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肖
摘要:美術課欣賞評述教學貫穿于日常美術教學活動當中,其重要性越來越受到重視。通過實踐,進行有效地設計、導入、板書、提問等環(huán)節(jié)切入學生的興趣點。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注重情景設計,使師生益教于樂,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達到設想的教學目地和效果。
關鍵詞:有效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板書設計;情境創(chuàng)設
中圖分類號:G623. 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 - 9129( 2018) 12 - 0297 - 02
“欣賞評述”是美術課程標準四大學習領域之一,是指學生對自然美和美術現(xiàn)象等進行觀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審美趣味和美術欣賞能力的學習領域,是提高學生美術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其教育功能不言而喻,縱觀我們的美術課本,每一冊都有“欣賞評述”課型。教師既不能在上面侃侃而談的滿堂灌,也不能在提問問題的時候?qū)W生不知所措。因此,我對此學習領域進行了多次的實踐和探索。下面簡單談一下我對欣賞課教學中的一些實踐和思考:
1 有效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與評價能力
合理有效地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對有效提高欣賞與評價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教師在根據(jù)課題進行設計時,一定要根據(jù)本學段的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本課的教學目標進行設想,把握欣賞評述的教學本質(zhì)。一般的欣賞·評述教學的基本方法是這樣的:描述——分析——討論——表達。描述就是讀作品的表面內(nèi)容、顏色、構圖、功能等等;分析可以查閱資料增加進一步的理解,分析作品的形式語言和意義;討論同桌或分組進行討論;表達即是根據(jù)各學段目標1 2年級是“用簡短的話語表達對美術作品和自然景色的感受。”3 -4年級是“用恰當?shù)脑~語、短句等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認識”5 -6年級是“運用常用的美術術語,通過討論和寫作,表達對美術作品的感受與理解”。針對以上的目標內(nèi)容我們可以進行如下思考:
1.1 有效地導人環(huán)節(jié)。例如低年級學段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自控能力差是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所以在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多運用易于兒童接受與理解的作品、視頻、紀錄片與簡單語言描述相結合的方法,注重激發(fā)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其次,導人環(huán)節(jié)也可以運用連一連、碰一碰、對號入座等方法用精煉的語言把要教給學生評價的方法展示出來,讓學生給圖片找朋友,這樣潛意識地交給學生運用怎樣的語言、從哪幾方面進行欣賞品評,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理解和掌握,為下邊深入學習夯實了基礎。
1.2 有效地板書設計。眾所周知,板書是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手段,在中小學美術教學中,由于學科的特殊性,加上現(xiàn)代化教學方式不斷地被采用,板書很容易被人們所忽視。但實踐證明,恰當而合理的板書設計是師生進行雙邊活動的縮影,是一篇“微型教案”,直觀形象,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如《生活中的設計》一課板書設計為新穎的金字塔形狀,最下邊是基礎堅實的實用性,依次向上排列是美觀性、趣味性、科技性,科技性達到頂峰最高端。教師在教給學生欣賞評述的方法之后,讓學生結合板書的內(nèi)容用老師教給的方法自己嘗試去欣賞評述。
1.3 有效地提問。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目的明確、思路清晰、難易適中還要注重技巧,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教師還可以針對問題進行追問,引導學生通過對某一問題進行持續(xù)、深入的挖掘與探究,來獲得完整、系統(tǒng)的審美感受與體驗。如這件美術作品你看到了什么?給你什么感覺?作者怎樣營造這種感覺的?作者想要表達什么?你怎樣評價這件作品?通過一系列的追問,能夠使學生為自己的觀點尋找必要的依據(jù),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探究興趣和欲望。
2 欣賞教學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自己暢談暢想
在欣賞過程中,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和人格,鼓勵學生從每個不同角度欣賞和感受,讓每位學生都能輕松地講出自己的感受、觀點,在全班同學激烈的爭論中,讓美內(nèi)化、升華。如在四年級下冊欣賞美術家畢加索的作品一課中,有的學生認為這種立體畫派的作品不好看,都不如我的畫,有的學生認為好看好玩。這時,教師不用評論學生的審美水平低或高,對或錯,讓學生去爭論,加深對美術家的認識。反之,教師批評學生欣賞水平低下,學生的積極性遭到打擊,容易與教師產(chǎn)生逆反心理。之后,教師再講歷史背景、作品內(nèi)涵、評價案例,否則只能是教師一個人講,一相情愿了。
3 注重情景創(chuàng)設,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力
學生好奇心強,要使學生產(chǎn)生審美感受,使之內(nèi)化,教師就應該重視情境的創(chuàng)設。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借助視頻、課件、音樂等多種媒體教學手段,也可在墻壁周圍懸掛圖片,使學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的求知欲讓學生獲得深刻的藝術感受,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諸如:《多彩的民族服飾》大量的搜集一些民族服飾或者一些服飾圖片懸掛在教室的周圍,播放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的音樂,把學生置身于一個有聲有色有情有景的藝術氛圍中,使學生的情緒受到感染,滿足兒童的心理需要,令他們耳目一新?!缎⌒∑吩u家》一課創(chuàng)設了逛商場為兒子選購物品為引線,讓學生扮演小小導購員,能夠運用簡短的話語對各種物品進行品評,推銷自己的產(chǎn)品。欣賞中國畫,播放古典音樂,播放相關的古詩詞影視片段,描述清麗淡雅的中國畫。
總之,提高美術欣賞課的教學質(zhì)量,讓孩子們在美術教學中感受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大膽地表現(xiàn)自我,傳承中國的文化是我們每位美術教師共同的目標。每一個聰明的教師教出智慧的學生,每一個陽光的教師教出明媚的學生,讓藝術之花開遍學生的心靈!
參考文獻:
[1]劉翠.新課標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有效性探析[J].考試周刊.2018.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