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海洋之聲》和《輝夜姬物語》以其濃烈的民族性特點及富有內(nèi)涵的人生思考贏得了世界觀眾的好評。本文主要從兩部電影中體現(xiàn)出的父母對成年子女的愛出發(fā),分析鑒別這些愛的多樣性及其利與弊,最后得出結論,即父母要回歸本真的愛的召喚,給孩子以自由選擇的權利,體驗生命賜予的苦與樂。
關鍵詞:《海洋之聲》 《輝夜姬物語》 愛 父母
《海洋之聲》和《輝夜姬物語》是2015年在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篇提名獎中脫穎而出的兩部影片。它們憑借二維手繪的制作方法及其獨特的藝術效果贏得了觀眾的推崇。同時,由于自身根植的鮮明的民族特征及哲學反思,影片也立即引發(fā)了很多學者的探討。相對而言,關于《海洋之聲》的研究在數(shù)量上多于《輝夜姬物語》,但是關于兩者相對比的研究還寥寥無幾。本文突破目前的研究現(xiàn)狀,從兩部電影中體現(xiàn)出的父母對成年子女的愛出發(fā),分析鑒別這些愛的多樣性及其利與弊。
一、《海洋之聲》中的母子之愛
《海洋之聲》中有兩個世界,一個是以小男孩本一家的家庭生活為代表的世俗世界,另一個是海洋精靈們生活的海洋世界。將兩個世界聯(lián)系在一起的關鍵人物是本的母親——海豹仙女(這是凱爾特神話中一種生活在海洋里能自如地在人和海豹之間轉換形象的精靈)。她以人的形象嫁給本的父親,在女兒西爾莎出世之前,一家人過著幸福的生活。在西爾莎誕生的那天,她走向大海突然消失了,留下痛苦的丈夫和兩個孩子相依為命。在這個看似悲劇的故事中我們卻能夠從始至終看到愛,比如,本的父親和母親跨越種族的愛、本對妹妹的手足之愛和西爾莎對精靈世界的拯救之愛。但是最令人震撼和給人留下最多反思的卻是電影中的另一種親情之愛,即母親對成年兒子的愛。本文認為故事中對這種愛的詮釋分為海洋世界里女巫瑪查對巨人麥克利爾的石化和世俗世界里本的奶奶帶本的父親的離島返城兩個部分。
1.女巫瑪查對兒子麥克利爾的石化 巨人麥克利爾是海神,他失去了心愛的人之后,傷心欲絕,日夜哭泣,淚水匯成黑色的海洋,泛濫不止。他的母親女巫瑪查心如刀絞,卻無法拯救他并化解他內(nèi)心的悲痛。于是,她用魔法吸取了他的悲傷和哭泣,將他變成了一尊巨大的石像。這尊石像沒有了情感,沒有了悲傷,不再哭泣也不再發(fā)聲,從此不再傷害自己,日夜麻木地站在海水里。在風吹日曬下,他的生命被悄然耗盡?,敳槭且晃簧類壑鴥鹤拥哪赣H,自認為這種方式是為了兒子好,正如她對本所說,悲傷、憤怒、暴躁、憂慮、消極都是無用的感覺,沒人需要它們,它們只會對人的身心不利。同樣,為了控制自己的痛苦,她也將自己的各種負面情緒抽取封存在罐子里。盡管人們覺得快樂的情緒要優(yōu)于痛苦的情緒,人們也在不斷思索如何更好地擺脫痛苦留住快樂,但是女巫瑪查化解痛苦的辦法只能使人變成石頭,變得麻木和健忘,失去了原有的活力。
2.本的奶奶帶本的父親離島返城 影片在設計人物形象時,使本的爸爸康納和麥克利爾長相非常相似,而且在故事發(fā)生的背景設計上,也使他們同樣遭遇了失去愛人的艱難處境,變得悲傷和壓抑?,F(xiàn)實生活中本的奶奶和女巫瑪查又不無巧合地在處理兒子的問題上表現(xiàn)出相似性。本的奶奶看到本的父親郁郁寡歡消沉的樣子,于心不忍,便想讓康納帶著孩子離開小島,回到城里開始新的生活。她這樣做無疑也是封存兒子的痛苦情緒。她作為強勢的家長一廂情愿地認為自己的所有決定都是為了兒子好,卻沒有考慮兒子內(nèi)心真正的需求。影片中出現(xiàn)了夜里那個巨大的鳥籠的投影,其實是在暗喻她對兒子的愛猶如對待籠中的鳥兒,用愛的名義將他囚禁了起來。
二、《輝夜姬物語》中的父女之愛
《輝夜姬物語》改編自日本物語文學《竹取物語》,講述的是竹取翁伐竹時在竹筒中得到了一個小女孩,這個女孩當時只有巴掌般大小,但是經(jīng)過竹取翁夫婦的精心喂養(yǎng),女孩經(jīng)過三個月便神奇地長大成人,取名“嫩竹之輝夜姬”。王公貴族仰慕她的花容月貌紛至沓來,但都遭到女孩的拒絕。最后,輝夜姬在月圓之夜飛天而去,遠離塵囂,回到月宮。故事從頭至尾流露出這對老夫婦對輝夜姬的疼愛,但是竹取翁和竹取嫗表現(xiàn)出不同方式的愛。
1.竹取翁對女兒輝夜姬世俗的父愛 作為父親,竹取翁對意外得來的女兒備加珍惜,他全身心地付出了熱情與愛護。他每天靠竹子和制造竹器的手藝獲得金錢和衣食,通過自己的勤勞滿足著妻子和女兒的需求。雖然在故事中,他是從竹子里發(fā)現(xiàn)了黃金和衣料,得到神仙的犒賞,但是實際上他是通過自己的辛勤勞作積累了足夠的財富。他想給女兒更好的生活,希望把女兒培養(yǎng)成“真正的公主”,獲得真正的幸福。然而,他的這番苦心看似是愛,實際上成了操縱和傷害。從這個意義上講,他的愛和《海洋之聲》中兩位母親的愛在本質上一致。作為一個長期生活在男權社會中以男性思維思考的男人,他成了世俗的代言人。他認為自己女兒的幸福就是嫁給一個有錢有權的男人,他渴望女兒過上權貴的生活,在世俗社會確立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輝夜姬原本鮮活的生命被囚禁,不得不面對強制的相親,在無奈與惆悵中扭曲和壓抑自我的真實感受。但是,她不愿意做男性視角中的奴隸,從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孩逐漸畸變成憤怒壓抑的囚徒,生命中本真的活力被消耗殆盡。
當竹取翁得知女兒要飛回月宮時,他在抵御抗爭中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父愛。竹取翁命所有家丁全副武裝日夜守候來阻止仙人帶走女兒。他要挽留住女兒的急切、渴望和歇斯底里表達出父親對女兒濃濃的愛意,這種愛不再關乎權力和地位,是一位父親對女兒最本真、最強烈的愛,他愛的是那個自己“用雙手給她換上尿布,看著她走路,看著她長大”的女兒。
因此,我們在電影中看到了一位父親對女兒復雜而真實的愛。如果站在日本平安時代這個歷史背景中去考量這種父愛,在男權為主導的環(huán)境里,這位父親給女兒的安排也是不無道理。面對這樣的父親,作為女兒的輝夜姬給了最大的理解,離別之前,她擁抱父親,肯定了父親的人情之愛。
2.竹取嫗對女兒輝夜姬理解的愛 相對于《海洋之聲》的母親來說,輝夜姬的母親竹取嫗是一個慈愛、寬容和善解人意的傳統(tǒng)東方女性。丈夫在外奔波,她在家操持家務。輝夜姬被帶回家后,竹取嫗母性得到激發(fā),開始抱她并用母乳喂養(yǎng)孩子。每日在山間屋舍的陪伴給輝夜姬帶來了平靜的呵護、安全感和舒適,也是她長大后對童年美好的回憶。她不僅勤儉,也是一位苦樂不嫌、貧富不驚的母親。她變成富太太后,雖然身著華麗衣裳,但生活中她總是十分從容,是一個順其自然的母親。相對于財富和權力,她更關注內(nèi)心的平靜。當輝夜姬剛剛過上“公主生活”時,母親朝夕相伴,能夠包容她一切的調皮和隨心隨性的做法。當女兒用難題難倒求婚的貴族時,她會陪伴女兒去郊外賞花。當她看到女兒青梅竹馬的舍丸哥哥因為偷盜而被打時,她了解女兒的心情,成為輝夜姬心靈歸靠的港灣。母親在京城豪宅的后院搭建了一個和山上相似的小屋,為輝夜姬在都市繁華中保留了一份山間的淳樸。她和女兒一起脫下華服親手侍弄花草,過以前山間的生活,緩解女兒對山林的思念。雖然她平時溫和敦厚,舉止得體,但是當她看到權貴們向女兒求婚的怪相時,卻不卑不亢。王子用花言巧語誘騙女兒,她找來了以前被王子欺騙的女子的乳母,戳穿了王子的謊言。是母親使輝夜姬在令人窒息的人間丑態(tài)、偽裝和歧視中找到了一些安定和慰藉。
因此,我們看到輝夜姬的母親給予女兒的是點點滴滴、無法替代的愛。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竹取嫗是生活在男權主導的社會中并遵守婦人之道的一位母親。她知道丈夫強制安排的相親,也知道女兒內(nèi)心的掙扎,但是她無法反對丈夫,或者說在這樣一個制度之下,她只能盡自己所能從母親的角度給予女兒最大的保護和支持。
三、結語
《海洋之聲》和《輝夜姬物語》兩部電影讓我們看到了所有的父母都是全身心地愛護著自己孩子的事實,也讓我們開始對現(xiàn)實世界和成人世界進行重新認知和反思。除了竹取嫗能夠給予一些貼心的愛之外,瑪查、奶奶和竹取翁在孩子長大成人之后,仍然按照自己的心愿關愛孩子們,這未嘗不是一種禁錮和控制?!逗Q笾暋分械哪赣H用麻痹的辦法幫助孩子逃避痛苦,《輝夜姬物語》中的父親用強制的辦法幫助孩子獲得幸福。躲避痛苦、追求幸福是我們?nèi)祟惖囊环N選擇傾向,但是這絕不意味著我們要像瑪查一樣為了壓制和消滅極端負面情緒而放棄感情,也不能像輝夜姬父親一樣以追求幸福的名義一味地讓孩子接受、忍耐。人性不是完美的,父母的愛也會有局限性。父母要回歸本真的愛的召喚,給孩子以自由選擇的權利,適時地放手;教會孩子們不要靠幻想緩解生活的挫折,也不能總是躲避痛苦,寬容他人和自我的遭遇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生命。
參考文獻:
[1] 陳雪梅,梁苗.從《海洋之歌》與《輝夜姬物語》探析動畫藝術的民族化風格發(fā)展[J].電影評介,2015(9).
[2] 賈小琳.《海洋之歌》的畫面構圖與色彩分析[J].短篇小說,2015(27).
[3] 倪莉,陳勁松.論《海洋之歌》中民族傳統(tǒng)元素的應用與創(chuàng)新[J].電影評介,2015(23).
[4] 張劍.《海洋之歌》的藝術魅力與哲學魅力探析[J].電影評介,2015(13).
[5] 趙桂靜.電影《輝夜姬物語》中輝夜姬形象的塑造[J].動漫研究,2015(13).
作 者:范秀麗,寧夏大學文學碩士,內(nèi)蒙古科技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編 輯:趙 斌 E-mail:9487465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