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瑩
“北風(fēng)那個吹,雪花那個飄,雪花那個飄飄,年來到。”這首歌曲《北風(fēng)吹》相信大家一定聽過吧?是的,這是歌劇《白毛女》中的選段。動人的旋律,總會把人帶入那個動人的場景:外面飄著鵝毛大雪,簡陋的茅屋內(nèi),小姑娘喜兒滿懷期待地注視著窗外,期待父親回家的身影……這期的古典音樂盒,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部歌劇《白毛女》。
歌 劇
歌劇是以歌唱為主,將音樂(聲樂與器樂)、戲?。▌”九c表演)、文學(xué)、舞蹈等藝術(shù)融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shù),通常由詠嘆調(diào)、宣敘調(diào)、重唱、合唱、序曲、間奏曲、舞蹈場面等組成(有時也用說白和朗誦)。簡單地說,歌劇主要是以歌唱和音樂來交代和表達劇情的戲劇。
歌劇起源于16世紀末的意大利,發(fā)展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了,它是西方音樂舞臺上最重要的綜合藝術(shù)形式。而歌劇在我國的起步比較晚,20世紀初開始傳入中國,中國的音樂家經(jīng)過不斷地嘗試,終于創(chuàng)造了一種中西合并式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型歌劇——中國新歌劇?!栋酌肪褪俏覈鑴∈飞系牡谝徊烤哂忻褡屣L(fēng)格的新歌劇。
歌劇《白毛女》于1945年創(chuàng)作于延安魯藝學(xué)院,由賀敬之、丁毅執(zhí)筆,馬可、張魯、瞿維、煥之、向隅、陳紫、劉熾等作曲。歌劇以晉察冀邊區(qū)的民間傳說故事“白毛仙姑”為主要素材進行提煉和加工,作品通過楊白勞和喜兒父女倆的悲慘遭遇,深刻揭示了地主和農(nóng)民之間的深刻矛盾,憤怒地控訴了地主階級的罪惡,形象地表達了“舊社會把人變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的主題。
1945年,《白毛女》上演后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雖然有長達4個多小時的演出時間,但由于劇情非常吸引人,觀眾觀看起來非常投入。據(jù)記載,這部歌劇當年在演出的過程中,還發(fā)生過許多感人的故事呢!
每次演出,當演到悲苦情節(jié)的時候,臺下到處都是抽泣的聲音。劇中黃世仁的狗腿子穆仁智一出場,就會引起臺下觀眾的一片憤恨。當演到穆仁智斗爭大會的時候,穆仁智原本跪在地上,臺上演員令其說話,穆仁智則站起來回話,演員命令他“跪著說”時,臺下觀眾也會跟著一起喊口號,臺上臺下全然融成一片,觀眾早已忘記了戲里戲外。
有一次,文工團到山東軍團演出,當演到第三幕喜兒被騙,穆仁智對喜兒進行調(diào)戲時,臺下有位年輕的戰(zhàn)士憤怒地拔出手槍,要打“穆仁智”,當班長將槍繳下后,這名戰(zhàn)士又拔出手榴彈欲往臺上扔,后有人對他說“這是在演戲”時,他才回過神來,回到營房用被子蒙頭痛哭。事后人們得知,原來他的妹妹有著和喜兒一樣的遭遇。
還有一次,文工團將《白毛女》表演給被俘的國民黨士兵看。觀看過程中,這些人都在放聲痛哭。尤其是楊白勞被逼死、喜兒被強行拉走時,這些人的哭聲已經(jīng)把臺上的歌唱與對話聲都淹沒了,演出不得不一度中斷……
從這些演出背后的小故事可以看出,《白毛女》的問世在當時引起的廣泛共鳴。
故事發(fā)生在華北一個叫楊各莊的偏僻山村。大年除夕那天,在外躲債多日的貧農(nóng)楊白勞偷偷溜回家,準備和女兒過個團圓年。喜兒盼到了多日不見的父親,喜出望外,父女倆依偎在一起。楊白勞取出給女兒買的唯一新年禮物——兩根紅頭繩,親手為女兒扎上辮子,父女倆其樂融融……突然,當?shù)氐膼喊缘刂鼽S世仁帶著家丁出現(xiàn)在她們面前,逼楊白勞還清欠下的高利貸。楊白勞跪在地上懇求黃世仁寬限幾日。黃世仁哪里肯依,從懷中拿出一份事先準備好的賣身契,要楊白勞將愛女喜兒賣給黃家做丫鬟抵債。原來,喜兒是當?shù)厥锇舜宓拿琅?,黃世仁對她垂涎已久。楊白勞誓死不從,黃世仁便將楊白勞打昏,強行讓他在喜兒的賣身契上按下了手印……
吃完年夜餃子,喜兒在節(jié)日的花炮聲中入睡。楊白勞想著明天一早,黃世仁就要來帶走女兒到他家做奴,心如刀絞,便拿出劇毒的鹵水喝了下去……第二天大年初一,喜兒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父親已撒手人寰(huán)。這時,黃世仁闖進楊家,搶走了喜兒。喜兒的對象大春闖進黃府,卻沒能救出喜兒,只好含恨逃走,投奔了八路軍。
喜兒到了黃家,受盡屈辱和非人的折磨,還遭到了黃世仁的奸污。后來,黃世仁又想把她賣給妓院。得知消息的喜兒乘人不備逃進了深山,躲在一個山洞里藏身。
在深山里風(fēng)餐露宿,沒吃沒穿,由于嚴重的營養(yǎng)不良,喜兒一頭烏黑的頭發(fā)漸漸變得花白。她痛不欲生,但想著家仇未報,便選擇堅強地活下去。為了生存,喜兒經(jīng)常在深夜下山,到一座破廟里偷吃擺放的貢品。去的次數(shù)多了,終有一次被人發(fā)現(xiàn),于是,“白毛仙姑”的傳說不脛而走,在當?shù)亓鱾鏖_來。
參加了八路軍的大春跟著共產(chǎn)黨為窮人打天下。這年,八路軍解放了楊各莊,惡霸地主黃世仁聞風(fēng)而逃,但未能得逞,被八路軍抓獲。
為了揭開“白毛仙姑”之謎,晚上,大春帶領(lǐng)八路軍蹲守在破廟周圍,終于將偷吃貢品的“白毛仙姑”逮個正著,仔細一看,大春才發(fā)現(xiàn),原來竟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對象……
喜兒得救了,一對愛人終于團圓,罪惡滔天的惡霸地主黃世仁得到了應(yīng)有的下場。從此,在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dǎo)下,老百姓開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白毛女》全劇共有5幕。其中最為經(jīng)典和廣為流傳的選段有:《北風(fēng)吹》《十里風(fēng)雪》《扎紅頭繩》以及《恨似高山仇似?!返取O旅婢妥屛覀円黄饋硇蕾p其中幾段吧!
《北風(fēng)吹》是歌劇第一幕第一場的第一首歌,也是最膾炙人口的唱段。這段音樂刻畫的是喜兒盼著過年和爹爹早點回家團聚的喜悅又焦慮的心情。旋律如微風(fēng)般的輕盈,節(jié)奏輕柔、舒展,曲調(diào)親切動人,塑造了喜兒天真活潑、對生活充滿美好向往的形象。
《扎紅頭繩》講述的是楊白勞回家后與喜兒團聚,給喜兒扎紅頭繩的喜悅場景。這個唱段是楊白勞和喜兒父女二人的對唱,音樂明朗歡快,表現(xiàn)了雖然生活艱苦,但是喜兒性格天真無邪、活潑淳樸,以及父女之間的深厚感情。
《十里風(fēng)雪》出自歌劇第一幕的第一場。這是描寫楊白勞懷揣著女兒的賣身契,表現(xiàn)內(nèi)心獨白的一個唱段。音樂節(jié)奏緩慢、旋律悲涼,加上男低音的演唱,表現(xiàn)了蒼老無力、倍受欺凌、老實巴交的貧農(nóng)楊白勞的形象。
《恨似高山仇似?!愤x自歌劇的第四幕。喜兒逃離黃世仁的魔爪,被迫長年深居深山野林,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非人生活。這一唱段具有強烈的戲劇性,旋律高亢激昂、堅強有力,表達了喜兒對封建社會的強烈控訴和不滿,對悲慘命運的無助嘆息,也表達了她要掙脫命運的枷鎖,報仇雪恨的決心和期盼。
看完這些,你的內(nèi)心是不是也充滿了對舊社會的痛恨和對喜兒的同情呢?讓我們一起掃掃二維碼,來感受這部歌劇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