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亞里士多德德性論思想與我國當代道德建設

      2018-10-20 09:29:58殷全正
      新生代·下半月 2018年9期
      關鍵詞:道德建設亞里士多德

      【摘要】:亞里士多德被譽為西方哲學史上不朽的豐碑,他作為倫理思想的集大成者對于德性的認識開創(chuàng)了西方德性研究的新局面。20世紀中后期以來,德性思想研究成為西方倫理學研究領域的重要問題之一。亞里士多德的德性思想是重要的德性研究資源,尤其是他的《尼各馬可倫理學》一書,不僅解釋了什么是善、什么是幸福,而且從理智德性、道德德性和一些具體的德性出發(fā),詳細論述了那些值得稱贊的品質。學習亞里士多德德性論思想,深刻領悟中道思想內涵,對個人的成長、對我國道德建設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亞里士多德 德性論 道德德性 理智德性 道德建設

      一、亞里士多德德性論思想來源

      亞里士多德從公元前366年到公元前346年一直生活和學習在柏拉圖學園,許多前人的思想和著作為其倫理學體系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素材。其中對亞里士多德影響最大的是其老師柏拉圖和柏拉圖的老師蘇格拉底。

      (一)蘇格拉底:德性即知識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他對哲學的全新理解開創(chuàng)了希臘哲學的先河,使雅典哲學在希臘得到真正的傳播。蘇格拉底對哲學主題的偉大轉變,改變了人們對自身的認識,對社會關系的認識甚至是對整個世界的認識。使以德性和德性行為為主體的倫理道德思想體系開始形成。羅馬哲學家西塞羅對蘇格拉底是這樣評價的:“蘇格拉底首先把哲學從天上召喚下來,寓于城邦之中,甚至引入家庭,迫使哲學思考人生和道德、善與惡。”

      “認識你自己”是蘇格拉底哲學最基本的主張。在回憶說中,蘇格拉底提出“人對一切事物的認識都存在于靈魂之中,我們的知識便是生來就有的”,也就是他以知識論為基礎的德性論。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寫到:他們這種懂得事物實在的知識或許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美德呢。這里的他們無疑是指像蘇格拉底一樣認為德性即知識的人。同時蘇格拉底認為德性存在于靈魂當中,因為,德性即知識,知識涉及到人的理性,而人的理性存在于靈魂當中。

      (二)柏拉圖:四主德

      柏拉圖是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其哲學王思想主要表現(xiàn)在他的代表性著作《理想國》中。通過對古希臘城邦進行了深入研究后建立起來的一整套思想,描述了一個和諧公正的理想國家。

      柏拉圖的德性觀是以善為核心和主要內容的。他認為的理想國家是由哲學王統(tǒng)治,社會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的。“三等級四主德”是對柏拉圖關于理想國家的一個概括。“三等級”是指統(tǒng)治者、武士和生產者;“四主德”是根據“三等級”對統(tǒng)治者、武士和生產者應該具有的美德的要求。統(tǒng)治者應該具有智慧,武士應該是勇敢的,生產者的美德則是節(jié)制。所謂的四主德,是指“智慧、勇敢、節(jié)制、正義”,柏拉圖認為國家如果是按照正確的方向建立起來的,就應當是善的,顯然這個國家就得是有智慧的、勇敢的、有節(jié)制的,并且合乎正義的。

      二、德性論相關名詞解析

      (一)善

      亞里士多德在其《尼各馬可倫理學》中說:“人的每種技藝與研究、實踐與選擇,都是以某種善為目的的?!边@深層次的解釋就在于,活動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唯有在他的實踐活動中才能展現(xiàn)其存在,善即某種善的事物。同時亞里士多德論述了幸福作為最高善,不同的人對幸福有不同的看法,生病時說是健康,貧窮時說是財富,無知時說是智慧。也有人把快樂等同于善或者幸福。柏拉圖提出三種善:靈魂之善、肉體之善和外在之善。亞里士多德繼承了柏拉圖關于善的認識,并且強調在這三類善事物中,靈魂的善是最恰當意義上的、最真實的善。

      (二)幸福

      人的目的,即人的可實踐的最高善就是幸福。在這里,亞里士多德強調了兩個部分,一個是人的可實踐,一個是最高善。亞里士多德認為人有三種生活:享樂的、政治的、沉思的。首先享樂的生活是亞里士多德所不贊成的,因為它只是追求肉體的快樂,很容易導致放縱。關于沉思的生活,亞里士多德認為是最好的生活,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實現(xiàn)的生活。這也是亞里士多德所強調的第一點,可實踐的。幸福是對人來說所特有的活動且合乎德性的表現(xiàn)。而人特有的活動就是他的靈魂有邏格斯的部分的實現(xiàn)活動。因此幸福就是人的靈魂的有邏各斯的部分合乎德性的活動。道德德性的生活也就是政治的生活被亞里士多德認為是第二好的,因為它是大多數人可以實行、可以努力獲得的生活。

      (三)德性

      亞里士多德的德性概念包含了三層含義:第一,對于人來說,德性是“值得稱贊的品質”。在《尼各馬可倫理學》一書中,亞里士多德“稱那些值得稱贊的品質為德性?!倍疫@里面的德性指的是靈魂的德性,因為我們所說的幸福就是靈魂合德性的活動。第二,德性是使得“人好”或“事物的狀態(tài)好”的品質。亞里士多德的德性既可以指人的德性,也可以指物的德性。亞里士多德認為:“人的德性就是既使得一個人好又使得他出色地完成他的活動的品質?!钡谌龑雍x,德性在人的方面是能夠“出色地完成人的活動”,在事物方面是“使得事物完成的好”的品質。人的德性不僅是指人的狀態(tài)好而且還指能出色地完成他的角色應承擔的任務,“人好”只有在活動或實踐中才能得到體現(xiàn),對于事物的狀態(tài)好要在其功能上得到體現(xiàn),這是人的德性與動物的德性的不同之處。

      (四)中道

      中道思想是亞里士多德德性論思想的核心和靈魂所在,中道就是“適度”、“適中”、“執(zhí)中”,是一種“無過無不及”的狀態(tài)?!爸械馈边@個詞并不是亞里士多德提出來的,而是后人理解的。前文已經論述了什么是德性,而符合德性的條件或者說是達到具體品質的過程其實是尋找一種適度,即德性所尋求的適度,而且這種適度由邏各斯規(guī)定的。我們在生活中的活動和行為都應該保持適度,但這個適度是不能通過計算和測量得到的,它只體現(xiàn)在實際的行為中。其實早在亞里士多德之前,古希臘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貫穿著適度的思想。無論是科學技術還是文化藝術,他們認為過或者不及都不是好的?!叭f事切忌極端”的信條指導著人們的思想。德性是和人的感受行為有關的,無論是過還是不及,都可能會產生不好的結果,中間則是最受歡迎的。適度是處于過和不及的中間狀態(tài)的倫理品質,在不同的狀態(tài)下,有德性的人能夠對所處的環(huán)境和面臨的狀況做出合理的判斷,從而選擇適度的行為。

      三、亞里士多德關于德性的分類

      亞里士多德在《尼各馬可倫理學》中說德性不是指身體或者肉體的德性,而是指靈魂的德性,但是靈魂分為有理性部分和非理性部分,因此可以把德性分為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理智德性主要是通過教導而發(fā)生和發(fā)展的,所以需要經驗和時間。道德德性則通過發(fā)生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并被人們已經接受的習慣養(yǎng)成的。如勇敢、慷慨、節(jié)制、公正等屬于道德德性,如智慧、明智、理解等屬于理智德性。

      (一)道德德性

      1、道德德性

      道德德性是通過習慣而養(yǎng)成的,而不是自然在我們身上形成的。因為,由自然造成的東西不可能由習慣改變。道德德性是靈魂中欲望部分的德性,就其本身而言是非理性的。靈魂的非理性部分不是為人類所特有,而是為一切生物和動物所共有。道德德性實際上也受到理性的約束,這種理性是人們通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結果。

      道德德性是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中,在一定的人群關系下,基于社會的風俗習慣和共同認知,對人和事物的合理的反應品質。道德德性是由風俗習慣沿襲而來的,在人倫關系中形成的。道德德性必須以社會風俗習慣為背景,因為它是長期生活而沉淀下來的人際交往規(guī)則和價值取向的總和,同時它具有普遍的隱形的約束作用,因為如果這些風俗習慣不合理,那么也不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留存下來。社會需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和風俗,是人們的行為能夠受到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從而選取較好的行為,生成優(yōu)良的品質,避免過度和不及。道德德性的本性就是選擇,通過合理的選擇和明確的判斷來決定人們應該采取的適宜行為方式,道德德性就一般特征來說,就是對某些行為的偏好,道德德性規(guī)定了每個人感情的氣質和行為的傾向,例如溫和、謙恭等等,它與人們實際的道德生活存在著直接的關系。

      2、具體的道德德性

      勇敢:勇敢是指在適當的場合,以適當的原因,用適當的方式,面對該面對的事物,也怕所害怕的事物的人所表現(xiàn)出來的品質。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勇敢并不是無所畏懼,相反勇敢是有所畏懼,因為我們對所有壞的事物都感到恐懼,如恥辱、貧窮、疾病等。勇敢是體現(xiàn)在恐懼與信心方面的適度,而且這里強調的勇敢所適用的是一些好的、高貴的行為,無恥的、惡的行為無論什么程度均不能稱之為勇敢,總之應該是善的方面。

      節(jié)制、放縱:節(jié)制與放縱都是與快樂有關的,節(jié)制是這方面的適度。節(jié)制與放縱在這里主要體現(xiàn)在對待肉體上的快樂。節(jié)制的人不以放縱的人最喜愛的那些事物為快樂,相反他厭惡那些事物。他也不以不適當的事物為快樂,對那些既令人愉悅又有益健康并且適合的事物,他將適度的期望獲得。放縱更是出于自愿,是我們所選擇的東西,是受到非理性欲望的過渡驅使。

      慷慨的適度主要表現(xiàn)在財富方面,慷慨的人其顯著表現(xiàn)是以適當的數量,在適當的時間把財富給予適當的人。揮霍與吝嗇是財富方面的過渡與不及。大方也是與財富相關的德性,大方指的是在數量上超過慷慨。大方的人是慷慨的,慷慨的人未必是大方的,大方上的過度是虛榮,不及是小氣。還有像溫和、機智、誠實、羞恥等也都是道德德性的具體表現(xiàn)。

      (二)理智德性

      1、理智德性

      亞里士多德認為人的靈魂中的理性部分的優(yōu)秀、杰出的品質就是理智德性。理智德性可以分為理論德性和實踐德性兩個方面,也就是亞里士多德在《尼各馬可倫理學》中提出的靈魂中有羅格斯的部分又分為知識的部分和推理的部分。

      理論理智德性主要包括像科學、技術、智慧等這一類的具體德性,而實踐理智德性則主要體現(xiàn)在明智這一德性之中。科學是對整個世界的普遍規(guī)律的認識,比如我們經常學習的物理定律和一些化學公式。科學的定律和公理一般被認為是永恒的、不變的,同時科學知識也是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的。技術是關于可變事物的理論理智德性,比如我們制作出來某種工具,我們不是把作工具當作目的,而是為了使用工具,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我們通過各種掌握的能力來實現(xiàn)這一目的。智慧是人們的理性思維能力,它主要體現(xiàn)在科學、技術、理智中的卓越表現(xiàn),德性活動的最好目的就是其行為反應合乎智慧的活動。理智是對科學知識、普遍規(guī)律的把握,在人類中是最高貴的。實踐理智理性主要指的是明智這一具體德性,明智與道德德性相關聯(lián),因為道德德性是靈魂的非理性部分的優(yōu)異品質,這些優(yōu)異品質需要像明智這樣的理性的東西來指導,如果沒有一定的理性的指導,那么就不能夠保證其行為是否就具有道德德性。

      2、具體的理智德性

      理解與體諒:理解或好的理解,即我們說某個人理解或善于理解時所指的那種品質,不同于科學本身。[3]199-201與明智相比,明智是發(fā)出命令,理解時做出判斷。體諒也是一種實踐理性,體諒就是能夠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考慮,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體諒是一種善良的表現(xiàn)。體諒的人能夠像對待自己那樣去看待與己不相干的人,能夠像看待自己那樣去看待別人,這樣從他人的視野和角度去看問題,就有了普遍的理性思維能力。這樣的人才能得到眾人的認同和贊揚,才是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在這里,無論是理解還是體諒,都有一個前提,即正確的區(qū)分,并不是對任何事情都要做到理解與體諒。

      明智與智慧:是理智的兩個部分的德性。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含義:第一,明智和智慧本身就值得欲求,就好像我們說的善的類型,有的事物自身就是善的,比如說醫(yī)術,它是用來治病救人的,其自身就是善的。第二,明智和智慧事實上產生一種結果,即幸福。智慧是德性總體的一部分,具有它或運用它就使得一個人幸福,明智與道德德性完善著活動,我們正確目標或目的的樹立來自于德性,我們實現(xiàn)正確的目標或目的的手段則來自于明智。

      四、亞里士多德德性論思想對我國道德建設的啟示

      新時代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為公民道德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同時也引發(fā)了人們的心里傾向和行為傾向,對公民道德建設提出了挑戰(zhàn)。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同時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他也強調: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由此可見,黨和政府對我國道德建設工作高度重視?!皣鵁o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學習亞里士多德德性論思想對我國道德建設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道德德性與理智德性相結合

      亞里士多德關于德性的分類對于我國社會道德建設也是有重要意義的。首先,從道德德性的角度來說人是有感情的,是有思想的,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習慣養(yǎng)成了諸如勇敢、慷慨、節(jié)制、公正等這樣的道德品質。這樣的道德品質有利于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有利于有序的社會秩序的構建。因此,道德建設需要了解人類的道德德性,并根據這些道德德性做出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其次,從理智德性的角度來說,諸如智慧、明智、理解等理智德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人們做出正確的決策。道德德性是人類的非理性情感表現(xiàn),在處理問題時有很大可能受到感情的影響,因此需要理智德性來幫助其做出正確的決定。理智德性主要是通過教導而發(fā)生和發(fā)展的,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在進行社會道德建設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將理智德性與道德德性很好的結合起來,發(fā)揮其相輔相成的作用,那么一方面能能夠幫助我們建立一個正確、穩(wěn)定的價值體系,牢牢把握住社會道德建設的方向;另一方面能夠促使人們對這種價值體系的認同感,調節(jié)人們的心理,變被動為主動,主動愛國,主動做好事,主動行善舉,促進社會向上向善發(fā)展。

      (二)正確運用中道思想

      “人的每種技藝與研究、實踐與選擇,都是以某種善為目的的?!钡赖陆ㄔO同樣要以某種善為目的。正確運用中道思想是我們實現(xiàn)“善”這個目的的重要途徑。在我國的道德建設中同樣存在著過與不及,而我們則是要找到并實踐的是這個“適度”。

      首先道德建設不能走極端。我國擁有十幾億人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每個地域擁有不同的風俗文化,因此,我們不可能要求每一個人的思想認識、道德品質都相同,不能以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來要求所有的人,而是要找到適合的價值標準,這個適合就是在中道意義上的“適度”。其次,道德建設不能搞折中主義,中道不是折中。亞里士多德在《尼各馬可倫理學》中說:善就是善,惡就是惡,一切善的、正當的感情與行為,即或有過與不及,只要做了就是善;然而所有惡的、不正當的情感和行為,不存在過與不及,即做了就是惡的。我們說道德建設需要正確把握中道思想,不是說道德建設可以選擇折中主義,而是在正確的場合做出合適的選擇。

      (三)經濟建設與道德建設協(xié)調發(fā)展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边@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做出的關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論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由馬斯洛需求理論可知,當代中國人民的需求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物質生活,而是越來越注重精神文明建設。然而最為重要的就是道德建設,加強道德建設一方面能夠促進個人思想認識、素質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能夠保證整個社會和諧穩(wěn)定有序的發(fā)展。經濟的發(fā)展不能以犧牲環(huán)境為代價,當然也不能以阻礙道德建設為代價,經濟的發(fā)展與道德建設協(xié)調發(fā)展才能更好地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新的歷史方位所提出的新的挑戰(zhàn)。

      五、結語

      德性論、義務論、功利論共同構成了規(guī)范倫理學三大理論,其中以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德性論在這三大理論中占有重要地位。亞里士多德的德性論是對蘇格拉底、柏拉圖德性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在對善、幸福、德性的認識上更加完善,對指導人們的行為上更加具體。20世紀中后期以來,西方爆發(fā)了嚴重的道德危機,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致使社會道德建設出現(xiàn)滑坡,以麥金泰爾為代表的西方倫理學家呼喚“回到亞里士多德”,其代表作《德性之后》就是在亞里士多德德性論的基礎上進行完善的。新時代,我國政府也十分重視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通過不同的形式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不同的場合也曾多次強調要加強、加快我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推動社會和諧發(fā)展。用古希臘時期的哲學智慧來照亮今天人們的生活,用亞里士多德的德性論思想來解決當今社會的道德危機。所以,在今天研究亞里士多德的德性思想對于我國的道德建設,對于全人類的道德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金明艷.論亞里士多德的德性觀[D].河北:河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2】柏拉圖.理想國[M].郭斌和,張竹明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179-229.

      【3】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M].廖申白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1-2.

      【4】龔群.現(xiàn)代倫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297.

      【5】張宜海.論公民德性[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11:44-45.

      【6】焦國成李萍.公民道德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36-237

      【7】余仕麟.孔子“中庸”思想與亞里士多德“中道”思想之比較[J].北京:北京大學學報,2003:16-22.

      作者簡介:殷全正(1990—),男,碩士研究生,單位: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方向:政治倫理學。

      猜你喜歡
      道德建設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的發(fā)現(xiàn)
      亞里士多德的發(fā)現(xiàn)
      漫畫
      讀書(2017年11期)2017-04-19 09:07:08
      淺談財務人員職業(yè)道德建設
      加強高校領導干部道德建設的對策探索?
      東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07:39:51
      論會計職業(yè)道德
      道德觀建設在英語師范專業(yè)教學法課程中實施模式研究
      文教資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5:00:17
      亞里士多德論“好人”與“好公民”
      天府新論(2016年6期)2016-11-23 03:05:36
      社會道德建設的法律重要性探討與研究
      加強員工道德建設的思路與對策
      鄂托克旗| 合水县| 深圳市| 平南县| 三穗县| 平湖市| 宁海县| 广州市| 张家界市| 安顺市| 贺州市| 延津县| 郯城县| 洱源县| 抚顺市| 西吉县| 寻甸| 涿鹿县| 大石桥市| 普定县| 夏津县| 正安县| 依安县| 株洲县| 金堂县| 遂平县| 都江堰市| 金湖县| 铜鼓县| 北海市| 灵石县| 双辽市| 罗田县| 高密市| 搜索| 大连市| 宣武区| 呼和浩特市| 响水县| 富民县| 宁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