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桂莉
在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中,作文教學不僅是教學的重點,而且還是難點所在。對此,教師應在先進的現(xiàn)代教學理念引導下,展開更多創(chuàng)新實踐,由此提升語文教學質(zhì)量,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小學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1.小學作文教學形式與內(nèi)容過于隨意
在語文教學當中,作文教學是比較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由于作文具有很強的主觀意識性,所以個人體會不同,感知也會存在差異,也正因為如此,每個人寫出來的文章內(nèi)容也會大不相同。寫作就是要將學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感知和理解,運用自己的文字,來把內(nèi)心認知表達和陳述出來。在這一過程當中,作文就具有了較大的彈性以及主觀意識。然而小學作文教學并未設立明確的教學目標,通常老師只是結合一些中考的考點來進行寫作教學,然后給同學們展示一些中考高分作文便應付了事。這種隨意的教學方式使作文教學未能形成一個嚴密的教學體系,導致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達不到有效的教學。
2.小學作文教學功利性過強
在當前小學作文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老師與家長都過分重視孩子的考試成績,尤其是語文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和其它的學科具有非常明顯的差別,它無法用明確的對與錯來進行分析。為了有效提高語文成績,許多老師都會采用摘抄語句的方式來讓學生進行積累,并將這些運用到考試寫作當中,使其能夠快速提高寫作成績。然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就會喪失自主創(chuàng)作的能力,進而使寫出的內(nèi)容缺乏了自己獨特性,這并不是作文教學的目的。而也正因為如此,小學語文作文的抄襲現(xiàn)象屢屢出現(xiàn),很大一部分的作文都是“虛假”的,并不是學生從內(nèi)心真正感受到的內(nèi)容。
3.小學作文批改缺乏足夠的有效性
在批改小學作文的時候也會遇到很大的問題,一些老師在批改作文的時候采用傳統(tǒng)的批改方式,批改語句老套沒有新意,根本無法引起學生的共鳴,更加無法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到底欠缺在什么地方,在這樣的情況下,作文批改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義。另外,還有一些老師,為了加快批改時間,就通過互評或是自我評價的方式,來讓學生自行批改作文,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缺乏了老師的有效指導,進而使學生在思想上出現(xiàn)混亂,甚至還可能起到反效果。
二、增強小學作文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
1.激起學生們的寫作積極性
寫作就是以文字來表述自己對生活的感知的一種形式,想要增強學生的寫作水平,第一步需要的就是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老師可以借助趣味閱讀的方式來進行教學。老師可以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留出一些時間來開設美文欣賞環(huán)節(jié),老師朗讀一篇散文或是議論文,使學生在此過程中體會文字的感染力,同時體會文字不同的表達形式。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就能產(chǎn)生自己的感悟,并且在自己寫作的過程中將這些優(yōu)美的語句運用進來,由于這一類的文章和我們的生活很貼近,因此所感受到的情緒也會非常接近,在欣賞美文的過程中,學生們很容易把自己帶入到情境當中,體會文字帶來的美,這樣就能在潛移默化中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進而增強小學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2.從生活實踐當中積累素材
小學生的生活就應該是豐富多樣,而且充滿色彩的,在他們這一年齡階段本就是充滿好奇的時期,因此,對自然有很強的觀察力,而且對社會也具有極大的好奇心。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他們在寫作的時候總是覺得不知該說些什么,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平日的積累不足,沒有充足的素材積累,缺乏對周邊事物的觀察力,致使學生在寫作的時候無從下筆。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老師應將寫作和我們的生活有效地聯(lián)系到一起,使學生多去寫一些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學校可以時常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以此來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并了解社會,將自己的體會和想說的話用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老師要有效培養(yǎng)學生樂于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寫出自己的真實情感和體會,從而加強自己的寫作水平。
3.增強寫作文基本功,增強系統(tǒng)化的練習
小學作文教學是奠定語文學習基礎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可以直接影響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學生要努力打好寫作基礎,這樣才可以有效地增強寫作水平,而這也就需要學生更加注重課外閱讀以及練筆。通過大量的閱讀以及豐富的文字積累,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的感悟能力,并且對于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必不可少的條件。寫作基本功并非一日就能練就的,它需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積累,并在此基礎上通過長時間的練習,才能夠提高寫作水平。只要能夠長時間堅持不懈,就能夠寫出一篇好的文章。與此同時,老師也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不斷積累教學經(jīng)驗,結合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實施有針對性的作文教學。
4.健全評價方法
作文批改要體現(xiàn)出一定的層次性,寫作難度大,評改的難度也就更大,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是需要經(jīng)過多次反復修改以后才最終成稿的,修改并批改作文不單單是老師的一個教學任務,更應該是老師與學生共同進步的一個重要途徑。在批改作文的過程中,老師要對自己學生的寫作水平足夠了解,水平較高的學生不需要做大的改動,在批閱的時候,對其中寫得優(yōu)美精彩的地方予以評價,并在最后寫一些鼓勵的語句,以此來激勵他們更加進步;而對于中等水平的學生,老師要給予細致的指導,必要的時候可以幫他們進行修改;對寫作水平較差的學生,老師要讓他們多去閱讀他人的文章,學習別人是怎么運用語句的,并且對于作文當中的病句或是不恰當?shù)恼Z句,要及時給予修正,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到底欠缺在哪里,甚至有些學生會主動去重新寫一遍,寫作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綜上所述,在小學作文教學中,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zhì)能力為主的教學實踐,不僅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性訓練,還需要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前提下實施因材施教策略,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學習、總結、積累,由此掌握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與細節(jié)描寫,從而獲得寫作能力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