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是祖國的花朵,也是每一個家庭的希望。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學生的認知能力、生活能力和性格培養(yǎng)不僅僅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也需要家長的配合和實施。可以說,幼兒教育當中的家庭教育往往能起到至關重要的積極作用,學生可以在家長的教育過程中,收獲更系統(tǒng)、更全面的教育,并在家長的言傳身教中逐步完善自己的價值觀念。
關鍵詞:幼兒教育;言傳身教;家庭教育
如果說父母是孩子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的第一所學校,那么家庭教育就是建立學生基礎價值觀念的重要教育場所。家庭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個落腳點,幼兒從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每一步都凝聚著家長的心血和付出。但是,家庭教育不僅僅是陪伴和照顧,更重要的是在家庭生活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優(yōu)秀、善良的品行,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能力。因此,家長應該在家庭生活當中,注重對學生進行家庭教育,使學生通過家長的言傳與身教獲得良好的品行和樂觀的性格;通過家長的贊美和批評建立自信與明辨是非的能力;通過自己動手與實踐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動手能力。可見,家庭教育絕不僅僅是單純的陪伴,而是有針對性的性格培養(yǎng)和習慣養(yǎng)成。接下來,筆者將從三個方面簡述幼兒時期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 言傳與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幫助孩子建立良好性情與樂觀性格最重要的教育者。言傳與身教是家庭教育的第一步,也是最為重要和長效的教育方式。因為家長會長期和學生生活在一起,學生會根據(jù)家長的行為和習慣來進行模仿和學習。因此,家長的言行可以說是學生性格塑造和性情培養(yǎng)過程中最重要的教育環(huán)節(jié)。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可以從性格培養(yǎng)和品行培養(yǎng)兩個方面來進行示范和教育,使學生在家長的引導和演示過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性格和端正的品行。
例如,筆者在教育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本班的一位小朋友在日常生活與活動中很有禮貌,遇到幼兒園的門衛(wèi)爺爺會主動打招呼、對于清掃衛(wèi)生的阿姨也會微笑致好。同時,這位小朋友性格樂觀開朗,是全班老師和學生的“開心果”。筆者在進行家庭教育了解過程中,發(fā)現(xiàn)這位小朋友的父母就是十分有修養(yǎng)的人,且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十分注意孩子的品行和性情培養(yǎng),他們會通過自己的行為教育孩子講禮貌、尊重他人,也會身體力行地陪伴孩子,教育孩子積極向上,樂于分享。可見,學生的性格和品行在幼兒時期,往往是跟著家長的行為去學習的。也就是說,家庭教育對于學生的性格培養(yǎng)和品行塑造是至關重要的,也是學校教育無法取代的。
很多家長片面認為教育是幼兒園的事情,殊不知在家長的日常行為當中,學生早已建立了屬于自己的性格和品行。因此,家長應該重視自己的言傳身教,從家庭生活中注重自己的給孩子傳遞出的性格和品行培養(yǎng)信號,重視自己的一言一行,“正人先正己”,用樂觀、積極的性格來影響孩子;用端正、善良的品性來進行家庭教育,使學生在家長的日常影響下,成為一位樂觀、開朗、懂禮貌、講文明的小朋友。
二、 贊美與批評
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與觀察中發(fā)現(xiàn),我國家長的贊美方式和批評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往往會用“你真棒”“你真厲害”等話語來夸張孩子;如果孩子出現(xiàn)了錯誤,家長也會一言以蔽之,用諸如“不能這樣”“這樣不對”等單純的否定話語來打擊孩子。其實,在幼兒教育時期,學生的價值觀念往往還處于萌芽狀態(tài),他們的是非觀念還尚未建立,往往是根據(jù)家長的態(tài)度來進行生活探索。因此,如果家長不能給予正確、合理的贊美和批評,學生很可能會在這一過程中缺乏是非觀念并變得敏感、不自信。
筆者結(jié)合經(jīng)驗與教育資料,總結(jié)出適用于家庭教育的贊美與批評方式:家長在贊美孩子的時候,內(nèi)容一定要言之有物,要具體到事件。例如,學生畫出了一張畫作,家長切記輕飄飄夸獎一句“你真棒”就作罷,而是應該具體到學生的作品,針對學生畫作的主體和構(gòu)圖、線條來了解學生的想法,并進行具體稱贊。家長可以說“這幅作品的顏色搭配很好看,你一定很用心”“你看這幅畫上這部分,真的很像一只大恐龍,你畫得太像了”;反之,如果學生犯了錯誤,家長不要一位指責和怒罵,而是應該嚴肅指出學生的錯誤,并告訴學生錯在哪里,以后應該怎么做。批評不是目的,改正錯誤才是教育的目的。可見,有效的贊美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而有效的批評方式則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并建立明辨是非的重要能力。
三、 動手與實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家庭教育也是一樣的,家長必須要讓學生在動手和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動手能力,并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在這樣的教育過程中,家長應該首先“身先士卒”為學生建立實踐的表率和示范,使學生在家長的指導和帶動下,不斷提升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實踐經(jīng)驗,最終促使學生在鍛煉的過程中,提高行為能力,并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例如,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應該要求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養(yǎng)成自己動手穿衣服、自己吃飯、自己整理玩具等良好的生活習慣。這種家庭教育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自主動手和實踐當中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能使學生在勞動的過程中,感受到父母照顧自己的不易,更容易在感同身受的實踐過程中,體諒父母的辛勞。同時,很多家長反映,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自己動手做”家庭實踐后,學生除了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之外,還學會了照顧父母,可謂一箭雙雕。家長通過身體力行,使學生獲得了能力提升和成長。
重視孩子的細微要求,給孩子一雙會編織的翅膀;珍視孩子的點滴進步,給孩子一雙會思考的眼睛。對于幼兒時期的行為養(yǎng)成教育而言,家庭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家長應該重視家庭教育,并在家庭中貫徹“言傳身教、身體力行”的教育理念,通過不同的教育角度與教育方式來建立學生樂觀的性格、良好的品行和吃苦耐勞的品質(zhì)與能力。
參考文獻:
[1]胡丹芝.略談幼兒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01).
[2]李洪曾.如何進行幼兒家庭教育指導實驗[J].學前教育研究,1998(02).
作者簡介:
邊巴卓瑪,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西藏拉薩市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