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定章
摘要: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要以產業(yè)興旺為前提,以生活富裕為目的,建設山清水秀的田園風光,建設生態(tài)宜居的人居環(huán)境,建設農民安居樂業(yè)的幸福家園。要圍繞發(fā)展農村生產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等廣大農民最關心、要求最迫切的方面,進行農村基礎設施的配置和管理。因此,實施鄉(xiāng)村振興計劃,必須建設管理好與農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農村基礎設施。本文從強化農村基礎設施管理的角度,分析了目前農村基礎設施管理的現狀,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農村基礎設施;管理現狀;對策建議
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要以產業(yè)興旺為前提,以生活富裕為目的,建設山清水秀的田園風光,建設生態(tài)宜居的人居環(huán)境,建設農民安居樂業(yè)的幸福家園。要圍繞發(fā)展農村生產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等廣大農民最關心、要求最迫切的方面,進行農村基礎設施的配置和管理,這是保障農民生活需要的基本措施。因此,實施鄉(xiāng)村振興計劃,必須建設管理好與農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農村基礎設施。
一、農村基礎設施管理的現狀
農村基礎設施是指為農村生產和農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是保證農村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是農民賴以生存發(fā)展的一般物質條件。一條農田灌溉水渠從資金價值上看很小,但它能灌溉農田,作用很大,如果它不能發(fā)揮正常的灌溉作用,對農戶造成的損失是很大的。目前,農村基礎設施管理狀況特別是村級基礎設施的管理不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農民的生產生活需要。其現狀可概括為“五個缺位”。
(一)觀念缺位。群眾無權管,政府不愿管,各級政府或部門還沒有把提高村級基礎設施的利用水平作為一項考核指標來抓。
(二)主體缺位。農村基礎設施投資者結構復雜,有的是改革開放前區(qū)域性農民集資投勞修建的,這一部分資產因無賬可查,形成觀念上的集體所有,實質上并無具體的組織機構來管理;有的是用國家財政資金修建的,改革開放前修建的農村基礎設施有的有賬可查,有的無賬可查;有的是在改革開放以來修建的,雖然有賬可查,但由于投資主體由縣、鄉(xiāng)共同投資,有的賬目存放在縣級相關部門,有的賬目存放在鄉(xiāng)鎮(zhèn),致使查賬很困難。建設主體多元化造成了管理者多元化,往往導致對與農民生產生活相關的村級基礎設施管理的缺失。
(三)處罰缺位。因為觀念缺位,在農村基礎設施受損時沒有主體單位對相關肇事者進行追責,這樣就在少數人心中產生“公共物品人人可變?yōu)樗接小钡腻e誤意識,從而出現“你可以化公為私,我也可以”的現象。
(四)利益缺位。在全社會追求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一些管理部門的行政行為同樣受利益驅使,哪里有利可圖工作重點就朝哪里放。于是,農村基礎設施如農村公路的坎被挖、溝被填、路被占等,因為日常管理工作是得罪人的事,所以無人管。如果需要建路或道路塌方需維修,因為項目資金有利可圖,所以大家就愿意管理。
(五)規(guī)劃缺位。農村實行聯產承包制后,一家一戶單獨作業(yè)成為農業(yè)生產的主要方式,一些帶全局性的治理項目如大溝、大渠的治理,至今仍停留在大集體時代的水平,受益的農戶沒有能力建設,有能力建設的部門不受益,或不知道受益者的建設需求,以致村級基礎設施缺乏規(guī)劃。
二、農村基礎設施管理的主要內容
農村基礎設施管理包括三個方面,即現有設施的管理、按未來發(fā)展要求搞好規(guī)劃、把規(guī)劃項目建設好。
(一)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管理,保證基礎設施發(fā)揮正常效益。管理好現有農村基礎設施并能有效延長服務年限,是提高鄉(xiāng)村振興工作效率的基礎性工作。轉換工作思路,盤活現有閑置基礎設施、維護管理好現有基礎設施并使其延長服務年限等,是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的必要手段。農村基礎設施的使用壽命延長了,相當于節(jié)約部分資金進行其他項目建設,是一種提高財政資金管理水平的方式。要改變過去重建設輕管理的舊觀念,樹立管理財政資金的新觀念。
(二)搞好規(guī)劃,減少重復建設。開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必須順應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趨勢,堅持規(guī)劃先行,充分發(fā)揮規(guī)劃的統籌指導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前提下,進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規(guī)劃必須與提高百姓幸福指數相適應。
具體說來,要滿足以下條件:
一是注重生產性。根據農戶家庭經營的特點,加大公共性生產設施的建設力度。進行溝渠塘堰治理,滿足農民生產性活動過程中最緊缺的需要。重點打造與農民的生活難、出行難等切身利益相關的民生工程,杜絕小項目大投資和與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無直接利益關系的花架子工程。
二是注重前瞻性。一個項目建成后至少要管30年,這要求在進行規(guī)劃時,不僅要滿足當前需要,還要符合一定時期內未來發(fā)展趨勢。
三是注重娛樂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要與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要相配套。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觀點,一個人在解決基本生活需要后,首先考慮的是文化生活需要。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性要求。
四是注重特色性。根據本地資源特點,按照“一村一品”發(fā)展模式,優(yōu)化村莊規(guī)劃設計方案,建設一些能吸引外地游客前來旅游觀光的設施,讓當地農民可以在家門口為社會提供服務,從中實現增收。農村的工業(yè)化程度低,自然環(huán)境保護好,很多城市人想去走一走、看一看,只是苦于基礎設施差、生活條件不好而止步不前。
五是注重均衡性。在進行大型工程建設的同時,必須加大“服務農民”的小型或微小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增加老百姓的改革獲得感。
(三)高質量建設規(guī)劃項目,不打造豆腐渣工程。要抓好規(guī)劃的組織實施工作,制訂年度實施計劃和項目實施方案,把規(guī)劃作為政府安排新農村建設投資的重要依據。對實施的項目加強質量監(jiān)督,把保證工程質量作為提高農村基礎設施服務能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并出臺措施抓落實。
三、農村基礎設施管理的具體措施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描繪了全面深化改革新藍圖,對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提出了新要求。服務型政府的本質是一切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f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農村人民群眾最關心的事就是與其生產生活相關的農村基礎設施??梢哉f,抓好農村基礎設施管理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具體措施,是基層政府的重要職責,是實施鄉(xiāng)村振興的基礎性工作。
(一)建立縣級專門管理機構。以縣為單位出臺農村基礎設施管理辦法,成立農村基礎設施管理機構,監(jiān)督管理農村基礎設施的正常使用。按地域管理原則,對國家、集體投資和農民投勞興建的各個時期、各種類型的農村公益性基礎設施進行管理監(jiān)督。具體職責包括:在不改變農村基礎設施的所有權性質、不改變原來使用范圍的前提下,以公共管理者的身份對其使用權進行監(jiān)督,保證使用權不受侵犯;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行統籌規(guī)劃和建設,保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與農民的生產生活需要相適應。
(二)建立年度備案制度。通過開展“一段路、一條溝、一口井”等小微民生項目普查,建立農村基礎設施臺賬,建立動態(tài)管理信息系統。相關管理部門應對轄區(qū)內基礎設施的管理現狀按具體項目分正常、維護、受侵、變壞、危險等五類向上級部門報備,上級部門根據報告涉及的問題進行相應處理,進行正常狀態(tài)下的維護和非正常受損情況的追責。
(三)建立大型設施檢查制度。各級管理部門要按一定標準如投資額、重要性等,將轄區(qū)內資產劃分不同類別,對重大資產要進行定期、循環(huán)檢查,以縣為單位至少每五年要巡檢一次,保證溝通、路暢、井有水;對鄉(xiāng)鎮(zhèn)區(qū)域內與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直接相關的重要設施,如道路橋梁和灌溉塘堰等,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并將農村基礎設施的完好程度作為地方政府政績考核指標。
(四)建立群眾舉報制度。通過各種宣傳形式,讓人民群眾知道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溝渠塘堰路坎橋等公共基礎設施的管理監(jiān)督工作,將管理農村基礎設施的各級部門電話和職責在公眾區(qū)域內公布,讓人民群眾知曉這些基礎設施政府有沒有人管和誰在管、在農村基礎設施受到侵犯時向誰請求保護。
(五)建立行政問責制度。對因管理責任履職不到位致使轄區(qū)內農村基礎設施受損,影響人民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的,要對相關人員進行問責;對農村基礎設施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報告、不維護,造成嚴重后果的,要予以追責;對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被毀壞的,上級相關管理部門要實地查明原因,不能一概歸責于“因災”,若有人為因素要追究相關責任人的管理責任,以此強化管理者的責任意識,通過問責讓管理者知道其責任范圍。
(六)認真執(zhí)行相關法規(guī)。目前,我國已制定了對破壞公共基礎設施行為的法律法規(guī),只要認真執(zhí)行即可。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三十三條規(guī)定,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一)盜竊、損毀油氣管道設施、電力電信設施、廣播電視設施、水利防汛工程設施或者水文監(jiān)測、測量、氣象測報、環(huán)境監(jiān)測、地質監(jiān)測、地震監(jiān)測等公共設施的”?!吨腥A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三條規(guī)定, “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一)造成公私財物損失千元以上的;(二)糾集三人以上公然毀壞公私財物的”。這些法律法規(guī)只對損壞公共設施應承擔的后果進行了規(guī)定,要使其得到公正執(zhí)行還必須有相應的責任主體來行使追責權利。
參考文獻:
[1] 盧亞珊.鄉(xiāng)鎮(zhèn)基礎設施建設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持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7(31):65—66
[2]汪克宇. 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存在問題的分析與研究[J],現代商業(yè).2008(5):21
(作者單位:湖北省建始縣景陽鎮(zhèn)財政所)
責任編輯: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