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治療過程中,血液凈化是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常用方法。血液凈化包括免疫吸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漿置換、血液濾過等,血液凈化治療具有較高的風險性,在血液凈化治療過程中,護理不良事件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比較高。所以,護理人員必須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和較高的操作技能[1]。與此同時,還要不斷加強血液凈化過程中的護理管理工作,目的在于不斷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避免發(fā)生不良反應和護理不良事件[2]。為了明確無縫隙護理管理對于血液凈化患者的實際效果,本研究共計選取96例患者作為對象?,F做如下詳細報告。
隨機選取本院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6例血液凈化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96例患者隨機均分為常規(guī)組和管理組,每組各48例患者。入選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且對本研究目的、意義、方法知情,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常規(guī)組患者男女比例為28∶20,患者年齡為34~60歲,平均(46.03±9.8)歲。10名護理人員年齡21~45歲,平均(28.82±2.56)歲。管理組患者男女比例為27∶21,患者年齡區(qū)間在35~60歲,平均(46.94±9.9)歲。10名護理人員年齡21~44歲,平均(28.56±2.71)歲。常規(guī)組患者和管理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為常規(guī)組患者開展常規(guī)護理措施,包括定期監(jiān)測患者指標(血小板、PT、APTT等),為患者講解用藥事宜和注意事項,提醒定期復查。
管理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措施上,加用無縫隙護理管理,具體步驟為:第一,組建管理小組。管理小組督導為病區(qū)主任,組長為護士長,組員為護理組長。第二,明確成員任務。結合小組成員工作經驗以及專業(yè)技能、特長明確成員任務,督導負責制定護理質量目標,并且解決護理過程中存在的技術性問題,對護理措施進行審核。組長負責召開會議總結護理問題,并且開展持續(xù)質量改進,護理組長負責解決突發(fā)護理問題,做好協調工作,并且對護理記錄進行整理和統計,定期向組長匯報護理情況。保證護理流程層層督導和層層監(jiān)控。第三,細化銜接過程。護理人員在患者床邊放置一張護理工作交接單,對護理人員交接班內容進行細化,交接單上包括患者信息治療方案、血管通路位置及類型、個人信息、置換液配方、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等信息。第四,充分重視護理安全問題。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護理安全保障,在患者床頭貼上護理風險提示,告知患者防止導管脫落,防止管道移位等。定期組織講座,積極開展教學查房、研討會等工作。對不良事件進行定期分析并且及時整改。
病區(qū)主任和護士長對兩組護理人員護理質量進行評定,包括護理態(tài)度、病歷書寫、常規(guī)護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則護理質量越好[3]。組織兩組患者填寫本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根據問卷得分判定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具體標準為:非常滿意(80~100分)、一般(60~79分)、不滿意(0~59分)[4]。
采用SPSS 21.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常規(guī)組10名護理人員護理質量評分為(83.02±8.9)分,管理組10名護理人員護理質量評分為(95.63±9.4)分。管理組護理人員護理質量更好,兩組護理人員護理質量相關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08,P=0.00<0.05)。
常規(guī)組48例患者中,共計36例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護理總滿意度為75.00%;管理組48例患者中,共計46例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護理總滿意度為95.83%。常規(guī)組和控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1所示。
在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等疾病治療過程中常運用血液凈化的方法,血液凈化具有平衡酸堿、平衡電解質以及清除毒素等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延長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救治率,因此被廣泛運用[5-6]。然而,患者和醫(yī)護人員均不能忽視血液凈化的危險性,血液凈化對于醫(yī)護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必須要對護理人員開展有效的護理管理,目的在于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避免患者在血液凈化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和護理事件[7-8]。早在上世紀80年代,無縫隙護理管理就被應用到了美國的醫(yī)療機構管理中,無縫隙護理管理的目的在于對各個護理環(huán)節(jié)中質量縫隙進行減少,最終改善護理質量,提高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9-10]。在開展無縫隙護理管理過程中,通過成立管理小組,對成員任務和職責進行明確劃分,實現逐層管理和監(jiān)督[11-12]。
本研究結果與薛簫,吳桂明,林朝霞等人[1]的研究結果大致相同,應用無縫隙護理管理的管理組護理人員護理質量評分明顯更高,并且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應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的常規(guī)組患者,本研究結果進一步明確了無縫隙護理管理對于血液凈化的顯著效果。因此,應在血液凈化過程中不斷推廣和應用無縫隙護理管理方式。但應注意在應用無縫隙護理管理過程中,必須要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并且嚴格按照血液凈化護理流程和規(guī)定開展護理工作。此外,還要注重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和學習,促使護理人員能夠對血液凈化基礎護理知識進行鞏固,并且學習先進的工作經驗,提高護理人員的知識儲備以及操作技能,力求為患者提供更高水平的護理服務。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結果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