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東青實驗學校 趙靜芬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云雀的心愿》用細膩的語言文字敘述了一個生動的科普故事。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語言生動流暢,學生無論從了解內容還是體悟感情,難度都較小。新基礎教育理論提醒我們,怎樣用好教材,要充分考慮學生學習這一文本的難度在哪里。我們教師如何用好文本的價值,而不是僅僅局限于引導學生了解文本內容和體悟感情。和一位新教師三次磨課《云雀的心愿》,在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中引進“文體改編”,實現“勾連文本”的目標,參與其中,頗受啟發(fā)。
結合閱讀教學第一課時課堂轉型,以及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三次改動,我談談自己的想法。
【預設一】
1.師:學了《公儀休拒收禮物》,劇本有哪些要素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云雀的心愿》,如果把這篇課文改編成劇本的話,可以編成幾幕劇?
2.生讀后交流可分成三幕劇。師追問:為什么這樣編?生簡述依據:依據地點的變換來分。
3.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2-4節(jié),完成第一幕劇本的改編,學生自讀第一部分,小組合作改編:
【幕啟】
小云雀:
云雀媽媽:
【幕落】
指名一組交流,并請學生分角色扮演這一幕。再四人小組,編寫劇本第2、3幕。再在交流、表演中小結森林的作用。
【反思】
首次預設的目標在于以改編文體為手段來促進學生建立起新舊文本的“勾連”。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觀察到學生在課堂上憑空回憶劇本《公儀休拒收禮物》的內容,復習劇本的特點,缺乏支撐,所以帶來難度。如何突破這一教學難點,那就需要預設支撐的媒介。改編第一幕劇本,學生需要書寫的內容太多,影響了交流互動的時間。建議在學習單上預先出示一部分小云雀和云雀媽媽的對話,需要填寫的只需是學生的發(fā)現和有探討需求的地方。所以,如何幫助學生實現新舊文本的勾連,水到渠成地進行文體改編,讓兩者相輔相成,成為重建的目標。
【預設二】
師:同學們,云雀媽媽還有一個心愿呢,聽:“小朋友,你們能把我和小云雀這次的經歷改編成劇本嗎?”
接下來復習劇本的特點:教師出示《公儀休拒收禮物》片段,引導學生發(fā)現——劇本開頭寫明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方括號內交代人物活動情況;括號內交代的是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劇本的主體是人物對話,也叫臺詞。
師:如果你是編劇,你會把課文第2-13節(jié)改編成幾幕劇呢?
自由朗讀第2-4節(jié),師生共同完成編寫劇本第一幕。接下來,四人小組,編寫劇本第2、3幕。自選一幕進行改編,然后合作嘗試表演。比一比,誰是最佳小編劇,誰是最佳小演員。再在交流、表演后小結森林的作用。
【反思】
此次,教者做了一定的調整:首先復習劇本的要素,出示《公儀休拒收禮物》的相關片段,突破教學難點,使學生激起了與所學課文的文體的勾連,也激發(fā)了學生改編課文的興趣。而且在學習單上,出現了小云雀和云雀媽媽的對話,降低了書寫的量,留下了有思考價值的空白。其次,完成第一幕的改編,教者由上次的學生小組合作改編改成了師生共同改編,為第2、3幕的改編輔助了方法,進行了有效的指導,降低了學生改編的難度,也使學生產生成功感,形成改寫的興趣,對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產生了正面的驅使力。
【預設三】
1.如果你是編劇,你會把課文第2-13節(jié)改編成幾幕劇呢?畫出每一幕的時間、地點和人物交流后,對照《公儀休拒收禮物》的片段,師生共同復習劇本的要素。
2.自讀第2-4節(jié),用波浪線劃出人物語言,用( )括出人物說話時的語氣、神態(tài)等。交流劃出的內容。小組合作改編第2-4節(jié),開動想象,嘗試加上動作、神態(tài)等,形成第一幕:
【幕啟】
小云雀( ): 媽媽,這里的風沙真討厭!______
云雀媽媽( ):___孩子,這里從前也是一片……
【幕落】
3.教師著力指導用朗讀和表演來演繹這一幕。其余聽讀的同學思考還可以加上哪些動作和神態(tài),怎樣讀怎樣演會更好。采訪小云雀,這回你知道了森林的哪些作用。
【反思】
這一次,我們發(fā)現學生改編的方法已經漸漸形成,興趣也被激發(fā)出來了。但是,這樣的2次改編,課堂的容量很大。所以,我建議在課堂上降低改編的量。第一課時可以進行創(chuàng)編的引領,但是內容不宜過多,可以把第2、3幕的改編放在作業(yè)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有自主發(fā)揮的空間,不受課堂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從《公儀休拒收禮物》到《云雀的心愿》,這兩篇課文,一篇是劇本,一篇是科普類童話故事。不同文本間的“勾連”、文體間的“改編”帶給學生的學習價值。在第一課時,字詞不放,文本內容要抓的基礎上,適當地加入這種改編文體的設計,實現新舊文本的勾連,是可行的。當然,我們的教學設計一定要站在學生的需求上,并且要充分考慮學習難點在哪里,給予一定的“支撐”,進行有效的“扶”“放”,實現我們的多元的教學目標。多么渴望老師們在課堂教學中能多一些嘗試,迅速地在閱讀教學課堂中實現轉型。