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芳
摘 要:習作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嘗試從習作前、習作中、習作后三個環(huán)節(jié)來探討微課技術與習作教學的有機結合,打造生動活潑、高效自主的習作課堂。
關鍵詞:微課;小學語文;習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為了節(jié)約時間,提高效率,人們更傾向于接受“微”型生活方式,社會上涌現(xiàn)出一系列的微事物,如微博、微信、微電影、微新聞、微視頻等等,這預示著我們已經(jīng)步入了“微時代”??萍歼M步改變的不僅是生活方式,還有學習方式——微課。它以短小精悍、易于創(chuàng)作、便于分享的特點,較好地適應了時間碎片化背景下人們的學習需求。在教育領域,微課從一出現(xiàn)便迅速受到廣大師生的關注和歡迎,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發(fā)展壯大。
一、微課在習作課堂中的應用
微課技術在提高習作教學效果方面是值得肯定的:小學低年段以看圖寫話為主,如果把靜止的畫面變成動態(tài)的演示過程能夠讓學生對畫面的理解更加連貫,對主題的把握更加清晰。中年段從寫話過渡到習作,寫作要求開始提高,學寫日記是習作起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利用微課及時記錄學生校園里發(fā)生的點點滴滴或者提供觀察對象,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留心生活的習慣。高年段習作以命題作文為主,主題的把握不像以前那么直觀淺顯,需要仔細思考。很多學生無法理解題意,缺乏生活體驗,打不開寫作思路,出現(xiàn)了寫作困難。借用微課這種媒介手段,針對題意制作或者尋找相關資料便于調動學生思維,激發(fā)聯(lián)想和想象。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如何尋找微課技術與語文習作教學的結合點,打造生動活潑的語文課堂,是每一個語文教師都要思考的問題。
(一)習作前激發(fā)興趣,補充資料
習作教學的第一步,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習慣,理解題目要求。由于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普遍對靜態(tài)文字表述不太敏感,反而對動態(tài)視聽刺激比較敏感,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在課前準備或者課堂導入時利用PPT作為媒介來引起興趣、介紹要求、熟悉相關內容。可以說,PPT在課堂導入部分所能達到的效果已經(jīng)很不錯,但微課所發(fā)揮的作用能夠收獲意想不到的成功。
微課的視聽效果比PPT更加強烈,能夠快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這是一個優(yōu)勢。另外,微課可以用于習作教學前渲染氣氛,在環(huán)境建設方面作用很大。教師有感情的講解配上合適的音樂,把習作主題形象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生很容易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不跑題。同時,它還能用于課前補充資料等前置性學習,達到良好的效果。教師可以把完成習作需要了解的資料事先錄制好,在班級微信圈或者班級QQ群上發(fā)布,即使學生在家里就能利用家長的智能手機或者電腦進行預習或者自學。學生還可以把自己的疑惑與教師或者其他同學在線上交流,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微課作為新的學習形式實現(xiàn)了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學習的高度個性化,超越了課堂教學的藩籬。
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五中關于習作的要求是:
長城、頤和園、秦兵馬俑……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國的“世界遺產”,我們來寫寫介紹“世界遺產”的導游詞。先確定自己要介紹哪一處“世界遺產”,然后選取最有特色的內容向大家介紹??梢灾v景點風光,也可以講與景點有關的故事、傳說,還要提示參觀游覽的注意事項。寫好以后,可以根據(jù)所寫的導游詞模擬導游進行講解。
旅游雖然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很多家長都選擇寒暑假帶上孩子四處旅游,增長見識,尚且不論相當一部分家庭由于經(jīng)濟的原因無法實現(xiàn)假期出游的安排,四年級的學生只有十歲左右,就算他們參與了旅游恐怕也無法一一記住導游的介紹。而且本次習作的對象是“世界遺產”,不是普通的旅游景點,這些都給習作指導帶來了重重困難。微課的使用無疑可以很好地填補學生旅游體驗不足的缺陷。
教師可以事先選取一個有代表性的世界遺產,詳細查找相關資料,準備好課件,整理好導游稿,在錄制微課的過程中加入聲情并茂的介紹,重點突出景點的景色描寫、穿插當?shù)貧v史典故的介紹,還要模擬導游的語氣或者腔調來提醒旅游注意事項,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學生觀看完對導游詞的撰寫就會有清楚的認識。教師也可以直接在網(wǎng)上查找旅游景點介紹的視頻或者旅游節(jié)目的視頻,有很多精品材料可供參考。教師講清楚觀看的要求,利用媒介平臺在線發(fā)布讓學生觀看,讓學生對景點有更加具體飽滿的認識,加深印象。
(二)習作中學會觀察,引起思考
學生習作素材的積累,一方面從書本中汲取,一方面來源于生活。觀察生活是寫好作文的基礎。教師注意從中低年級就開始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習慣。在指導學生寫作前一定要讓學生先觀察事物,并把看圖、說話和寫作三者結合起來,讓學生對事物的認識不僅是感性的認知,還要有理性的思考。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聯(lián)系個人生活進行習作,啟發(fā)他們在自己周圍的環(huán)境中尋找寫作素材。
1.利用微課收集寫作素材
孩子們天性愛玩,在活動中解放天性,展示本真的一面。在班級活動或課間十分鐘,他們經(jīng)常自發(fā)組織一些游戲活動,如猜謎語、踢毽子、老鷹捉小雞、跳橡皮筋等。而且,現(xiàn)在的學校重視素質教育,經(jīng)常舉行許多有益于孩子身心發(fā)展的校園活動,如校運會、課本劇比賽、科技節(jié)、經(jīng)典誦讀、校園藝術節(jié)、春游秋游等等。如果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能夠抽出一些時間來幫學生記錄這些場面,必要的時候播放出來,很快就能夠調動學生的記憶,讓學生習作時有話可說,還能寫出真情實感。
2.利用微課培養(yǎng)觀察習慣
小學生不是不觀察生活,而是不會觀察生活。他們對生活的感知很多時候以無意注意為主。只有日常寫作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有意識、有重點、有條理地進行觀察,才能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水平和習作的條理性。微課的優(yōu)勢在于把觀察訓練配成動態(tài)連貫的畫面,而不只是靜態(tài)零碎的文字表述,讓觀察對象變得具體生動、形象飽滿,對于感性思維發(fā)展為主的小學生更加容易把握。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一文,對爬山虎的腳的特點介紹得非常詳細。很多同學對爬山虎這種植物不是很熟悉,教師根據(jù)學生情況及課文內容安排,選取爬山虎葉子的特點、爬山虎腳的特點以及爬山虎爬行的過程三個知識點進行微課教學設計。一方面可以普及爬山虎這種植物的知識,另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對比課文的描寫,加深理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這個單元要寫觀察日記,教師可以選擇含羞草、豬籠草、牽?;ǖ葞追N有代表的植物作為例子制作微課,讓學生關注植物的顏色、形狀、根莖葉花以及生活習性等等,把自己學到的觀察方法運用在觀察日記中。
3.利用微課引發(fā)思考想象
大自然是一個巨大的寶藏,那里有取之不盡的寫作資源。如果小學生能夠經(jīng)常親近大自然、切切實實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當然是非常好的,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出于對學生安全的考慮,帶孩子們一起走出校門的機會十分有限。在城市生活久了的孩子對大自然的感知能力也弱化了,寫出的文字在形象生動和真情實感方面也遜色不少。如果能夠利用微課技術為孩子模擬各種場景,充分調動學生的各個感覺器官,可以一定程度彌補學生生活體驗的缺失。我們把自然美景呈現(xiàn)于課堂,讓孩子們感受身臨其境的美妙:壯觀的海上日出、波濤洶涌的大海、遼闊的內蒙古大草原、物產豐富的西沙群島……這些美景仿佛就躍動在眼前,配以優(yōu)美的音樂,就是一場視覺盛宴。當孩子們激情洋溢時,就會忍不住直抒胸臆,自然流露出對大自然的熱愛。
微課除了能夠適當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還能引起學生的討論和思考。現(xiàn)在社會對于小學生的評價褒貶不一,大多數(shù)人都認同孩子越來越聰明了,但是心理受挫能力和社會主人翁的意識都變差了。適當把一些社會民生話題引入習作教學中,利用微課發(fā)布在班級平臺,學生可以線上討論,暢所欲言,各種觀點的碰撞很能啟發(fā)學生的思考。
4.利用微課講授寫作技巧
教師可以結合微課技術重現(xiàn)課文,讓學生清晰文章脈絡,學習文章寫法。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園地一中習作的要求是:
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圍繞自己游覽過或了解到的一處自然景觀,寫一篇習作??梢詫懼穆糜尉包c,也可以寫身邊的景物。寫之前要想想主要突出哪一點奇特之處,大體按怎樣的順序寫。希望通過你的習作,讀者能夠想象出畫面,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教師通過播放微課,讓學生回憶自己本單元學過的《觀潮》,欣賞錢塘江大潮壯麗景象的同時,重現(xiàn)了文章的脈絡: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讓學生寫景是要抓住景物特點,而且要理清寫作順序,讓自己的文章更加有條理。
(三)習作后重視講評,交流反饋
習作的講評是習作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對于講評,葉圣陶先生說過要“責令探索,彼必將用心而得之矣”。意思是說在學生自己寫了作文的基礎上,還是引導學生自己評價才會有所得。微課借助在線學習的平臺,讓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評價反饋變得更加靈活自由,設置在線留言、互動批改、學情管理等網(wǎng)絡板塊,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1.對比講評
教師根據(jù)本次習作的要求,從學生的習作中或者教材課文中選擇兩篇或若干篇文章制作微課,進行對比講評,找出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讓學生在線下自由討論,大膽發(fā)言,從而引導學生在比較中提高鑒別能力,學習優(yōu)秀的寫作方法,避免重復前人的錯誤。
2.專題講評
教師可以收集學生習作,制作微課截取相關片段來分析,可以是寫開頭結尾的、人物描寫的、場面刻畫的;也可以是專門講寫作順序的、修辭手法的、過渡語的,通過專題講評,讓學生對某一方面的習作技巧的認識更加清晰。
3.分類講評
教師圍繞一個主題制作微課,可以是寫景、寫人、寫事、狀物、想象等題材類型,讓學生廣泛地閱讀同類文章,初步感知,然后教師引導學生系統(tǒng)地梳理其中特點,指導寫法,演示技巧,讓學生有清楚的認識,以后在習作中能夠學以致用,趨利避害。
二、微課結合習作教學帶來的問題與啟示
微課短小精悍、方便學習的特點決定了其在教育教學中必定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推廣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加強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
今后微課能否落地生根、廣泛應用,關鍵在于提高基層教師對微課的認識、開發(fā)和制作水平。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及時更新知識,除了要進行相關小學語文的專業(yè)知識學習和示范技能的培訓以外,還應該加強教育技術和視聽語言等方面的學習和提高。
(二)系統(tǒng)規(guī)范的培訓
微課作為一種新興教學技術,還沒有形成系統(tǒng)科學的理論,很多人都處于摸索階段。建議由各級教育教研部門牽線,統(tǒng)籌規(guī)范微課資源開發(fā)方案,制訂建設計劃和進程,修訂科學的標準和規(guī)范的模式,讓廣大教師參考,避免重復建設或盲目開發(fā)。
(三)建立資源庫
一旦微課的教學模式成熟起來,微視頻也會積累得越來越多,內容也會越來越廣,而且除了小學語文,其他學科也會加入進來,逐漸形成規(guī)模。此時就需要一個平臺對資源進行收集、分類、整理,分享優(yōu)質的微課資源。所以,優(yōu)質微課資源庫的建設和有效利用,是各個學校和各個教育職能部門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總之,微課的介入為當今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開拓了新的思路,充分照顧了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它的優(yōu)勢不言而喻。但它現(xiàn)階段還不成熟,只是課堂教學手段的有效補充,而不是主流。我們要做的是認真思考,如何更好地實現(xiàn)微課和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打造優(yōu)質課堂。
參考文獻:
[1]李凌.微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電教,2015(3).
[2]羅莎.語文作文微課資源的開發(fā)與應用[J].寫作引導,2014(12).
[3]丁念金.從翻轉課堂到教學體系的重建[J].揚州市教學論壇,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