新認識我們母語教育的傳統(tǒng)和價值,如何擁有一種“堅毅恢弘之胸襟”向世界學習,如何振興我們的語文教育?我們的母語教育為什么如此地不能讓社會滿意,也不能讓自己稱心如意?
研究一些全國各地的優(yōu)秀語文老師的課堂教學實例,這些老師有如下的共性特點:
目標意識:有效的教學始于明確的目標。
主體意識: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能力意識:學會學習,教是為了不教。
訓練意識:注意了雙基的落實。
情趣意識: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
效率意識:追求有效的教學觀念,多媒體的運用加大了信息量,有情有趣。
概括起來說,就是他們的教學體現(xiàn)的是新的課程文化,教師文化,學生文化。
他們無不把“讀”安排在第一的位置,因為讀的能力影響到其他能力。他們的閱讀教學中有許多值得我可資借鑒的地方。
閱讀課一般圍繞著“必須”“應該”“可以”三種不同情況展開。有的是“必須”要強調的。初中語文教學有三個關鍵詞,即“基礎”“習慣”“興趣”,也就是必須要做到的。名師課例的共同的特點之一就是十分注意指導學生扎扎實實打好語言文字的基本功,從許多老師在他們的課例中,還可以看出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的重視,同時,通過精心設計,千方百計調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這些都是語文課必須做到的。有的是“應該”達成的,如在文本的解讀過程中,給予學生人文關懷,滲透道德、倫理教育。但是,存在于語文教學中大量的是屬于“可以”。作為一個語文老師,在教學目標的約束下,完全可以根據(jù)課文特點、自身條件以及學生實際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諸方面自由選擇。
誦讀是必不可少的途徑。
北京大學的錢理群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文學的教育,有時聲音極其重要,這聲音是對生命的一種觸動。文學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寣W生感動,用心朗讀是感受文學的一個重要方式?!泵麕熣n例中的一個共同特征,就是重視了對誦讀的強化訓練。
這些老師所以如此重視誦讀,是因為以下幾點原因:(1)誦讀能培養(yǎng)語感,是學習語言之初始。學生要形成良好的語感,必須多讀。(2)誦讀能加深理解,拓展課文之內蘊。(3)誦讀能培養(yǎng)美感,提高學生審美之情趣。(4)誦讀可以把冷冰冰的印刷符號演化為生命的動態(tài),那些印在文本上文字一經(jīng)口讀出來,其中的境界意蘊就立刻生動起來了。
人有多種智力潛能,語言智能、數(shù)學邏輯智能的發(fā)展是衡量人的發(fā)展的重要指標。要挖掘和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智能,語文教學責無旁貸。語文教學就是語言教學,離開了語言教學的語文課不能稱之為有質量的語文課。有質量體現(xiàn)在多個方面,但有兩點是不能忽視的:一是對語言的理解與品味,二是對語言的運用。
注重語言的理解與品味。
名師們在課堂教學中的一個共性特征是注重了對文本中語言的品味。他們或根據(jù)文本的內在要求,通過聽讀、朗讀、默讀、復述等途徑,感受語言材料,觸發(fā)對文章體裁、風格、情感、質地、氣勢、表達等方面的整體的感受;或在訓練學生朗讀時注意停頓、處理重音、調控速度、把握語調,讓學生感悟語言的意蘊與美質,情感與韻味;或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描繪的形象,體味語言傳遞的情感,理解語言表達的道理;或辨析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等語言的運用妙處‘或對文本的標點、字詞、句子、段落、采用加一加、減一減、聯(lián)一聯(lián)、換一換、改一改等方法,讓學生在比較中體會語言運用的作用。他們能夠在多種形式的讀的訓練中讓學生走進語言,感知語言,積累語言,讓學生自主地對語文材料進行探究,為學生設身處地,以特定的身份,參與言語活動,在動態(tài)中學習語言提供了舞臺。
無庸置疑,這種課堂表現(xiàn)具有積極意義,因為學習語言,是語文課區(qū)別于其他課程的主要特點,語文課應該教學生怎樣向作者學習運用語言文字來表情達意,敘事狀物,說理議論。這種現(xiàn)象,是對脫離語言去一味追求“人文”導致語文課異化的一種匡正,是一種在教學中遵循“感受語言——領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指導學生學語文本體的回歸。
落實語言的運用。
學習語言,是為了運用語言。閱讀課上落實語用的最佳方式就是結合課文對學生進行仿說、仿寫的訓練,這里也分為兩種,第一種是使用課文中的詞語仿說仿寫。第二種是對句和段的仿說、仿寫。
基于上述,可以把語文教育名家的課例歸納如下:
(1)創(chuàng)造了學生發(fā)展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貧w學生的生活世界。
(2)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態(tài)度與思維度?!P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3)激發(fā)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4)體現(xiàn)了教學的整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注重學生的交流合作。
一個語文教師應該以怎樣一雙特殊的“職業(yè)”的眼睛,去“掏”出文本中極寶貴的可教因素,決不讓那些看似細小但又是有價值的東西從自己眼前溜走。一個語文教師,要組織好一節(jié)課的教學,其功夫就在于善于讀通文本。自己把課文讀懂了讀通了,方能夠駕輕就熟。余映潮老師強調課堂教學中的細節(jié)設計,他的觀點我同意,因為,細節(jié)決定成敗。但我還主張從宏觀上教會學生怎樣讀懂文章,也就是怎樣能夠盡快地讓學生掌握一種快速獲取信息的方法,這與余老師說的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