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氏 《臨智永千字文》(局部)
昔人于書畫二藝,首重師古,未有不師古而能名世者。繪畫之師古,即六法之“傳移模寫”;而書法之師古,則在名跡之鉤臨摹搨。此引黃山谷論學(xué)《蘭亭》詩句,正道出書法師古臨摹之難也。
所謂“臨”,即以紙置古帖旁,觀其形勢(shì)而學(xué)之,若臨淵之臨;所謂“摹”,即以薄紙覆古帖上,隨其細(xì)大而搨之,若摹畫之摹。臨書多得古人筆意,易失古人位置;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此乃昔人論臨摹之意義與工用也。
趙孟頫《臨蘭亭冊(cè)》
夫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shí)器。唐宋以來臨摹之范本,除《蘭亭》而外,單刻帖若鐘繇《宣示表》、皇象《急就章》、王羲之《黃庭經(jīng)》、王獻(xiàn)之《十三行》、智永《真草千文》、懷仁《集王圣教》、孫過庭《書譜》,乃至為煊赫有名者,學(xué)者稱習(xí)、歷代不輟;叢帖若北宋之《淳化閣帖》《絳帖》、明無錫華氏《真賞齋帖》、吳門文氏《停云館帖》、金壇王氏《郁岡齋帖》、松江董氏《戲鴻堂帖》、清初涿州馮銓《快雪堂帖》、乾隆內(nèi)府《三希堂法帖》,多出名家甄選與妙手摹勒,可謂洋洋大觀、典型具在。雖宋元以來,私家以刻帖標(biāo)榜風(fēng)雅往往而有,諸家選刻者亦難免真?zhèn)螕诫s;然其沾溉后學(xué),實(shí)殊非淺鮮。
蘇州博物館藏有不少元明以來的名家臨古之作,本次展覽即特別遴選其精妙者凡三十余件,兼真草篆隸之體、備卷軸屏冊(cè)之式。其中若趙孟頫之臨《定武蘭亭》、女史曹貞秀之臨《玉版十三行》、無名氏之臨《智永千字文》,皆屬名家舊藏,堪稱難得一見的銘心之物;而王鐸、姜宸英之臨《閣帖》、王澍之臨《米帖》等,或形神俱肖、或略參己意,諸家日常臨池之用功,于此即可窺一斑。觀者覽之,若更于臨摹之外,考見歷代書家風(fēng)格之淵源、流派之傳承,則斯亦研究書史之一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